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學術報告廳?並不是!
這只是一間普通的公共教室。
這裡每一張椅子都是人體工學椅,
同學們坐著長時間學習也不會累;
這裡每一塊屏幕都經過精心設計,
保證300多座的階梯教室,
最後一排同學也能看得清;
這裡吊頂採用優質吸音礦棉板,
牆面採用流行色吸音軟包,
地面採用腳感柔和又耐磨的地膠板,
讓諄諄教誨360°立體環繞著你,
從此老師不再需要扯著嗓子講課,
同學不再需要「千裡眼、順風耳」。
細心觀察,你還能發現
藍色座椅拼出的是只求是鷹哦~
紫金港校區東2-101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
還有更炫酷、更暖心的!
繼續往下看~
高顏值+黑科技+暖細節,
改造後的教室讓你耳目一新!
走進藍、綠、白等清新色調為主,
能滿足大課、小班課、
討論課、跨校區課程等
不同教學需要的多款教室,
你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科技感」
以及「師生為本」的「關懷感」!
一鍵上課
簡單易懂的智能控制面板
To老師:
無感知、超便捷的信息化體驗,
不用複雜的操作說明,
只需輕輕點擊一鍵上課,
電腦、投影機、幕布、音響……
全部設備將自動開啟!
多屏輔顯
To老師:
部分教室內設有多個返顯屏幕,
老師不用頻繁回頭,
即可查看講臺上的投影~
To同學:
坐在大教室最後一排,
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前後配合多個高保真音響,
隨時跟上老師的節拍。
實用系統
改造後的公共教室,
高清直播錄播系統
與「智雲課堂」連接,
在後疫情時代線上線下相連,
常態化的直播錄播觸手可及。
To老師:
線上線下同步課堂,
彈性教學便捷互動。
To同學:
上課學過了,還能回看,
新形態筆記,還能保存,
從此再也不用狂拍PPT。
此外,巡考系統、無線作弊防控系統
也被引入課堂,
部分教室還配備了
師生遠程互動系統
「天涯共此時」不再是夢!
處處智慧
走在過道時,
同學遠遠就可通過教室信息屏的指示燈
掌握教室使用情況,
還可用它查詢教室排課情況,
合理安排自己的自習地點。
智能空調、溫溼度顯示儀
智能燈光調節
暖心細節
為了進一步提升
師生的體驗感和獲得感,
學校還有許多貼心的安排。
不知你發現了嗎?
To老師:
例如,
部分多媒體教室配備可升降講臺,
一鍵輕鬆實現順滑升降,
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To同學:
又如,
在踢腳線、座位下方和桌面
設置插座與USB充電口,
同學們從此再也不用擔心
上課、自習時電腦沒電了
……
在這樣舒適又炫酷的學習空間裡,
上課超享受吶!
舊貌換新顏,
看完「定妝照」的你心動了嗎?
據了解,
此次學校對紫金港、玉泉等校區
近400間公共教室
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
其中,
15間為不同類型的智慧教室,
100多間進行整體式改造,
實現智慧升級,
其餘教室也相應進行了多媒體改造,
「舊貌換新顏」。
玉泉校區
紫金港校區
下面我們一起「雲」逛紫金港,
打卡部分「技能滿點」的教室!
東一B215
多屏互動教室
東一B219 221 213 西一209
納米黑板教室
納米黑板電腦手機同時一鍵投屏
西一205
短焦高清投影教室
東二102
遠程互動教室
「見證奇蹟」的背後,
是怎樣的辛勤與期待?
01
為什麼要進行公共教室改造?
回望過去,
經過十數年的頻繁使用,
部分教室面臨設備破損老化、
功能單一、無法滿足師生多樣化需求
等現實問題,
改造迫在眉睫;
立足當下,
為了更好地支撐教育教學改革,
改善教學效果、
激發學習興趣、
提高教學質量,
建設一流學習空間,
改造正當其時;
面向未來,
「後工業化時代」,
人工智慧科技
推動教育1.0轉向學習2.0,
產生教與學互動的新式空間,
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結構
將成為未來教育教學的主要形態,
應對變局、開拓新局,
改造勢在必行。
02
是誰在背後默默付出?
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
學校專門成立了
公共教室改造專班,
由本科生院統籌,
總務處、信息技術中心、
紫金港校區管委會、玉泉校區管委會、
研究生院等多部門協同,
對公共教室進行
大刀闊斧地改造。
老師、員工們加班加點連續奮戰,
克服高溫酷暑等諸多困難,
從方案設計、項目論證、工程招標,
到施工、安裝、調試,
事無巨細,日以繼夜,
只為秋學期開學時給同學們
送上一份驚喜。
而經過短短一個暑期,
近400間煥然一新的公共教室,
終於在開學之初
與同學們如約見面。
03
未來,改造升級還會繼續嗎?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服務師生,
我們永遠在路上。」
本次改造時間緊、任務重,
還有一些遺留問題沒有解決,
比如有老師反饋講臺太小,
有同學反饋教室裡
電源插口還不夠用……
許許多多的合理訴求,
將在不遠的未來
得到進一步地滿足!
未來,學校將陸續新投入使用
各類滿足不同教學需求的教室,
明年,將有近200間新建教室
在大西區與大家見面~
與此同時,學校還將
進一步完善各校區教學設施,
對老舊教學樓逐步進行改造,
對改造後仍遺留的問題查漏補缺,
增加更多的智慧教學功能,
以一流的教學環境,
支撐一流人才培養!
特別鳴謝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總務處、信息技術中心等相關部門!
素材內容來源:本科生院(文字:徐佳)丨總務處(文字:許敏、施樂;攝影:魏致晟)丨信息技術中心(文字:趙文婷;攝影:黃健、張雪)
文字記者、今日編輯:金云云
攝影、攝像記者:浙江大學融媒體學生記者團 喻煌亮丨劉燕燕丨劉舒菡
視頻製作:浙江大學融媒體學生記者團 藍寅夢
責任編輯:金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