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高職院校,就是以專業為基礎, 以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具有鮮明的辦學特色、卓越的教學水平、世界一流社會聲譽的優質高職院校。
世界一流的高職院校首要標誌是擁有一個或數個深受市場認可的特色專業(群)。這些專業在硬體設施、軟體建設、專業水平、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等方面,形成了強大的整體力量,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和肯定。一提起某專業或某項技能,人們首先就會想到某學校。或者一說起某學校,人們馬上聯想到這所學校的拳頭專業、特色專業、品牌專業。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的酒店管理專業馳名世界,在國際酒店業界享有崇高聲譽。英國諾蘭學院的家政服務專業,在高端家政服務市場具有舉足輕重影響。總部設立在紐約的美國烹飪學院,提供世界最頂尖的烹飪專業教育,與美國西點軍校、茱莉亞音樂學院齊名。日本京都精華大學的動漫專業在整個動漫產業界都有重要影響。
學校作為教育機構,育人是其最根本最核心的任務,育人的關鍵在教師。 高職院校培育目標直接面向產業一線,以獲得實際工作技能為核心。因此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僅應具備高超的教學能力,還應具備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和實踐能力。通過技術研發和實踐鍛鍊,反哺教學和育人。世界一流高職院校必須有一大批具有卓越技術實力和社會聲譽的教學大師和教學團隊,專注於鑽研專業技術應用及其教學,具有超前性的引領專業、行業的發展方向的能力。這些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深受學生和社會認可, 在行業領域具有較高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即「雙高」:高水平,高知名度)。
義大利佛羅倫斯歐納菲珠寶學院之所以世界馳名,穩居世界珠寶行業第一的地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一流的師資力量,包括創始人在內的一批具有卓越技術實力和專業水平的教師支撐了其專業和教學的高水準,這些教師本身就是珠寶行業的大師級人物。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的教師均經過嚴格的選拔,絕大多數擁有在酒店長期工作的經歷,有豐富的職業經驗,不少人甚至擔任過總經理等高級職務。為了使教師隊伍始終處於高水平狀態,學院實行高工資制,並且鼓勵教師一專多能,允許教師在企業中擔當一定的職務,甚至主動向企業推薦他們擔任兼職顧問。正是這些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高超教學水平的教師,支撐起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的「洛桑模式」。
當前,社會上有人對高職科研學術工作有一種誤解:高職院校重在教學和技能培養,可以不要科研,高職院校也沒有科研能力。沒有教育科學,哪裡來科學的教育? 不進行教學研究,哪裡來高水平教學? 必須指出,科研是任何一所教育機構都必須高度重視的重要內容。但同時我們也要指出:高職院校的科研對象、科研重點、科研目標應當牢牢鎖定在應用研究上,要緊緊圍繞職業教育科學、職業科學、技術應用和研發等應用領域開展研究。把專業剖析得足夠深入細緻, 把教學鑽研得足夠透徹,緊跟專業技術發展前沿和教育改革步伐, 引領行業、專業發展。特別是當我們以世界一流高職院校的要求來衡量的時候,作為一個整體,學校的技術研發能力更具有標誌性意義。
德國卡爾斯魯厄應用科技大學(FH Karlsruhe)建有多個校級和學院級的研究機構,在應用計算機科學和地球空間信息科學、智能測量系統和傳感器技術等領域的研究水平,處於德國領先地位。其製冷學院的空調製冷與環境工程研究學院更是德國唯一專注於製冷技術研究的應用科技大學研究機構。該校的微流控光學和納米光子學德澳研究中心是與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聯合開發的項目,旨在吸引學生參與到最先進的技術研究工作中來。該校的史坦拜斯轉讓中心具備先進的技術設備和高素質科研人員,通過這個中心的特殊服務,實現大學和商界之間的技術轉讓和對話。更為重要的是,該中心從項目中獲得的經驗和知識可以直接反饋到教學中,為大學的教學實踐內容做出重大貢獻。研究和教育的相互刺激以及與行業深入的對話,使得高職院校的教育和學術氛圍更加濃厚,不僅有利於高職院校學術地位的形成,更有利於學生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薰陶,即使在國際舞臺上也能適應工作市場需求。
