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防報記者 朱宏博
特約通訊員 俞浩天 軒 荻
全面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以來,軍隊文職人員受到社會各界關注。今年,軍隊文職人員更是引人注目:現役轉改文職人員陸續定編;一批批面向社會招考的文職人員錄用入列;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文職人員以良好的狀態和颯爽的英姿,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充分展示了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中這支新銳力量的時代風採。
回首一年的工作生活,軍隊文職人員適應崗位情況如何?他們對今後的發展還有哪些期待?社會對軍隊文職人員的認識如何?結合年終盤點,記者作了相關調研。
「軍隊招考文職人員,這方面政策你了解嗎?」11月25日,趙憶蓮撥通了一位曾在部隊服役的老朋友的電話。趙憶蓮是會計與金融專業碩士研究生,曾在國內某知名大學學習國際會計專業,後又到國外留學。今年回國後,趕上軍隊文職人員錄用公示,她便萌生了報考軍隊文職的想法,「為的是圓自己多年的『軍營夢』」。
懷著對軍營的特殊感情,是多數高學歷青年報考軍隊文職的初衷。某教育網站對報考動機做過調查,90%以上的人表示對軍營憧憬已久。「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強軍戰略持續推進,軍隊吸引力逐步提升,軍隊文職受到高學歷青年青睞在情理之中。」一位參加軍隊文職人員招聘面試的部隊領導表示,除了個人感情因素外,不少報考人員還看到了軍隊文職人員潛在的發展空間和穩定的成長路徑。
慶然(化名)現為某部文職人員,曾兩次參加軍隊文職招聘考試,第一次因幾分之差未能如願。「過程並不簡單。」在面試環節,慶然發現同批競爭者實力都不低,很多人的學歷超出了崗位基本要求,還有的已具備兩到三年的工作經驗。
慶然的壓力感受是真切的。2019年軍隊文職人員招考公告顯示,全軍共設19523多個崗位,對年齡、學歷、專業資格、工作經驗都有具體要求。據全軍第一批5700餘名社會招考文職人員樣本分析,本科以上的佔91%,碩士以上的佔34%,畢業於「雙一流」高校和國外高校的佔27%。
在一路殺出重圍後,慶然心生感慨:「幹事靠付出,成事靠信仰。」其實,慶然已在軍事單位工作兩年,之前是社招人員,應聘簡歷上赫然寫著對軍事感興趣。「若非熱愛,誰願堅守?」慶然的初衷正是如此。
「社會招錄文職人員還要到軍隊院校進行一定時限的崗前培訓。」駐京某部兵員和文職人員部門領導介紹,今年初,他們錄用近百名文職人員,有一些人在培訓期間出現了不適應,但都堅持了下來。一名參訓人員在訓練日記上寫道:「雖然比軍訓還苦些,但感覺收穫很多,這可能就是『以夢為馬,擁抱軍營』的樣子吧。」
現役轉改文職是新事物,創新和完善了部隊保留人才制度體系。這一年,現役轉改文職人員在適應中堅持,在堅持中奮鬥。
「咱在武警支隊連續幾年被評為優秀警官,到了人武部一樣能成『大拿』。」這是白英剛從武警陝西總隊商洛支隊轉改文職到商洛市商州區人武部時的「倔強自信」。可是,崗前培訓結束後,白英就被受領的第一個任務——負責商洛市的國防動員潛力統計調查工作打了個措手不及。「三分之一的表格填報不完整,有的甚至修改了原表格格式,根本無法導入系統。」談起當時的情形,白英還稍顯尷尬。
白英的情況並非個例。2018年12月,徐星從新疆軍區某部轉改文職到湖南省嶽陽市湘陰縣人武部。他曾在海拔5000米、零下30多攝氏度條件下野外露營、還進行過連續4天3夜行程270餘公裡的極限拉練……如此一把「尖刀」,剛轉文職後也有些「水土不服」,對於徵兵宣傳怎麼開展、國防教育如何與地方對接等內容一無所知。「隔行如隔山,那時我還是個武裝工作『門外漢』。」結合一次新購置攝像器材的機會,徐星主動要求擔任攝像員,同時肩負起新聞報導、國防教育等工作,漸漸才打開工作局面。
「現役轉改文職最難的不是如何提高崗位能力,而是心態調整。」山東省軍區政治工作局領導介紹,軍隊文職人員的待遇是參照現役軍人執行的,工資、醫療、子女入學、家屬就業等方面的待遇也沒有改變,他們更渴望的是對文職人員身份的認同。
任騰嬌從廣東省汕頭警備區轉改文職到吉林省白城軍分區政治工作處。得知消息後,親戚朋友多是惋惜,不理解她為什麼要從經濟特區跑回這個東北小城。「母親聽說我要脫下軍裝,流淚了,她覺得我之前的努力白費了。」任騰嬌到白城軍分區後,成了一名政工幹事,單位人少事多,要兼職負責宣傳、保衛、群聯等多項工作,縱向對著省軍區和人武部,橫向對著市委、市政府各部門和駐軍各單位,每天還要接很多電話、跑不同部門。
「小小的我處在多項工作交叉點上,焦頭爛額。」有段時間,任騰嬌累得想打退堂鼓,但看著每天忙碌的同事,想著領導的鼓勵,還是堅持了下來。如今,再談那段「艱難歲月」,任騰嬌已風輕雲淡,家人看著她努力的樣子,也在悄然地改變著過去的認識。她說:「變換的是崗位,不變的是職責。肯奮鬥,總能精彩。」
陝西省西安第十二離職幹部休養所社會招聘文職人員李繪繪上崗不久,就拿到了西安市醫療保障卡。他通過單位建立的社會保險帳戶,既能在部隊體系醫院享受優惠醫療,也能在地方醫院享受醫保就醫優惠。
今年10月,陝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財政廳和退役軍人事務廳等7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貫徹落實軍隊文職人員參加社會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駐陝部隊用人單位及其文職人員,在省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辦理基本和補充養老保險等參保手續,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在駐軍所在地辦理基本和補充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等參保手續,解決了文職人員參保工作聯繫不上、溝通不暢、辦理流程不清等問題。
「好馬配好鞍。社會招錄的文職人員是百裡挑一的高學歷人才,現役轉改文職的人員多是重要崗位的骨幹,要完善培養、管理、使用等各個環節配套政策,營造拴心留人的好環境。」多個單位的兵員和文職人員部門負責人表達了同樣的觀點。過去一年,軍隊下發《關於調整軍人及軍屬醫療保障相關事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確保現役轉改文職人員優待政策順暢對接,各單位還普遍組織轉改官兵學習《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條例》等法規文件。不少單位還組織入職儀式、集中培訓等活動,強化文職人員職業意識和工作能力。
「現在的工作單位離家更近了,家屬工作和孩子上學等問題也都順利解決。」吳鵬鵬從貴州省都勻軍分區轉改文職到陝西省西安警備區,像他這樣兼顧家庭選擇轉改文職的人員並不少。崔欽書由陸軍某部轉到駐京984醫院。10月1日,他參加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位置是文職人員方隊1-1基準兵。他表示,組織幫助解決了後顧之憂,他會更加盡力地為強軍事業做貢獻,同時,他堅信軍營「孔雀藍」會在強軍興軍徵程中煥發出亮麗的色彩。
(解放軍報記者裴賢、熊永嶺、曹琦、屈雷宇參與採寫)
本文刊於2019年12月24日《解放軍報》
「01」版
軍報記者微信發布
編輯:朱宏博、張蕾、孫萌;
編審:張華婧;
投稿郵箱:jfjbwx@163.com;
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