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行知教育網訊:開學在即,孩子或多或少都會表現出「開學綜合症」,當出現這樣情況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處理呢?
01、 什麼是「開學症候群」
【生理】
在生理上,有的孩子表現出失眠,有的孩子則表現出嗜睡,還有的孩子產生了頭暈噁心,疲倦腹痛,食欲不振等表現,而這些表現並無身體疾病層面的原因。
【心理】
心理上的「開學綜合症」表現為厭學、焦慮、上課走神,以及記憶力減退,情緒不穩定等。
下面,就讓我們從「身」(生理)和「心」(心理)兩方面去看看幫助孩子擺脫「開學綜合症」的好方法,逐漸適應新學期的生活吧。
02 、讓身體適應開學
調整生物鐘,規律作息
假期的時間安排相對放鬆,而開學後的作息相對固定,生物鐘的調整就讓孩子陷入了「晚上睡不著,早上起不來」的境地。對於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逐漸調整。
可以先固定早上起床的時間,晚上到時間就營造休息的氛圍,讓孩子遠離電視、電腦的刺激等,然後督促孩子按時上床睡覺,睡覺的時間可以逐漸往前提。比如孩子在假期的時候習慣了晚上11點半左右上床睡覺,開學前,不妨先訓練孩子11點15就關燈睡覺,過一段後再逐漸提前到11點,直到恢復上學期間的正常作息。
生物鐘的調整對於孩子來說可能需要幾周的時間,這是很正常的,也是身體逐漸回歸到開學節奏的過程。
合理膳食、飲食調整
對於孩子開學前後表現出的食欲不振、疲憊睏倦的情況,家長也可以在飲食中做以調整。在保證給予孩子足夠營養的同時,家長可以適當準備一些清淡爽口、利於開胃的飯菜。而對於早飯來說,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可能加劇孩子上午的睏倦,更多蛋白質的攝入是更好的選擇。03、 讓內心迎接開學
準備開學用品,營造儀式感
儀式感讓平常的日子變得不同,行為上的不同,來提升內心的評價。比如晚上吃完飯後,孩子把書桌收拾好,6點半準時開始寫作業,如此堅持下去,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就是一種儀式感。而開學後,不妨也營造一些新學期的儀式感,讓孩子從心底裡感受到開學的氛圍。
比如買新的筆記本,和孩子一起把新書包上書皮、寫好名字,準備新學期每一個科目需要的筆記本、錯題本等等。這些行為看似很平常,但會給孩子帶來一種感覺,那就是:開學了,這是一個新的開始,我要開始新一階段的學習了。俗語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而對於新學期的生活來說,開始的儀式感就會給孩子帶來莊重的感覺,給孩子帶來學習的動力。
制定新學期的計劃
學期計劃絕不是簡單的「本學期我要好好學習」這種泛泛而談的計劃,而是可以整個學期鞭策孩子、家長可以進行監督的實實在在的計劃。
在制定新學期的計劃的過程中,要發揮孩子自身的積極性,家長起輔助的引導作用,即使是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家長也不能代勞,而是要給予一定的輔導和幫助,和孩子一起討論。、除了要幫助孩子擺脫「開學綜合症」,家長們還應該為孩子做哪些準備工作?
不妨參考以下內容↓↓↓
01、與孩子一起回顧假期生活
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把假期生活「倒電影」式地回放一遍,對照假期計劃,看哪些已經完成,哪些尚未完成。可以一起分享下收穫和遺憾(讀書、旅行、休息、娛樂、交往等各方面),並及時總結經驗或分析原因,相信家長和孩子通過這種「復盤」形式,會有更多收穫。畢竟,「及時總結」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02、幫助孩子收心,回歸日常狀態
假期中的孩子,心態通常較為鬆弛,而開學後則相對緊張,兩種狀態的轉換往往需要一段時間。對此問題,提醒家長不能操之過急,應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把心收回來,否則會給孩子太大的心理負擔。在此階段,建議家長儘量少安排大型活動,讓孩子的心慢慢沉靜下來。
03、檢查作業完成情況,查漏補缺
提醒孩子檢查回顧作業的完成情況,還有哪些未完成,尚有時間予以完成。很多孩子經常將作業拖延至正式開學前一晚,挑燈夜戰,通常在身心俱疲的狀態下,草草應付。因此,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合理規劃和安排開學前期的這段時間,及時查漏補缺,高質量完成作業。
04、讀懂孩子情緒
由於某些特殊經歷和感受,有些孩子可能會對上學感到「焦慮」甚至「恐懼」心理,家長要正確做好溝通和引導工作,理解孩子產生的這些情緒,分析產生的原因,給予有針對性的鼓勵和支持。如果情況相對嚴重,可藉助心理專家等專業力量。給孩子提供正面的心理能量,讓孩子以積極向上的心態迎接新學期的到來。
05、配合學校開展新學期準備工作
一些學校通常會在正式開學前,開展學生體檢、心理調查、家長會等方面工作,需要家長的參與和配合。研究表明,良好的家校合作,對孩子的學習和心理發展都有積極的影響。因此,建議家長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積極參與到學校的教育中,家校聯手共同致力於孩子的成長與發展。
編輯:伊佳
責編:付藝薇
來源:邊博士直播間微信、《讀懂孩子-心理學家實用教子寶典》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儘快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