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是世界文壇巨匠,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帥首,捻雜劇班頭。他一生創作雜劇67種,為元曲之最,比莎士比亞早三百多年。元末學者熊夢祥《析津志》稱關漢卿「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籍風流,為一時之冠。」
更值得我敬畏的是一本本、一疊疊、一堆堆的巨著問世。在當時歷史背景之下,他自編、自創、自登臺演繹。如此全才、德藝雙馨的帥才,屈指可數。
關漢卿的著名代表作《竇娥冤》,他以天下為己任、鐵肩擔道義、頂天立地一位偉大劇作家的英雄氣概,以立意非凡、格調超脫、剛柔相濟的手法,以犀利的筆觸揭示和抨擊社會黑暗勢力!關漢卿為民請命、死而後已的大將風範和無畏精神,這才是社會的價值取向。
關漢卿何止是曲聖,更是文學家、藝術家!松梅不棄霜雪而共舞,不避凜冽而同歌,稟天地之氣而生。關漢卿生祁州不怨土貧,游離大都、洛陽、蘇杭不避水肥,走遍中國大江南北,唱響祖國大好河山。他的元曲隱藏著幽深的情感,隱藏著酣醉共舞的悲傷和渴望、憤怒與喜悅、屈辱與尊嚴,一聲聲唱響萬世傲然的氣節。凜然一腔熱血酬天地,一生警世人!
我可以直言無愧地說:「關漢卿不僅僅是屬於安國人,屬於中國人,也是屬於世界的!」
這方才是我驕傲、我自豪的真諦!
我為之陶醉,為之折腰!
我夜不能寐,思緒萬千。
安國人身上凝聚了沉甸甸的份量,於是乎開啟了我創作關漢卿動力的源泉。飛瀉的心緒在筆端流淌,開啟跨越700年的藝術思想,為祁州桑梓父老代言,開啟創造關漢卿之旅……展現我胸中雕塑的太陽!
1998年7月,我開始構思木雕屏風「關漢卿」。
初期,無從下手。為了準確把握關漢卿的形象和思想精髓,我8次自費北上北京、南下石家莊書店買書,查找資料,也就在我到處奔波的日程裡,我幸運地遇到了河北師範大學、河北省元曲研究所的張月中教授。張教從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後,開始從事元曲、小說和楹聯等元、明、清文學的教學和研究。隨著交往加深,我逐漸了解到,張教授一直在關注關漢卿、研究關漢卿。他從1980年到1988年,多次深入到安國伍仁村——我的家鄉一帶調查考證,發現和確認了關漢卿的故裡及關家園、關家橋、關家墳、關漢卿故居等許多遺蹟和遺址,寫出了《關漢卿故裡考察記》《關漢卿叢考》《關漢卿名、字、號新考》等頗具學術價值的文章,確定了「關漢卿籍裡河北安國縣伍仁村說」。我當時深受感動,也近距離感受了張教授虛懷若谷、求真務實的學者風範。走進張教授的辦公室,映入眼帘的除了書還是書,張教授坐在厚厚的一摞書後面,辦公桌後只留下一條狹窄的過道。有一件事使我終身難忘。當時,對「關漢卿故裡在何處」,學界一直有爭議,幾個省縣都在爭。張月中教授說「我考證的事實就是:關漢卿是安國伍仁村人,這個任誰也不可能讓我做出改變!」
期間,張月中教授還給我介紹認識了另一位學者——臺灣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的魏子云教授。當時,魏子云先生79歲高齡,卻也千裡迢迢來安國,探討亞洲建「關漢卿文苑」之事。魏子云教授是很有聲望的古典小說研究專家、戲劇研究專家,在當時海內外華人學者中擁有極強的號召力,張月中教授曾經親口對我說:「我們開關漢卿學術國際研討會,魏先生如果來了,那會議就成功一半了。」我沒有想到的是,就這樣一位泰鬥級的教授,卻是那樣的平易近人。魏先生書法極好,而我也酷愛書法藝術,所以魏先生經常鼓勵我,為我的作品題詞,還經常給我寫一些書法作品,以至於我同魏先生保持了近兩年的書信往來,收藏了魏先生多幅墨寶。
