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臨潼小學三年級二班史近玄的媽媽。孩子正式接觸國學是在二年級上學期。記得那時剛開學,學校安排了每日經典誦讀,作為家長的我自然而然地承擔起了孩子的陪讀任務。可是當我提前翻開誦讀教材《學庸論語》,看到滿篇的文言文,而沒有一點注釋的時候,我的心裡直犯嘀咕,這麼深奧的內容,我一個成年人讀起來都費勁,一個識字尚不多的小孩子能讀懂嗎?!
雖然心裡有疑問,但我還是決定試一試!於是,孩子每晚睡覺前的二十分鐘成了我們的「親子誦讀時間」。剛開始的時候,我會提前預習一下所要誦讀的內容,標註出文中的生僻字和通假字,然後一字一句的為孩子領讀,漸漸地,我發現孩子在跟著我讀三遍之後,竟然能自己順利的讀下來了!而且,越讀越熟,越熟越快,從一開始的讀一遍磕磕絆絆需要十幾分鐘到後來的讀三遍僅需要幾分鐘,再到後來讀一周就能熟練背誦的時候,我驚訝了!
從那以後,小區的石桌旁、涼亭下,家裡的窗戶前、書桌旁,都留下了我們誦讀的身影;早晨起床洗漱、吃早點的時候,孩子在家裡拼拼圖、幹自己的事情的時候,優美的配樂經典誦讀會在不經意間縈繞耳畔;為了進一步提高孩子的誦讀積極性,我還創造性的使用了一些「手段」,比如「誦讀pk」賽或者「經典」接龍,讓孩子在遊戲中內化經典。
一次,我們在家裡進行誦讀pk,我先背誦,背完一段後他說我背錯了一個字,我翻書一看,果然是我背錯了,我就誇獎他:「不錯,你也算是我的』一字之師』了!」他問我「一字之師」是什麼意思?我告訴他:「一字之師」就是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後更為完美,所以稱改字的人為「一字之師」,他聽完後,若有所悟的點點頭說:「媽媽,你真謙虛!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只幫你改正了一個字,你就認為我是你的老師了,我以後要向你學習,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就這樣,時光在不經意間悄悄溜走。在平常學習過程中,我偶爾會欣喜地發現他能認識某個生僻字,並能講出這個字在《論語》中的出處和讀法;從語文老師分享的視頻中也會經常看到他在班級領讀的身影;當我批評他做作業時削鉛筆浪費時間,他的一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懟得我啞口無言卻又心服口服……至此,我才算真正理解了國學經典的魅力所在和學校開展經典誦讀的良苦用心!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國學經典並不是只有「之乎者也」,也不是想像中的「曲高和寡」,它可以伴隨在一個人成長的每一步,無論是剛開始探求世界的孩童,還是需要文化滋養的中年人群,它都會如春風化雨般滋潤我們的心田!
一個出自古詩詞中的名字往往更令人驚豔,一段引經據典的論述更容易讓身邊人肅然起敬,有傳統文化陪伴孩子的成長,無形中會比同齡人多一份坦然!
儘管,我的孩子現在還不能吟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好,儘管,他的思維有時會異想天開到不可理喻,遣詞造句會蒼白無力到慘不忍睹;儘管,他還不能真正理解誦讀國學經典的意義所在……但他在成長的路上積極進取,努力向前!他的字越來越工整,作業越寫越快,學習習慣初步養成;生活中,他懂得分享和感恩、樂於助人、善良懂事、有一顆金子般純潔的童心!這些足以讓我感到欣慰和滿足!
「九尺之臺,起於壘土」,我深信,經典誦讀於孩子而言才剛剛開始,每個經過日積月累國學薰陶的孩子必將綻放精彩!而作為家長,我能做的,就是耐心陪伴,靜待花開!
/ 編輯:高 琳 /
/ 文字:史近玄媽媽 /
/ 圖片:史近玄媽媽 /
/ 推薦教師:劉妮娜 /
/ 審核:張 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