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2 月23 日,在柬埔寨港口城市西哈努克,柬埔寨首相洪森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有限公司奠基儀式上揭幕。
4 月23 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出席萬隆會議60 周年紀念活動期間,會見柬埔寨首相洪森時,特別提及一個「特區」——建在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以下簡稱「西港特區」)。而無獨有偶,洪森首相也將西港特區稱為自己的「親兒子」。這個「特區」有怎樣的魅力,讓兩國領導人對它如此重視?
打造柬埔寨的「深圳特區」
柬埔寨地處東南亞交通樞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沿線國家。從柬埔寨首都金邊出發,沿4 號公路一路向西南行駛大約四小時,就到了西港特區。這是柬埔寨王國政府批准的最大經濟特區,不僅地處柬埔寨唯一的國際深水港城市,又是中國商務部首批八個境外經貿合作區之一,是「一帶一路」上的重大項目。
2007 年,在國家「走出去」政策支持下,由紅豆集團主導,聯合三家無錫企業與一家柬埔寨企業,共同打造總面積為11.13 平方公裡的西港特區。為提高運營效率,西港特區公司由中方控股股東——紅豆集團全權負責各項事務。經過八年的建設,西港特區的定位目前已十分明晰,紅豆集團副總裁、西港特區公司董事長陳堅剛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表示,西港特區的建設規劃可以用「一城、兩港、三中心」來描述,目標是建成有300 家企業入駐,10 萬產業工人就業,20 萬人居住的,生態環境良好的現代化工業新城鎮。
目前,西港特區已有來自世界各地的81 家企業入駐,66 家為中資企業,其中59家已投產運營,區內從業人數1.2萬名。陳堅剛告訴本刊記者,接下來西港特區將緊緊圍繞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不僅為中國企業搭建「投資東協,輻射世界」的投資貿易平臺,也將進一步改善柬埔寨當地民生,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把西港特區真正打造成「中柬友誼城」,成為「一帶一路」上的樣板園區。他坦言,將西港特區打造成柬埔寨的「深圳特區」是紅豆集團的雄心。
創新驅動「一帶一路」建設
「 西港特區並不是一個企業『走出去』辦公設廠這樣簡單,而是一個綜合性創新投資平臺和服務平臺。」陳堅剛向本刊記者表示。作為投資貿易平臺,西港特區積極招商引資、建設廠區、培養人才。作為一個服務平臺,它承擔了各國企業和柬埔寨政府間的溝通橋梁作用,為投資企業提供投資協調,並提供園區的公共管理服務。陳堅剛表示,由西港特區聯合相關單位、機構舉辦金融服務介紹會、法律諮詢會、稅收政策解讀會等已成為常態,同時還建立了風險防控體系,保證企業和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西港特區園區服務機制和運營管理機制日趨完備和成熟。西港特區發展至今,已創新形成了一個國與國、地區與地區的點、線、面有機結合的對外發展模式,但回首一路「走出去」歷程,可謂千辛萬苦。
創新的發展模式,強大的人力、物力支持,並不能保證「走出去」企業獲得成功。陳堅剛認為,「勇於冒險、百折不撓以及達則兼濟天下的企業家精神」是西港特區在柬埔寨獲得成功的一項重要保障。
「當初來到西港特區這片土地,眼前是一片原始叢林,特區建設用地中,最高地塊落差達70 米,相當於要削平一座山,僅平整土地就花了好幾年時間。」陳堅剛告訴記者,西港特區的建設可以說是從零開始,員工用勇於冒險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將原先的泥濘小路變成了水泥公路。同時,西港特區注重「達則兼濟天下」,幫助當地民眾共同致富。他們對當地村民「授之以漁」,進行技能培訓,推進柬埔寨農民實現向現代產業工人的轉變。目前已有累計近1.4 萬人次參加了技能培訓,得到了當地居民發自內心的擁護和支持。
創新「走出去」發展模式、優秀的企業家精神,是保障西港特區發展的「雙輪」。
「這一經驗不僅僅屬於西港人,也屬於中國企業家。需要這些實踐經驗的不僅是西港人,還有所有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中國優秀企業。」陳堅剛向本刊記者表示。(來源:《中國報導》東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