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楓,家有兩個寶貝,從和孩子親子共讀開始,喜歡上繪本,開始舉辦公益故事會,做起了故事媽媽。對繪本的熱情始終沒有改變,越來越熱愛,後來成為專業繪本講師。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聽阿楓講述她的繪本閱讀成長故事。
大家好,我是阿楓,今天請允許我給自己重新定義一些標籤。希望今天的分享之後,你們能夠記住的是一個37歲的少女阿楓,而不是某某的媽媽。
先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今年37歲,本命年已過,這個年齡我必須認真且真心的交代出來,因為今天我的所有故事,都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我有兩個孩子,女兒7歲,兒子5歲。
做過房地產、醫療網絡,後定居於天津,從事桶裝水策劃至今10餘年。但是今天,我更願意讓你們認識我、了解我的是我全新的身份——專職繪本講師。
加入果媽閱讀也有近3年的時間了,我並不能說自己是一個合格的好會員。因為我沒有把果媽的每一個講解都聽完,也做不到每天都聽。但是,果媽有一句話我一直都記得:「擁有不如享有」。我把自己需要的,認為重要的都聽過,而它們在我的生活中,或多或少起到了作用,我就覺得很值得,也不再感到焦慮。
其實我是一個特別普通的人,生活波瀾不驚很多年,每天上班只需要走5分鐘就可以到公司,一天的工作按部就班,然後安安穩穩相夫教子。
如果我能有一點特別的地方可以告訴你的話,那可能就只有我從小到大都很喜歡讀書這一件事了。小時候,我的零花錢都是用來買書的。我的家隨處可見的也是書,甚至衛生間都能成為我每次看上十分鐘書籍的「好地方」(這不是一個好習慣,希望沒有人和我一樣)。
我工作生活的地方是很偏僻的,出一次門都需要坐20多分鐘的公交車,基本沒有什麼業餘生活。所以,我就更有充裕的時間沉浸在書籍的世界裡。它讓我的視野有機會開闊一點,有趣有料的生活不再與我無關。讓我今天有機會把這個小小的改變和它帶給我的幸運拿出來與你們分享。
每當回憶這一段經歷的時候,我都想說兩句話:我相信命運的安排,冥冥中,它指引著我。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一定要時刻蓄積自己的能量,因為有那麼一個時刻,機會就在你的眼前,不要讓它從指間溜走。
1、一個人,兩個娃,7年的時光
我的大女兒今年7歲了,我就這樣在安穩的日子裡,陪了她7年的時光,只要是我陪在她身邊的日子,就會有屬於我們的「蜜糖時光」,我給她讀了很多的故事,陪她一起看了很多的繪本。女兒2歲多的時候,兒子出生了,2個人的悅讀時光,變成了三個人的。有的時候,姐姐還會學著我的樣子給弟弟講故事聽。
在養育孩子的這7年時光裡,我的家裡是不缺少書的。每年雙十一和618,都是我集中採購的時候,那個時候買書,真的挺盲目的,別人說好的書,我就買回來,排行榜前10位的書,如果我錯過了,就會覺得錯過了很重要的東西。
當年我住在公司的30平米的公寓裡,就有3個滿滿的書架。我覺得我是一個稱職的媽媽,你看,我的孩子有多少書可以讀啊。在公司同事眼裡,我儼然也是半個行家了。通常情況下,他們都會來徵求我的意見:
「孩子不愛吃飯,應該給他看哪本書?」
「我的寶寶不喜歡上幼兒園,我給他讀什麼故事好呢?」
「我兒子最近特別不喜歡刷牙,讓他看什麼他才願意刷牙啊?」
