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手記|讀國學經典,鑄詩意靈魂

2020-12-11 新湖南

□安化縣平口完小 劉豔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學經典宛若是一個宏大的寶庫,其中不僅蘊含了古人的智慧,更映射著千百年來曾經發生在這片土地上各具形態的過往。學習經典,可以讓孩子們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喚醒他們錚錚向善的靈魂,潛移默化地於內心深處生成一種詩意情懷。於是,我帶著孩子們開始了讀詩學經之旅。

一、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讓孩子們讀詩學經首先便是爭取家長的配合。面對家長的質疑,我的想法很簡單:我要用事實讓你感受到孩子的積極變化。我在帶領孩子們在學校深入學習的基礎上,要求孩子回家後,一邊給家長誦讀經典,一邊實踐。我們設計了給家長一個小驚喜、為家長做一道拿手菜、和長輩一起算算親情帳單等系列活動。「溫聲暖語催花放,引得柳絮漫天撒」隨著時間的推移,家長的態度漸漸轉變,他們認可了我,也認可了我們的經典誦讀活動。從那以後,學習論語、唐詩宋詞元曲、寓言神話、古典文學名著等等經典都成了我們每日的必修課。

二、亂花漸欲迷人眼,萬紫千紅總是春

「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廣泛調動孩子們的興趣是開展好經典誦讀的第一課題。對於小學生來說,靈活多樣、異彩紛呈的活動無疑是激發他們主觀能動性最便捷的策略。細數多年來我們開展的活動,一如詩句「亂花漸迷人眼」,種類繁多,不一而足。

1.體驗參與感——喚醒興趣

帶領孩子們初學國學時,由於有故事引領,前幾天孩子們的興趣尚可。後來因為背誦任務,孩子們的興趣漸漸消失殆盡。怎麼辦呢?得讓孩子們體會與參與感。我給孩子們布置了第一步任務:讓大家以小組為單位,自行選擇音樂作為誦讀伴奏。最後全班投票,支持率最高的曲子和誦讀風格就在全班推廣。此舉一下子提起了孩子們的興趣——那幾天,大家下課後就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那討論、練習;午休的時候,孩子們在陰涼處一邊聽著MP3,一邊念念有詞地在練習,引得眾多行人為之側目。就這樣,經過一周的時間,我們最終定選了孩子們認可的伴奏音樂和誦讀風格。

當伴奏音樂選定之後,孩子們的興趣又慢慢回落。即隨其後第二步任務:請孩子們還以小組為單位,根據伴奏音樂和誦讀內容,編一編配套動作,創編出屬於我們自己的「國學韻律操」。依然是得票率最高的就在全班推廣。孩子們的積極性又被調動了起來——下課後,孩子們聚在一處,一邊朗朗誦讀,一邊展臂踢腿。同樣的,這也成為了校園裡一道異樣的風景。

當編排動作塵埃落定之後,為了防止孩子們的興趣再次回落,趁熱打鐵布置第三步任務:知行結合——回家實踐。面對老師的肯定和家長的讚揚時,孩子們的興趣自然就會高漲了。這個時候就需要最後一步:匯報展示。我們把學校領導和各學科老師都請來觀看我們表演韻律操,老師們的嘖嘖稱讚讓孩子們表現得格外用心。就這樣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我漸漸把孩子帶進經典誦讀的秘境中來。

2.體驗獲得感——快樂堅持

「雲破月來花弄影,一枝一葉總關情」,很多事物表面看起來似乎是相對而立、毫無關係,而實際上卻是同根同源,互為依存。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有效地整合相關內容,最大化地提高學習效率。

在讀詩的過程中,我們知道了梅、蘭、竹、菊金玉其質的高潔品性。如何恰當地將心中的抽象感知具體地表現出來呢?我想到了新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剪紙!於是,古典意境下的剪紙活動如火如茶地展開了。幾天功夫,梅蘭竹菊便成了孩子們手中栩栩如生的剪紙作品。再比如我們在讀《紅樓夢》時,我們也把傳統剪紙融入誦讀之中,孩子們結合自身的理解,創作了多幅剪紙作品。這些剪紙作品或獲得了各年級的獎勵,或被粘貼在學校廳廊裡對外展示。這些榮譽增加了孩子們的成就感,也促使他們更加快樂地投入到經典誦讀中來。

