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讓孩子讀國學經典?

2020-12-23 寶寶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 詩淼~媽媽

國學是以中華傳統文化典籍為核心的教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而國學經典是指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國學啟蒙教育旨在繼承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提高廣大少年兒童的道德文化修養,弘揚民族精神。

我們常常鼓勵孩子們從小誦讀國學經典,實踐證明,傳統文化的學習對少年兒童的成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十年來,國學教育日益深入人心,今天咱們就來詳細的剖析一下,讓孩子讀國學經典到底有哪些好處。

1.快速增加識字量

開始誦讀國學後,可以幫助孩子每天記憶幾十個漢字。如果孩子一個月學會《千字文》,即認識了近1000個漢字;誦讀國學經典兩年,即可自然輕鬆認識3000多個漢字,相當於達到小學六年級的識字水平。

《千字文》是由一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是古代盛行的兒童啟蒙教材,語句平白如話,易誦易記,其中蘊含著各種知識和為人做事的大道理。

2.提高孩子專注力,開發智力

漢字具有促進大腦功能平衡發展的作用,通過漢字來開發兒童智力,兒童可較長時間的把注意力集中在閱讀上,這樣能極大地開發兒童的專注力。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了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3.顯著提升記憶力、理解力

0-13歲是孩子記憶力的黃金期。經過多年的實驗表明,孩子進行國學經典誦讀,2-3個月後就會有一個明顯的轉變。從開始能識記20-30個字到後來每天能識記100-200個字,很多孩子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能把一萬六千字的《論語》熟背,其記憶潛能在經典誦讀中得到開發。幾萬字的古文對他們來說都不是難事。

《笠翁對韻》是從前人們學習寫作近體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作者李漁,號笠翁,因此叫《笠翁對韻》。全書分為卷一和卷二。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

4.從小誦讀經典,培養孩子天性

在中國古代,誦讀是一種普通的教育方法。因為這個時期的兒童正處在記憶力最佳狀態。經典名著有益於人格智能的培養、對歷史文化的了解和對文學造詣的訓練。讓兒童自小就接觸最有價值的書、永恆之書,只要有價值,讓兒童多念、多反覆乃至背誦。 這些內容不僅會存入大腦記憶,而且會烙印在潛意識裡,而潛意識的妙用就在於無需經過意志的運作,能直接地、默默地、自然地影響人類的思維和行為。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 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弟子規》共有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或四句連意,合轍押韻,朗朗上口。

5.提升孩子淳靜、儒雅氣質

國學經典,是最有價值的書。它凝聚著我國數千年的文明,通過誦讀朗朗上口的經典篇章,觀看具體可感的精美插畫,兒童在耳濡目染中受到這些作品的影響,形成一種強大而深厚的文化意識。這種文化意識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語言表達、社會認識,更能影響其情感體驗的發生和審美情趣的構建,從而促進其獨立人格的養成。總之,誦讀並學習傳統文化經典,是在讓孩子做一種終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準備。

6.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習慣培養的訓練從一開始就要求蒙童「朝夕模仿、正確做到」,然後「積久成熟」,從模仿轉化為「自成方圓」,不需用心就自然而然地不越矩。因為,道德教育除了傳授道德知識外,最重要的還是教化人們的行為。

