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今天一到辦公室就開始吐槽她家孩子,說現在的孩子受挫能力太差,一點也說不得,昨天晚上因為孩子作業完成的不好,同事老公就責罵了孩子幾句,孩子就哇哇大哭然後關上門不理同事兩口子。所以同事就很生氣說:「我們好吃好喝的伺候著她,說還說不得了,就這樣說兩句就哭了,現在就不能接受批評,以後到社會上還咋生存呀?」另一個同事在旁邊說,現在的孩子就是太幸福了,受的挫折和磨難太少了,所以才這樣的,就應該對他們進行一些挫折教育,多經歷風雨就會變得堅強了。
是不是有很多家長和我那個同事的想法一樣,覺得現在的孩子耐挫能力太差,一點小事就要死要活的。有吃有喝的還不知足,一點不如意就鬧脾氣,這些都是父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待和感受孩子的世界,那孩子自己的感受是什麼樣子呢?
前兩天在書店看到一本兒童繪本《眼淚的海洋》,這是一本從孩子的視角來闡述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幸福,那樣的不知足呢?
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孩子從學校到家所經歷的一切,第一頁的畫面就是考試了,會做的題一個都沒有,一個小男孩滿臉愁容的坐那看著自己的卷子。好不容易熬過了考試,中午吃飯的時候午飯又這麼難吃,下午上課時候,和同桌發生了小矛盾,被老師揪著耳朵批評,明明是同桌先挑釁的,被冤枉了也只能接受。
終於熬到放學了,一路頂著烏雲跑回家,回到家兩隻恐龍(孩子的父母)又在吵架,沒人搭理他。晚上又因為沒吃完飯,被母恐龍訓斥了一頓。躺在床眼淚就忍不住的往下流,流啊流直到流出了一個眼淚的海洋,把所有令他傷心難過的人都淹沒在海洋裡,雖然覺得挺對不起大家的,但是那一刻心情真的好爽。
這個就是一個孩子眼中的世界,考試不會了很無助,和同學發生矛盾被冤枉很難過,回到家看到父母吵架很鬱悶,吃飯時被父母嘮叨很難過,這一樁樁無人理解的事情讓他崩潰,最後才會形成了眼淚的海洋,哭完發洩完真的好爽呀。
考試了,很多題不會做,回家如果說不會做,很多父母會說:「誰讓你平時不好好學習,不好好聽課,要是上課好好聽講,怎麼可能不會呢?別人會,你怎麼就不會呢?就是不用心。」
被老師批評了,回到家父母要再批評一遍:「上課不好好學習,只會和同學打架做小動作。」你要說被冤枉了,他一定說:「怎麼不冤枉別人,偏偏冤枉你呢。」
回到家看到父母吵架,想說句話,憤怒的恐龍來一句:「回屋寫作業去,大人的事不用你操心。」
不想吃飯時,媽媽火冒三丈的說:「我辛辛苦苦做的飯,你不吃,必須吃完,不許剩飯。」難以下咽也要把飯塞進肚子裡。
傷心難過哭泣時,又會說:「哭什麼哭,有啥可哭,哭能解決問題還是能當飯吃呀?閉上嘴巴,不準哭。」
這就是孩子和父母對同一件事,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因為父母有很多經驗,所以父母用自己的經驗去評判和解讀孩子眼中的世界。
用自己的權威告誡孩子應該這樣或那樣做,我的經驗就是正確的,你得聽我的。父母用自己的經驗和權威作為評判依據,認為孩子愛哭、說不得都是不能經受挫折,所以要進行挫折教育。
可是你所謂的挫折教育和你的權威只會讓孩子離你越來越遠,拒絕和你溝通。
要讓孩子能勇敢的面對挫折,不是人為的給孩子製造挫折,因為不用你刻意人為的製造,孩子每天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挫折,可能這些挫折在大人的眼裡不算什麼,可是在孩子的眼裡就是天大的事。
1、調整情緒用平和的心態幫助孩子
在學校考試了不會做題,那是孩子遇到難題了,家長可不可以不帶情緒的幫助孩子查找原因,和孩子一起攻克這些難關,而不是一直批評和嘮叨,孩子不會因為你的批評和嘮叨就會做這些題了。用你的耐心、愛心和孩子一起面對學習上的難題和挫折。當你看到孩子的做錯的試卷或練習題生氣時,請你暫時離開一下,找個地方冷靜一下,調整好情緒再來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當你帶著情緒幫助孩子解決難題時,只會越幫越亂。只有不帶情緒用平和的狀態才能更好的幫到孩子,孩子也會更願意接受,才能達到雙贏的結果,而不是場面失控和情緒崩潰。要知道你的目的是幫助孩子解決難題,而不是發脾氣。當意識到要發脾氣時那就暫停這件事,做點別的事情。等情緒緩和時再來解決問題。
2、做一個認真傾聽的家長,從內心深處理解孩子
當孩子在學校被老師責罵批評時,孩子回到家說起這件事時,你可不可以做一個用心的傾聽者,聽完不做評判,而是和孩子共情並理解孩子,說一句:「被老師責罵,你一定感到很沮喪或難過吧。」其實有時候你不需要多說話,能做到認真傾聽,讓孩子的情緒可以得到釋放。這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當他被冤枉時,你認真聽他說時,他知道你是信任和尊重他,一個被信任和尊重的孩子會更自信,越是自信的孩子越是有勇氣面對挑戰和挫折。
3、父母無條件的愛、信任、尊重是孩子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堅強後盾
你的愛心、耐心和信任就是孩子直面挫折的勇氣。他在學校活生活中遇到這些瑣碎的小事,就是一個孩子面對的一個個小挫折,就像老師的批評和指責,你認為是小事,但是當孩子第一次被責罵時,就會無所適從,會害怕。父母要做孩子堅強的後盾,當孩子在學校被老師責罵批評時,你尊重你的孩子,並認真傾聽時,孩子會從開始的情緒失控到慢慢的平靜下來,當他平靜下來時,如果他自己有責任,他會自我檢討、理性分析,只要你給他機會。如果確實是被老師冤枉了,你一定要體諒他被冤枉而難過傷心的心情。等他情緒平復以後再慢慢的引導他,在孩子情緒失控時切記不要說教,因為只會適得其反。
可是很多父母往往不做堅強的後盾,而是在孩子的傷口上撒把鹽,讓孩子更難受,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回來訴說,話沒說完就被家長打斷,之後家長用自己的經驗去評判和指責孩子。孩子被罵哭了又說孩子不能經受挫折。因為這些父母認為孩子挨罵被指責都是很正常的事,那個孩子不挨罵,而且這些家長還認為孩子越經受打擊會越堅強,可是你的打擊可能只會讓你的孩子外表很堅強,而內心會很脆弱、很自卑。而你塑造的堅強的孩子會慢慢的不願意和你交流溝通,會慢慢的關閉和你溝通的心門。
要想讓孩子能勇敢的面對挫折,需要的是父母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信任和尊重,陪著孩子經歷和面對一個個小挫折,讓孩子一點點的變得勇敢和堅強,有勇氣直面人生中的各種艱難險阻,即使失敗了,身後有無條件愛他的父母給予他力量和支持,這樣他才不會怕,才能勇往直前。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