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編審,資深編輯,中學語文教材編寫專家,金太陽教育特聘教授。
2021年1月8省聯考雖是一場部分省模擬演練考試,但是引起各地高中語文老師們的關注,這是意料中的事。我們正處在高考改革的轉折點,一方面舊高考行將結束,另一方面新高考全面鋪開,高考改革向何處去?備考策略如何做出調整?這是每一位高中老師都非常關心的。本文只關注這次聯考的語文試卷,重在通過對比分析,尋覓命題變化的端倪,揣摩命題發展的方向,提示高中備考的應對策略。
總體上說,模擬試卷在2020年試卷的基礎上略有調整,繼承多於變化。
一、對比分析
對比2021年聯考模擬試卷與2020年各套全國高考試卷,找出二者相同點,意在探討模擬試卷的繼承性;同時找出二者不同點,意在探討模擬試卷的創新性。其中創新性更值得關注,因為代表了或提示了未來高考改革的方向。
(一)篇幅分析
聯考試卷總字數8540。相比於2020年全國一、二、三卷字數減少,同時與2020年山東卷基本持平。參見下面兩圖:
圖一
圖二
多上面兩圖可以看出,幾年來試卷篇幅水平上下起伏,2019年多達萬字,似乎觸碰了紅線,此後便下降;當下降到8000字時呈穩定狀態。
(二)篇數分析
2021年聯考的現代文閱讀語篇參照了2020年山東卷,分為現代文閱讀I和現代文閱讀II,不再區分和標明「論述類文本」「實用類文本」和「文學類文本」。
多年來高考語文試卷的閱讀語篇都是三大類文本——論述類文本、實用類文本和文學類文本,這是著眼於閱讀的客體即文本本身而設計的。近年高考理論研究從閱讀能力的角度,提出新的三大類文本閱讀能力——信息性閱讀能力、文學類閱讀能力和古詩文閱讀能力(此劃分方法和檢測思路的科學性先存而不論),這是著眼於閱讀的主體即考生的自身能力。幾年前的理論研究如今已經變成命題現實,2020年山東試卷和2021年聯考試卷就是從考查閱讀能力方面選定閱讀語篇的,三大類文本壓縮成兩大類文本,即現代文閱讀I和現代文閱讀II,前者包含論述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但每年呈示一種文本,可此篇也可彼篇;後者只有文學類文本,要麼是小說,要麼是散文。
從這一思路出發會發現,2020年全國卷依循舊思路選定閱讀語篇,一、二、三卷仍是論述類文本、實用類文本和文學類文本,總字數3000多;而2020年山東試卷,現代文閱讀I(實用類文本)字數1800多,現代文閱讀II(文學類文本)字數1600多,兩個文本加起來也是3000多字,與2020年全國卷字數持平。
(三)題型分析
1.現代文閱讀
2020年全國一、二、三卷的論述類文本第1、2、3小題全是選擇題,實用類文本僅一道主觀題(第6小題);2020年山東試卷和2021年聯考試卷的現代文閱讀I的第1、2、3小題都是選擇題,第4、5是主觀題。
2021年聯考試卷現代文閱讀II題型與2020年山東試卷無異,也與2020年全國一、二、三卷無異,不復贅述。
2.古代詩文閱讀
2021年聯考試卷和2020年山東試卷一樣,在文言文閱讀增加了一道主觀題,即第13小題:「文末說到霍光最終一舉清除政敵,其政敵最為嚴重的罪行是什麼?(3分)」
3.語言文字運用
2020年全國一、二、三卷前半部分全是選擇題,後半部分是補足語句題和縮寫語段題;2020年山東試卷題型豐富多變,除了原有的選擇題(破折號的用法)和壓縮語段題,還有主觀題(分析修辭效果、對比不同語句表達效果)、修改病句題(直接修改,非選擇題);2021年聯考試卷題型的豐富性介於2020年全國試卷和2020年山東試卷之間,其中第22題「請分別用一個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過10個字(5分)」頗有新意。
4.作文題
2021年聯考作文題先簡述1950開始的抗美援朝戰爭狀況,再提出寫作任務:「校團委舉行『銘記歷史,迎接挑戰』的主題徵文活動。請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說說你的感受與思考。」顯然著眼於政治導向,與近年來的作文命題趨向一致,其豐富內涵待後方闡述。
二、新變闡釋
2021年8省語文聯考試卷難度與2020年的全國一、二、三卷和山東卷相比,有的題變難了,有的題變容易了,總體上說難度不相上下。但其中新意是明顯的,其一新在題型,其二新在考查語文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1.難易度辨析
今年聯考試卷有兩套,內容大致相同,只有個別文本不同,一套試卷是《國文教員》,一套試卷是《秋雨》。師生都反映日本小說《秋雨》太難了。
但有些題容易,如第4小題:「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論證手法?請簡要說明。(4分)」議論文的論證方法是初中語文讀寫教學的重要內容,在中考試卷中數見不鮮,對高中生來說不難。又如第19小題:「下列各項中,和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修辭手法更是初中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各地中考試卷常常據以命題,高中生解答此類得心應手。
還有一些多年不改的題型,如選擇題、語段選句題等,高中生都反覆演練過,難度都不大。由此看來聯考試卷往初中延伸,考查最基本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
語文試卷的題難與不難做具體分析。通常只要是新題型,學生會傾向於說難,不管題目本身難不難。其實只是超出了備考範圍,因為陌生無準備,難解答,就說難了。
例如第16小題:「請簡要概括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6分)」這是常見題,沒人說難。再如第8小題:「作者自評『這些小小說倒像是中國的老傳統』。請結合文本二,分析作者心目中傳統小說的特點。(4分)」這是緊扣文本篩選信息和闡發文意的題,哪怕難些,也似曾相識,做起來順手。但是緊接著是第9小題:「如欲以『一則「新世說」』為題寫一則《國文教員》的小評論,請結合文本,列出評論要點。(6分)」此題要求列談話提綱或作文提綱,這本是高中生必備的讀寫技能,但是沒考過、沒練過,大家便說難了。
這說明至今為止高中師生仍在因循守舊的應試道路上爬行,不能變通,無法應對高考新情境,從根本上說語文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嚴重不足。
上面提到的難題,就是《秋雨》中的兩題,第8小題:「小說寫到小姑娘身裹山茶花圖案和服的細節,又寫律子作為模特參加新年和服表演會,這樣寫暗示了什麼?請簡要分析。(4分)」第9小題:「這篇小說體現了什麼樣的情感氛圍?作者是如何表達這種情感氛圍的?(6分)」首先《秋雨》文本太難,其次題目太難,嚴重挑戰學生的文學感悟力、鑑賞力,高中老師恐怕也難讀懂文本,難做解答題。
2021年聯考,兩份試卷,兩篇不同文本,《國文教員》和《秋雨》難易不一,何以同在聯考試卷中出現?姑且不論,給我們的啟示是:要大力訓練高中生的鑑賞力,尤其是聯想力、想像力,提升高中生思維的深刻性、細緻性的品質。正如《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所指出的:「發散思維、逆向思維、批判性思維等思維品質是創新思維的重要特徵。具備良好創新思維的學生能夠擺脫思維定勢的束縛,善於獨立思考,大膽創新創造。他們具備敏銳發現舊事物缺陷、捕捉新事物萌芽的能力,具備推測、設想並周密論證的能力,具備探索新方法、積極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應該把發展高中生的各種基礎思維和高品質思維放在閱讀教學和閱讀備考訓練的重要位置。
2.靈活性創造性辨析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要求高中生「能夠獨立思考,通過自己的邏輯思辨,發表獨立的、有創造性的看法;能夠從多個視角觀察、思考同一個問題;能夠靈活地、創造性地運用不同方法,發散地、逆向地解決問題; 能夠通過敏銳的洞察能力,發現複雜、新穎一中的關鍵事實特徵和有價值的新問題;能夠將所學知識遷移到新一, 解決新問題,得出新結論,並且能夠科學地反思和驗證自己的新結論,以確保新結論的可靠性」。以此觀照2021年聯考模擬題,會發現命題者對設題的新穎性、靈活性有所考慮,著力考查學生閱讀與寫作的獨立判斷能力、靈活運用能力和潛在創造能力。
2021年聯考試卷的命題相比於往年全國試卷更新穎、更靈活,更多地指向學生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的考查。首先聯考命題比往年更多主觀題,既考查學生貨真價實的閱讀理解,又考查學生的精準紮實又靈活自如的書面表達。再看第5小題:「有人認為,在對待人工智慧的態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6分)」題目限制中有靈活性,靈活性中有限制性,給學生獨立判斷、自由表達提供了一定的空間。這類題型在往年高考試卷中偶或出現。
其次新題型分外引人注目,如上述第9小題:「如欲以『一則「新世說」』為題寫一則《國文教員》的小評論,請結合文本,列出評論要點。(6分)」。還有《秋雨》篇的第9小題:「這篇小說體現了什麼樣的情感氛圍?作者是如何表達這種情感氛圍的?」這類題表面看中規中矩,未曾逸出平時教學和備考軌道之外,其實新穎、新銳、新鮮的程度不亞於其他各題,所謂「情感氛圍」一詞非常陌生,見所未見,若無良好的文學修養和經久積累的悟性,不僅無法答題,甚至無法這一詞的意義的要求。
最後看作文題,通常高考作文任務的靈活性、創造性最大,要迅速地確立既正確又鮮明甚至深刻的意旨,還要搜尋記憶中的適用材料,連綴成嚴整有序的篇章,並以富有感情的靈動的語言打動讀者,這對每位考生都是嚴峻的挑戰。2021年聯考作文題的關鍵句:「校團委舉行『銘記歷史,迎接挑戰』的主題徵文活動。請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說說你的感受與思考。」句中有若干易忽略的關鍵詞必須抓住並加以品味:
校團委——共青團組織,暗示青年特色、青年使命,要寫大「我」而非小「我」;
銘記歷史——提示立論的起點,乃是抗美援朝那段重要歷史,須表達珍視之情,或豪壯之情,或憤慨之情;
迎接挑戰——指示當今面對複雜而嚴峻的內外形勢,而保持當年的那麼一種精神、氣度,那麼一種凝聚力;
說說你的感受與思考——寫出大「我」之下的小「我」的情感、胸懷、志氣、理想等,此文貴有氣,此氣須宏大,若僅有大「我」而無小「我」似乎流於空洞。
面對這些易忽略的關鍵詞、關鍵點,學生須具備大「我」的熱情,還要有縝密的無所遺漏的思維,更要有家國情懷、使命意識,正義感、善惡感,這本身就是一種難能為之的創造性表現。
3.創新性再辨析
上文對2021年聯考試卷求新求變多予讚詞,其實筆者認為試卷的創新性仍顯不足。《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高考命題要求是:「測試形式要創新,多設置可供學生選擇的題目,體現學生個性;多設置主觀性、開放性的題目,展現學生智慧,鼓勵學生發揮和創造。試卷結構和測試形式不應固化,以避免形成新的應試模式。」以此對照聯考試卷可以看出多方面不足。
一是新少舊多。新題型少,老題型多。個別新題型閃現,亮度不夠;有的看似新題型,其實往年也出現過。難怪高中老師們都反映「難度不大」「跟去年一樣」。
二是限制多於自由。唯一答案太多,多元思路、多元答案少(當今數學課標都要求多元答案),給予學生靈活運用和創造發揮的餘地少,僅注重考查學生的精準思考、精準答題,不注重激發學生聯想、想像、批判思維、逆向思維等。從這意義上說,還不如許多地方的中考語文試卷做得那麼好。
三是文本難易不一。《國文教員》易讀,《秋雨》難讀。前一文問題不大,後一文實不該入選。創新不能走極端。
三、獻疑求解
根據2021年8省聯考試卷推測8省2021年高考試卷,可以引發種種聯想。
1.篇幅字數:8000多字固化成定勢,還是另有變化?減少篇幅不可能,但是增加篇幅的可能性有沒有?好像沒有。
2.現代文閱讀II《國文教員》出現雙文本閱讀(文本一、文本二),會不會成規律?很難說,筆者認為不會。文學作品的篇幅一般都大於其他文本,兩小篇幅文本入題不現實。
3.主觀題增多,會不會演變成趨勢?這倒有可能,別忘了新課標提示命題「多設置主觀性、開放性的題目」,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4.多年來文本人文內涵挖掘不足,今年試卷也不例外。《漢書•霍光傳》中人物光彩奪目,故事啟人深思,但是文後各個客觀題、主觀題都著眼於基礎訓練,因循於往年命題套路,為什麼不涉及人文精神的考查?
