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8 1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文/shui0908
觀網讀者
shui0908:
我去美國中西部待過一年。
美國中西部很多地區就是信號盲區。甚至連黃石公園這種熱門景點,都基本上就沒有任何信號,裡面只有幾個非常有限的蝸牛級Wifi熱點,連酒店都不提供網絡,有線的無線的都沒有。
而且各個運營商之間的資源還存在壁壘,經常存在某個運營商的手機信號滿格而同一地點另一個運營商找不到信號的情況。而且手機資費相當貴。即使看似廉價的各種套餐,起步價折合人民幣也要到150元以上。有的套餐打電話很便宜甚至免費,但流量就很吝嗇;有的套餐流量看似慷慨,但打電話卻又昂貴。真正實惠的套餐,運營商信號卻又很差。很多運營商是虛擬運營商,都是租借大的運營商的帶寬,碰到網絡繁忙的時候,當然是優先保障大運營商自己的客戶,這時候小運營商的客戶就被往後排了。
那麼有線寬帶呢,網速號稱100M,實際上也就20M左右,價格是每月50美元,折合人民幣350元每月。有的租房公司會給你免費寬帶,實際上是整棟公寓樓共享的,網速不一定有保證,還經常斷網。
而且這種寬帶的本地運營商壟斷現象很明顯。很多時候你不得不使用某一家運營商提供的網絡,因為別無選擇。你想選另一家網絡公司的產品,抱歉初裝費能嚇死你。
另外再澄清一點,美國的電費。美國的家庭用電的帳單,至少包含兩個部分:每月固定不變的線路費,以及按電量計價的另一部分費用。換句話來說,你即使這個月一度電都不用,可能都要交幾十美元的線路費。所以很多美國人用電都很浪費,因為覺得用得越多,單價就越便宜。但實際上,每度電的代價折合人民幣差不多要1元多。天然氣費用也是這樣的,每月固定有數十美元的線路費,剩餘的才是按照體積計價的。
當然,所有的帳單最後都會再加上稅。萬稅之國,可不是蓋的。個人所得的接近三分之一是要交稅和保險的,買的房子每年也要交稅,開的車子每年要交上百美元的稅,用水用電用氣要交稅,去超市購物要交稅,買衣服也要交稅,餐廳吃飯除了交稅,還得給小費。
一個中小城市的美國普通家庭,一年收入可能有四萬到八萬美元,稅險後到手一般就只有三到六萬美元。雖然沃爾瑪這種平民超市物價的確沒那麼貴,但實際上很多家庭依然過得緊巴巴的。因為超市購物雖然便宜,但這只是美國普通人開銷的一小部分。生活中要花錢的無底洞卻更多。
原標題:《讀者來信:我在美國中西部待過一年,普通家庭年入4-8萬美元過得緊巴巴》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