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的繪本是
《愛花的牛》
這是一部兒童圖畫書史上的經典作品。1936年在美國出版後,相繼被譯成了六十多種語言,受到全世界大小讀者的歡迎。
有人說這是一部讚揚反戰精神的書,費迪南的形象可以看作全世界和平友好的象徵。
也有人說,這是一本讚揚個性的書,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我們應該學會接納……
大人有種種理解,但對於孩子來說,它首先是一個幽默有趣的故事,文字與畫面完美結合,值得一遍又一遍地反覆閱讀。
美國兒童文學史上第一本被標示「顛覆」的作品,
被譽為「永不絕版」的兒童繪本。
費迪南的故事被拍成迪斯尼卡通片
常被繪本研究者當做圖文合作無間的典例
鼓勵孩子正視自己、欣賞自己,勇敢做自己
先簡單介紹下這本書:
從前,在西班牙,有一頭公牛名叫費迪南。其它的公牛都喜歡跑跑跳跳、互相抵角,只有費迪南不喜歡。他常常坐在牧場外那棵最愛的樹下,靜靜地聞著花香。
一天,五個陌生的男人來到牧場,挑選參加鬥牛大賽的公牛,費迪南意外地被他們看中,帶去了馬德裡。鬥牛大賽開始了!觀眾們翹首以盼「兇猛之牛」費迪南的登場。
可是他上場以後,卻出人意料地坐下了,因為他看見了某種他熟悉而喜愛的東西……
《愛花的牛》
作者:曼羅裡夫
繪者:羅伯特勞森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定價:29.80元
開本:16開
《愛花的牛》
兇猛之牛費迪南
《書頁名》
(版權頁)
從前,在西班牙。
有一頭小公牛,名字叫作費迪南。
其他的公牛愛跑、愛跳、愛抵角。
只有費迪南不喜歡。
他喜歡靜靜地坐著,聞聞花香。
牧場外的那棵櫟樹下,是他最喜歡的地方。
他可以一整天都坐在樹蔭下,聞著花香。
有時,費迪南的媽媽擔心,
他總這麼獨自呆著,會覺得孤單。
「你可以和小夥伴們一起玩,
一起跳,一起抵角呀。」
費迪南搖搖頭:「我更喜歡靜靜地坐著,聞聞花香。」
他的媽媽是個善解人意的好媽媽
(儘管她是牛媽媽),她看到費迪南
不覺得孤單,就由著他自己呆著,
自得其樂。
一年又一年,費迪南漸漸長大了,
變得越來越強壯。
那些和他一起長大的公牛們成天
打架,用角去刺對方,他們最大的心願
是參加馬德裡的鬥牛大賽。
只有費迪南不感興趣,他還是喜歡
靜靜地坐在櫟樹下,聞聞花香。
一天,牧場裡來了五個戴著奇怪帽子
的人,他們要挑選個頭最大,跑得最快,
最兇猛的公牛去參加鬥牛大賽。
公牛們不停地跑來跑去,跳上跳下,還搖晃著腦袋,鼻子裡呼呼地噴氣,像是在說:「看,我多麼強壯,多麼兇猛啊,選我吧!」
費迪南知道自己不會被選中,
他一點也不在乎,又跑到心愛的櫟
樹底下去了。
當他正要往下坐時,沒想到,他不是
坐在樹蔭下那涼涼的草地上,而是坐到了
一隻大黃蜂的身上。
如果你是大黃蜂,有一頭公牛坐在
你身上,你會怎麼辦?當然是蟄他了!
大黃蜂就是這麼幹的!
哇,好痛啊!費迪南「嗖」地
一下跳了起來,他發瘋似的跑著、
跑著,不停地噴氣,還拿角刨地。
看到費迪南,五個人興奮地叫起來:
「終於找到最大最兇猛的公牛了!讓他
參加馬德裡鬥牛大賽準沒錯!」
他們把費迪南裝在馬車上帶走了。
多麼美妙的一天啊!鬥牛大賽
就要開始了,彩旗飛舞,樂隊不停
地在演奏……
可愛的女士們,頭上戴著一朵朵花。
出場式開始了。
首先出場的是花鏢子,他們會用
鋒利的繫著絲帶的花鏢去刺公牛,
讓他生氣。
接著,好幾個人騎著瘦瘦的馬
上場了,他們會用長長的矛戳公牛,
讓他更生氣。
終於,鬥牛士登場了!他得意洋洋地,
以最帥的姿勢向女士們鞠躬,他披著紅紅
的鬥篷,手持一把利劍,準備給公牛最後
一擊。
公牛出場了。
你知道公牛是誰吧?