知識能力素養價值並重、平穩過渡創新十大亮點
——2021年高考模擬演練數學卷評析
金太陽教科所王才程
2021年1月23日,由國家教育部命題考試中心統一命題,江蘇、河北、遼寧、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和重慶八個省、市全體高三參加的八省模擬演練的數學學科試卷正式出爐。2020年這八個省、市,高考總人數是331萬多人,整整佔了當年全國高考人數1071萬人的三分之一,堪稱史上規模最大的聯考,僅次於正式的高考了。
為什麼叫模擬演練?因為新高考在考試科目、考試時長、計分方式、志願填報和錄取模式等環節都有重大調整。這次測試是涵蓋考試、評卷、發布成績、填報志願、錄取各環節在內的一次全流程演練,使考生熟悉新高考試卷類型、試題結構、考試安排、志願填報辦法,充分了解各環節流程。
1、試卷難度分析
先來說說大家最關心的試卷難度問題,數學學科考後什麼大家什麼感覺呢?全網通呼數學難出天際,語文橫掃千軍,有學生甚至懷疑葛老師是否又出山啦?也有學霸拉仇恨的稱很簡單啊!很多專家名師們也直言命題人下手夠狠,甚至猜測2021年的高考數學會不容易。有這麼難嗎?看看其中一個網友的評論:
畢業十多年了,其他題目都還有印象常規題,20題曲率是個啥一點印象都沒了,我上高中那時候學過這個?不記得了。好歹高考數學138分。曾經高考138分,可以縱橫大多數考場了,不知道是因為題的難度太大,還是因為時間過久忘記了呢?如果學霸都覺得有所難度,那這道題真的難度不小。
不管網友和同學們的評論如何,因為高考是選拔性考試(這次模擬演練也一樣),試卷難度肯定不小,但也不是想像得那麼難,很多同學正因為覺得難,可能多一些平時考得不多,比較淡化的考點沒有重視,所以才會覺得好難。其實真理只有一個:會的不難,再簡單的題,對於不懂毫無基礎的學生來說,得分也難於上青天。
2、試卷總體分析
這次模擬演練試卷命題質量高,創新點多,亮點多,在多角度、多層次考查數學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注重了對數學思想方法、數學能力及數學核心素養的考查,展示了數學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同時兼顧了試題的基礎性、綜合性、創新型和綜合性,以及試題間的層次性,合理調控綜合程度,可以說命題理念從原來的「知識立意、能力立意」向「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轉變,充分發揮了數學作為基礎學科的作用,同時也考查了大多數考生進入高校繼續學習的潛能,充分發揮了考試的引導作用,切實體現了高考的育人功能,體現了高考「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是一套較好的選拔性試卷,對後期複習備考將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亮點1:立體幾何只考初步知識,沒有涉及空間向量。
新高考的最大特點就是文理不分科,所有學生都要學習利用空間向量法解決立體幾何問題,課標裡針對原文科也增加了這部分內容。但此卷立體幾何只考到了初步知識,沒有考到平時頻繁練習的利用空間向量法解決立體幾何問題。此題以大興機場的建設成就、大學微分幾何中的曲率為背景,結合立體幾何的相關知識命制試題,旨在考查學生獲取新知識,探究新問題的能力;試題反映了中大融合的理念、新課改的精神,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應用意識起到積極引導作用。
亮點2:雙曲線出大題
雙曲線在新課標中屬於了解範圍,一般不出大題,這次在第20題出了道雙曲線大題,但設問方式比較常規,重點還是考查學生數學運算等核心素養,以及轉化化歸等數學思想。
亮點3:新題型:結論開放性試題出現。
新高考數學學科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有很多新題型,這次出了一道結論開放的填空題,主要考查學生平時的數學積累。
亮點4:新題型:邏輯題推理出現。
新高考新課標裡明確了刪除了推理和證明,但這次出了一道邏輯推理題,進一步明確了邏輯推理這個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亮點5:新題型:多空題出現。
2019年全國二卷出了一道雙空題考查金石文化,但2020年的高考卷中,不管新老高考都沒有出現雙空題。這次模擬演練中出現雙空題
亮點6:沒有結構不良試題
新高考數學學科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新題型,有多選題、舉例題、邏輯題、數據分析題,結構不良題,開放題等新題型,其中多選題和結構不良題在山東省新高考中已經出現,所以很多人會認為結構不良題是新高考數學試卷的必備了,但這次沒有出現結構不良題。
亮點7:多選題評分規則改變了
新高考山東卷多選題的評分規則是全部選對的得5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這樣導致了很多考生為了穩妥,把多選題當成單選題來做,只為了得3分,而不去冒險得5分,因為冒險多選很可能得0分。這次評分是全部選對的得5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這樣變化其實更合理,減少了投機的可能。
亮點8:函數、導數與不等式的綜合題有一定的規律。
2020年的高考,不管是新高考還是老高考,全國3套卷都出現了在選擇題的壓軸題或者此壓軸題考查函數、導數與不等式綜合題的規律,這次考生繼承這個特色。
而2020年的高考中有更多類似的題目:
亮點9:模塊綜合性題增加了。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一核四層四翼中明確了高考考查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而綜合性就有學科之間的綜合和數學模塊之間的綜合性。此次考試中出現了數學和物理的綜合題。
亮點10:出現了學科綜合性題。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一核四層四翼中明確了高考考查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而綜合性就有學科之間的綜合和數學模塊之間的綜合性。此次考試中出現了導函數和三角函數的綜合題。
3、後期備考建議
1、重視三基,綱舉目張——構建牢固的知識網絡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在高考複習中,一定要加強三基的訓練。所謂三基,是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數學思想方法 。在複習中對課本要做到:幫助學生梳理教材知識結構,提煉結構版塊;立足教材基本例題、習題,搞好變式研究,複習基礎知識時要引導學生突出主幹知識、抓住本學科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繫和綜合,形成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繫的網絡,達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境界。
2、精講精練,滲透思想——提高解題的各種能力
不能就題論題只講解法,不搞題海戰術,不能將數學解題簡單的公式化、程序化,而是要在教學中選出最優秀的試題,最具典型性和最有價值的試題,講題時滲透數學基本思想,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形成對知識的悟性,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品質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關注細節,不斷反思——轉變教學觀念
「不思,故無惑;不惑,故無問;不問,故無得」。以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為例,函數與方程的思想、分類與整合的思想、轉化與化歸的思想等思想學生可謂耳熟能詳,為什麼考場上用不上?主要原因是平時教師生硬地將這些方法灌輸給學生,學生食而不化,當然在考場上更不會熟練應用,所以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運用,要始終堅持指導學生自己進行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提煉,讓學生從思想上去揭示問題的本質。在解題後進行反思和提煉是成功的經驗。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教師的主導地位,要相信學生,要把思維還給學生,要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督促學生抓好平時各個環節,比如審題要謹慎、推理要嚴密、表述要清楚、計算要準確等能力。
作者:劉運芳
課程與教學論專家,國家考試中心特約評論員,中國導學案研究中心理事,中國外語學會理事,中學高級教師,金太陽教育集團高級研究員,教育科學研究所英語學科負責人,被多所學校聘為教育顧問。多年從事新課程改革研究、高考英語研究、學生管理研究、學生生涯規劃、學生學法研究、高效訓練以及高考備考研究。多次應邀與河北衡水中學等名校進行高考備考交流講座。在《中小學外語教學》、《現代教育科學》、《廣西教育》、《教育家》等雜誌發表論文數十篇,應邀到全國二十多省市就高效課堂、高考備考、高效管理以及高效訓練做專題講座數千場。
2021年新高考八省聯考統一模擬演練英語命題依託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五育融合,試題選材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考查學生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加強關鍵能力考查。試卷整體難度繼續保持平穩,同時體現一定的區分度。重點考查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與文化意識,凸顯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1. 落實高考評價體系,圍繞一個核心,促進五育融合
2021年新高考八省聯考統一模擬演練英語試題,選材圍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大主題全面考查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體現立德樹人時代特徵,引導體美勞教育,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一是融入新高考元素,體現選擇性特徵。語法填空語篇講述如何選擇大學,告訴學生可以向父母、親戚、朋友等諮詢,但是最終還是要依靠自己來做出明智的選擇。而閱讀理解A篇介紹的四個大學課程,也是為高中生提供大學先修課程的選擇。融入新高考元素,試題內容也與時俱進,體現新高考的時代性。
二是關注體育運動與飲食習慣,倡導健康理念。聽力材料1提倡體育鍛鍊,材料2和材料3討論飲食習慣,這些語篇通過設置真實的語言情境,引導學生關注體育運動,提高鍛鍊意識,重視健康飲食。
三是通過美育場景,引導審美情趣養成。聽力材料5談論對電影的看法,聽力材料9對房子裝修的討論,聽力材料10對現場音樂的講述,閱讀理解C篇對魔術這門藝術的介紹,應用文寫作對詩歌朗誦比賽的宣傳等等,這些語篇通過展現藝術之美、生活之美、音樂之美、文學之美,引導學生養成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意識,從而更加熱愛生活。
四是精選勞動場景及話題,宣傳踐行勞動精神。聽力材料4對廚房購物,聽力材料6餐館點餐,聽力材料7租房,聽力材料9的自己裝修房子,完形填空講述自己對職業意識的改變等等。這些語篇和情境的選擇引導學生在真實的生活體驗和生活情境中中感受勞動的辛苦和榮耀,尊重勞動,認同勞動,參與勞動,熱愛勞動。
2. 強化基於三大主題語境的主題意義探究,促進學生語言綜合能力形成
主題意義的探究是語言學習最重要的內容,直接影響語篇理解程度、思維發展水平和語言學習效果。以下是各題型基於三大主題語境的命題情景。
聽力命題語境
主題語境
主題群
對應段落
人與自我
生活與學習
Text 1、Text 2、Text 3
人與社會
社會服務與人際溝通
Text 4、Text 6、Text 7、Text 8、Text 9
人與社會
文學、藝術與體育
Text 5、Text 10
閱讀理解與其它題型命題語境
題型
題材內容
主題語境
閱讀理解A
介紹幾門無學分的大學課程
人與社會
閱讀理解B
如何作出環保的生活方式
人與自然
閱讀理解C
介紹魔術這門藝術
人與社會
閱讀理解D
研究表明,熊變得越來越聰明
人與自然
七選五
利用APP學習語言
人與社會
完形填空
我與理髮師發生的故事
人與社會
語法填空
選擇大學
人與自我
應用文寫作
向外教求助詩歌朗誦比賽事宜
人與社會
讀後續寫
汽車拋錨,一個墨西哥家庭相助的故事
人與社會
從以上統計可以看出,主題語境涉及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三大主題,基於主題語境,探討主題意義。比如閱讀理解B篇探討如何選擇更加環保的生活方式,涉及碳足跡這一熱點,關注環保,關注人類命運共同體。設題基於主題語境,考查了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如閱讀24、25、26題。完形填空中的敘事和感悟讓我們正確對待不同職業,它們同時服務於「言語會引起變化」的主題。敘事部分為理解主題搭建了支架,而感悟部分又深化了主題,使試題具備一定的挑戰性。
3.體現學科核心素養要求,深入強化關鍵能力考查
2021年新高考八省聯考統一模擬演練英語命題以學科素養為導向,在考查學生基礎詞彙、語法和長難句的基礎之上,突出對聽力、閱讀、寫作等關鍵能力的考查;改變相對固化的考查形式,命題形式創新,破除僵化的應試教育,促進學生發展學科素養,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本次英語模擬考試試題重點加強對閱讀理解、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等關鍵能力的考查。具體體現在:
第一、精選語篇,強化對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思維能力的考查。閱讀理解第一節15道小題中,有9個試題考查推斷、歸納和概括等高階閱讀理解能力。尤其是D篇閱讀理解,關於熊的智力發展的最新研究,閱讀理解能力要求高,長難句較難。七選五36、39、40等三個題考查學生對語言邏輯思維的推理與判斷,難度較大。
第二、通過設置更加真實的試題情境,對應用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加強。應用文寫作要求尋求外教的幫助,對詩歌朗讀比賽提供幫助;讀後續寫講述在汽車拋錨的情況下,墨西哥一家人的幫助,在考查閱讀的基礎之上,考查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同時把語言的工具性與思想性融為一體。
第三、考查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在語篇選擇上,閱讀理解B篇,選取與碳足跡有關的環保熱點文章,讓學生選擇生態環保的生活方式。七選五語篇介紹說明APP在語言學習中的注意問題及事項,讓學生意識到科技帶給我們生活的變化,同時又不完全依賴科技,注意社會屬性。這些語篇能夠啟發考生運用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思考自然和社會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在題目設置上,閱讀理解26、31題的設置、七選五37、39題的設置,這些試題都需要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對材料內容歸納概括並進行邏輯推理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4、不斷創新命題方式,防止試題形式固化
為了防止試題形式固化,進一步創新試題呈現形式。28題的寫作目的意圖題,30題的說明方式的考查,語法填空60題的介詞考查,early on會給學生造成很大的困難和阻擾。這些創新的命題方式,有效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
總之,2021年新高考八省聯考統一模擬演練英語試題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核心,落實高考評價體系的考查要求,圍繞三大主題語境,選擇時代性的素材,落實學科核心素養,試卷結構穩定,難度水平呈階梯狀分布,創新命題方式,有效考查了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推進新高考綜合改革的穩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21屆新高考適應性考試英語考試解讀
作者:邵景文
教育碩士,中學英語高級教師。省重點高中11屆高三把關教師,清北班榮譽教師。中學英語教學與測評研究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研究會會員,被多所名校特聘為教學顧問。從事高中教學與研究26年,專業從事高考命題研究9年。歷任單元卷項目主編、數字項目主任、金太陽教育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著有《無敵英語詞典》 《四輪英語備考》 等多部圖書。目前為金太陽教育研究院教科所高級講師,已在全國講座500多場次。
為了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幫助考生適應新高考,根據教育部統一部署安排,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八個省市於1月24日15:00---17:00進行了202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適應性英語科考試。
考試解讀:對於剛進入新高考全國卷模式的8省師生而言,2021屆新高考適應性考試英語考試讓考生明確了6月份高考英語試卷類型、試題結構、考試安排:
試卷類型
新全國卷
命題單位
教育部考試中心
考試安排
6月8日 15:00-17:00
試題結構
板塊
題型
單個分值
題量
滿分
聽力
選擇題
1.5
20
30
閱讀
選擇題
2.5
20
50
完形填空
選擇題
1
15
15
語法填空
填空題
1.5
10
15
小作文
寫作題
15
1
15
大作文(續寫)
寫作題
25
1
25
總分
150
試題解讀:
1、體現立德樹人時代要求,履行學科育人職能。
閱讀理解B篇聚焦人類活動對地球環境的影響,引導學生培養綠色健康生活習慣,減少碳排放,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完形填空選材通過理髮時的無心之言引發的尷尬,引導學生關注並養成職業平等、人人平等意識。寫作部分的讀後續寫通過車子拋錨時陌生人之間的無私幫助聚焦人類善良、博愛的美好品質。
2、選材貼近學生,突出學生學習情境。
閱讀理解A篇簡介面向高中生的大學預科課程。七選五語篇介紹學生應如何選擇和使用語言學習類專業小程序。語法填空語篇介紹學生應如何做學業生涯規劃,包括如何選擇大學及專業。寫作部分的應用文寫作則以學校英文詩歌活動為主題情境考查學生的語用能力。
3、總體難度穩定,單題靈活有變。
綜合而言,整套試題體現了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低起點,多層次,高落差」的命題原則。尤以閱讀A和C篇、完形填空及寫作話題生活化,能力要求多以細節和描述為主,易於學生得分,保證了試卷總體難度的平穩。
就單題而言,閱讀B篇雖是「人與自然」這一常見高頻主題,讀起來難度不大,但設題技巧較高,屬於易讀不易答。七選五語篇提供了分論點,同樣是讀起來容易,但選項與文章主體的呼應沒有淺層次的詞彙呼應,而是深層次的邏輯呼應,所以難度較大。語法填空設題突破了近年該題型都是7個提示詞的潛規則,只提供了6了提示詞,第60、63、64、65題考查點隱藏較深,對考生語義能力要求較高。
4、全面考查英語學科素養,落實文化意識要求。
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這四個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貫穿於命題人選材及設題整個命題過程中。例如閱讀理解D篇最後一句中count on、七選五最後一段中If I may speak sincerely、語法填空60題前的early on、讀後續寫閱讀語篇中的close to/bounded out/inbusiness/in a flash等文化性表達對考生的閱讀及續寫語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郭方營
中學物理正高級教師,入職金太陽教育研究院前為高中物理學科帶頭人,國家物理學會會員,高中物理競賽金牌輔導老師,從事學校教學和管理二十多年。曾擔任新課程專家指導委員會物理學科組成員,獲國家教育部首批「國培計劃」中學物理骨幹教師稱號!