除此之外,詩歌朗誦會、賽詩會、知識競賽等主題活動也是層出不窮,就如一泓泓甘泉,滋潤著每個孩子的心田。雖然開展的活動各式各樣,卻也殊途同歸,寓教於樂。

3.網絡式推進——收穫習慣

在引領孩子進行經典誦讀的過程中,我們採用網格式推進的辦法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即縱向根據年齡特點、誦讀內容的多少難易來引導孩子開展學習;橫向採取老師推薦的必修,自選和家長、同學推薦的選修。二者有機結合,並駕齊驅。網格式推進促進使孩子們形成了具有自主風格的學習內容與模式,孩子們不僅涉獵了大量的國學經典,同時也能做到量力而行。

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日復一日的躬身耕讀、耳濡目染,如此豐厚的積累、持久的訓練、深入的薰陶,孩子們流淌出的迷人才情,就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五年級上學期,孩子們用了僅僅兩周的時間創作、編輯、排版、印刷成冊的詩集《揚帆》面世。五年級下學期,同樣也是僅用兩周的時間,孩子們獨立完成的作文集《在那陽光燦爛的日子》刊印成冊。與知識上的收穫相比,更可喜的是孩子們品行情趣方面的進步:越來越彬彬有禮,語言平和規範,待人接物分寸得當,業餘愛好興趣廣泛,更加熱愛生活,內心更加陽光……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但願在今後的教育生命裡繼續和孩子們徜徉在中華經典的浩瀚海洋中,怡然自得,優哉遊哉。有人說教師是太陽,散放著光芒和熱量;有人說教師是紅燭,燃燒自己把他人照亮;有人說教師是園丁,辛勤耕耘——只為花草茁壯成長;有人說教師是司南,指引著靈魂前行的方向。

作為教師,我說,我只是我,我只想帶著孩子們一起讀書,把求知的快樂相互分享;我只想帶著孩子們一起鍛鍊,憑著健康的體魄擁抱陽光;我只想帶著孩子們一起經歷,在道德實踐中懂得擔當;我只想帶著孩子們一起發呆,悄悄地讓夢想插上翅膀。

[責編:陳潔]