張月中教授和魏子云教授是我在《關漢卿》創作過程中結識的兩位最令我尊敬的學者,使得我更深刻認識了關漢卿的性格內涵,豐富了木雕屏風創作的內容,兩位老先生是我終生銘記的恩人。因為在兩位老先生不辭勞苦、嚴謹考證、求真務實的努力下,經過十年的舌戰、筆戰,「關漢卿是河北省安國伍仁村人」這一定論,成為國內外學術界公認的一個重要觀點。魏子云老先生興奮之餘,還在安國的招待所揮毫留下墨寶「關漢卿文苑」。兩位老先生多次語重心長地叮囑我:「世界名人關漢卿是安國人民的一筆巨大精神財富,是安國人民重要的精神文化遺產,關漢卿文苑一定要建起來,借這個平臺,關漢卿文化才能得以傳承。」
目睹這一切,一言一行,一草一木都關情,鼓舞我這才疏學淺的弱女子一定要把關漢卿一豎、一橫、一撇、一捺刻畫出來,我暗自下決心,一定要在迎澳門回歸之前,將木雕屏風《關漢卿》展現在安國人民面前。
木雕作品對木材要求極高,為了保證木雕成品之後不裂、不變形,我多次搭車到定州李親古村去選木料。泡在市場裡東家問西家詢,一直上班的我學會了跟商販討價還價。木料終於選好了,由於當時交通不太方便,我便找人僱了輛馬車,將幾根粗粗的木料運回來,租了一個小院子,開始雕刻。時值深冬,小屋子裡生了個爐子還是凍得發抖,但是創作的激情推動著,我已經顧不得這些,挽起袖子幹了起來。
老天好像故意難為我,當創作即將進入尾聲時,1999年12月,是我最為艱難的日子。單位上一年一度的政協會議要開,我在會務組不能離崗;孩子遠在石家莊要考研衝刺,希望我過去;老母親病重在床,需要我照顧,幾件大事壓著我,但我一定要在迎接澳門回歸前作品落座,這個不能等。於是,我只得邊護理母親,邊偷空回去創作。12 月18日,我決定利用一晚上時間完成創作。下午5點左右,我給母親做好飯,服侍她吃飯、躺下,便同愛人急匆匆趕到小屋子。當時條件差,即使屋子裡裝了200瓦的燈泡照明效果還是不好,一人多高的木雕,我需要有人幫我照明。當晚,愛人舉著大蜡燭,我一點點勾畫、雕刻,兩個人一直忙到凌晨7點,木雕屏風「關漢卿」終於完成!
簡單洗漱,我馬不停蹄趕往單位參加會議,會議結束後又立即趕回家看母親,到家一個小時後,母親永遠離開了我。
木雕屏風「關漢卿」創作歷時18個月。創造過程中,老天難為我,給我加砝碼。讓我一直愧對親人,在他們最需要我的時候無暇顧及,很多人不理解我,但又有誰知道,我胸中湧蕩的是對張月中教授和魏子云教授得感恩,對故鄉人關漢卿的緬懷,罷了,自古不能兩全!
木雕屏風《關漢卿》寬3.8米,高2.53米,厚0.48米,整座屏風古樸、典雅,底漆為古典紅,塗以金漆。主體部分為關漢卿人物像和關漢卿一生創作的戲劇,翻開的書頁,刻寫了關漢卿《不伏老》中的句子:「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這是關漢卿的自我寫照,也是關漢卿思想性格的精髓。背面是《訴衷情》,刻字均為我手書,一氣呵成。底座高約1米,正面繪有我創作的漢卿故裡圖,關漢卿寫就《西廂記》的西樓,親手栽種的垂柳,蒲水環繞、葦草掩映的關園皆歷歷在目......