2021年1月24日上午10:15,新高考八省市適應性聯考物理科考試落地,這八個省是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的8個試點省份,分別是遼寧、廣東、河北、湖北、湖南、江蘇、福建、重慶。高考總人數是331萬多人,約佔全國高考人數1071萬人的31%,即約佔1/3。因此,新高考牽動了331萬個家庭的心。這次統一聯考,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模擬聯考。
遼寧省選物理的最多,達到86.21%;江蘇省為61.94%,河北省為57.71%,最少的省市是福建省,51.88%。八省市選物理學生約為59.16%,相比「3+綜合」的高考模式(理科綜合、文科綜合)看,選考物理的人數有所下降。
本次模擬試題仍按照「一核、四層、四翼」的原則,嚴格遵循課程標準,以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的物理學科素養為導向,更加注重關鍵能力的考查。為高三後期複習指明了方向。
一、試卷特點:
1、知識點固定,但考查方式靈活。試題注重考查學科關鍵能力。試題的情境材料新穎,比較準確地瞄準學科素養。試題重視核心知識、主幹知識考查,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應用,強調學科內綜合能力考查;注重開放性設計,考察學生創新意識和邏輯思維能力。
2、本次模擬的物理題總體難度大於去年高考,各種題型都有難題,計算題最後一題的運算難度較大。選擇題要求考生理解基本概念和掌握基本運算方法,雖無偏、難、怪題,但對關鍵能力要求較高。
3.對物理試題,考生粗看會覺得題目比較眼熟,但仔細一看,就會發現有所不同。立意比較新穎是本次試題的特點,它經常會在考生原來比較熟悉的模型中,從不同角度對考生進行考查,因此活學活用很重要。
二、試卷分析:
(一)、不變
模擬試題仍按照「一核、四層、四翼」的原則,嚴格遵循課程標準,以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的物理學科素養為導向,更加注重對核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考查。
1.增強基礎性,聚焦主幹內容,考查必備知識的方向不變。
試卷通過加強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增強考試內容的基礎性,引導考生夯實學科基礎。
例如重慶卷第8題,以學習探索問題情境為載體,考查向心力的概念和規律,突出基礎性。
2.強化關鍵能力的考查方向不變
模擬試卷著重考查學生邏輯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構、數理結合等關鍵能力,著重考查考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廣東卷第12題,以生活實踐問題情境常用的LED燈為載體,考查實驗探究能力。
3. 突出圖像的呈現方式,考查信息加工能力的方式不變。
七套(缺福建)模擬卷共有126幅圖,其中情境、示意圖18個,物理圖像22個。物理圖像涉及波動圖像、運動圖像、電磁感應圖像、電路圖、儀器儀表讀數圖等。
例如重慶卷第5題,通過線框一個邊切割磁感線產生感應電流,通過圖像考查電流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4.注重通過創設真實而有價值的問題情境,考查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方式不變。
例如河北卷第6題,以生活實踐問題情境螺旋千斤頂為載體,通過摩擦力做功規律,考查科學思維中的臨界思維。
(二)、變
1. 考試時間和試卷結構變
考試時間和試卷結構與傳統高考相比變化較大。新高考模擬考試時間75分鐘,分值100分,而全國高考為理綜,物理佔分110分,時間大約60分鐘,江蘇卷原自主命題考試時間100分鐘。試卷結構變化見下圖:
比較項目
全國卷
試
卷
結
構
選擇題
「5+3」模式:5單3多或「4+4」模式:4單4多
實驗題
2個(22,23),力+電
計算題
2個(24、25),電+力
選考題3-3
填空題+計算題
3-4
選擇題+計算題
分值
結構
總分
110
選擇題
48
實驗題
15(6+9)
計算題
32(12+20)
選考題
15(5+10)
實驗題都與教材原型實驗明顯不同,都來自教材原型實驗改編,較好地考查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最後一道計算題增加了試題的開放性。
(4)難度要素變;
與傳統高考不同的是模擬卷在數學的應用上有所降低,難度主要體現在過程分析、模型構建、學科思維上。
例如河北卷第14題:
14. 在弗蘭克-赫茲實驗中,電子碰撞原子,原子吸收電子的動能從低能級躍遷到高能級。假設改用質子碰撞氫原子來實現氫原子的能級躍遷,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緊靠電極A的O點處的質子經電壓為U1的電極AB加速後,進入兩金屬網電極B和C之間的等勢區。在BC區質子與靜止的氫原子發生碰撞,氫原子吸收能量由基態躍遷到激發態。質子在碰撞後繼續運動進入CD減速區,若質子能夠到達電極D,則在電流表上可以觀測到電流脈衝。已知質子質量mp與氫原子質量mH均為m,質子的電荷量為e,氫原子能級圖如圖2所示,忽略質子在O點時的初速度,質子和氫原子只發生一次正碰。
(1)求質子到達電極B時的速度v0;
(2)假定質子和氫原子碰撞時,質子初動能的被氫原子吸收用於能級躍遷。要出現電流脈衝,求CD間電壓U2與U1應滿足的關係式;
(3)要使碰撞後氫原子從基態躍遷到第一激發態,求U1的最小值。
【分析】
【詳解】(1)根據動能定理
解得質子到達電極B時的速度
(2)質子和氫原子碰撞,設碰後質子速度為,氫原子速度為,動量守恆
能量守恆
解得
在減速區
聯立解得:
(3)要使碰撞後氫原子從基態躍遷到第一激發態,則需要能量最小為
碰撞過程
分析可知,當時,損失機械能最大,被吸收的最大,此時
解得
高考考出高分,是王道。雖然新高考八省的命題尚未明確,但整體趨勢無疑可以參考借鑑這次預演,也是對考生及學校教學一次檢驗,通過這次預演,各自進行查漏補缺,為真正的高考打下夯實的基礎。
二、後期複習建議:
1.加強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提高和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的訓練。
2.夯實基礎,重視能力,今年的命題重點考察學科重點和主幹知識。所以要想考出好的成績,必須具備紮實、全面的基礎知只和基本技能;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試題中能力的考察總是以知識為載體,通過靈活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來實現,而這兩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師生都必須樹立"以不變應萬變"的思想。所以平時教學中打下厚實的基礎,以及培養靈活的方法是至關重要的。
3.跳出題海。高考練習題應以夯實基礎、追求質量為先,以落到實處為重,量多並非一定取勝,要舉一反三,要注重平時。
4.要加強實驗教學,應重視學生動手實驗,培養實驗技能。
5.一定要注意答題規範性和解題能力的培養。
6.每年試題都有所變化,都有出其不意的地方、都會有一些意想不道的變化。這在今後模擬考試及考前心理輔導方面一定要加強。
作者:金太陽教育 研究院歷史研究室
2021年1月24日,八個省市高考模擬歷史科試卷終於和大家見面。八個省市歷史試卷都按照高考評價體系要求,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加強了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八個省市歷史試卷都由各省市自主命題,雖然都體現了高考評價體系的要求,但在試卷結構和題型題量等方面各具特色、百花齊放。
一、整體結構分析
(一)結構匯總
年份類別
考試
模式
考試
時間
題量
題型和分值分布
2020全國文綜卷
文綜
45分鐘
12個選擇題、5個非選擇題
選擇題:48分(每個4分)
非選擇題:52分(必做題2個,分別是25分和12分,選修題3個,三選之一,15分)
2020全國新高考山東卷
單科
90分鐘
15個選擇題、4個非選擇題
選擇題:45分(每個3分,選修融入必修考查2-3個選擇題)
非選擇題:55分(均為必做題,沒有選修題,第16-19題分別是12分、14分、14分、15分)
2021新高考(湖北模擬)
單科
75分鐘
16個選擇題、4個非選擇題
選擇題:48分(每個3分)
非選擇題:52分(第17-20題分別是14分、12分、14分、12分,第19題選修融入必修考查)
2021新高考(遼寧模擬)
單科
75分鐘
16個選擇題、4個非選擇題
選擇題:48分(每個3分)
非選擇題:52分(第17-20題分別是12分、15分、13分、12分,第19題選修融入必修考查)
2021新高考(重慶模擬)
單科
75分鐘
15個選擇題、4個非選擇題
選擇題:45分(每個3分,選修融入必修考查2-3個選擇題)
非選擇題:55分(均為必做題,沒有選修題,第17-20題分別是17分、14分、12分、12分)
2021新高考(湖南模擬)
單科
75分鐘
16個選擇題、6個非選擇題
選擇題:48分(每個3分)
非選擇題:52分(必做題3個,第17-19題分別是15分、15分、12分;選修單獨命題,選修1、3、4三選一,10分)
2021新高考(廣東模擬)
單科
75分鐘
16個選擇題、6個非選擇題
選擇題:48分(每個3分)
非選擇題:52分(必做題3個,第17-19題分別是14分、14分、12分;選修單獨命題,選修1、3、4三選一,12分)
2021新高考(河北模擬)
單科
75分鐘
15個選擇題、6個非選擇題
選擇題:45分(每個3分)
非選擇題:55分(必做題3個,第16-18題分別是12分、13分、18分;選修內容單獨命制非選擇題,選修1、3、4三選一,12分)
2021新高考(福建模擬)
單科
75分鐘
2021新高考(江蘇模擬)
單科
75分鐘
15個選擇題、6個非選擇題
選擇題:45分(每個3分)
非選擇題:55分(必做題2個,第16-17題分別是18分、13分;選修內容單獨命制非選擇題,第18題包括A、B、C、D四小題,選修1、4、5、6四選二,24分)
2020江蘇卷
單科
100分鐘
20個選擇題、7個非選擇題
選擇題:60分(每個3分)
非選擇題:60分(必做題3個,第21-23題分別是13分、14分、13分;選修單獨命題,第24題包括A、B、C、D四小題,選修1、4、5、6四選二,,20分)
(二)詳細分析
1.湖北:
(1)選擇題部分
板塊
題號
年代
知識點
中國古代史
1
春秋戰國
諸子百家
2
東晉
王羲之書法
3
唐宋
唐宋縣治分布
4
明朝
科舉制
5
清朝
維護國家主權
中國近現代史
6
1851-1864
太平天國運動
7
1918
近代習俗變遷
8
近代中國
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困境
9
1936
中共革命探索
10
1979-1982
現代企業改革
世界史
11
古代羅馬
古羅馬政治
12
1500年前後
新航路的開闢與地圓學說
13
1689
《權利法案》
14
20世紀
50年代
法國奉行獨立外交
15
二戰後
民族解放運動
16
1945-1990'S
經濟全球化
共16小題,按時序排列,先中後外,大致可以分為中國古代史(5題)、中國近現代史(5題)、世界史(6題)三大板塊,本套試題選擇題部分既有傳承又有創新,既繼承了全國卷選擇題「三分天下」的命題特色(全國卷文綜歷史第24、25、26、27題考查中國古代史相關知識,第28、29、30、31題考查中國近現代史相關知識,第32、33、34、35題考查世界史相關知識);又有所創新,打破了三部分比重均衡的傳統,世界史所佔比重增大。
(2)非選擇題部分
題號
設問方式
分值
17
概括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主要途徑。
6分
指出漢與隋確立儒學正統地位的歷史背景之異同。
8分
18
歸納新中國成立後教育性質的根本變化。
4分
選擇新中國成立後任一時段,概括該時段的教育成就並分析其原因。
8分
19
概括歐洲優勢地位形成的歷史條件。
6分
說明歐洲優勢地位喪失的原因。
8分
20
提供建議,提煉主題,論證所選材料與主題之間的聯繫。
12分
共4小題,第17題滿分14分,第18題滿分12分,第19題滿分14分,第20題滿分12分。非選擇題部分較全國卷變化較大,不再分必做題與選做題兩部分,選修內容以糅考形式呈現;中國近現史比重加大。
2.遼寧
(1)選擇題部分
選擇題共16小題,按時序排列,先中後外,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大板塊:
板塊
題號
年代
知識點
中國古代史
1
春秋戰國
諸子百家
2
西漢
物種交流
3
唐宋
唐宋水利管理
4
北宋
茶、鹽管理
5
明朝
內閣制度
中國近現代史
6
1909
女性變化
7
近代中國
民主政權建設
8
1937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9
1958
工業建設
10
1984-1987
國有企業改革
世界史
11
古代羅馬
羅馬法
12
西方思想解放時期
理性精神
13
19世紀中後期
美國工業化
14
1919年
國聯
15
1946
英蘇關係
16
2020
經濟全球化
從上表可以看出,本套試題選擇題部分既有傳承又有創新,既繼承了全國卷選擇題「三分天下」的命題特色(全國卷文綜歷史第24、25、26、27題考查中國古代史相關知識,第28、29、30、31題考查中國近現代史相關知識,第32、33、34、35題考查世界史相關知識);又有所創新,打破了三部分比重均衡的傳統,世界史所佔比重增大。
(2)非選擇題部分
非選擇題共4小題,第17題滿分12分,第18題滿分15分,第19題滿分13分,第20題滿分12分。
題號
設問方式
分值
17
概括漢代遊俠轉變的表現
4分
分析漢代遊俠轉變的原因
8分
18
概括清代盛京地區道路交通的特點
6分
概括新中國成立以來遼寧公路交通發展的成就並分析其意義
9分
19
概括毛澤東寫這封信的國際背景
6分
分析「國際縱隊」的意義
7分
20
提取兩條或兩條以上信息,擬定一個論題,並予以闡述(我國部分全運會主題(宣傳)口號)
12分
從上表可以看出,本試題非選擇題部分較全國卷變化較大,不再分必做題與選做題兩部分,選修內容以糅考形式呈現;中近現史比重加大。
3.重慶:
(1)選擇題部分
選擇題共15小題,按時序排列,先中後外,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大板塊
板塊
題號
年代
知識點
選擇題部分
中國古代史
1
西周
青銅器利簋及其銘文
2
東漢
豪強經濟
3
唐代
唐敦煌莫高窟壁畫特點
4
明朝
明代文化特點
中國近現代史
5
1911年
清末路權
6
1912-1924
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的局限
7
1935
日本侵華對中美關係的影響
8
1945年
重慶談判
9
1959-1963
八字方針的實施
10
1985年
改革開放的影響
世界史
11
古代雅典
梭倫改革
12
16世紀
殖民擴張和種植園經濟
13
1774-1881
專利技術與經濟發展
14
20世紀80年代
史學素養與冷戰的研究
15
21世紀,
2017年
保護主義與經濟全球化
從考點的分布來看,呈現如下特點:第一,古代史選擇題比例相較於全國卷偏低,全國卷佔1/3,重慶卷佔比略低,不足1/3;中國近現代史佔比略高於全國卷的1/3;世界史不變,佔比1/3。第二,從知識點類別來看,選擇題部分中,文化史比例偏低,政治史比例偏高,經濟史比例適中。整體來看,文化史比例偏低,凸顯了政治史和經濟史的主導性。第三,從試題表現形式來看,多以人物的言行、史實等創設情境,但形式相對單一,圖片、表格類試題比例較少,只有第1題是圖片題,第9題是表格題,整套試題以材料型題目為主,與山東試卷相比,形式較為單一。第四,選修內容融入必修考查。
(2)非選擇題部分
題號
設問方式
分值
16
(1)分析……作用。
(2)概括措施,分析效果。
(3)談談……認識
17
17
(1)指出思想或者含義,分析共性。
(2)認識文學的史學價值
14
18
評析觀點
12
19
補充事件,說明理由
12
從上表可以看出,本試題非選擇題部分較全國卷變化較大,不再分必做題與選做題兩部分,且不涉及選修內容。主觀題兩道常規試題,其中16題兩材三問,17題一材兩問;18、19兩題開放設問,形式未有較大創新。
4.湖南:
(1)選擇題部分
共16小題,大致按時序排列,先中後外,中國古代史(6題)、中國近現代史(5題)、世界史(5題)三大板塊,與全國卷相比,中國史比例大增,世界史所佔比重較小。
板塊
題號
年代
知識點
中國古代史
1
西周
分封制
2
漢代
商業政策
3
魏晉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4
唐朝
中外貿易
5
北宋
義利觀
6
清朝
理學僵化
中國近現代史
7
晚晴
外交近代化
8
晚晴
教育近代化
9
1923年
十月革命影響中國
10
1949-1952
土改變革生產關係
11
20世紀90年代
社會生活變遷
世界史
12
古代希臘
古希臘民主政治
13
19世紀末
第二次工業革命
14
1949年12月
冷戰
15
1964年
日本東京奧與會反映的情況
16
近代
現實主義美術
(2)非選擇題部分
共6小題,17、18題滿分15分,19題滿分12分,選修20——22題各10分。非選擇題部分較全國卷變化很小,僅多了一個必考題。
題號
設問方式
分值
17
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代江南經濟發展的特點。
6分
根據材料(應該是根據以上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明代以來東部地區經濟發展的變化及原因。
9分
18
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文化的獨特氣質和當時西歐的精神氣候之間有哪些契合點。
6分