是費迪南!
他們稱費迪南為「兇猛之牛」,
花鏢手害怕他,長矛手害怕他,連
鬥牛士都嚇呆了。
費迪南跑到場中央,觀眾們開始鼓掌、尖叫,
大家以為他是頭兇猛無比的牛,會瘋狂地搖腦袋,
噴氣,拿角刨地。
但是……費迪南看到了女士們頭
上那些漂亮的花,他靜靜地坐下來,
聞著花香。
不管鬥牛士們怎麼刺激他,費德南都不理會,
只是安靜地坐著,花鏢手生氣了,長矛手更生氣,
鬥牛士氣得發狂,沒有牛可以鬥,他怎麼用鬥篷和
利劍炫耀自己呢?
人們只好把費迪南送回家。
直到現在,費迪南依然坐在他心愛的
櫟樹下,靜靜地聞著花香。
他過得很幸福。
故事由西班牙一隻小公牛費迪南(The Story of Ferdinand費迪南的故事,中文譯名《愛花的牛》)身上展開,它不像其它同伴跑跑跳跳鬥來鬥去,只喜歡獨自、靜靜的坐在最愛的橡樹下,聞一整天的花香。
有一天,它不小心被黃蜂螫到,驚痛得大叫大跳,被誤認為最兇猛的牛而載去馬德裡參加其它牛爭著要去的鬥牛大會。當全場熱鬧的觀眾和鬥牛士都準備好要目睹激烈的對決時,費迪南只注意到女士們戴的鮮花。
它在場中靜靜坐著,聞花香!最後被送回家,回到它最愛的地方,做自己喜歡的事。
下面介紹一下作者和繪者:
作者:曼羅裡夫(Munro Leaf)
曼羅裡夫(1905~1976)生前寫過、畫過近四十本書,其中最具盛名的,即是與羅伯特勞森合作的《愛花的牛》。由曼羅裡夫所執筆的這本書,在美國是第一本被貼上「顛覆」卷標的作品。在西班牙內戰期間(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這本書曾經被禁;另外,它也曾遭德國納粹列為焚書書單之一。儘管命運多舛,《愛花的牛》還是靜靜地流經世代。它不僅被後來的大人肯定為是繪本中闡揚「反戰、和平主義」的先驅,同時,也深受世界各地兒童的喜愛。
羅伯特勞森(Robert Lawson)
1892年生於美國紐約。幼時喜歡閱讀勝於繪圖、寫作。原本立志要當一名工程師,但由於不喜歡數學,所以,這一兒時的夢想,始終未曾實現。羅伯特勞森於1911年進入紐約的美術學校就讀。1914年,開始為一些雜誌畫插畫。其間因逢戰爭,曾到法國從軍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羅伯特勞森回到紐約繼續其插畫工作。由於筆觸靈活、風格幽默,故在當時頗受同業的注目。羅伯特勞森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才開始投入兒童書的創作行列。除了與文字創作者合作外,其中亦不乏有其自寫自畫的作品。
天作之合
此書使作者裡夫(Munro Leaf)和畫者勞森(Robert Lawson)名垂青史,出版時卻曾引起激烈的爭議。它是美國兒童文學史上,第一本被標示「顛覆」的作品,當時許多人認為它暗中鼓吹法西斯、無政府主義和共產主義。三十年代西班牙內戰期間被列為禁書,德國希特勒乾脆把它燒了。
另一方面,許多人讚揚它蘊涵反戰精神,認為書中主角小牛費迪南可以當作和平主義的世界性象徵。面對紛爭,作者表示,他純粹只是寫一個讓小孩看得很愉快的故事而已。