諸如此類的問題,我也是樂此不疲的回答著。
女兒6歲的時候,中文繪本的閱讀量已經達到了近500冊。兒子在姐姐和我的帶動下,4歲也已經可以基本無障礙閱讀橋梁書了,我沒有給他們專門測試過識字量,但是基本上的文本都可以完整的讀下來,我覺得,我這個媽媽還挺稱職的。
我們一家人就這樣幸福安穩的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好像也沒有什麼不好的,是吧?我確實沒有想出來有什麼不好,也沒有想過要改變現狀。
可是變故發生在2018年的冬天……
這變故還要從我的工作說起,一份工作做久了,抬頭就能摸到天花板,放眼望去就是幾十年。仔細想一想,其實還挺可怕的。而我,就因為一些原因,在做著這樣的一份工作,是的,它是工作,它能讓我每月按時拿到酬勞,讓我可以養家餬口。
我要一直做,沒有別的選擇,雖然它已經讓我的生活看不到任何的光。溫水煮青蛙的工作環境,猶如慢性自殺的藥劑,在我的身體裡蔓延著,吞噬了我所有的激情和憧憬。
而與此同時,我因為多年的繪本閱讀積累,也因為自己的愛好使然,認識了很多相同愛好的朋友,也因此進入了一個叫做「故事媽媽」的群體裡。我開始了一種全新的嘗試,給我那平淡的生活,加了一點點的糖。為什麼說是糖呢?因為它是甜的,品嘗它的時候心也是暖的。
下面就和你們講一講這段「悅讀」經歷。
當我開始接觸一些故事媽媽組織以後,就經常看到有故事媽媽的招募活動,我當然也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後來又在網上購買了老師的繪本講解課程。
有了前輩的經驗,有了自己的學習積累,我當然要去實踐了,因為我那個蠢蠢欲動的心已經不滿足只在家裡給兩個寶貝講故事了,我想去更大的房子,給更多的孩子講故事。於是,就有了我第一次的故事會。
去哪裡找場地?有人支持嗎?孩子怎麼招募?如果沒人願意來怎麼辦?在雄心壯志之後,就是隨之而來的焦慮和忐忑。終於,自己鼓足了勇氣,找到了幼兒園的園長,告訴她,我希望給園裡的孩子們講故事,不收費,只是需要能夠為我提供一個場地。
就這樣,我的第一場故事會在兒子的幼兒園裡開展了。沒想到,故事會特別的成功,孩子們的積極響應,讓我覺得自己瞬間信心倍增。當孩子們擁抱我,親切的叫我小魚老師的時候,那種油然而生的幸福感讓我沉醉不已,我當時就告訴自己:我愛孩子們,我愛講故事,我要繼續講下去。
於是就有了第二場,第三場……後來我就開始走出去,去圖書館,肯德基,只要是覺得可以的地方,我都願意為孩子們講一場精彩的故事,雖然沒有收取一分錢的費用,但我並不覺得有什麼不開心。孩子們給予我的,遠比那有數目的金錢寶貴的多。
這是我在幼兒園,圖書館,肯德基舉辦的故事會一部分照片,最後兩張,是我聖誕節準備的《神秘的聖誕禮物》專題,我為孩子們做了聖誕樹的沙拉,孩子們聽了故事,吃了好吃的,特別滿足和開心,我也感到特別的幸福。
這一切都發生在我的本命年。平淡的工作,周末的故事時光。一切按部就班的發生著,經歷著。直到2018年年底,一次工作的調整,讓我恍然頓悟。那個沉睡在心裡多年的種子迫不及待的破土而出。而這個種子,也不是瞬間萌芽的,這就是我在剛才和你們說的,命運在冥冥中,好像就把我拉到了一個又一個地方。
36歲,我覺得人生已經開始步入中年的門檻,變得膽小,慌張。我覺得自己不能有任何的改變了,人生就應該這樣了。工作穩定,偶爾可以有點自己愛好的事情可做。
