這屆群眾真不識抬舉!
「挖掘機技術哪家強,山東濟南找藍翔!」
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句廣告詞都不陌生。
山東濟南有個著名的藍翔技校,專門培養挖掘機手等各類實用人才。
現在,這些人才終於派上了大用場。
一場曠古未有的合村並居運動,正在齊魯大地、黃河兩岸轟轟烈烈地推進。
拆掉存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村莊,毀掉老百姓現有住房,然後再蓋起所謂的新型社區,讓農民也過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好日子,豈不美哉?
當山東人民昂首闊步向美好生活狂奔時,遠在湖北的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的呂德文研究員卻操了一份閒心。
他採寫的《山東合村並居的真實情況》一文,展現了合村並居過程中的另一方面。
概括起來有四個方面缺陷:
一是經費不足,連哄帶騙,先拆後建,群眾生活沒有著落;
二是強制拆遷,斷路斷電、滋擾恐嚇,違背百姓真實意願;
三是增加負擔,低價補償,新房倒貼,無故製造消費開支;
四是矛盾尖銳,作風粗暴,幹群緊張,影響農村基層穩定。
呂研究員筆下,這場合村並居簡直就是瞎折騰。
但是,山東方面對此的表態又是另一種說法。
省自然資源廳廳長李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農村社區建設還處在探索推進階段,沒有下指標派任務,沒有大規模的大拆大建。
他承諾,拆不拆、搬不搬、建不建,由農民群眾說了算,村民同意率必須達到95%以上才能實施,不搞強迫命令「一刀切」,不能增加農民負擔。
顯然,同一件事,學者和官員的認識與判斷截然相反。
更有意思的是,這反對的聲音來自武漢,來自與自身利益毫無瓜葛的學術機構。
山東那麼多智庫、專家學者,那麼多新聞媒體,似乎不應該沉默。
他們選擇沉默,難道也代表一種態度嗎?
有官員認為,合村並居是為老百姓好,大多數人是從中獲益的。
如果這個事實真的成立,那麼老百姓真是太愚蠢了,太不可理喻了。
為他們辦好事,還得鄉鎮派工作組苦口婆心地勸說,還得讓體制內親戚朋友背著飯碗去哀求,還得讓派出所不辭辛苦地去傳喚,還得勞煩房地產商找人去砸玻璃,這屆群眾咋這麼不識抬舉呢?
當年小崗村18戶村民,冒著坐牢殺頭的危險,也要摁手印搞聯產承包,那股子精神去哪了?
如果老百姓真能從中獲利 ,相信不用費盡口舌,不用威逼利誘,他們會自己敲鑼打鼓把挖掘機迎進村,甚至會開著挖掘機自己拆自己的房子,何必又哭又鬧、擔驚受怕?
搬家窮三年。
歷史上,老百姓主動拆自己房子的,不外乎兩種情形。
一是毀家紓難,二是逼上梁山。
國難臨頭,匹夫有責,別說貢獻家產家業,就算是捐軀赴死,也從不眨眼。
山東人民不僅用小推車推贏了淮海戰役,還貢獻了無數烈士。
目前,全省登記在冊烈士30.1萬餘名,總數居全國首位,佔全國的11.5%。
《水滸傳》裡,那些上梁山的好漢,落草前無不把自己的房子一把火燒掉。
農業社會,毀掉房子意味著決裂。
那些住在高樓或者別墅裡的決策者,恐怕對推進城鎮化過於樂觀。
至少山東還沒有富裕到足以讓農民瞬間與小農社會決裂,與鄉土斷乳的程度。
類似的蠢事,以前不是沒幹過。
1992年7月1日8時5分,濟南老火車站的鐘聲永遠停止。
這座中國最有特色的火車站,被強令拆除。
拆除前,市民和學者強烈反對,全國學術界罵聲一片。
然而,反對歸反對,罵歸罵,該拆肯定還是要拆的。
二十年後,濟南又動議復建老火車站。
幸好,這個一蠢再蠢的決定沒有執行。
拆掉的東西,怎麼可能復原?
傷透的人心,如何才能安撫?
那些在藍翔技校學習開挖掘機的,也都是農家子弟。
當他們學成歸來,親手把祖祖輩輩生存的村莊夷為平地時,不知道會有什麼感覺。
或許,這就是工作吧。
反正倒掉的又不是自己家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