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2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2021年新高考適應性考試(八省聯考)生物試題分類彙編
(2021八省聯考河北生物)5. 一位30歲男性患者,2天前因不潔飲食出現腹痛、腹瀉,入院後被診斷為細菌性痢疾,部分檢查結果如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生理指標
測定值
正常值
腋下體溫(℃)
38.9
36.0~37.4
白細胞計數(L-1)
13.5×109
(4~10)×109
血鈉濃度(mmol·L-1)
180
140~160
A. 患者的體溫維持在38.9℃時,產熱量等於散熱量
B. 發病期間患者會因為腹瀉出現脫水,因此血鈉濃度升高
C. 發病期間患者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體內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減少
D. 患者的體溫升高是由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所致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人體的水平衡調節過程:
(1)當人體失水過多、飲水不足或吃的食物過鹹時→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受到刺激→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腎小管、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減少;同時大腦皮層產生渴覺(主動飲水)。
(2)體內水過多時→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受到刺激→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減少→腎小管、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尿量增加。
2、人體體溫調節:
(1)體溫調節中樞:下丘腦;
(2)機理:產熱與散熱處於動態平衡。
【詳解】A、由於患者體溫一直維持在38.9℃相對穩定,因此產熱量=散熱量,A正確;
B、患者因腹瀉出現脫水,體液因此減少,導致血鈉濃度升高,B正確;
C、患者因腹瀉出現脫水,體液減少,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也隨之增多,患者尿液會減少,C正確;
D、由於患者體溫維持不變,說明其體溫調節中樞仍然發揮作用,因為患者被診斷為細菌性病疾,其體溫升高是機體對疾病的反應,有利於免疫系統正常工作,是一種病理性體溫升高,不是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所致,D錯誤。
故選D。
(2021八省聯考湖北生物)1. 人體內含有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這些液體統稱為體液。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主要包括滲透壓、酸鹼度和溫度等方面
B. 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為外環境,主要包括血漿、組織液和淋巴
C. 組織液又叫細胞間隙液,主要存在於組織細胞間隙,為組織細胞提供營養物質
D. 若局部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則組織液生成增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體內含有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這些液體統稱為體液。體液包括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細胞外液包括血漿、組織液、淋巴等。
【詳解】A、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主要包括滲透壓、酸鹼度和溫度等,且理化性質是在正常範圍內波動的,A正確;
B、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為體內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主要包括血漿、組織液和淋巴,B錯誤;
C、組織液又叫細胞間隙液,主要存在於組織細胞間隙,為絕大多數組織細胞提供營養物質,C正確;
D、若局部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會導致血漿蛋白進入組織液,使得組織液滲透壓增加,水由血漿進入組織液,則組織液增多,D正確。
故選B。
(2021八省聯考湖南生物)10. 穩態失衡是機體病理生理變化之一,下列恢復機體穩態的方法錯誤的是( )
A. 腦組織水腫患者可使用提高血漿滲透壓的藥物
B. 急性腹瀉患者可輸注含特定無機鹽的生理鹽水
C. 長期進食障礙患者可輸注葡萄糖生理鹽水
D. 炎症患者可輸注蒸餾水配製的水溶性藥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血漿的滲透壓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為維持機體正常的滲透壓,應輸入與機體等滲的溶液。
【詳解】A、腦水腫的原因是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一些蛋白質進入腦組織液中,導致組織液滲透壓升高,引起腦水腫;使用提高血漿滲透壓的藥物,可使組織液中的水流向血漿,減輕症狀,A正確;
B、人在腹瀉時會失去大量水分和無機鹽,故應注射含特定無機鹽的生理鹽水,維持滲透壓平衡,B正確;