但偶然間聽到了果媽在事業與家庭主題裡的一本書,謝麗爾·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我心裡那盞和夢想有關的燈被點亮了。聽完覺得不過癮,又把書買回來仔細翻閱。
楊瀾在序言中寫到「不求完美,只求完整。無論男女,都值得擁有獨立而完整的人格和自我實現,這是生理的、心理的、事業的、情感的、物質的、精神的積累過程,需要慢慢的成長起來。
就如一顆樹,一年四季中它有不同的姿態,歲月裡它有不同的承載,不能要求它同時擁有花朵和果實,但成長是它永恆的追求」。
是啊,我才36歲啊,我怎麼就讓自己一成不變了呢?可是問題隨之而來,我要變成什麼樣子呢?都說,要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可悲的是,我連自己喜歡的樣子是什麼都不知道啊。但是隱約中,我仿佛看到那個站在教室前面,和孩子們在一起時候的樣子是很美的。
2、當我遇見一個人
話鋒轉回來,這些其實都是積累。沒有這些積累,就不會有果媽的一語點破,也不會有19年和慧本媽媽的這場美麗相遇,更不會有我嶄新人生的開始。
19年初,參加了果媽閱讀天津帶領人木木楠的一場書友會,很湊巧的是,果媽也去了,第一次和本人見面,我還小小的激動。那次共讀的書是米歇爾的《成為》,成為自己是我那天印象深刻的一句話。
是的,成為自己,成為那個內心深處最渴望的自己。那個時候,我內心其實已經有比較清晰的目標了,我想開一家繪本館,我要天天給孩子們講故事,我要做一個讓孩子們喜歡的故事媽媽。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還有繪本講師這回事。我只知道,講故事精彩的就是很好的故事媽媽。
我清楚的記得那天,我問果媽,37歲,換一份全新的職業,晚不晚?她非常堅定的回答我,當然不晚啊,我37歲的時候才開始做果媽閱讀啊,而那天,正好還是她40歲的生日。
她又順帶說,建議我們去看蒲松彌太郎的《給40歲嶄新的自己》,裡面一句話讓我至今無法忘卻:「40歲是人生的第一誕,70歲才是人生的巔峰」。當天我就下單買了書,用2個小時的時間讀完了它,然後是第二遍,第三遍。
那個聲音就在我的腦海裡揮散不去,40歲才是人生的開始,我才37歲啊,我為什麼不可以試試看呢?
追求穩定的代價就是成長機會的減少。女性需要轉變思路,不要總說「我還沒準備好」,而要去想「我想做,而且我可以邊學邊做。」
有的時候,命運的指示牌,就在冥冥中指引著我們一步步向前走去。
當這個小小的念頭在長大的時候,我就接到了慧本媽媽聯合創始人——甜媽的電話。她說開了新校區,希望我可以去那裡做老師,我幾乎是用不到一分鐘就做了決定,我說我去。
這就像上帝開的那另一扇窗,我的世界明亮了。當天晚上我激動的睡不著,我跟家人說,這一次你們一定要支持我,這是我的夢想,我要為它努力一次試試看。
忍不住想讓你們看一看,我現在工作的地方,我是第一次進去之後就沉醉了,那裡像童話世界一樣美麗,特別的溫馨,當時我就想,我好想每天在這裡呆著啊,然後,命運就指引著我來到了這裡。
給了我可以在這裡工作的機會,我真的驚奇,驚喜,又感激。所以說,我們真的不要放棄自我的努力和升值,要時刻準備著,不一定什麼時候,就有人敲你的門。
當我應允之後,其實我是很忐忑的。我雖然開了很多的故事會,我也給自己的孩子講了7年的故事,可是給孩子講課?我真的可以嗎?我一遍遍的問自己,一遍遍的否定著自己。
在慧本媽媽,我每個星期都去那裡聽老師們講課,一節課一節課,反覆的聽,反覆的琢磨。然後轉過念來想,如果這頁書,換做是我,我要怎麼講給孩子們聽呢?
