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年過七十古來稀,時光短暫須珍惜。老來樂來老友福,人生美好不言苦。」這是某短視頻社交媒體上一個新興網紅@土味七小福的個人簡介。
10月28日,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的6位農村老大爺,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第一條視頻。幾位老人或多或少有些侷促,臉上掛著羞澀的笑容。他們一起表演了一段相聲貫口,有說有笑,好不歡樂,獲得了百餘點讚。
此後,幾位可愛的老人又發布了多個視頻,內容主要是表演小劇場、唱歌、介紹農村的風土人情等等,不一而足。真正讓他們爆火,至今已有31.4萬點讚的一條視頻,題為「教大爺認識化妝品」。給大爺們展示化妝產品的圖片,讓他們看圖識產品、識品牌。
「歐萊雅、湯姆福特、阿瑪尼、蘭蔻……」這些在年輕女孩中大熱的口紅品牌,從大爺們嘴裡說出來,頗有些古怪,卻十分可愛,形成「反差萌」。可以看出大爺們拍攝前練習了許久,正努力地把這些拗口的詞語和圖片聯繫起來。
也鬧出了不少笑話,在12月4日這期「教大爺認識化妝品第二集」裡,大爺們有把面膜當做涼皮的,把吹風機當成電餅鐺的,把粉底刷當成牙刷的,甚至還有把假睫毛當成三峽大壩的!這一集,獲得了209.1萬點讚,是大爺們最火的一條視頻。
網友@乃心評論,照大爺們的說法,她的日常就變成了:「我洗完頭以後,用電餅檔吹了頭髮,然後敷了張涼皮,然後用粉盒打了一個底,用畫筆畫了眼影,貼了兩個三峽大壩,最後用馬桶刷刷了一下三峽大壩,最後考古刷定妝。」
教大爺認識動漫人物,教大爺認識數碼產品,教大爺認識美發用品……這一系列視頻讓大爺們的熱度穩定起來,成了坐擁近70萬粉絲的小網紅。大爺們自己創作的小劇場也有越來越多的播放和點讚數量。
然而,另一條爆火的,卻是大爺們看圖識農作物的視頻。板慄、小麥、水稻、韭菜、玉米,算是比較好辨認的。還有一些僅僅是小苗的高粱、蠶豆、棉花、黃瓜等,大爺們也能脫口而出。
許多網友在評論區表示,在自己眼中這些都是「草」,只能分出「高草、矮草、胖草、瘦草」。
有人說,這正是術業有專攻。也有人反思,現在的年輕人離農村、農業越來越遠,只有那群仍然紮根在田間地頭的老人才懂得這些,實在是可惜。
「夕陽無限好,不畏近黃昏。」這是@土味七小福在社交媒體主頁上寫的簡介。大爺們是一群農村留守老人,幾位是一起長大的老朋友、老鄰居,他們一起唱歌跳舞、聊天玩樂,就像年輕時一樣。
大爺們的歡聲笑語背後,有些什麼冷思考?
像@土味七小福這樣的網紅,為我們揭開了農村留守老人真實生活的一角。也讓許多網友懷念起自己童年時期在農村的美好回憶,想起自家的爺爺奶奶。
看圖識化妝產品、識品牌的視頻,可以看出大爺們絞盡腦汁,積極融入年輕人網絡生活的姿態和努力。他們雖然年逾古稀,身上卻展現出比許多深受喪文化侵蝕的年輕人更寶貴更充沛的活力。
據官方數據,2018年我國2.49億60歲以上老年人口中,農村老人佔46.22%,這一數值高出同期農村人口佔全國總人口比重(40.42%)將近6個百分點。
人民論壇雜誌社將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基本態勢歸納為:老年人口規模大、老齡化程度深、高齡化嚴重、留守化和空心化顯著幾點。
我們需要更多像@土味七小福這樣的網紅,年輕網友們看視頻獲得的快樂,與老人發視頻、同年輕人交流獲得的快樂是雙向的。豐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加強社會對老年人的人文關懷,從不讓他們與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脫節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