由於高職院校所面臨的是一個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 因此必須具備靈活快速的市場反應機制。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 及時調整自己的發展思路、專業設置、教學策略等。不能「以不變應萬變」,而應當具備敢破敢立、勇於創新的精神。 通過快速的市場反應機制,確保辦學水平處於領先地位。 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育教學改革、實習實訓條件等等,都必須與市場動態密切關聯,分析產業結構、職業結構、就業結構新變化,緊跟新技術、新行業、新職業(崗位)的發展趨勢,順勢而為,按需培養,引領未來,使得人才需求、 人才培養與人才使用之間形成相互支撐、高度關聯的響應機制。
美國和加拿大社區學院倡導一切基於學生需求的辦學方向,其專業、課程設置以及教學管理都緊緊圍繞學生和市場需求展開,可以快速及時得到調整。例如美國密西根州莫特社區學院(MOTT),在校生12000人,有100多個專業,是美國10所頂尖社區學院之一。其專業、課程設置及教學安排具有高度的靈活性,根據所在地區企業的發展和需求,隨時調整並提供多樣化的教育服務,甚至可以為個人訂製「專業」和「課程」。 2011年被阿斯本學會授予「優秀高等教育獎」。
世界一流高職院校必須有先進的實習實訓條件和環境。高職院校的學生要獲得真正的工作能力,掌握扎紮實實的本領,特別是在我國生源素質整體上欠佳的情況下, 要著力提高其綜合職業能力,靠的就是實踐鍛鍊和先進的實習實訓環境。
德國應用科技大學(FH)明確提出「為職業實踐而進行科學教育」的理念。 德國著名的梅澤堡應用科技大學(HOME)設立在德國著名的「化工三角區」內,與企業關係密切,每年企業資助資金達其預算38%左右。 1997年企業資助建成「德國化學博物館」,面向全德國學生開放,激發年輕人對化工、科技等的熱情。擁有世界最先進的化工實驗室,為學生提供最新最好的化工專業實習實訓環境。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技術學院的汽車專業,與福特、通用汽車、克萊斯勒汽車、豐田汽車等大型汽車公司合作,校內實訓車間配備各類型號的汽車及維修維護設備近200臺(套)。
教學水平如何體現? 答案可能有很多。但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最重要的是體現在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水平上。你的教學模式先進,人才培養質量高,就能夠反映出你的教學水平。與之相應的是學校培養的畢業生在某個行業領域裡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或者培養出傑出的畢業生。
比如德國科隆應用技術大學本著「卓越教學」的初衷,在教學中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與多樣性,尊重學生個性特點,通過設置網絡學習、過渡課程、預科課程和指導系統等方式,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其「多樣性」的概念與項目為導向的教學緊密對接,其優秀教學模式在德國名列前茅。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的畢業生遍及全球25家著名酒店集團,其中18 家酒店集團的總裁或董事長都是其畢業生。創立於1867年的德國米特韋達應用科技大學, 在學校100多年的教學歷史上,已經培養了超過70000人的優質畢業生,他們當中有總統,世界知名企業的創建人、高層主管及優秀的科技工作者,令米特韋達的學子們引以為豪。
在全球化語境下,高職院校的國際化水平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質量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管理模式、專業建設標準、人才培養質量與國際接軌;二是學校構成方面的國際化,例如師資和學生來源,畢業生去向等,面向國際。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成,相互映證。
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具有全球視野的技術設計學院,通過與其它各種行業和全球合作夥伴合作,為學生提供一個「全球護照」,方便工作與學習。該校在校生82000人,其中國際學生有28000人,除了墨爾本的三個校區之外,在越南和西班牙還設有分校區,有17600名學生在澳大利亞以外的校區學習,其國際教育在首屆維多利亞國際教育頒獎會上被授予「卓越國際教育總理獎」。寬闊的國際視野,高品質的職業教育服務,是世界一流高職院校區別於一般高職院校的重要標誌之一。
充滿活力的管理文化既包括剛性的管理制度,也包括柔性的文化理念。一個卓越的教育組織機構就跟一個卓越的企業一樣,必然具有自己獨特的團隊精神、管理文化、價值追求、發展願景,並且這種文化具有延續性和感染力。其核心理念、組織架構、管理制度、工作程序、人際關係,必然是張弛有度、剛柔並濟的。
世界一流高職院校最為核心的就是這種有利於創新的文化軟環境建設,鼓勵師生從事基於高職院校文化「求知、求新、求變」精神內核的各種創新活動,建立一套鼓勵教師運用先進教育教學理論、現代教育教學手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實驗,鼓勵師生進行技術應用和革新研究的現代大學制度體系,營造一種尊重知識、尊重勞動、尊重技能的空氣等。