甜媽和皮媽真的是給了我最包容的成長環境,毫無保留的傾囊相授。她們說,我的授課經驗也許不算多,但是我對於這份職業的熱愛足以支撐我迅速成長,她們願意給我這片肥沃的土壤,助我瘋長。
參加了她們專業的研修班以後,我可以用「顛覆」來形容自己的閱讀觀得改變。我覺得自己好像這麼多年的繪本都白讀了。真的,那個時候瞬間竟有了萬念俱灰的感覺。挫敗感佔了上風,我發現自己欠缺的太多太多了。
讓大家看看我們研修班的場景,你們找到熟悉的面孔了嗎?研修班每一次都會不斷的精進課程內容,每一次都有新的收穫。甜媽和皮媽,真的是毫無保留。
插播一個照片,哈,這部分我的主題叫做,當我遇見一個人,其實我遇見了三個,下面我要把「偷」來的圖發給你們,三人同框,三個對我後半生的職業轉變有著重要意義的三個人。。。
是的,在這之前我自信滿滿。我的孩子很棒,我們一直在讀書。可是女兒上一年級以後,每一次看圖說話都寫的亂七八糟,連著兩個學期,老師在能力測評本上,都寫著閱讀能力是中等。
這無疑給我了當頭一棒,問題出在哪裡了?我百思不得其解,我這個自認為的書香家庭,我的孩子閱讀理解能力是中等?看圖說話寫不出來?我那幾百冊書都是白讀了嗎?我一次次的問自己,沒有找到答案。
但是答案,我在慧本媽媽找到了。我的閱讀沒有方法啊,我只是有感情的把故事講完了,可是我沒有給孩子有效提問啊。孩子吸收多少我完全沒在意過啊。我甚至都很少去驗證孩子到底聽懂了多少,我只是單純的認為,故事我從頭到尾讀完了,那孩子就算看完一本書了。
來到慧本媽媽以後,我才知道閱讀力是有好多種策略的。(五種策略分別是聯結、提問、圖像化、推測和轉化。)原來作為繪本的導讀者,還需要具備優秀的提問力。
孩子閱讀是為了寫作輸出打基礎的,所以要有意識的讓孩子進行語言輸出。天啊,這些我從來都沒有想過啊,也完全沒有做過,所以我那讀了500冊繪本的閨女看圖說話居然就只是個及格水平。
親子閱讀固然是重要和必不可少的,但是沒有方法,真的只是完成了陪伴,並不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益處。這是在轉為職業講師以後最深的一點體會。繪本課的教授心法,帶給孩子的改變,是時間看的見的。
3、一些人,一群娃,一輩子
不怕有不足,越是有欠缺,才越有努力的動力和方向,既然欠缺,就去補全,所以我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讓我的課堂更精彩更高效。我感到身上有著很重的責任,這些孩子們把自己寶貴的時間交給我,我有義務把最好的課堂給他們。讓他們被最精彩的故事和最完善的教學內容滋養。
我桌前的專業書一本本增厚,從閱讀能力的、課堂設計的,繪本解讀的到現在教室正面管教的,我在課堂中不斷的遇到問題,就不斷的尋求著解決問題的方法。
為了讓自己的閱讀量足夠豐富,我給自己定下了每周三本繪本精讀的閱讀計劃。每篇繪本的逐字稿都至少有5000字。因為我堅信,唯有量的積累才會有質的突破。
下面我把一部分我在看和準備要看的書籍分享給大家,也希望你們可以按需選擇閱讀,如果有一些心得,我也隨時願意和大家交流探討。
當我看到孩子們在課堂裡完整的輸出,課後認真的作業,還有他們和我越來越親密的關係,我的心裡溫暖而踏實。
一名繪本老師,是真正的閱讀,而不是當初那隻圖開心就好的「悅讀」了,它沉甸甸的裝滿了責任和使命,而我十萬分的願意擔負起這重擔。既然孩子們願意叫我一聲「小魚老師」,我就要對得起這稱呼的分量。
從一個故事媽媽蛻變成了一個繪本專業講師,但這真的只是徵途開始的步伐,沒有持續的去努力,就沒有今後走的更遠的路。我希望在慧本媽媽,繼續精進自己的專業技能,成為一名明星講師。
當我們在前進的路途上,有幸能夠遇到那個對的人,可能命運就此改變。
感恩遇到果媽,讓我在閱讀的路上一直堅定的走著,讓我下定決心在37歲的「高齡」還能勇敢的追隨自己的夢想。感恩遇到慧本媽媽,讓我有機會迎來改變人生的重大契機,讓我能夠實現一點可以讓自己感到驕傲的人生價值。
是因為遇見你們,才有了阿楓今日夢想照進現實的高光時刻。
關於從故事媽媽到繪本講師的蛻變之路就分享到這裡,時間所限,很多細枝末節並未一一闡述,其實更重要的是想告訴夥伴們,我們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還要勇敢一點的去追求。一個有夢想的人,全世界都會給你讓路。
最後的最後,感恩今天所有耐心聆聽的小夥伴們,今天和你們分享了我這段心路歷程,也希望對你們有所啟發,有夢就去追吧,不要怕晚,不要說來不及,我們的每一天都是今生最年輕的一天,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一下試試看呢?夢想一定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感謝阿楓的分享,這裡提到的大家都喜歡的那句話就是松浦彌太郎說的,我真心喜歡,因為今年40歲的一年讓我收穫良多……
我是果媽閱讀創始人果媽李璇,喜歡我歡迎點擊上方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