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簡析20世紀初中國颳起「法國風」的原因。
9分
19
從表3中提取三條相互關聯的信息,確定主題,並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自擬標題,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通暢。)
12分
20
(1)根據材料,概括南京國民政府郵政改革的措施。
4分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南京國民政府郵政改革的影響。
6分
22
(1)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就驅逐艦問題發起談判的原因。
4分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驅逐艦換基地」協定的影響。
6分
22
(1)根據材料,概述歐陽詢的文化成就。
6分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歐陽詢取得文化成就的原因。
4分
5.廣東:
(1)選擇題部分
板塊
題號
年代
知識點
中國古代史
1
西周
西周政治制度的特點
2
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邊界
3
西漢至西晉
西漢至西晉時期北方民族融合
4
北宋
北宋時期重本思想
5
明朝
明朝城隍祭祀
中國近現代史
6
19世紀五六十年代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的外交
7
19世紀六十年代
洋務運動
8
20世紀二十年代
黃埔軍校的教育
9
20世紀五十年代
新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
10
20世紀八十年代
改革開放
世界史
11
古代希臘
柏拉圖哲學思想
12
17世紀
17世紀荷蘭商品貿易
13
19世紀
新航路開闢的影響
14
20世紀二十年代
蘇聯婦女社會地位提高
15
20世紀三十年代末
西方近現代文學
16
二戰以後
二戰後至70年代美國若干經濟指標變化
共16小題,與老高考全國卷和山東卷的順序相同,分為中國古代史(5題)、中國近代史(3題)、中國現代史(2題)、世界古代史(1題)、世界近代史(2題)、世界現代史(3題)。中國史和中國古代史的比重依然佔據主導。
(2)非選擇題部分
中國古代史
17(1)
漢至北宋
阿拉伯數字傳入中國的途徑、原因和結果
17(2)
史料類型及研究歷史的史料
中國近代史
18(1)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土地革命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三大紀律和八項注意」的原因
18(2)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三大紀律和八項注意」
世界近代史、中國現代史
19
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紡織業的發展
中國古代史
20(1)
隋代
隋文帝實行公文文風改革的原因
20(2)
隋代
隋文帝實行公文改革的措施及影響
世界現代史
21(1)
20世紀四十年代
日本西進戰略的內容
21(2)
20世紀四十年代
日本西進戰略破產的原因
世界近代史
22(1)
19世紀六十年代
達爾文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22(2)
19世紀六十年代
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影響
共6小題,其中第17、18題為常規的二材二問的試題,第19題為開放性試題。第20-22題為選做題,與老高考全國卷相比,增加了一道非選擇題。試題對學生核心素養考查的比重有所上升,選做題的分數從15分降為12分。
6.河北
(1)選擇題部分
板塊
題號
年代
知識點
中國古代史
1
西周、春秋戰國
宗法制的變遷
2
兩漢
北方經濟
3
魏晉
選官制、士族階層
4
清初
政府政策
中國近現代史
5
1840-1911
學習西方的主張
6
1911
辛亥革命
7
1923
工人運動與中國共產黨
8
1940
毛澤東思想
9
1957-1962
一五與二五
10
1980
改革開放
世界史
11
古代希臘
古希臘政治
12
18世紀90年代
美國1787年憲法
13
1750--1825
英國工業革命
14
20世紀
20年代
蘇聯政治與文化
15
1995
經濟區域化
共15小題,按時序排列,先中後外,大致可以分為中國古代史(4題)、中國近現代史(6題,其中3道中國近代史,2道中國現代史)、世界史(5題,其中1道世界古代史,2道世界近代史,2道世界現代史)三大板塊,本套試題選擇題部分相對於全國卷而言,有繼承也有變化(第1-4題對應全國卷第24-27題考查中國古代史相關知識;第5-10題對應全國卷第28-31題考查中國近現代史相關知識,但其中有4道考查中國近代史,比重較大,第11-15題對應全國卷第32-35題考查世界史相關知識,但世界近代史與世界現代史各考查2道),變化之處在於,打破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三大板塊之間的比重相對均衡的傳統,中國近現史所佔比重增大。
(2)非選擇題部分
題號
材料與設問個數
知識點
分值
16
三材(文字材料)一問
宋朝歷史
12分
一材(表格形材料)一問
世界近代人文主義
13
18
兩材(文字材料)兩問
中國古代、現代中醫學的發展
9+9
19.1
選做題(改革),一材(文字材料)兩問
近代清朝《公司律》
6+6
19.2
選做題(戰爭),一材(文字材料)兩問
二戰、《蘇日中立條約》
6+6
19.3
選做題(人物),一材(文字材料)兩問
清康熙顏元思想
4+8
共6小題,第16題為開放題,滿分12分;第17題為開放題(類似於全國卷第42題),滿分13分;第18題為兩材兩問的常規題(類似於全國卷第41題),滿分18分。選考題基本上與全國卷文綜歷史類似,只是分數改為12分。
7.福建
持續更新中……
8.江蘇
(1)選擇題部分
板塊
題號
年代
知識點
中國古代史
1
春秋戰國
私人藏書增加
2
西漢
郡國廟制的興衰
3
唐
城隍信仰濃烈
4
宋
文學藝術變化
5
明朝
理學
中國近現代史
6
鴉片戰爭前後
魏源思想
7
1911
武昌起義
8
1914-1918
一戰華工出國
9
抗日戰爭
軍民合作
10
1991年
經濟體制改革
世界史
11
16世紀中後期
新航路的開闢與大帆船貿易
12
1689年
英國政治體制
13
17-18世紀
法國啟蒙思想
14
1925--1937年
美國經濟
15
20世紀50年代
蘇聯科技
共15小題,按時序排列,先中後外,大致可以分為中國古代史(5題)、中國近現代史(5題)、世界史(5題)三大板塊,本套試題選擇題部分既有傳承又有創新,既繼承了全國卷選擇題「三分天下」的命題特色(全國卷文綜歷史第24、25、26、27題考查中國古代史相關知識,第28、29、30、31題考查中國近現代史相關知識,第32、33、34、35題考查世界史相關知識);又有所創新,打破了三部分比重均衡的傳統,中國史所佔比重增大。
(2)非選擇題部分
題號
設問方式
分值
必做題部分
16
概括指出萬國博覽會籌建的特點;說明英國舉辦博覽會的歷史背景。
8分
概括端方籌建南洋勸業會的措施。
4分
簡析中英兩國舉辦博覽會共同的積極作用。
6分
17
提取海報中有關體育宣傳的變化信息,並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說明
13分
選做題部分
A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2分
B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12分
C
[探索歷史的奧秘]
12分
D
[世界文化遺產薈萃]
12分
非選擇題包括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必做部分共2小題,第16題滿分18分,第17題滿分13分;第18題為選做題,包括A、B、C、D四小題,選做其中兩小題,每小題12分。非選擇題部分較江蘇高考卷變化不大。
二、試題的創新點
(一)湖北
1.落實課標要求,體現核心素養
仔細分析和研究這次湖北模考歷史試題會發現,全卷處處體現著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
如選擇題第3題,要求考生結合「唐宋時期今湖北境內縣級治所的分布狀況」,分析「變化反映出」的信息和結論。解答此題,需要考生會讀圖、用圖,具備時空觀念,把該題鎖定在「唐宋時期」;還需要考生對一些基本的歷史概念有一定的認知,如「縣級治所」「高產作物」「土地兼併」等,具備獨立的歷史解釋能力。
又如非選擇題第18題,要求考生「選擇新中國成立後任一時段,概括該時段的教育成就並分析其原因」,這既要求考生對新中國某一時期教育成就有所了解,並結合時代背景,對成就取得的原因做出分析,進而增強制度自信、道路自信。這既考查了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學科核心素養,又考查了家國情懷的學科核心素養。該題也體現了歷史學科應該發揮其特有的「學科育人」功能,發揮好「課堂思政」的作用,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
2.重視基礎知識,指導高中教學
重視基礎知識也是這次湖北省模考歷史試題一個突出特色,這也體現了新課標強調對必備知識考查的要求。
從第一部分所列表格可以發現,試卷重視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如諸子百家、近代習俗變遷、民族工業發展、中共革命探索等,都是高考的高頻考點;其次,尤其重視對一些基本的歷史概念的考查,如「科舉制」「太平天國運動」「現代國企改革」「經濟全球化」等,如果考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要想得高分很難。同時,還注重考查學生對史料的閱讀理解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全卷共使用圖表7處,其中地圖2幅,還有表格、統計圖、漫畫、書法作品、展板等,這要求考生會讀圖、用圖,並與所學知識聯繫起來。
3.創新試題情景,考查關鍵能力
如第20題,選用生活情境——「小楚同學」「展板設計任務」,提供素材,要求考生「提供建議,提煉主題,論證所選材料與主題之間的聯繫」,設問要求開放,既避免了學生生搬硬套「歷史主觀題答題模板」,又有效考查了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的能力、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歷史探究能力三項關鍵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湖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模擬演練歷史試題,是為今年湖北省首屆新課標高考練兵,也是繼山東等省之後對新課標下歷史學科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的一次有益探索,有不少新舉措、新做法,值得我們關注和學習。對於正在使用或即將要使用統編新教材地區的老師和同學們,都有重大啟示意義。
(二)遼寧
1.落實課標要求,體現核心素養
仔細分析和研究這次遼寧模考歷史試題會發現,全卷處處體現著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
如選擇題第6題,要求考生結合中國近代社會習俗的變遷,分析漫畫作者的用意。解答此題,需要考生會讀圖、用圖,具備時空觀念,把該題鎖定到「中國近代社會習俗的變遷」;還需要考生對所給的四個序號進行歸納概括,要求學生具備獨立的歷史解釋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選擇題第16題也是序號題目,這是多年後又一次出現序號題目。
又如非選擇題第18題,要求考生「概括新中國成立以來遼寧公路交通發展的成就並分析其意義」,這要求考生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公路交通發展狀況有所了解,並結合時代背景,對成就取得的歷史意義做出分析,進而增強制度自信、道路自信。這既考查了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學科核心素養,又考查了家國情懷的學科核心素養。該題也體現了歷史學科應該發揮其特有的「學科育人」功能,發揮好「課堂思政」的作用,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
2.重視基礎知識,指導高中教學
重視基礎知識也是這次遼寧省模考歷史試題一個突出特色,這也體現了新課標強調對必備知識考查的要求。
從第一部分所列表格可以發現,試卷重視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如諸子百家、近代習俗變遷、近代民主政權建設、現代工業發展等,都是高考的高頻考點;其次,尤其重視對一些基本的歷史概念的考查,如「國有企業改革」「經濟全球化」等,如果考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要想得高分很難。同時,還注重考查學生對史料的閱讀理解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全卷共使用圖表4處,其中繪畫2幅、表格2幅,這要求考生會讀圖、用圖,並與所學知識聯繫起來。
3.創新試題情景,考查關鍵能力
如第20題,選用生活情境——我國部分全運會主題(宣傳)口號,要求考生「提取兩條或兩條以上信息,擬定一個論題,並予以闡述」,設問要求開放,既避免了學生生搬硬套「歷史主觀題答題模板」,又有效考查了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的能力、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歷史探究能力三項關鍵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遼寧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模擬演練歷史試題,是為今年遼寧省首屆新課標高考練兵,也是繼山東等省之後對新課標下歷史學科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的一次有益探索,有不少新舉措、新做法,值得我們關注和學習。對於正在使用或即將要使用統編新教材地區的老師和同學們,都有重大啟示意義。
(三)重慶
1.落實課標要求,體現核心素養
如選擇題第1題,要求考生結合出土的利簋及其銘文拓片「武王徵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等信息,分析這些信息對研究當時歷史的意義。解答此題,需要考生會讀圖、用圖,具備時空觀念,把該題鎖定在「西周」並結合相關信息,獨立解釋歷史材料的能力。又如非選擇題第18題,要求學生在評價西方關於「鴉片戰爭」的觀點時,要有清楚的立場設定,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2.重視基礎知識,指導高中教學
重視基礎知識也是歷史試題一個突出特色,這也體現了新課標強調對必備知識考查的要求。從所列設問可以發現,試卷重視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如「這有助於研究當時的……這件大事……這反映的主要歷史現象是」等都依託於基礎知識,這就要求學生在複習中要把基礎知識夯實。
3.創新試題情景,考查關鍵能力
如第8題,選用生活情境——「幾年前人民追求的是自行車、縫紉機、手錶三大件, 現在這些耐用消費品已經基本滿足需要了。人民開始追求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新三大件等高級耐用消費品。不論老三大件(主要是手錶)還是新三大件,近幾年價格是下降的,今後還有繼續下降的趨勢」提供素材,生活化的情境設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4.中外關聯,相互滲透
如第18題,雖然是西方人的觀點,但實際上考察的仍然是對鴉片戰爭的看法,要求學生在評價西方關於「鴉片戰爭」的觀點時,要有清楚的立場設定,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此類試題在本次試卷中出現頻率較高,類似的還有第4、7題等題目。
5.不足之處
(1)選擇題第2題完全是文言文閱讀,加大了閱讀的難度,不符合近年來高考考查的趨勢。
(2)選擇題第14題,材料閱讀量過大,也不符合近年來高考考查的趨勢。
(3)出現組合型選擇題。
(四)湖南
1.落實課標要求,體現核心素養
注重5大科核心素養的考查。如選擇題第1題,考查分封制(圖),時空概念考查明顯。如選擇題第2題,列表呈現史料,史料實證考查凸顯。如選擇題第4題,展現錢幣圖,重在考查歷史解釋。又如非選擇題第18題,要求考生呈現中法近代文化相互借鑑,考查唯物史觀、家國情懷等學科核心素養。
另外,也有對湖南地方史的考查,如第8題湖南率先建立培養新式官僚的課吏館。
2.重視基礎知識,指導高中教學
重視基礎知識也是這次湖南省模考歷史試題一個突出特色,這也體現了新課標強調對必備知識考查的要求。
從第一部分所列表格可以發現,試卷重視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如分封制、近代習俗變遷、民族工業發展、近代探索救國道路等,這也是全國卷高考的高頻考點;其次,尤其重視對一些基本的歷史概念的考查,如分封制、九品中正制、工業革命的影響、冷戰等,如果考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要想得高分很難。同時,還注重考查學生對史料的閱讀理解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其中地圖、表格、圖片、漫畫佔有相當比例,這要求考生會讀圖、用圖,並與所學知識聯繫起來。