[來源:科教新報·新湖南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益陽:暑假國學節氣的詩意畫卷
    湖南教育新聞網·教育影像志訊(特約記者 曹國軍 通訊員 廖瑩)&34;8月3日下午,益陽華德博才經典學校全體教師聆聽了黃耀紅博士在第38期國學踐行公益研修班上,帶來了《國學24節氣的生命智慧》的主題演講。
  • 贈書|從小讀國學的孩子,到底贏在了哪裡?
    所以,讀國學經典不僅是孩子應試上的要求,也是培養文化底蘊最好的方式之一。現在,很多家長也是讓孩子從小接觸國學,感受中國古典文化的薰陶。幾年前,李湘做客綜藝欄目《詩意中國》的時候,展示了女兒王詩齡的書畫作品。
  • 臨潼小學「名校+」「國學經典·同讀同慧」——我的國學經典小故事
    孩子正式接觸國學是在二年級上學期。記得那時剛開學,學校安排了每日經典誦讀,作為家長的我自然而然地承擔起了孩子的陪讀任務。可是當我提前翻開誦讀教材《學庸論語》,看到滿篇的文言文,而沒有一點注釋的時候,我的心裡直犯嘀咕,這麼深奧的內容,我一個成年人讀起來都費勁,一個識字尚不多的小孩子能讀懂嗎?!雖然心裡有疑問,但我還是決定試一試!
  • 國學經典教學「三字訣」
    為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陝西省漢陰縣從2016年秋季開始,一至九年級率先開設了國學經典課程。通過兩年多的教學實踐,我們逐漸摸索出了一套看似簡單、但行之有效的國學經典教學方法。 「讀」為上,感受經典魅力 對於國學經典的學習,古人學習方式很簡單,就是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 讀經典名著•做智慧教師 ——榆林市橫山區第二小學教師經典誦讀會
    原來,為推進「書香校園」建設,進一步落實教育系統全員讀書活動,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橫山區第二小學開展的「讀經典名著·做智慧教師——教師經典誦讀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教師們無論朗誦水平高低、無論年齡大小,在忙碌的工作之餘認真進行練習,精心準備。誦讀會中,一篇篇如歌如畫的經典美文,一首首傳統經典的詩作,在教師們或深情或激昂的誦讀中,被演繹得淋漓盡致,精彩紛呈。
  • 為什麼要讓孩子讀國學經典?
    作者:寶寶知道 詩淼~媽媽國學是以中華傳統文化典籍為核心的教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而國學經典是指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國學啟蒙教育旨在繼承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提高廣大少年兒童的道德文化修養,弘揚民族精神。
  • 打造專業化教師團隊是國學經典教育的關鍵
    無論是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還是學生與家長,都已經認識到了國學經典教育在各學段語文教學中的絕對核心地位。  近日,「語文版」中小學教材的改版詳情一經發布,就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特別是新增大量傳統文化方面內容的消息,更將國學經典教育的議題又一次推到了教育界討論的前沿。可見,優秀傳統文化進課堂、進課程、進考試,已經成為了當前中小學語文教育的大趨勢。
  • 誦讀國學經典,爭當國學達人
    為建設書香校園,推進全民閱讀,營造「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的讀書氛圍,7月28日上午,博山區第七屆中小學國學小名士決賽在四十畝地小學舉行。本次比賽分為小學組和中學組兩個組別,設置了詩詞接龍、智勇雙全、飛花令、創意誦讀和妙筆生花四個環節,全面考察選手們的綜合素質以及對國學經典的理解和運用
  • 品國學經典 傳華夏文明
    是國學經典!國學,如涓涓細流,從中華文化寶庫中流淌出來,源源不斷,源遠流長。它以自己獨特的韻味,滋潤著中華兒女的心靈。國學,是先人嘔心瀝血粹取的精華。其中有對人生的指引,有對歷史的感慨,有對世事的領悟,還有對國家、民族精神的頌揚。從那行雲流水的文字中,我們慢慢平息內心的浮躁,學會修身養性。
  • 勸君慎讀《弟子規》,國學經典待商榷!
    作為一個自小受過蒙學,後來在國學機構工作過,如今依舊給孩子講詩詞和古文的老師而言,我對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弟子規》並非國學經典,雖然短時間它能規範孩子言行,但是長此以往,容易誤導孩子的教育,影響孩子對國學知識的深耕。
  • 文學院「語言齊融」志願服務隊欽州分隊 開展國學經典教學活動
    【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7月28日訊】(通訊員:覃李芬 農佳薇)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養青少年愛國主義情懷,鑄牢中華民族意識共同體,7月30日,文學院「語言齊融」志願服務隊欽州分隊前往六湖村開展國學經典主題教學活動。