最後,世界一流高職院校一個最顯著的標誌就是,這所學校與眾不同,具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即所謂特色)。在數以萬計的高職院校中,能夠脫穎而出、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市場辨識度。我們這裡所說的「特」,更多的是指管理的特色、辦學的特色、文化的特色、人才培養的特色等。同時,「特」裡還包含優質、先進、精品等意思。 換句話說,世界一流的高職院校,是在好與優基礎上的「特」,並非為特而特。
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通過學習德國的「雙元制」,創新性地提出「教學工廠」模式,形成自己的特色,成為世界各國學習和考察的對象。 加拿大喬治布朗學院承擔制訂行業標準的任務,致力於打造「喬治布朗標準」。根據北極星研究所和GBC企業跟蹤研究所對多倫多市企業的調查,喬治布朗學院的畢業生質量在所有學校中最好,具備企業最看重的各項技能,如工作效率高、客戶服務技能和團隊合作技能等。這意味著,喬治布朗學院的辦學質量獲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具有鮮明的市場辨識度。
從院校建設的角度來談,由於各個院校在經濟、地域、制度、文化等方面的現實差異,世界一流高職院校的建設路徑則可謂千差萬別。無論有著什麼樣的現實條件和發展背景,我們認為創建世界一流高職必須處理好以下四組關係。
所謂硬和軟的關係,是指高職院校建設中,硬體設施與軟體建設誰更重要,誰更有分量的問題。世界一流高職院校並不僅僅只是建立在硬體基礎之上,更難能可貴的是軟體建設,即優質高職院校文化的培育。健康的管理文化和先進的核心價值追求奠定了一所優質高職院校的根基。有了這種強大的優質高職院校文化,才會在各種關鍵時刻凝聚人心和力量,形成牢不可摧的文化向心力和巨大的文化輻射力。
綜合還是單一?這是許多高職院校在早期發展中比較頭疼的問題。現實中也確實有綜合性高職院校和行業性高職院校的區別。那麼,到底是專業多、全好,還是專、精好?實際上沒有標準答案,關鍵要看院校決策者如何根據實際情況作出選擇。美國社區學院的宣傳口號常常是這樣:我們可以為你提供最好的服務和你想學習的任何專業。他們也確實可以提供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專業,也可以提供全世界最頂尖的學習條件,形成「專業超市」和「課程沃爾瑪」。與之相反,一些院校專注於某一個單一性行業和專業,緊跟甚至引領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 例如世界排名第一的珠寶設計學院——創辦於1985年的義大利佛羅倫斯歐納菲珠寶設計學院。30年來,該校專注於金銀、珠寶設計與製作、首飾工藝、鑲嵌和鏤刻等,在國際珠寶界享有盛譽。
在建設世界一流高職院校的過程中,還要處理好規模大與小的關係。無論規模大小,都要以保證質量為前提。沒有質量的大是空大,質量卓越的小是精緻。美國最大的社區學院邁阿密戴德社區學院,有8個校區、17萬學生,以「開放戰略」「卓越戰略」「效率戰略」而著稱。創辦於1917年的美國深泉學院坐落在加利福利亞州與內華達州交界處的「死亡谷」(Death Valley),這座地處沙漠腹地一片小綠洲上的學校,全部在校生只有24名男生,以「勞動、學術、自治」為校訓,這恐怕是世界上規模最小的袖珍大學。但是這所學校大約有一多半的畢業生都會進入美國常春藤大學並取得博士學位。對於世界各國優秀高中畢業生而言,這所學校充滿魅力,趨之若鶩。
所謂動和靜,包括兩層意思:一是在創建世界一流高職過程中,如何對待新舊事物的態度問題;二是如何看待「世界一流高職」榮譽的問題。世界一流高職院校不是一口氣建成的,需要時間積澱,不能急功近利。即使將來形成了世界一流高職院校的聲譽和影響,這種聲譽和影響也是發展變化的,並非一成不變,需要我們持續性地堅守與呵護。用辯證、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世界一流高職院校建設中的動靜關係,改革那些與發展目標、價值追求不相一致的地方,堅守我們認定的核心理念和發展方向。
來源 | 教育之弦
向上滑動閱覽
案例徵訂
受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委託,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14年開始每年在全國範圍內徵集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案例,以總結近年來全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經驗,推動集團化辦學發展。
本書選入了80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典型案例。具體內容包括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設置與行業對接、實習實訓基地共享、精準扶貧、中高職銜接、現代學徒制等內容。
本書適合職業教育工作者和關心職教發展的人士閱讀。《全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典型案例彙編(2016年)》定價108元/本。
聯繫方式:
電 話:010-88504118
聯繫人:劉美豔
qq群:36299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