3.創新試題情景,考查關鍵能力
如第4題,通過提供唐代墓葬出土的波斯、阿拉伯、東羅馬的錢幣,考查學生比較分析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湖南省試題總體上沿襲了全國卷的風格,只是題量、分值變化了,但考查的方向、題型的特點基本沒有什麼變化。
湖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模擬演練歷史試題,是為今年湖北省首屆新課標高考練兵,也是繼山東等省之後對新課標下歷史學科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的一次有益探索,有不少新舉措、新做法,值得我們關注和學習。對於正在使用或即將要使用統編新教材地區的老師和同學們,都有重大啟示意義。
(五)廣東
1.試題結構與題型保持了相對穩定性和延續性
試題結構採用了16+3+3的結構,與老高考全國卷相比,除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的數量不同,試題的結構和類型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與2020年山東高考歷史試題相比,開放性試題明顯減少,試題體現了相對的延續性。
2.模塊考查比重發生變化
老高考全國卷中,政治模塊的比重,特別是在選擇題中比重較大,而廣東模擬卷政治模塊的比重明顯下降,經濟和思想文化的模塊比重明顯上升。
3.非選擇題考查的知識點分布穩定
第17題考查古代史(中西古代文化交流);第18題考查近代史(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第19題考查近現代史(近現代世界和中國的經濟)。
4.試題呈現形式打破常規。
如選擇題出現兩道先秦時期的選擇題;選擇題中圖表類試題明顯減少,只有一道圖表型選擇題;選做題的分布也打破常規,之前的選做題一般是兩道中國史、一道世界史,而這次廣東模擬卷的選做題則是一道中國史、兩道世界史。
5.試題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考查
非選擇題第17題第(2)問關於史實的補充和第19題關於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紡織業的發展,重視考查學生的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和史學探究能力。第18題通過考查中國共產黨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注意培養、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
6.試題注重與時事的聯繫
第9題、第10題、第18題和第20題均可以與時事熱點相聯繫。
(六)河北
1.反其道而行之,突破了考生對教材及史學素養試題固化的認識
(1)突破了考生對教材的常態認識,綜合信息非常豐富:如第1題,這道題是很有特色的。此道題把分封制中各諸侯國的分類(王室貴族、先代貴族、功臣)、商代的「兄終弟及」及教材中提到的春秋戰國時期王室衰微糅合在一起考查,得到的結論是與考生順向思維相反的結論,此題所包含的信息非常豐富,考查知識也非常隱秘。
(2)考查學生的史學素養,但逆向而行之:如第16題,這道試題是其他省份沒有的題型。其他省份有一材兩問的(選做題較多),有一材一問的(論述題較多),也有兩材兩問的(常規材料題),但像這種三材一問的,很少見,可以說絕無僅有,其設問也較為獨特。「材料中劃線部分有兩處不符合宋朝史實,請寫出序號,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理由。」這個設問與通過材料來補充信息的試題不太一樣,而是指出材料中的錯誤之處,並說明理由。反其道而行之,考查考生甄別史料真偽的功力,是很有創新的一道試題。
2.注重對時代熱點進行回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如第18題,通過我國中醫發展的兩則史料,一是回應時代熱點(新冠疫情),二是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醫,三是喚起考生對中醫學的自豪感與認同感,從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3.加強對地域文化特色的考查
如第4題。這道試題偽裝得較好,通過「畿輔之地」這四個字,可以判斷是河北。
(七)福建:
持續更新中……
(八)江蘇
1.題量減少,適應新高考模式
本次模擬卷歷史試題的巨大變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考綜合改革模式的不同,本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是75分鐘,滿分100分,這與2020年江蘇高考卷(時間100分鐘,總分120分)有較大不同。75分鐘給江蘇省未來的題型留下了很多值得想像的空間,如選擇題可能採用15-16題(1題3分)或者24題(一題兩分)的模式,非選擇題沿用全國卷52分模式
2.「教考分離」「教考結合」,平穩過渡
對於試題中的必修或者選修模塊,2020江蘇高考卷和2021年江蘇模擬卷都不同程度上體現了「教考分離」和「教考結合」的趨勢。一方面「教考分離」體現的是教育公平和對關鍵學科的考查,另一方面「教考結合」則是對歷史本質的回歸。2021年江蘇模擬卷運用了新材料、新形式,如大量的表格、地圖、漫畫。選修大題直接選用課本部分,延續去年的風格,分別考查了福澤諭吉對西方文明的認識、秦始皇修建直道、良渚文化、佛羅倫斯大教堂,這些在2021屆的複習中值得重視。
3.體現學科素養和時代特徵
同時,教考結合還體現在對於時代特徵的理解,時代特徵源自對課本知識的掌握,如第7題對武昌起義的理解,就應該結合不同時期的史料和史學家的立場。又如第17題,將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與經濟建設相結合,體現出不僅注重對能力和學科素養的考查,還滲透家國情懷、人文關懷。在材料十分陌生的情況下,教材基礎知識是進入題目思路的鑰匙,不論未來江蘇省題型是否延續穩定風格,其對基礎知識的考查一定是不變的。
三、試卷結構對比分析和備考建議
(一)試卷結構對比分析
1.重慶的結構模式和山東基本一致:15個選擇題,4個非選擇題,選修融入必修考查2-3個選擇題,非選擇題不涉及選修內容。
2.湖北和遼寧的結構模式基本一致:16個選擇題,4個非選擇題,選修融入必修考查非選擇題(第19題中的一個小問),選擇題不涉及選修內容。
3.湖南、廣東、河北的結構模式基本一致:其中湖南、廣東完全一致,16個選擇題、6個非選擇題,河北是15個選擇題、6個非選擇題。選修內容單獨命制非選擇題,三選一,選擇題不涉及選修內容。
4.福建:待更新
5.江蘇的結構模式:15個選擇題,6個非選擇題,必做題2個,第16-17題分別是18分、13分;選修內容單獨命制非選擇題,第18題包括A、B、C、D四小題,選修1、4、5、6四選二,選擇題不涉及選修內容。
(二)備考建議
1.明確複習方向——從以知識為本到以素養為本
知識的梳理還是必要的,可以把握主幹知識和核心歷史概念,建立知識的框架和宏觀體系,把握歷史規律和歷史階段特徵。可以側重必修內容的複習,同時注意選修與必修的關聯內容的複習。
但要以素養為本,就要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就必須改變過去以教師主講,搭建知識體系為中心的複習模式,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地位,真正地參與對知識、能力、素養的體驗。尤其是要多加訓練學生的史料閱讀分析與提取能力,包括文字、圖片、表格等多種類型。要精選史料,深度分析解讀,只有促使學生生成出問題,相互交流碰撞,才能夠達成較好的效果。
2.注意複習側重——從關注教材、題海到關注社會生活
歷史學習要注意對歷史問題的現實思考和對現實問題的歷史思考,將歷史、熱點、中外現實等有機結合起來,尤其要適當關注本年度的重大社會熱點問題。
高三的歷史複習不僅不能和社會隔離,反而需要關注社會熱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認知與領悟社會熱點,充分發揮歷史學科「以史為鑑」「經世致用」的功能。另外,還要特別注意體、美、勞等考查角度。
3.追求複習效率——從注重進度到注重效度
過去複習模式主要是三輪複習,快節奏地梳理知識和高強度地訓練測試。現在,必須要處理好進度與效度的關係,一節課不應該再追求完成了多少知識點的梳理,做了多少道習題,而應該轉為追求學生思維的訓練力度和素養的不斷積澱。
要關注新高考地區的試題題型(包括這次八省市模擬考),加強解題技巧的培訓。通過不斷地拓寬視野,提高應對各種變化的能力和素養。
考生們還要注意研究錯題,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從錯誤中總結方法和思路,以掌握必要的解題方法,規範答題技巧。
中學高級教師,國家關工委專家組成員,中國導學案研究中心理事,高級研究員、高級講師。高效課堂、高考備考及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專家,主編《中學化學核心素養通典》《高效課堂一本通》等書,每年多次應邀赴全國各地講學。
一、試卷總體分析
通過對2021年元月25日舉行的全國新高考8省聯考的化學試卷的整體分析,我感覺此次適應性考試試題既體現出許多共性特點,又發揮了各自區域性的特色。先重點分析各省命題的共性特徵,具體如下:
1.考查必備知識,增強考試內容的基礎性,引導中學教學重視教材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夯實學科基礎。
2.試卷題量增加,全面考察學生學科知識體系,引導加強學生系統學習學科知識,注重提高學生綜合性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3.試題大量採用化學方程式、工藝流程圖、表格數據、坐標曲線、模型試驗裝置圖推斷框圖等多種方式的融合,增加信息呈現方式的寬度和廣度,考查考生從不同角度提取、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強化關鍵能力的考查。
4.重視基本實驗技能的考查,意在引導中學重視實驗教學,重視學生對實驗過程的體驗,重視學生對基本實驗原型的理解,培養基本實驗能力。
二、各省試卷結構對比及分類特點
1.試卷結構對比
全國新高考八省聯考化學試題結構分析對比列表
地區
單選題(題量和分值)
不定項選題
必做題(各題及總分值)
選做題
廣東
10*2=20分
6*4=24分
無
14+16+12=42分
物質結構和有機基礎二選一(14分)
重慶
14*3=42分
無
14+15+14=43分
物質結構和有機基礎二選一(15分)
湖南
10*3=30分
4*4=16分
12+13+14=39分
物質結構和有機基礎二選一(15分)
河北
10*2=20分
5*4=20分
15+15+15=45分
物質結構和有機基礎二選一(15分)
湖北
15*3=45分
無
14+14+14+13=55分
無
江蘇
13*3=39分
無
15+14+16+16=61分
無
遼寧
15*3=45分
無
14+14+13+14=55分
無
2.試卷分類特點
第一類:單選題+三道必做題+二選一選做題(包含廣東和重慶)
該類試卷結構的共同點是:選擇題只有單選題,沒有不定項選擇題,主觀題三道必做題分別從無機實驗綜合、化學工藝流程綜合和化學反應原理綜合命題,兩道二選一題分別從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和有機化學基礎模塊去命題。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的考點只在選做題中出現,其他部分不涉及。
突出特點:廣東卷的單選題分2分題和4分題兩類題,體現出命題的層次性。而重慶卷的單選題都是3分一道。
第二類:單選題+不定項選題+三道必做題+二選一選做題(包含湖南和河北)
該類試卷結構的共同點是:選擇題難度增加,既有單選題又有不定項選擇題。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的考點只在選做題中出現,其他部分不涉及。
突出特點:①湖南單選題比重比不定項選擇要大(單選30分,不定項選16分),河北不定項選擇和單選題比重一樣,各佔20分。②河北卷化學反應原理模塊在選擇題加大考查,而該模塊在主觀題沒有過多涉及。以往的主觀題中反應原理綜合題被電化學綜合題取代。凸顯試題命題的靈活性,引導老師學生在複習備考時不要定勢,要善於變通來應對各種變化。
第三類:單選題+四道必做題(包含湖北、遼寧和江蘇)
該類試卷結構的共同點是:客觀題只有單選題,沒有不定項選擇題,主觀題只有4道必做題,沒有選做題。
突出特點:①湖北和江蘇卷中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的考點主要在客觀題選擇題部分滲入考查,而在主觀題中,四道主觀必做題涉及的是實驗綜合、有機綜合、原理綜合和工藝流程綜合,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沒有在主觀題中涉及考查。遼寧卷在客觀選擇題和主觀必做題中都涉及了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的考點,這是遼寧卷獨有的特點,體現出學科知識的相互融合,對學科知識的綜合性考查的特點。②對結構與性質模塊考查比例,湖北卷相對偏多點,而江蘇則相對偏少。湖北卷有向山東卷靠攏的趨勢。③江蘇卷出現了圍繞同一閱讀資料設計多道題的題型,體現江蘇試題獨有的特色。
三、備考建議
1.打牢化學基礎知識,加強加深對基本概念、公式、原理和技能的理。
此次新高考模擬卷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考查非常全面和深入。知識基礎的掌握是解題能力培養的前提,複習中要狠抓基礎知識和主幹內容,反覆強調核心知識,完善知識網絡。
2.注重各類信息提取、圖表分析能力的培養
此次新高考模擬卷特別重視圖表分析能力、計算能力、信息讀取能力、實驗分析能力等考查,所以在備考中應對這些能力做專項訓練,總結解題方法技巧,對高考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做題能力。
3. 結合各自省份試卷結構特點,有針對性進行訓練
此次新高考模擬卷各省都有其自身特點,所以每各省份的複習過程要結合本省特點進行適當的調整。如湖北遼寧江蘇應加強對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的複習和訓練;海南河北要加強不定項選擇題的訓練;各學校要根據學情合理選擇二選一模塊。
4. 加強複習的開放性,以備高考中可能出現的變化
此次新高考模擬試卷8省市各自命題,可以說是各具特色、各有優劣。複習過程中要全面參考各地試卷結構和試題命題特點,深入研究命題立意角度,進行適當的整合訓練,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考試的適應能力。
落實高考評價體系 聚焦學科能力素養
——2021新高考八省市模擬演練化學試卷評析
高效課堂研究專家,金太陽教育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高級講師。擔任《學考練》《課時練》《教材解讀》《創新方案》等教輔圖書主編,潛心研究中學化學教學和命題20餘年。對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教育管理及高效備考有深入研究,常年應邀去各地指導講學。
2021年1月25日上午,實行「3+1+2」新高考模式的八省市模擬演練化學科考試順利結束。各省化學科命題雖然不同,但都依據高考評價體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身心發展。試題情境選擇豐富,注重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應用,體現化學素養,加強化學關鍵能力考查,強化化學思維品質,突出化學學科育人價值。
一、八省市試卷結構對比
省份
單項選擇題
不定項選擇題
非選擇題
選做題
廣東
16題44分
3個題42分
14分,二選一
湖南
10題30分
4題16分
3題39分
15分,二選一
河北
10題20分
5題20分
3題45分
15分,二選一
江蘇
13題39分
4題61分
重慶
14題42分
3題43分
15分,二選一
湖北、遼寧
15題45分
4題55分
二、八省市試卷考查對比分析
三、試題特點分析
1.試題設置真實情境,展現化學成就,激發科學精神,彰顯學科育人價值
2021八省市聯考試卷試題多以真實情境作為測試的載體,通過創設科學合理的問題情境,著重考查考生獲取信息的能力,進而考查考生在實際情境中分析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情境緊密聯繫傳統文化、生活、生產實際,體現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發展的和諧統一。試題注重情境的真實性,既有生活實踐情境也有學術探索情境,展示化學技術和研究成果對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熱愛化學、研究化學的熱情,彰顯學科育人價值。
如廣東卷第1題以書法用的文房四寶為載體,考查化學材料在生活中的應用;廣東卷第2題以古詩為載體考查古詩中化學反應判斷;遼寧卷第8題以中草藥主要成分為載體考查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湖北卷第1題以抗疫口罩考查化學材料,體現化學對抗擊新冠疫情的重要性;廣東卷第8題以我國科學家研究的活性炭催化脫出煤氣中的H2S和Hg機理為載體考查學生信息分析和知識綜合運用;河北卷第18題以我國科學家研製的最新Zn-PbO2電池為載體考查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廣東卷第3題圍繞成功登陸月球的「嫦娥五號」命題,體現化學技術在新科技中的應用。試卷中多個題目以環境保護、廢物利用命題,體現化學技術在改善環境、節約資源中的作用,如江蘇卷第14題圍繞皮革廠廢水中氨氮的去除命題、湖南卷第13題以冶金工業的廢渣利用命題、廣東卷第18題以煉鋅礦渣的綜合利用命題、湖北卷第19題以陽極泥中提取貴重金屬命題等,這些試題體現了化學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讓學生體會化學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和利用化學為社會做貢獻的情懷。