作者裡夫在《愛花的牛》書中表現出經營故事的功力,獲得書評家一致的讚賞。他以簡短的文字,塑造出使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和幽默中帶點兒滑稽的情境,使故事豐富而完整,有意在言外的寓意。這本書留名美國兒童文學史的另一個原因是,它常被繪本研究者當做圖文合作無間的典例,繪者勞森功不可沒。他以生動的圖像,精確反映故事每一環節的情緒感覺,適切地詮釋了作者的幽默感。
勞森在這本書裡,以看似平凡的線條勾勒出各角色不同的性格和每一頁情境中的感受。費迪南從花堆探出頭來、在空曠中獨行、背對讀者走向大樹、靜靜遠觀比鬥中的同伴,遠遠呈現孤獨、安靜、馴良的身影,卻沒有寂寞和悽涼。我們因此認識主角,也了解了它的處境。
小牛們在草地上呈曲線式跳躍和排列,形成優雅的律動。費迪南的媽媽連續出現三頁,母子表情十足,畫面洋溢生動溫暖的情感,不只證明「它是一個了解孩子的媽媽」,而且暗示了使讀者(尤其是小孩)安心的親子關係。牛媽媽掛著標示「母親」的鈴鐺,是幽默的細節。
但最逗趣的應是大黃蜂製造的四頁特效:黃蜂大禍臨頭的樣子、費迪南驚惶的臉部特寫、飛踢在半空中的後腿,最後是費迪南驚嚇中的全景:既被黃蜂螫到,又被誤選為最兇猛的牛。一個畫面兼顧前後兩件因果相連的事情,是圖像詮釋的表現,也使畫面之間連續順暢。鬥牛大會的場面氣氛和鬥牛士使出渾身解數的模樣,則是「臨場感」表現得最好的部分,或許也是小孩看了會哈哈大笑的原因。
這本黑白兩色繪本,在「簡單」中蘊涵豐富,有層次、動感和情緒,讓我們重新思考圖畫在兒童繪本中的意義。
勞森是二十世紀前半期美國兒童文學界最多產、最受注目的人物,能寫能畫。評論家把他的繪畫風格和布局結構歸為傳統派,最推崇他對「線條」的掌握和運用,稱他為「線條大師」。他以蝕刻(用針和酸在金屬板上蝕刻圖畫)著名,線條流暢細膩,而且表現出質感和味道。他的作品被認為代表「美國文化的美感」,充分展示圖像說故事的才能。
本書的蘊涵的意義
1做一個了解孩子的媽媽
雖然費迪南媽媽一開始擔心兒子的特殊性情,會使他受到同伴排擠而孤單,但是她卻試著了解孩子,讓他去做他想做的事。母親這樣的做法實在難能可貴,作為理想的家長形象經常被引為例證。費迪南的媽媽在書中連續數頁出現,畫面始終洋溢著融融的暖意。這不只證明「她是一個了解孩子的媽媽」,而且暗示了使孩子安心的親子關係。而牛媽媽掛著標示「母親」的鈴鐺,更為圖畫增添了幽默的細節。
2讓孩子自由選擇
羅伯特勞森在凱迪克獎頒獎時發言中說:「孩子們不管在趣味方面還是理解方面,都比大人更沒有限制。就是說,孩子們還沒有受到那種『應該喜歡什麼』『應該怎麼想』等思想的約束。創作者應該將所有的知識和想法都提供給孩子們,讓孩子從中自由選擇。」
誠如本書的繪者羅伯特勞森所言:「某一幅畫一個角落的小細節,或者一個特別的詞或表達方式,說不定為某一個孩子打開窗戶,給他看到難忘的東西。」
勞森認為自己從來沒有想過是在為大人還是孩子創作,從來沒有因為假定的讀者對象而改變自己的一個構思、線條或細節,從來沒有因為害怕孩子不能理解而改變作品中的一個詞和句。他希望,他「從來沒有侮辱過孩子的智力」。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創作理念,羅伯特勞森同時贏得了孩子和大人的歡迎。
《愛花的牛》這本書是小書庫裡面的一本哦
開通小書庫一年可以領取24本繪本,同時還有一年的大V店會員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