木雕屏風《關漢卿》現安放在關漢卿紀念館,是我迄今為止最為滿意的作品。
創作「關漢卿」雖然歷經艱難,但我身心也得到了成長,這裡我摘錄創造中的隨筆以饗讀者。
語不擇而匯盡,千言萬語頌漢卿!
當今,博觀萬物,置若盤中,悟人行之志,拜慰先賢,惟不見問身後之名耳!
滔滔兮如大海東逝水……聖跡賢傑韻古風,傲謂中華古!
吾府仰天地,無言所有,只有肅然起敬!一樽濁酒,素對環空,關夫子漢卿及為之兢兢業業為之奮筆的專家學者們,飲進人間萬事,共醉投書處何耶?誰在詠懷中……
齊書琴現場創作的書法作品
齊書琴現場創作的書法作品
02
(一)
恣墨抒情不夜眠,
顛張醉書出眸前。
以書暢懷瀉風雨,
瀟灑毫揮一紙天。
——創作關夫子漢卿一品,動機時節暢擇心曲 齊書琴書情
(二)
翻江繞海費時間,
時至金秋拜儒賢。
別開生面墨作宴,
燕趙安國會曲仙。
——創作關漢卿時至金秋時節,書一瓣心香為懷 齊書琴書
(三)
創作收關迎澳回歸
普天同慶迎九九,
曲聖漢卿展世容。
翰墨赤紅透心曲,
方有聖賢韻古風。
——迎澳舉國同慶之時節,偉人關夫子漢卿像在市招迎賓門座落,歷時18個月。齊書琴不勝懷喟嘆,謹奉抒懷如上。
(四)
墨吟
紙茫茫,
字泱泱,
首控拙筆繞紙航!
翰墨奏華章。
書風獵獵,
墨韻蒼蒼,
笑問筆府哪一方?
關夫子漢卿桑梓邦。
——為關夫子漢卿故裡桑梓父老代言 齊書琴小品
03
小資料:齊書琴
齊書琴書寫的創作有關雕刻、書法方面的感想齊書琴獲得的榮譽證書、獎盃、印章(部分)刊登齊書琴作品的相關報紙、期刊、書籍(部分)齊書琴,號藝君,室稱龍驤齋,河北安國市人,大專文化,原安國市政協辦公室副主任,政協委員,先後創辦了天龍廣告公司,創建了安國市國槐食品廠,研究並獲兩項國家發明專利。中國書法家協會河北分會會員。
四十多年來,為安國市容市貌、文化建設作了大量工作。設計安國市電視臺臺標、企業商標數十塊,為企業產品包裝和企業文化策劃、付出大量心血。在多家報刊雜誌發表文章作品百十餘篇(幅);廳、堂、樓、舍,以及國家AAA旅遊聖地,河北省著名旅遊區、天桂山、九九山莊、抱犢寨、野三坡風景區等地匾額製作數百塊:多次參加地、省、全國書法大賽和個人書畫展並獲獎。2000年 世華展在北京美術館參展,在人民大會堂獲銀、銅兩獎,其作品入編《世界華人藝術精品典藏》並被人民畫報社、世界展組委會收藏:迎「九七」香港回歸;創造大型木雕(1. 99X0.71)米和(1. 99X32)米作品在河北省抱犢寨大廳存放,其南天門橫匾由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侄子愛新覺羅鈺醯題詞,木刻製做:澳門回歸,創造了(3. 8X0.8X2.5)米大型木雕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一「關漢卿」 ,作品存放安國市關漢卿紀念館。受河北省文聯委派,為新樂市人祖廟伏羲臺楹柱,製做了全批配的木匾,其中「人祖」佛尊楹柱詞由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教授羅金堂題詞,齊書琴書並製做,河北省文聯新樂市委、市政府、為其頒發榮譽證書。其作品許多海內外人士收藏,併入編《中國當代書畫家辭典》《中國文藝家名典》 等。
策劃編審:於盼粘
撰稿:齊淑琴
責編:楊 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