2.落實高考改革,加強能力考查
(1)豐富試題的呈現形式,考查信息獲取能力
當今社會,學生必須具備獲取信息、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這是進一步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本次聯考試題的呈現形式多樣,很好地考查了學生獲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如湖北卷第13題,給出複雜的紫色含銅配離子的結構,讓學生分析配位數、氫鍵等信息,再聯繫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和電負性知識答題,考查了學生信息獲取和概括關聯能力;重慶卷第10題通過分析既熟悉又陌生的含有多交換膜的電滲析圖,獲取離子的移動信息、物質的進出及電極變化,重在電解原理的遷移應用能力考查。
(2)設置真實情境,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試題設置真實情境,巧妙設置問題,要求學生在面對各種複雜問題時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審慎思考、分析推理,從而解決問題。試題通過設置任務,增強探究性和開放性,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如廣東卷第19題,圍繞當前環境和能源領域的研究熱點溫室氣體的利用設題,要求學生根據圖像信息並結合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湖南卷第15題,以常見鈣源蛋殼為載體,探究以蛋殼為原料製備葡萄糖酸鈣晶體的方法;江蘇卷第15題、湖南卷第19題、重慶卷的第19題、廣東卷第21題等均通過讓設計陌生有機物的合成路線,考查學生創新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2021年八省市模擬考試生物卷述評
金太陽教育研究院高級講師,全國導學案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南省百年名校12年工作經歷,清北班榮譽教師,省市級骨幹教師。
2021年1月25日,第三批實施新高考的8個省市高考模擬演練所有學科(生物最後一科)考試順利結束。堪稱史上規模最大的聯考,這次測試是涵蓋考試、評卷、發布成績、填報志願、錄取各環節在內的一次全流程演練,使考生熟悉新高考試卷類型、試題結構、考試安排、志願填報辦法,充分了解各環節流程。
一、試卷整體結構分析
年份類別
考試
模式
考試
時間
題型、題量與分值
2020全國新高考山東卷
單科
90分鐘
總分:100分
15個單選題(共30分,每個2分)、
5個不定項選擇題(共15分,每個3分)、
5個非選擇題(共55分、其中選修融入必修考查)
2021新高考(湖北模擬)
單科
75分鐘
總分:100分
20個單選題(共40分,每題2分)
4個非選擇題(共60分,其中選修融入必修考查)
2021新高考(湖南模擬)
單科
75分鐘
總分:100分
12個單選題(共24分,每題2分)、
4個不定項選擇題(共16分,每題4分)、
5個非選擇題(共60分,其中1個是二選一的選修部分選做題)
2021新高考(廣東模擬)
單科
75分鐘
總分:100分
16個單選題(共40分,1-12題每題2分、13-16題每題4分)
5個非選擇題(共60分,其中1個是二選一的選修部分選做題)
2021新高考(河北模擬)
單科
75分鐘
總分:100分
12個單選題(共24分,每題2分)、
6個多選題(共18分,每題3分)、
5個非選擇題(共58分,其中1個是二選一的選修部分選做題)
2021新高考(重慶模擬)
單科
75分鐘
總分:100分
20個單選題(共40分,每個2分)、
5個非選擇題(共60分,其中1個是二選一的選修部分選做題)
2021新高考(遼寧模擬)
單科
75分鐘
總分:100分
15個單選題(共30分,每個2分)、
5個不定項選擇題(共15分,每個3分)、
5個非選擇題(共55分、其中選修融入必修考查)
2021新高考(福建模擬)(待核定)
單科
75分鐘
總分:100分
20個單選題(共40分,每題2分)
5個非選擇題(共60分,其中4個必修,其中1個是二選一的選修部分選做題))
2021新高考(江蘇模擬)
單科
75分鐘
總分:100分
15個單選題(共30分,每個2分)、
5個多選題(共15分,每個3分)、
5個非選擇題(共55分、其中選修融入必修考查)
二、試題解析
本次考試生物命題基於高考評價體系「一核四層四翼」,注重高考育人功能的發揮。情境設計貼近考生實際,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注重體育、美育、勞動精神的考查和引導,繼承了考試中心的命題特點,注重時代特點,引導中學生物教學,推進素質教育發展。
1.關注傳統文化和科技前沿,樹立健康生活及生態文明觀,彰顯學科育人價值
(1)試題不僅引導考生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還聚焦現代科技工作者取得的巨大成就,滲透勞動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
如:廣東卷19題(10分):早在明朝,我國勞動人民已經懂得根據魚類的不同食性和棲息特點進行合放養,以提高養殖的經濟效益。表2為某魚塘中魚的種類、柄息水層和主要食物的對應關係。
表2某魚塘中魚的種類、棲息水層和主要食物
魚的種類 棲息水層 主要食物
鰱魚 上層 浮遊植物
鱅魚 中上層 浮遊動物
草魚、鯿魚 中下層 水草、浮萍
鯉魚、鯽魚 底層 底棲動物、有機碎屑
回答下列問題∶
(1)不同魚類生活在魚牆的不同水層,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結構,有利於養殖魚類對魚塘水體空間和_________的充分利用。
(2)能量從太陽能到鱅魚的流動途徑是_____________,為維持魚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放養魚苗時鱅魚的投放量要______(填"大於"、"小於"或"等於")煉獄。
(3)給魚塘施肥可以提高魚的產量,但某些情況下又會造成魚的死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到古人的智慧結晶,再如河北卷14題提到:《齊民要術》"種穀"一節中指出"谷田必須歲易",農諺有雲"谷連谷,坐著哭",均指在同一塊土地上連續多年只種穀子,其產量會逐年下降;河北卷24題提到我國在7000年前就開始種植水稻,都弘揚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通過這類試題引導考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認識勞動的光榮、偉大和美麗,長大後能夠辛勤勞動、科學勞動和創造性勞動。
如廣東卷22題【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12分)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按照人們的意願精準剪切、改變任意靶基因的遺傳信息,對該研究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被授予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我國科學家領銜的團隊利用CRISPR/Cas9 等技術,將的人亨廷頓舞蹈病致病基因(HTT基因)第1外顯子(其中含150個CAG三核苷酸重複序列)"敲入"豬基因組內,獲得了人-豬"鑲嵌"HTT基因,利用胚胎工程技術成功地構建了亨廷頓舞蹈病的動物模型。回答下列問題;
(1)PCR 技術是獲得人 HTT基因常用的方法,製備 PCR反應體系時,向緩衝溶液中分別加入人 HTT基因模板、4 種脫氧核糖核苷酸及______等,最後補足H2O。
(2)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中,SgRNA 是根據靶基因設計的引導 RNA,準確引導Cas9 切割與SgRNA配對的靶基因DNA序列,由此可見,Cas9在功能上屬於______酶。與 CRISPR/Cas9 相比,限制酶的特性決定了其具有___的局限性。
(3)在實驗過程中,為確認實驗豬細胞基因組內是否含有人-豬"鑲嵌"HTT基因,常用的檢測手段包括 PCR技術及______
(4)含有"敲入"序列的豬胚胎成纖維細胞在體外培養時通過細胞分裂,數量不斷的加,當細胞貼壁生長到表面相互接觸時,細胞停止分裂增殖,這種現象稱為_________,貼滿瓶壁的細胞常用_______進行消化處理,以便進行傳代培養。
(5)將含有"敲入"序列的豬胚胎成纖維細胞的細胞核導入去核的卵母細胞的過程,稱為_________。此後進行體外胚胎培養並移植到代孕母豬體內,最終獲得亨廷頓舞蹈病動物模型
題目以我國科學家領銜的團隊利用CRISPR/Cas9等技術為情境,再如江蘇卷24題以我國科學家研製的新冠肺炎疫苗為情境,關注我國科技進步對人類生命健康做出的突出貢獻。
(2)試題引導考生正確理解生命的價值,尊重和熱愛生命,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江蘇卷24題
本題以新冠肺炎的疫苗的重要作用為情境,讓考生了解所學免疫學知識在防疫抗疫、保護人類生命健康方面的應用。
再如湖北卷15題以「血清療法」治療病毒性傳染病為情境;遼寧卷第25題關注LWD遺傳病等等,傳染病、癌症和遺傳病都是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疾病,探索這些疾病的發病機理和簡捷的早期診斷方法,可為疾病的治療提供理論依據和指導。
如重慶卷23題
本題考查人在劇烈運動時的能量代謝,再如遼寧卷第5題研究人在全速跑後血漿中乳酸濃度的變化;湖南卷17題強調暴飲暴食、過量飲酒和高鹽飲食都不利於身體健康等等,都是引導學生健康的運動與生活。
(3)試題引導考生從系統的視角理解生物與環境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以及人與環境之間的密切聯繫,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培養考生保護生態環境、熱愛自然、尊重自然的積極情感。
比如遼寧卷24題研究保護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湖南卷12題闡述中國綠色基金會等公益機構發動社會力量在荒漠化地區植樹造林;湖北卷20題反思人類開溝梳浚破壞了高原溼地生態系統;江蘇卷21題研究林場生態系統的保護;重慶卷21題研究湖泊生態系統的食物鏈;河北卷22題研究茶樹害蟲影響茶葉的產量及品質等等。自從十九大報告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高考生物試題都加大了在不同情境中對生態部分的考查,著意傳遞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意識與建設生態文明的使命擔當。
2.情境豐富,貼近學習生活和生產實踐,引導考生學以致用,促進考生全面發展
情境是試題的載體,生物科有三類試題情境:
一是生活、學習和實踐情境,指學生日常生活中或社會實踐中常見的生物學相關現象或問題,利用這些熟悉的生物學現象或事實作為試題的情境,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有利於幫助學生提高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熱愛自然、崇尚科學的意識;
如廣東卷第2題:下列所述生產與生活中的做法,合理的是
A、做麵包時加入酵母菌並維持密閉狀態
B、水稻田適時排水曬田以保證根系通氣
C.白天定時給栽培大棚通風以保證氧氣供應
D.用不透氣的消毒材料包紮傷口以避免感染
二是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主要來自於真實的生物學研究的內容以及由這些內容進行知識遷移設定的情境或提出的問題,利用這些學生學習過的現象或問題作為試題情境,在考查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熱情,有助於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
如重慶卷26題:
三是生命科學史情境,生命科學史是一部人類適應自然、認識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歷史。含有豐富的生物學知識、生物學研究思路方法以及獨特的社會價值,用生命科學史中的重要事件作為試題情境,使學生能夠在科學研究精神和科學研究方法方面得到啟迪,學會繼承、借鑑和創新。
如湖北卷23題:
上世紀 90 年代,Y 染色體上的性別決定基因(SRY) 被首次報導。最初的線索來源於科學家發現有體細胞核型為 XX。但表現男性體徵的人,推測這些 XX男性的細胞中可能市有Y染色體片段,且該Y染色體片段上存在性別決定基因。為驗證此推測。科學家對4名 XX 男性的體細胞進行染色體分析,發現這些男性體細胞中的一條X 染色體上都帶有Y染色體 DNA 片段,將其中共有的60Kb 的片段設定為甲片段。
(1)根據上述信息,為縮小含有潛在性別決定基因在甲片段上的範圍,根據甲片段 DNA 序列設計並製備了一系列DNA 探針(DNA探針是帶有螢光標記的可以與被檢測DNA序列配對的 DNA片段,探針如下圖所示)。利用探針對另外3名 XX男性體細胞 DNA進行檢測,結果如下表所示。3名XX男性中,帶有的Y染色體片段最長的是____;尋找性別決定基因的存在區間可縮小到探針____之間,將該區間設定為乙片段。
(2)根據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科學家在雄性小鼠基因組中找到了與乙片段同源的 DNA 序列,其中2.1Kb的DNA序列與人類高度同源,將該序列設定為丙片段,Y染色體上缺失了丙片段的 XY 小鼠表現為雌性性狀,推測該片段存在性別決定基因。從進化的角度分析,人類和小鼠都存在丙片段的原因是__________。科學家將含有丙片段的表達載體導入小鼠受精卵細胞,通過胚監移植技術獲得的子代小鼠中出現了__________小鼠。從而證實網片段有性別決定功能。
3.立足考查知識與能力,體現學科素養的導向作用,引導高中生物教學
試題知識內容分布合理,考查內容為生物學科知識體系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方法,能夠全面檢驗考生對高中所學生物學必備知識的理解、掌握與運用情況。試題與課程標準和高中教學實際密切結合,立意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答案又回歸教材,有利於引導中學積極推進生物學教學和生物學科素養的培養。
(1)對知識和能力的考查
生物學科考查的關鍵能力是:理解能力、實驗探究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
如河北卷12題:
本題考查考生從試題文字描述和圖表中獲取信息的能力,並能結合所學的細胞癌變的知識,靈活運用,判斷各選項是解題的關鍵。
並且注重語言表達,考查批判性思維能力。非選擇題設置多項分析原因、依據、過程、寫實驗結果和設計實驗方案等類型的作答任務,在考查思維能力的同時測量學生的科學語言表達能力,既引導學生注重思維能力的訓練,又傳達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如河北卷20題第(5)問:研究人員推測,紫果皮茄子果皮中存在葉綠體色素,但是其顏色可能被其他色素所掩蓋。根據所學知識設計實驗,探究茄子果皮中葉綠體色素成分組成。(要求∶寫出實驗材料和主要步驟)
(2)試題滲透生物學科素養的考查,引導考生合理運用生物學思維方式與方法,有效地整合生物學的相關知識,運用生物學的相關能力獲取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新高考生物科考查的學科素養:知識與觀念、探究與創新、科學思維、責任與擔當。
如重慶卷第2題:以下關於細胞核與線粒體的敘述,錯誤的是
A.都含有遺傳物質 B.都為雙層膜結構
C.都參與代謝過程 D.都能完成 mRNA 的翻譯
本題考查細胞核與線粒體的基礎知識,蘊含結構與功能觀。
如江蘇卷第10題:水、無機鹽等對於維持人體內環境穩態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嘔吐、腹瀉的病人,需及時補充葡萄糖鹽水
B.過量飲水導致細胞內液滲透壓升高,需脫水治療
C.缺鈣引起的肌肉抽搐,可通過增加戶外活動、合理膳食得到改善
D.鐵攝入不足可導致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發生貧血,需適量補鐵
本題考查病理情況下內環境穩態的維持和調節,蘊含穩態與平衡觀。
再如廣東卷18題的問題:(1)從表1 中的數據推測,______品種能獲得較高產量,原因是___________
(2)據表1分析水稻葉片在衰老過程中光合作用的變化趨勢。
(3)根據該實驗的結果推測,從灌漿期到蠟熟期水稻最大淨光合速率的變化可能與葉片的葉綠素含量變化有關。請設計實驗驗證該推測(簡要寫出實驗設計思路、預測實驗結果並給出結論)。
考查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蘊含物質和能量觀。讓考生設計實驗並寫出實驗預期結果和結論,考查考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實驗探究能力。
等等.
