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市和甘肅隴南市聯合投資3000萬元建設青隴現代農業示範園,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的發展模式,無償為貧困戶提供果蔬、中藥材等優質種苗。圖為園區工作人員在介紹西紅柿栽培管理技術。
李瑞鴻攝(中經視覺)
貴州紅星山海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技術人員在對種植戶進行培訓。他們自主研發的高辣度辣椒已種植了1萬畝,帶動1600多貧困戶參與並實現增收。 雷廣志攝(中經視覺)
山東省青島市1996年與貴州省安順市建立扶貧協作關係;2016年與甘肅省隴南市建立扶貧協作關係。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始終把機制建設放在首位,通過建立動員機制、市場機制和保障機制三個機制,全力打造東西部扶貧協作模式。
「『脫貧攻堅有期限,東西協作無止境』,要強化市場化思路和平臺思維,根據青島的優勢和受援地區的實際情況,做到『缺什麼、扶什麼』,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說,青島正在通過建立「三個機制」,全力打造東西部扶貧協作模式。
發揮制度優勢
建立動員機制
「只有發揮制度優勢,建立廣泛的動員機制,才能動員更多的資源參與到扶貧工作中來,真正做到『缺什麼、扶什麼』。」青島市扶貧協作辦黨組書記、主任竇宗君說,青島1996年與貴州省安順市建立扶貧協作關係;2016年與甘肅省隴南市建立扶貧協作關係。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始終把機制建設放在首位。
「在頂層設計上,堅決落實『五級書記抓扶貧』,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層層立下軍令狀,壓緊壓實脫貧攻堅責任。」竇宗君說,青島市調整完善了市對口支援和扶貧協作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和市長擔任雙組長,成員單位擴大到62個,對扶貧協作工作實行「一月一調度,一月一通報」。
青島市還出臺了《關於深入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意見》,配套形成了7個專項文件,各有關部門還制定了一批專項政策措施,全市形成了「1+7+x」的扶貧協作政策體系,動員群團組織、社會各界、各類企業積極參與脫貧攻堅,盡銳出戰,精準發力,綜合施策,推動產業、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各項政策落實落地。
今年10月,青島市又出臺《企業赴扶貧協作地投資興業財政專項獎勵工作實施細則》,鼓勵青島企業到扶貧協作地投資興業。其中對固定資產實際投資額達500萬元以上的企業,按固定資產實際投資額的5%給予獎勵,最高獎勵100萬元。
廣泛動員使扶貧協作變成了全社會的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社會機構、醫療、教育等青島社會各界,紛紛到安順、隴南等地對接協作,產業園、企業紛紛落地,醫療、教育協作層出不窮……
發揮產業優勢
建立市場機制
在安順鎮寧縣的一個山坡上,一片片紅辣椒中坐落著一片廠區,這裡是貴州紅星山海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所在地。「我們的產品除做食品添加劑外,在生物農藥、船舶防腐防汙、軍工防爆噴霧和警用催淚瓦斯、醫藥消炎止痛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項目達產後,預計年均實現營業收入4.3億元,利稅9500萬元。」公司副總經理潘秀成告訴記者,他們自主研發了適合安順高海拔山區坡地種植的高辣度辣椒品種,辣素含量大於4%,是目前世界範圍內唯一可規模化種植的高辣度辣椒品種。「現在已經種植了1萬畝,帶動1600多貧困戶近7000人參與,未來將發展到5萬畝,預計可帶動安順市1.6萬農戶發展、2600多貧困戶脫貧,並創建一批縣級、鄉級特色高辣度辣椒種植示範基地。」
青島榕昕集團是一家奶牛養殖企業,2016年投資1.5億元,在西秀區建設了集奶牛養殖、果蔬種植、觀光旅遊和線上線下經營於一體的現代化生態農牧產業園,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運營。項目建成後,僅食草飼料供應就直接帶動周邊1000餘貧困戶脫貧。「2017年5月第一批鮮奶下線,到現在發展勢頭很好,我們準備在安順建設100家連鎖『鮮奶吧』,還將在16個鄉鎮建設肉牛養殖示範基地,並配套建設年屠宰加工能力達8萬頭的標準車間和批發市場,拉長產業鏈。」青島榕昕集團貴州公司負責人說。
實施園區共建,促進協作地產業發展,是青島「產業造血」的重要載體。目前,青島與安順共建了青安產業園,與隴南共建了青隴產業園,目標是集聚產業發展要素,發揮輻射引領作用。據統計,青島目前已累計幫助安順、隴南兩市引進項目74個,實際到位資金8.56億元,幫助11.36萬貧困人口脫貧。而青島企業也在幫扶中拓展了新的市場空間。
發揮區域優勢
建立保障機制
充分發揮各方面優勢,青島建成了一系列常態化保障機制,保障扶貧協作區域多領域、全方位發展。
志智雙扶。青島累計向安順、隴南兩市派出掛職幹部74人,選派教師362人、醫生374人,組織全市501家學校、114家醫院參與「手拉手」結對共建,實施「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幹」,助推兩市教育、醫療水平提高。
技術幫扶。採取到青島培訓、開設「空中課堂」等方式,僅2019年就完成在青培訓黨政幹部4226人次、各類技術人才1.2萬人次,派專家到安順、隴南培訓1.5萬人次。
促進就業。實行就業、交通、租房、培訓4項穩崗補貼,新出臺勞務中介補助政策,組織開展「春風行動」系列勞務招聘活動70餘場,提供就業崗位5萬多個。開展訂單式、定向式技能培訓,累計帶動1.4萬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就近就業創業。
結對幫扶。實施「攜手奔小康三百工程」,組織青島100個強鎮、100個強村、100個強企結對幫扶。目前,青島164個鄉鎮(街道)、321個村、215家企業、57個社會組織,與安順、隴南兩市328個貧困鄉鎮、593個貧困村結對。
消費扶貧。搭建經貿、商超、電商、直購、推介五大消費扶貧平臺,累計開設協作地特色產品專賣店、體驗店、特色館23家,2016年以來累計實現消費扶貧額6.9億元,其中今年已達2.85億元。
「2016年以來,青島已累計幫扶貴州安順、甘肅隴南、山東菏澤三個協作城市財政資金21.4億元,援建扶貧項目903個,助力139.12萬貧困人口脫貧。」竇宗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