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周末問孩子想去哪裡玩,玩什麼,聽罷孩子的答案,就告訴孩子另外一個地方更好玩,應該去做別的什麼什麼。家長很多時候選擇的的確是更好的方案,因為可能結合了人流量,天氣,過往體驗等等因素。但總是不認同孩子提出的項目,長此以往,孩子便漸漸失望,不提出自己的看法,可能也學會了對別人的想法置之不理。
我們可以喜歡做許多事,一些別人看來稀鬆平常的事,一些有難度、有挑戰的事,一些科學發明、創造,在家長眼裡無比「正確」的事。在繪本《橘子》裡的老奶奶,她就喜歡吃橘子。這是一本關於奶奶和橘子和小朋友之間的神奇魔法故事,是由日本國民繪本作家中川李枝子創作的,日本童書之父松居直稱讚她「真正了解兒童的心」。宮崎駿說:「因為中川李枝子,我放棄了想成為兒童文學作家的夢想。」「中川李枝子的作品震撼了我,讓我確信,我的一切創作都是為了孩子。」
《橘子》裡的老奶奶她有一籃子橘子,開篇就是她悠閒地坐在椅子上開心滿足地吃橘子,這一天她竟然連續吃了九個橘子,果然是非常喜歡吃橘子。她對橘子的喜愛還體現到她漂亮的長裙上,穿上印有橘子的裙子顯得她格外具有活力,她還喜歡用橙色的毛線編織衣服。對自己喜歡的東西,老奶奶毫不吝嗇,她樂於分享,當孩子們看到她所種的橘子樹後,都紛紛預定了橘子,她也欣然答應。
孩子們的願望,老奶奶可是時刻牢記,臨睡覺的時候還不忘記去施展魔法,期待橘子樹可以生長出許許多多的橘子。可不曾想她的願望竟然撲了空,樹上只有一個小小的橘子。
故事並不總是那麼一帆風順,讀到老奶奶深夜施展過魔法後,樹上仍然只有一個小小的橘子,讀者一定很擔心吧?大家一定好奇老奶奶還有什麼魔法。
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有魔力的故事,他們的想像力天馬行空,毫無拘束,簡單的故事,配合簡潔的語言敘述,色彩飽滿靈動,都讓這本繪本充滿了吸引力
有問題,有挑戰,才能有成長的機會。老奶奶看到橘子樹只結了一顆小小橘子,害怕孩子們失望,就用一塊大大的圍巾蓋上了橘子,然後繼續施展她的魔法,繼續念叨她的咒語「叮叮,嘭!」
生活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當遇到問題,要勇敢面對而不能逃避不理,《橘子》故事裡的老奶奶,雖然擔心不能兌現對孩子們的承諾,但她依然是平靜而堅定的,她在深夜裡念咒語,
她一遍又一遍重複祈禱。
童話裡的結局都是美好的,雖然這棵橘子樹只結了一個橘子,但卻是一個無比巨大的橘子,孩子們都圍在一起剝橘子,一個調皮、可愛的小孩還用橘子做了帽子,又酸又甜的橘子的香味飄滿了院子。
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在實踐中發展的,首先就是解決情緒問題,有些孩子拼積木,沒放穩就會大發雷霆,看看《橘子》裡的奶奶吧,她看到只有一顆橘子時震驚失望卻也立刻恢復了淡定的神情,專注地去施展咒語。
繪本《橘子》故事雖然短小,但是卻非常吸引孩子,特別是那句咒語「叮叮,嘭!」,全書多次出現,故事高潮迭起,驚訝和驚喜不斷,孩子讀完以後一定會立刻記住這句咒語。
這個小小的咒語我們可以借鑑到培養孩子好習慣中去。孩子越小自控能力越差,有研究指出,在25歲之前,人的大腦都不能算是發育成熟,所以,我們必須等待孩子的大腦慢慢發育。不管我們傾注多少心力培養孩子,他都很難超越年齡的發育程度,他們的上層大腦,即控制高級分析思維功能的部分要到成年初期才能發育完全,而下層大腦,即負責人體基本功能,與生俱來的直接反應和感受就時不時佔領絕對主導地位。
我們可以和孩子約定這個咒語,每當他控制不了自己情緒的時候,教他擁有一份覺察之心,和他一起念一句簡單的咒語「叮叮,嘭!」,意味著我們看懂他的情緒,接納他不開心,但要慢慢恢復平靜,轉移注意力,冷靜下來,整合我們的大腦。
在繪本《橘子》裡,老奶奶愛吃橘子,用橘子點亮孩子們的內心,教會我們分享自己所愛,就能夠擁有平和與幸福;不灰心與失望,持續嘗試,就能得到理想的結果;小咒語,大用途,引發我們關注自己的情緒狀態,及時調整。在色彩明快,簡潔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學到的還有許多,等待你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