4.貫穿基礎性和綜合性,關注應用性和創新性,服務科學選拔人才
整套試題從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4個維度進行設計,維度間既相互關聯,又有交叉和遞進。
如遼寧卷第3題:下列有關多細胞生物體的細胞生命歷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增殖過程中會發生 DNA 複製
B.成熟的生物體內不存在細胞分化現象
C.衰老的細胞中細胞核與細胞質體積比變小
D.正在發育的生物體內不會發生細胞凋亡
既是對教材基礎性簡單知識的考查,也是綜合考查了細胞生命歷程中,不同階段的細胞特點。
如江蘇卷18題:
以電泳圖結合家系圖這種新穎的情境考查遺傳規律,考生需結合題目中的多種信息綜合做出判斷,考點又回歸基礎性的遺傳病類型、基因突變類型、限制酶識別特點等知識,體現了考查的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本題是一個選擇題,而再如河北卷17題(選擇題)、湖南卷19題(非選擇題)等也都有同樣的明顯的特點。
總的來說,時代是試題最大的命題者,在考試中心的指導下,各省命題一定會遵循國家對考試評價體系的改革方向。
二、備考建議
1.系統建構基礎知識,突破重點,「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特別到了二輪複習的時候,其實學生的很大一部分問題,是因為基礎不牢的原因,所以必須要系統構建知識體系。生物需要記憶的知識教多,並且沒有基礎記憶是無法形成其他基本能力、素養和思維的,記憶是其他一切的前提條件。同時突破一些重難點,弄清楚現在高考哪些知識是每年必考,而且考查分值比較大的;哪些是常考的;哪些是基本不考的。這樣複習的時候就有的放矢。
2.統籌規劃,做好二輪的專題突破。專題的設置,根據每一個學校複習情況和學生情況而設,一般從知識、能力、方法和技巧這幾方面來設置。專題中需按照高考進行重點題型的突破、解題方法突破,過了二輪這個階段,基本上就沒有時間彌補了。
3.建議集體備課,發揮備課組的集體的智慧,精心備課,做到「三點四化」,
即要有考點意識、題型意識、思路意識,把零散知識集團化、集團知識結構化、專題考點題型化、同一題型規律化。不同於高一、高二的新授課,要搞清楚每一個專題高考中的考查方式、需運用的知識及方法、答題基本範式及要求、典型錯題,還有進行題組的變式訓練。
4.精選試題,科學訓練,訓練效率、效果不佳的原因:各種因素,試題精選不到位;追求數量,講評「趕時間、搶進度、對答案」;針對性差,學生會做的總會做,不會做的總不會;學生沒有自己的時間進行思考、總結、內化。所以要研究學情,通過一系列方法找出學生的問題:學情問卷調查(每2周一次),考試反映出的問題,往屆高三的得與失,通過自己的課堂、作業,通過和各層次學生的交流,通過閱卷,備課組每周的「教與學問題匯總」等等。
訓練的基本原則:訓練要有明確的目的和目標;專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相結合;在「學習最近發展區」訓練;訓練過程中及時反饋和總結。
5.注重學生的答題規範,儘可能幫助學生提分。特別注意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
儘量用專業術語和書本語言來回答問題,首選教材原文,次用題目原文,最後自編語言。老師們應該把相應的問題的表述方法給學生進行總結。通過課堂提問,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多讓學生說,多問為什麼, 讓學生多讀、多展示自己的填寫內容,讀出來或展示出來後他就知道自己的問題有多嚴重了,並讓別的學生來修正他的問題,這種方法一定會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金太陽教育研究院高級講師,金太陽教科所政治高級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成員。金太陽教育《當代中學生報》、《三一設計》主編,全國各地講課近千餘場。連續二十多年擔任班主任,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潛心教學,培養了許多知名高校的學生。專心研究,不斷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多次獲得優秀教師、政府嘉獎等各項榮譽稱號。
2021年新高考八省聯考統一模擬演練政治命題遵循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命題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價值引領,促進五育融合,選材內容豐富,加強關鍵能力考查,很好的落實了對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八省政治試卷都是各省自主命題,總體上試卷整體結構難度相對平穩,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一定程度的開放性和探究性,體現了一定的區分度。但細細品味,各省試題還是各具特色、百花齊放。
一、八省聯考試題總體特點
1.落實高考評價體系,圍繞一個核心,促進五育融合。試題始終圍繞立德樹人的核心思想,堅持命題價值引領的導向。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增強國家認同意識。如河北卷的第6題,以謙讓為話題,傳統文化中的六尺巷為載體,引導弘揚社會正氣。如遼寧卷的11題,以雕塑《艱苦歲月》為情境,引導學生傳承革命精神,繼承革命文化。
2.總體試卷題量和各模塊分值比例與新高考1卷對比,有所差別但不大(部分省市)。
表一
年份類別
考試
模式
考試
時間
題量
題型和分值分布
2020全國文綜卷
文綜
45分鐘
12+3
48+52
2020北京卷
單科
90分鐘
15+6
45+55
新高考山東卷
單科
90分鐘
15+5
45+55
湖北模擬
單科
75分鐘
16+4
48+52
湖南模擬
單科
75分鐘
16+4
48+52
廣東模擬
單科
75分鐘
16+4
48+52
河北模擬
單科
75分鐘
15+5
45+55
重慶模擬
單科
75分鐘
15+3
45+55
遼寧模擬
單科
75分鐘
16+5
48+52
江蘇模擬
單科
75分鐘
14+5
42+58
各板塊所佔比重總體分析(重慶模擬卷)表二
經濟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哲學
開放題
分值
30
24
16
30
0
比重
30%
24%
16%
30%
從板塊佔比中,各模塊與之前全國卷的模式基本保持一致。
3.注重對學科必備知識和學科關鍵能力的考查
(一)八省聯考河北卷考點分布
表三
題號
考點
類別
1
供求曲線
經濟生活(第一單元)
2
企業經營
經濟生活(第二單元)
3
金融政策傳導
經濟生活(第四單元)
4
稅收政策
經濟生活(第四單元)
5
公民參與政治生活
政治生活(第一單元)
6
全國人大立法
政治生活(第三單元)
7
政府履行職能
政治生活(第二單元)
8
外交政策
政治生活(第四單元)
9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文化生活(第四單元)
10
文化交流
文化生活(第二單元)
11
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第三單元)
12
哲學與時代關係
生活與哲學(第二單元)
13
認識論
生活與哲學(第二單元)
14
規律
生活與哲學(第二單元)
15
發展觀
生活與哲學(第二單元)
16
對外開放的意義
經濟生活
17
政府的相關知識
政治生活
18
唯物論
生活與哲學
19
文化的影響
文化生活
20
擬校園宣傳活動方案提綱
開放性試題
新高考全國Ⅰ卷選擇題考點分析(2020新高考全國Ⅰ卷) 表四
題號
考點
類別
1
商品與勞動生產率
經濟生活(第一單元)
2
供求曲線
經濟生活(第一單元)
3
我國的經濟制度與企業知識
經濟生活(第二單元)
4
企業與銀行相關知識
經濟生活(第二單元)
5
農業發展與產業結構
經濟生活(第二單元)
6
政協相關知識
政治生活(第三單元)
7
黨的相關知識
政治生活(第三單元)
8
民族關係與民族政策
政治生活(第三單元)
9
當代國際社會
政治生活(第四單元)
10
文化多樣性
文化生活(第二單元)
11
中華文化
文化生活(第三單元)
12
實踐與真理相關知識
生活與哲學(第二單元)
13
矛盾相關知識
生活與哲學(第三單元)
14
聯繫與矛盾相關知識
生活與哲學(第三單元)
15
社會發展規律
生活與哲學(第四單元)
從考點分布來看,此次模擬考各省試卷考查的知識點分布較為全面,且都是近年來高考涉及的主幹知識,沒有出現過偏的知識點。如經濟生活的供求、宏觀調控,政治生活的相關主體知識,文化生活的文化交流、民族精神和生活與哲學的哲學基本知識、唯物論、認識論、辯證法。同時從題目上來看,知識點考查方式與之前全國卷基本相同,沒有出現偏、難、怪的試題,總體上來講是平穩過渡,這也體現了全國卷向各省單獨命題的延續性與穩定性。
(二)命題選題堅持能力立意的取向,注重發掘時代主題,精選題材,構建問題情境,強化了學科關鍵能力的考查,培育學科素養。
(1)注重解讀獲取信息,調動運用知識等基本技能的考查。此次各省模擬卷選擇題都有關於供求曲線的考查(重慶卷甚至多達三道),廣東,湖北和遼寧卷都有漫畫題,河北廣東湖北遼寧四省非選擇題都有一道經濟信息圖表題。這與2019版考綱說明中的樣題保持一致。
(2)突出學科綜合能力考查,提升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水平。要求考生從不同角度審視同一個社會事物、問題、現象、觀點等,達到認識事物本質、特點或成因,論證闡釋觀點,辨別是非,探究問題解決辦法等目標的能力。如湖南卷的17題探究產業集群形成的原因以及發展措施。
(3)強調思維能力的考查,提升思維品質。如經濟信息圖表題,要求學生以獨立思考為前提,充分解讀圖表材料信息,並加以概括總結和判斷推理,增強對學生邏輯推理能力、辯證思維能力等的考查。又如各省試題中的傳導題,針對本年度重大經濟政策的影響,引導學生關注思維過程,提升思維品質(湖南卷更是把曲線和傳導合二為一)。
(4)精選貼近現實、時代感強且具有地域特色的題材,選材貼近生活、貼近時代,引導他們關注生活、思考生活、熱愛生活,培養和提高參與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社會生活的能力和素養。此次試題均注重構建真實情境,挖掘本土素材,引導厚植學生家國情懷。此次聯考政治試題都是各省單獨命題,所以在命制試題中都注重挖掘有典型性的本土素材作為情境載體,引導考生既關注地方發展成就,又引導考生放眼世界,心懷天下。如廣東卷的13,14題,出現了本省民主管理實例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題材。
(5)此次聯考出現了一些更具有開放性和探究性的新題型,鼓勵創新和個性化表達,對考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達到了高考分層選拔人才的目標。如湖南卷寫一份200字左右的生涯規劃,河北卷擬一份校園宣傳活動方案提綱,重慶卷16題第二小問,要求考生從三種方案中選擇一種進行闡釋,遼寧卷要求考生以「傳承傳統節日的意義」為主旨寫200字左右的發言稿。
二、八省聯考試題的區別對比
1. 題量有所差異。(見表一)
2. 題型有所差異。廣東卷和湖北卷延續了全國卷的題型,而湖南,河北等省最後一題出現了150字或200字的提綱、發言稿和職業生涯規劃。
三、八省聯考對後續高考備考的啟示
1.引導考生及時回歸教材,查漏補缺,夯實基礎。高考試題重視知識但不要求死記硬背,而是注重對學科重點知識的深入理解和綜合運用。首先要全面掌握規定的考點,突出重點內容和高頻考點。在一輪複習後期和假期複習中,要全面掌握課內基本概念、原理、觀點和《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規定的考點,在此基礎上突出如價格、供求關係、公司的經營與發展、政府等在知識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的知識,突出如市場經濟、公民政治參與、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聯繫觀、價值觀等高頻考點。其次,要理清教材沒有或不清晰的考點。要聯繫教材已有內容分析考綱要求,對於教材中沒有出現或呈現不清晰的考點進行分類處理,理解掌握其中有價值的知識。再次,要關注知識拓展延伸,注意新知學習。高考試題經常會引入一些新的概念、規律和原理,包括時事熱詞、人文知識和學科新知,考查考生的知識面和知識拓展與遷移能力。最後,要理清知識內在聯繫,注重邏輯關係。在全面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按學科邏輯關係構建知識體系,使以往掌握的一個個零散孤立的知識點變為體系化的知識系統。
僅僅只是一張圖表,要求考生讀懂圖表信息,抓住增長,擴大,專業等關鍵詞,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從擴大進口引進高新技術和產品服務,提高國內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促進國內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滿足國內消費升級需求,擴大內需以及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
體系等角度進行分析。
2.高考試題重視學科素養考核,關注學科關鍵能力的運用和思維方法的滲透。因此,在二輪複習過程中要進行能力專題訓練,精選針對性強的試題,通過演練提高學科能力。尤其是解讀和獲取信息以及調動和運用知識這兩項基本能力的訓練。
3.以高考題型分析訓練為抓手,進行必要的題型訓練,提高實際答題能力。接下來的二輪複習,抓好專題訓練和題型專練,切實提高解題能力。一方面要突出主觀題訓練,以少而精的經典題例,訓練審題技巧和答題方法。在審題訓練中重點關注素材解讀,明確材料主旨和關鍵詞句,做好知識定位、指向定位和主體定位,以此為基礎進行答題構思、組織答案,學會事理交融的答題方式,關注答案的條理性、結構的邏輯性和語言的規範性。另一方面要突出訓練講評,做到少考多講,老師要講清試題立意、構題形式、答題思路、易犯錯誤等,引導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切實提高答題能力。
作者:金太陽教育教科所 申洪兵、郭家立