  • 什麼時候開始讀國學經典最好呢?
    近幾年大家把我國的國學經典慢慢的重視了起來,從小孩子到老人都在讀國學經典,那就有人要問了,小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讀國學經典最好呢?小孩子當然是越早接觸這些國學經典越好,所以我們大概可以把小孩子學經分為幾個階段第一階段:0-3歲,這是完全吸收階段,版主吸收接收到的任何的消息,所以0-3歲的小孩子我們就可以給他們讀經讓他們去聽了第二階段:3-6歲,這是80%吸收內容的階段,可塑性強,只要我們做家長的努力,孩子是很容易上軌的第三階段:6-9歲,這是60%吸收階段,有一定的叛逆性格
  • 培養孩子國學經典的興趣?請從幼兒開始
    武亦姝的謙遜不是裝出來的,而是有詩意在她心中,她站在那裡氣定神閒的樣子,詩意就出來了,這就是所謂的&39;。」對於一個十六歲的花季少女來說,取得這樣的成績當然非常了不起,但更了不起的是她的父母,我們不僅要問:如此優秀的孩子是如何培養的?答案一定是從小培養的結果!
  • 劉孝聽:誦讀國學經典的八大好處
    我讀了《孟子》就認識了很多的字,並知道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知道這個中國人的哲學。」從胡適到楊振寧,他們都是從讀經典開始學會識字,學會道理,學會知識。當代國學大師牟宗三說:「少兒學習的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的儲蓄銀行,中華文化最好的貨幣就是經典,在年幼時將最好的貨幣存在他們心中,他們長大後一定會知道怎麼用。」
  • 讀國學經典書籍可以代替課外閱讀嗎
    一位媽媽說:「學校老師布置孩子,每天用20分鐘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可我還想帶還帶孩子誦讀國學經典。請問這個國學經典可以代替課外閱讀嗎?」我記得我女兒的老師也給他布置過這樣的作業,一開始我讓孩子自己選擇,先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結果孩子選擇了先寫作業,然而作業一寫到九點十點,這個時候不可能再去讀經典了。因為那個時候,我狀態也不太好,跟不上孩子的節奏,後來我就一狠心,我告訴孩子,讓她先誦讀經典。
  • [中原] 品讀好書 共鑄師魂
    中原區伏牛路小學教師的「品讀好書 共鑄師魂」讀書活動    眾所周知,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可以滌蕩思想,可以陶冶情感,可以放飛心靈,可以碰撞智慧,亦可以收穫幸福。為使讀書成為教師的一種風尚,成為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12月8日下午伏牛路小學在教師中開展了「品讀好書 共鑄師魂」的讀書活動。    在「品讀好書 共鑄師魂」讀書交流會上,老師們暢談讀書的感悟與收穫,情感真摯,句句精彩,字字珠璣。穿行於茫茫無際的書林,心無雜念地翻動散發幽香的書頁,分享著無窮而微妙奇特的快樂。
  • 賞金秋,品國學 天府新區興隆幼兒園讓教師在國學中修身悟「教」
    近日,成都天府新區興隆幼兒園組織開展了「賞金秋,品國學,與國學同行」教師讀書沙龍活動。活動分為《走進國學,悟生活之道》、《悅讀國學,明教育之理》、《享愛國學,引成長之路》三部分。老師們將生活經歷與國學經典結合起來,分享著生活之道,訴說著數日之前擱置下來的瑣碎。老師們紛紛表示,對很多數年都未想清楚的問題,在這一刻領悟了。所謂「人不學,不知道」便是如此。
  • 教學路上的追夢人——記吉大師院附小教師盛麗芳
    《繪本媽媽講故事》《組織好春遊》等6篇文稿在全國教育類核心期刊《教學與管理》《教育教學研究》等雜誌刊載,論文《淺談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榮獲國家級一等獎,《語文教學,我的詩意生活》等60多篇教育教學論文、設計、課件、反思、隨筆作品獲得州級以上獎勵。
  • 讓國學經典成為實現中國夢的正能量源泉
    深夜,驚喜讀到三聯書店最新出版的夏海先生所著《品讀國學經典》。正是中秋時節,皓月就爬在我的窗前,燈下的我遨遊在中華文明的長河,愉悅與快意油然而生。此刻,窗外的清風、樹影、月光,都因為我的閱讀,一同沐浴在文化中國的智慧、情感與詩意光輝裡。雲展雲舒之間,我不禁思緒萬千。
  • 鮑鵬山:青少年一定要讀經典原著
    「國學教育必須立足於讀經典。沒有經典的傳授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人文教育。」鮑鵬山堅持認為,青少年學生要讀經典原著。經典原著數量也很多,該讀哪些?該怎麼讀?從理念目標到教材教法,鮑鵬山都親力親為。他精選了《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道德經》《莊子》《壇經》7本書作為浦江學堂的教材,並傾心編校了《論語(正音誦讀本)》供初學的學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