文章來自寶寶知道,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

相關焦點

  • 孩子為什麼要學習國學經典?這9大好處你千萬不能錯過!
    讀了很多的經典,來讀白話文,不是就是可以一邊哼著歌謠,一邊走下山的路嗎?不但一目十行,還能即時記憶,恍如照相機,一頁頁把白話文照下來。 讀經典的孩子,拿到語文書,一個學期的內容,正常來說是一天可以背完的。 5、讀經典可以幫孩子減負?
  • 為什麼要讀和背國學經典?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回答
    總之多讀國學經典,會讓人更善於接人待物,為人處事。三、養氣優雅多閱讀的人,知識更豐富。多讀國學經典的人,文化修養更高,多受詩書的薰陶,腹有詩書氣自華,顯得更有氣質,更優雅。孔子讀國學經典,為什麼還強調要背?
  • 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學國學?大語文時代,國學知識是孩子的基本功
    那麼,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學國學呢?國學除了是文化的傳承之外,還能給孩子帶來哪些優勢呢?而所有的文學作品中,能將我國歷史、地理、文化等科學內容融會貫通的,不就是哪些流傳千百年的國學經典作品嗎國學要趁早學根據腦科學的實驗,已經證實大腦是遵循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提出的
  • 贈書|從小讀國學的孩子,到底贏在了哪裡?
    1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學習國學經典?國學經典,蘊涵常理常道、教導人生常則常行,是人類最有價值、最高哲學思想的書。2讀國學經典,全方麵塑造孩子經常讀國學經典的孩子,會養成孝順父母、懂禮貌、知禮儀、有教養的好習慣,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內涵也會從更高的起點上邁步。
  • 臨潼小學「名校+」「國學經典·同讀同慧」——我的國學經典小故事
    孩子正式接觸國學是在二年級上學期。記得那時剛開學,學校安排了每日經典誦讀,作為家長的我自然而然地承擔起了孩子的陪讀任務。可是當我提前翻開誦讀教材《學庸論語》,看到滿篇的文言文,而沒有一點注釋的時候,我的心裡直犯嘀咕,這麼深奧的內容,我一個成年人讀起來都費勁,一個識字尚不多的小孩子能讀懂嗎?!雖然心裡有疑問,但我還是決定試一試!
  • 什麼時候開始讀國學經典最好呢?
    近幾年大家把我國的國學經典慢慢的重視了起來,從小孩子到老人都在讀國學經典,那就有人要問了,小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讀國學經典最好呢?小孩子當然是越早接觸這些國學經典越好,所以我們大概可以把小孩子學經分為幾個階段第一階段:0-3歲,這是完全吸收階段,版主吸收接收到的任何的消息,所以0-3歲的小孩子我們就可以給他們讀經讓他們去聽了第二階段:3-6歲,這是80%吸收內容的階段,可塑性強,只要我們做家長的努力,孩子是很容易上軌的第三階段:6-9歲,這是60%吸收階段,有一定的叛逆性格
  • 讀國學經典書籍可以代替課外閱讀嗎
    一位媽媽說:「學校老師布置孩子,每天用20分鐘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可我還想帶還帶孩子誦讀國學經典。請問這個國學經典可以代替課外閱讀嗎?」我覺得誦讀經典這個事兒吧,媽媽要做好自己,孩子就自然跟隨,我們做事情,一定要有一個順序,就叫做「重要的事情最先做。」現在我們在教育的理念上,要有一個更新,再跟上學校教育思想的同時,還要有自己的重點與核心。
  • 讀《大學》善做事,讀《論語》善經商,讀《中庸》會做官,讀《老子》有智謀。讀完國學經典,已讀了上萬個字
    一、首先,我們要弄明白什麼是國學經典這個問題?最能代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國學經典有:《大學》《中庸》《老子》《論語》等。二、其次,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四、最後,國學能給孩子帶來什麼?看完之後,您還再輕視您的孩子接受國學經典的教育嗎?
  • 培養孩子國學經典的興趣?請從幼兒開始
    16歲的武亦姝從小就受到國學經典的薰陶那麼為什麼要對幼兒從小就進行國學經典興趣的培養呢而一旦開發出來,不但現在記憶超人,而且可以伴其一生,大有益處,因此國學經典不只是提升孩子的記憶力,而且是開發孩子一生的潛能。隨著年齡增長,他們對經典的理解會越來越深;涉獵知識層面越來越廣泛,就越是能夠體現其價值。像如今我們每個人下意識就可以脫口而出的一些句子比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三人行,必有我師」包括「人之初,性本善」等內容,莫不是小時候在家長的強烈要求下背誦所得。
  • 王財貴: 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