江西金太陽教育教科所課題與課程部副主任,高級研究員,講師團核心成員、金牌講師。執著於教學研究,常年應邀赴全國各地講學,在教學管理、高考備考、課堂教學、教師發展、班級管理和學生生涯規劃、心理輔導等方面為學校提供了實際有效的指導,並進入課堂講授地理示範課,足跡遍布了全國近三十個省市區的學校,年均講座超百場,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易於接受與學習。
金太陽教育研究院教科所高級研究員,中、高考命題研究專家,深度學習研究專家,創新教育研究專家,省優秀教師、班級管理名家。致力於創新教育研究十餘年,成果豐碩。常年應邀全國各地講學。
廣東省2021年地理適應性測試試題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密對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助力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育人體系。試題緊扣《中國考試》2019年第12期史辰羲老師發表的《基於高考評價體系的地理科考試內容改革實施路徑》(以下簡稱《路徑》)新的理念要求,以學科素養為導向,突出關鍵能力考查,緊扣主幹內容求實創新。試題既科學地體現高考評價體系的精髓,又符合中學地理教學實際。
一、試卷特點:
(一)本套試卷考試時間75分鐘,共16道選擇題,2道必考題,2選1道選考題。
(二)16道選擇題分為9組呈現,分別是三個為一組(1、2、3)、兩兩為一組(4、5,6、7,8、9,12、13,15、16)、單個呈現(10,11,14)。必考題小題數量不對等,第17題3問、第18題4問。選考題均為1問。
(三)試題多維度呈現,考查知識點靈活,緊扣《路徑》要求:
題號
呈現形式
考查知識點
考查載體
關鍵能力
學科素養
1
文字材料+示意圖
城市功能分區
生活實踐情境
獲取和解讀信息
綜合思維
人地協調觀
地理實踐力
2
3
4
文字材料
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環渤海地區大霧的形成)
生活實踐情境
學習探索情境
獲取和解讀信息
綜合思維
區域認知
5
6
文字材料+玫瑰圖
工業區位
生活實踐情境
獲取和解讀信息
區域認知
綜合思維
地理實踐力
7
8
文字材料
地域文化
生活實踐情境
獲取和解讀信息
區域認知
綜合思維
地理實踐力
9
10
文字材料
區時計算
生活實踐情境
獲取和解讀信息
區域認知
綜合思維
地理實踐力
11
文字材料
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二氧化碳減排)
學習探索情境
獲取和解讀信息
綜合思維
人地協調觀
地理實踐力
12
文字材料+坐標圖
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福建沿海赤潮)
學習探索情境
獲取和解讀信息
區域認知
綜合思維
人地協調觀
地理實踐力
13
14
文字材料
監測火災的地理信息技術
學習探索情境
獲取和解讀信息
區域認知
綜合思維
地理實踐力
15
文字材料+坐標圖
流域治理(洞庭湖通江湖泊的面積變化)
學習探索情境
獲取和解讀信息
區域認知
人地協調觀
綜合思維
地理實踐力
16
17
文字材料+區域圖
鹽源縣發展蘋果種植---農業區位因素
學習探索情境生活實踐情境
獲取和解讀信息
描述和闡釋事物
論證和探討問題
區域認知
人地協調觀
綜合思維
地理實踐力
18
文字材料+區域圖
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黃河三角洲海岸線的變遷)
學習探索情境生活實踐情境
獲取和解讀信息
描述和闡釋事物
論證和探討問題
區域認知
人地協調觀
綜合思維
地理實踐力
19
文字材料
海洋環境問題與防治(福島核廢水處理)
學習探索情境
獲取和解讀信息
論證和探討問題
區域認知
綜合思維
人地協調觀
地理實踐力
20
文字材料
環境汙染與防治(新冠病毒冷鏈傳播)
學習探索情境生活實踐情境
獲取和解讀信息
論證和探討問題
綜合思維
人地協調觀
地理實踐力
(四)發揮立德樹人功能,彰顯學科育人價值
1.挖掘地域特色,厚植優秀傳統文化
試題引導學生樹立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良品質。如第6--7題,考查「中華老字號」分布和企業發展。第8--9題考查冬至節南北飲食不同的習俗。
2.聚焦脫貧攻堅,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
脫貧攻堅,全體人民擺脫貧困,體現了我們國家制度的優越性,執政為民,人民的福祉是我們的初心和工作目標。如第17題第3問「從脫貧致富的角度考慮,請給鹽源縣蘋果產業發展提出合理建議。」
3.時代氣息、生活氣息濃厚,厚植家國情懷。
如第1--3題舊城區改造,第11題我國二氧化碳減排,第17題脫貧攻堅,第19題關注日本核廢水處理水的排放,第20題關注新冠病毒冷鏈傳播。
(五)緊扣高中育人方式的要求,重點考查地理過程
除了11題、14題兩個單題考查具體知識,其他試題幾乎全部是對地理過程的考查,對地理思維的考查進一步加強,試題都需要邏輯推理、分析判斷才可以得出正確答案。引導教學意圖明顯。
(六)情境創設,真情境解決真問題。
無情境不命題是命題的突出特點,試題用生活實踐情境、學習探索情境做為載體,引導考生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第8--9題用「冬至節,南北不同飲食的習俗」生活實踐情境,讓學生探索地域差異的原因;第20題用新冠病毒冷鏈傳播的生活實踐情境,讓學生去解決防疫問題。第4--5題用霧的形成學習探索情境,讓學生探索環渤海地區大霧日數每年秋冬季節最多的原因,第6--7題用「中華老字號」分布學習探索情景為載體,讓學生分析影響「中華老字號」企業競爭的主要因素;第12--13題用赤潮的形成學習探索情境,讓學生分析福建沿海赤潮多發的原因;第15--16題用洞庭湖通江湖泊面積的變化學習探索情境,讓學生推斷該地的變化特點;第18題用黃河改道學習探索情境,讓學生推斷黃河改道的年份。
(七)注重思維,考查創新思維特點突出。
試題都隱隱約約考查考生的邏輯推理、突破慣性思維、開放性思維等。如1--3題試題運用舊城改造的生活實踐情境,讓學生實事求是的分析改造後的功能分區的特點,這個特點和我們教材講的理論是不符合的;第4--5題、第15--16題、第18題都考查學生的推斷能力;第17題考查鹽源縣蘋果種植,蘋果主要是溫帶水果,卻在這裡發展,考查的是特殊農業區位,考查突破思維慣性的能力;第17題第(3)問、第20題都考查了發散思維。
綜上所述,試題覆蓋了高中地理課程中的三大主幹知識,重點考查必備知識,緊扣自然地理環境演化規律和人類生產生活實際,貫穿人地和諧共生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凸顯青山綠水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創新性、應用性和導向性,注重關鍵能力考查,充分體現了《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和《路徑》中「一核四層四翼」的考查內容和要求,落實了「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精心選擇體現「五育」的素材,將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德育目標滲透到了試題中,深入挖掘地理學科的育人價值,突出考查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和關鍵能力。
二、與2020年山東卷對比
(一)相同點
1.都遵循《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命題。試題充分體現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導向教學的考試目的,通過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試題,考查學生的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
2.體現新高考理念
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高等教育和職業發展做準備,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3.第一點分析的廣東卷的特點,山東卷大部分都有這些特點。
(二)不同點
1.試題結構不同。
山東卷15道單項選擇題、4道非選擇題。選修內容是揉進到一些試題中。廣東卷16道單項選擇題、2道必考題、1道選考題(2選1)。
2.廣東卷難度比山東卷低。
3.廣東卷生活氣息更濃。
附:與其他省區試題結構一覽表(福建卷暫時沒有)
二、備考建議
(一)發現存在問題
要想在後期複習中有時效性、高效性,必須認真研討這次考試情況,既要充分認識到在一輪複習中存在的問題,還要認識到老師、學生在二輪複習前夕和過程中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有針對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老師存在問題:
對主幹知識的歸納是否到位;是否注重了「五育」引領;是否對《路徑》進行了認真的探究和落實等。
2.學生存在問題:
如果要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有的放矢,除了勤於學生溝通,還要通過每次考試進行數據統計,以便採取適當的方法。
(二)教學建議
1.人文地理備考、試題命制方法
(1)時刻明晰工業活動的區位選擇,總體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開拓市場、取得最佳經濟效益。
(2)但是經濟目的不是唯一目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也是重要目的。
(3)熟練掌握一般的區位選擇規律。對於常規的原料導向型工業、市場導向型工業、動力導向型工業、勞動力導向型工業、技術導向型工業的區位選擇要熟練掌握,多出基礎題。
(4)極力搜索特殊工業的特殊區位要求。拓展思維空間,極力關注新興工業發展動態,最新科技成果,命制各種特殊工業的特殊工業區位題目,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科學學科思想。
(5)2021年備考應該多關注農業、交通的區位因素。關注農業的一般區位特點,更應該關注農業的特殊區位要求,如耐寒的、耐旱的、喜高溫的、喜低溫的、向陽的、喜陰涼的、耐鹼性土壤的、耐酸性土壤的、對特殊微量元素要求高的、靜風要求的、共生要求的等等,儘量擴寬命題視角。對交通的複習也應該堅持共性與特殊區位並進的原則。
2.自然地理備考、試題命制方法
(1)夯實地理學科基礎,建立起地理知識體系
教材在有些知識方面綜合分析能力體現較好,但在有些知識方面不能將綜合分析能力完整的表現出來,所以考生在備考過程中要養成用學科知識分析問題的良好習慣,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地理知識體系建立的過程,就是揭示相關概念之間縱橫聯繫和各種關係的過程。建構知識結構的過程,就是形成知識整體的過程,也就是培養地理過程綜合能力的過程。因此,考生在複習過程中要找出知識的內在聯繫,建立知識結構,培養地理綜合能力。
(2)高度重視地理過程分析。
①認識有限時段內的變化規律。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內,儘可能詳盡地記錄地理現象的依時行為,從中發現地理事實變化規律,以便作為推測該時段之前或之後的變化狀況。
②分析地理過程的形成,一方面要抓住其主導因素,另一方面要運用地理環境整體性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地理行為。
③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地理行為進行模擬和預測,這是「地理過程」研究的最高層次,也是地理學科學性與實用性的集中體現
④研究「地理過程」與地理分布之間的耦合關係,從而把地理學的規律統一於時間與空間的共同基礎之中。
⑤備考時,應不斷讓學生闡述某一地理過程,不斷訓練邏輯思維。
⑥試題命制要正確運用地理過程,設計邏輯嚴密、思維流暢、地理特色鮮明的試題。
(3)強化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地理概念是支撐地理知識體系的基本要素,必須強調概念的學習和運用。
(4)強化立體思維。對地理事物、地理過程多角度設計問題,考查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5)強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緊密聯繫生產、生活,做到學以致用。
這就要要求我們試題命制多從生產、生活的實踐中去尋找素材,多從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新聞事件中去挖掘素材,多從學生的實際生活、身邊事例中去挖掘素材。
3.教學建議
(1)價值引領、聚焦學科素養常態化
教學設計不在只是地理知識的講解,課堂教學應該以核心價值引領,以素養立意組織教學。
(2)以高階思維引領,低階思維的充分讓學生自學、合作、探究。
(3)用真情境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目前4000000+人已閱讀我們的文章
如果您覺得我們的內容不錯,請分享給更多人
圖文資料來源於網絡,多謝作者的分享。
往期精彩推薦:(超連結直接查看)
強說地理往期精彩回顧-世界地理知識整合,值得收藏!
【重磅整理】2020高考九科新考綱/新題型/新考點
【重磅整理】高考地理必考的十大重點工程(附高考地理模擬專題設計),高考要考的都給你們找全了!
【重磅整理】強說地理往期精彩匯總-可獲取電子版部分
【重磅整理】高中三年地理動畫精彩視頻集錦
【重磅整理】100張空白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地圖,值得收藏
地理技巧|高中地理必會的基礎知識整理匯總(圖文版)
地理技巧|高中地理區位因素、條件、評價最全匯總(圖文版
高中三年地理動畫精彩視頻集錦
地理技巧|80條各大洲氣候特徵及成因(圖片版1)
地理技巧|80條各大洲氣候特徵及成因(圖片版2)
地理技巧|80條各大洲氣候特徵及成因(圖片版3)
地理技巧|80條各大洲氣候特徵及成因(圖片版4)
地理技巧|80條各大洲氣候特徵及成因(圖片版5)
推薦全網最值得關注的公眾號
強說地理
初高中資料分享
喜歡本文,請隨手點讚,歡迎分享朋友圈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