C、長期進食障礙患者可輸注葡萄糖,為機體提供能量;輸入生理鹽水可維持細胞的正常滲透壓,C正確;
D、炎症患者輸注蒸餾水配製的水溶性藥物,會使細胞滲透吸水,導致細胞吸水漲破,D錯誤。
故選D。
(2021八省聯考江蘇生物)10. 水、無機鹽等對於維持人體內環境穩態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嘔吐、腹瀉的病人,需及時補充葡萄糖鹽水
B. 過量飲水導致細胞內液滲透壓升高,需脫水治療
C. 缺鈣引起的肌肉抽搐,可通過增加戶外活動、合理膳食得到改善
D. 鐵攝入不足可導致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發生貧血,需適量補鐵
【答案】B
【解析】
【分析】
無機鹽在人體內的作用:可參與細胞內複雜化合物的組成,維持生物體正常的生命活動,維持細胞內外正常的滲透壓,維持酸鹼平衡。
【詳解】A、嘔吐、腹瀉的病人,體內水鹽平衡失調,需及時補充葡萄糖鹽水,以補充能源物質,同時可保持細胞正常的形態,A正確;
B、過量飲水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從而引起細胞內液滲透壓降低,B錯誤;
C、缺鈣引起肌肉抽搐,通過增加戶外活動、合理膳食可增加血液中的鈣離子濃度,改善肌肉抽搐狀況,C正確;
D、鐵參與血紅蛋白的組成,攝入不足可導致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發生貧血,需適量補鐵,D正確。
故選B。
(2021八省聯考重慶生物)12. 下列有關動物內環境穩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血漿滲透壓與蛋白質、無機鹽等物質的含量有關
B. 緩衝物質可以維持細胞外液的pH相對穩定
C. 寒冷刺激引起骨骼肌發生不自主顫抖時,體溫已低於正常水平
D. 運動後水分排出較多,此時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
液滲透壓的大小取決於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的數目多少,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含量有關,細胞外液滲透壓90%以上來源於Na+和Cl-;體內水少或吃的食物過鹹時→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下丘腦感受器受到刺激→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多→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減少。
【詳解】A、血漿滲透壓與蛋白質、無機鹽等物質的含量有關,滲透壓90%以上來源於Na+和Cl-,A正確;
B、緩衝物質可以維持細胞外液的pH相對穩定,比如H2CO3/NaHCO3,B正確;
C、寒冷刺激引起骨骼肌發生不自主顫抖時,體溫仍能維持正常水平,C錯誤;
D、運動後水分排出較多,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興奮後,由下丘腦合成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D正確。
故選C。
(2021八省聯考福建生物)18. 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回答下列問題:
(1)向家兔的耳緣靜脈注射3%乳酸2ml,血漿的H+濃度升高,呼吸中樞興奮,通過傳出神經使呼吸肌收縮(肌細胞膜電位變化與神經細胞相同),呼吸加深加快,此過程中呼吸肌細胞的膜內電位變化是________;同時,血漿中的H+與結合,生成的CO2和H2O通過呼吸和泌尿系統排出體外。上述調節的意義是________,其調節方式為________。
(2)臨床上給腦水腫患者靜脈注射20%的甘露醇高滲水溶液,消除水腫。藥用機理是:靜脈注射後,甘露醇不易滲,人組織液且不被代謝,血漿滲透壓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促使水分由______向______轉移,達到初步消腫目的;甘露醇經腎小球濾過後,______(填「能」或「不能」)被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導致腎小管液滲透壓升高,尿量增加,消除水腫。
【答案】 (1). 由負電位變正電位 (2). 維持機體pH相對穩定 (3). 神經-體液 (4). 升高 (5). 組織液 (6). 血漿 (7). 不能
【解析】
【分析】
靜息狀態時,細胞膜電位外正內負(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興奮狀態時,細胞膜電位為外負內正(原因:Na+內流)→興奮部位與未興奮部位間由於電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電流(膜外:未興奮部位→興奮部位;膜內:興奮部位→未興奮部位)→興奮向未興奮部位傳導。
血漿和組織液之間的物質交換是雙向的,毛細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況下除血細胞和大部分血漿蛋白外,其他物質都可以通過毛細血管壁。
【詳解】(1)傳出神經使呼吸肌收縮,且肌細胞膜電位變化與神經細胞相同,說明呼吸肌發生興奮,膜內由負電位變為正電位。血漿中的H+呈酸性,與HCO3-結合生成的CO2和H2O,維持機體pH相對穩定,這種方式有神經系統和CO2參與調節,屬於神經-體液調節。
(2)水腫是由於組織液增多,靜脈注射甘露醇後,血漿滲透壓升高,促進水分由組織液向血漿轉移,減少了組織液的水分,腎小管和集合管不能重吸收甘露醇,使腎小管中滲透壓升高。
【點睛】本題考查興奮的傳導過程、內環境中各成分的轉化和滲透壓調節的基本過程,考生識記其基本過程,將其與題幹中的各種場景聯繫進行解答。
電子版下載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