    同一年,我在海南島,在海南航空總部作了第一場大陸公開讀經演講。近20年的時間,大陸的讀經環境是在慢慢解凍的,前景很好。《成功》:1994年,「國學」還遠沒有今天這樣的熱度,您為什麼會產生這個想法?在民國元年的元月19日,蔡元培即頒發了《普通教育暫行辦法》,規定:「小學讀經科一律廢止」。其實蔡元培倒不是主張一定要打倒中國文化,他認為經典要長大以後再讀,「廢除讀經」主要是出於擔憂傳統儒學經典中的僵化思想對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孩子產生消極影響。但是,中國古人的讀經教育是在中小學完成的,文化教養需要從小開始,要經過長時間潛移默化的薰陶,長大以後確實已經來不及了。
  • 為何孩子在幼兒園就應該學國學?國學經典接觸得越早,孩子越孝順
    而國學經典所倡導的正是提高孩子們的道德修養,讓孩子從小塑造良好的品德,重視孝道,學會感恩。俗話說:「孩子是祖國的希望」,孩童時期心靈最純淨,處於記憶力發展的敏感時期,如果把握好這段時期,會讓孩子不知不覺對國學中的經典內容銘記於心,朗朗上口。因此,學習國學要從娃娃抓起。
  • 為什麼讓孩子學「國學」?大語文時代,孩子的知識儲備裡藏著未來
    孩子為什麼要從小接受國學薰陶? (二)氣概,蘊育在國學經典中 人之一生,要學的東西很多,為什麼不能少了國學? 有人說:「從小學國學的孩子不會變壞。」然而,在大師的眼裡,國學之學卻來得更加深刻。那麼國學薰陶怎麼做,孩子才會學得有興致? ·「讀」,培養孩子對語言的感知力國學詩詞之美,在於韻律美,而韻律之美,關鍵在於「讀」。家長們可以選擇一些篇幅短小,句式工整,平仄押韻,朗朗上口的詩句,讀給孩子聽。然後進一步引導孩子誦讀,在誦讀中,讓孩子感知語言的魅力。
  • 鮑鵬山:青少年一定要讀經典原著
    「國學教育必須立足於讀經典。沒有經典的傳授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人文教育。」鮑鵬山堅持認為,青少年學生要讀經典原著。經典原著數量也很多,該讀哪些?該怎麼讀?從理念目標到教材教法,鮑鵬山都親力親為。他精選了《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道德經》《莊子》《壇經》7本書作為浦江學堂的教材,並傾心編校了《論語(正音誦讀本)》供初學的學生使用。
  • 孩子為什麼要學國學?進來看看就知道了
    首先我們來定義下什麼是《國學》。「國學」是對我國5000年傳統古文化的一個統稱。古人讀國學,讀四書五經主要是為了入仕,就是為了做官,光宗耀祖。在國學裡邊都是文化的沉澱,歷史的積累,幾千年留下來的東西,當然包含著智慧,儘是古人做人,做事的典範,當一個人學貫古今,知識儲備達到一定高度之後遇到任何問題,思考的站位當然是比常人高出一大截的,所以我們要學。
  • 這8部國學經典,讓孩子從小與眾不同!
    為什麼關羽、張飛、諸葛亮會跟劉備打天下,是因為劉備有匡扶大漢的氣概。如果你希望孩子長大能有一番作為,培養他的精神氣概是最根本的。如果你生的是一個兒子,記住了,一定要讓他讀國學,國學能教會你的兒子做一個正直的男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的思想像大海一樣深邃,他的心胸像天空一樣開闊,他絕對不會為了一點小是小非斤斤計較,更不會因為一點小小的挫折,就悶悶不樂。
  • 不讀國學經典,不背文言文古詩,小學生在每個階段應該閱讀哪些書
    就像我們的家長,想讓小學生接觸經典文學,在小學一二年級就給孩子看四大名著兒童版,繪畫版,認為簡單易懂的經典文學可以培養孩子的文學素養,實際上是錯誤的學習語文的觀點。我們家長在要求小學生看國學經典的時候,是否能問問自己也看過?或者能做到和孩子一起看?那我們又該如何評判孩子是否需要讀呢?經典文學確實需要讀,但不是在小學階段。
  • 為什麼孩子要學習經典?
    最能代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國學經典有:《大學》《中庸》《老子》《論語》等。三、為什麼要讀經目前的教育模式皆偏重於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缺乏文化的薰陶與人格的培養。在孩子記憶力最佳的黃金時期誦讀中西方經典,以文而化,逐漸培植其德福,開啟其智慧,從而奠定他一生的高遠見識和優美的人格。經典教育是根基教育,能幫助孩子奠定四大人生根基,即:語文根基、人文底蘊根基、好習慣根基和高尚道德的根基。
  • 勸君慎讀《弟子規》,國學經典待商榷!
    作為一個自小受過蒙學,後來在國學機構工作過,如今依舊給孩子講詩詞和古文的老師而言,我對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弟子規》並非國學經典,雖然短時間它能規範孩子言行,但是長此以往,容易誤導孩子的教育,影響孩子對國學知識的深耕。
  • 劉孝聽:誦讀國學經典的八大好處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加強黨風政風、社風家風建設」等一系列講話精神指引下,「文化自信」「文化強國」的口號響徹祖國大江南北,「國學熱」「傳統文化熱」已在全國蓬勃興起。那麼,中小學生為什麼要學習傳統文化?誦讀文化經典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 為什麼孩子要學習國學?我是這樣認識的
    國學培養的是出類拔萃的人放眼今天的時代,我可以說,家長讓孩子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按部就班畢業就業,這培養出來的一般就是我們所說的普通人;家長重視教育,讓孩子接受額外的技能培訓,舞蹈、美術、鋼琴、英語等等,這培養出來的一般就是我們所說的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