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今年高考數學很難?
每年到高考的時候,傳統保留節目就是大家討論高考作文題目,抱怨數學難。除此之外還有各種保留節目,比如走錯考場啊,忘帶準考證啊。今年聽說高考數學難度大的又上微博熱搜了。
然而仔細看了一下題目,發現難度還好啊。看來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很多人平時不好好學習,刷微博去了。
比如被吐槽很厲害的兩道題目,比如,維納斯的那道題目,
這題就是一個不等式,
下限105*1.618=170cm
上限(26÷(1-0.618)÷(1-0.618)=178.17=178cm
答案只有選B
另外一道所謂雲題,極坐標的題目
現在高考的錄取率從98年的35%躍升到現在的81%!如果這都難,那還考什麼?難道要學美帝的SAT??
地獄模式之韓國高考數學
我們近鄰韓國是一個值得尊重的國家。這個國家面積跟江蘇一樣大,人口只有江蘇的60%(韓國人口5147萬,江蘇人口8040萬),人均GDP韓國2.9萬美元,江蘇人均在1.73萬美元。
韓國GDP增長速度,對比一下日本的GDP增長曲線
江蘇的GDP跟韓國差不多,人均GDP還差一些
二戰後,真正能夠屌絲逆襲的三個國家只有韓國,中國,新加坡,都是儒家文化圈。韓國從韓戰的廢墟裡爬出來,從一窮二白混到今天這個地步,真的非常不容易。背後靠的是幾代韓國人的努力和拼搏。在東亞這個地獄模式中,韓國人家庭對教育的投入是發達國家中最大的,學生是壓力也是最大最苦的,當然韓國人年輕人的競爭力也是非常強悍的。
逆襲就是需要比別人更加拼,更加努力
大家抱怨中國的高考數學難,我們隨便看看韓國的考綱與題目:題目絲毫不遜色於浙江卷,江蘇卷
韓國高考題
答對率只有0.08%的數學題
韓國高考數學的難度絲毫不遜色於中國,但是在考察的範圍上卻比國內的高中內容廣泛的多,比如矩陣,微積分。
韓國韓國高考數學的知識點分布
韓國 CSAT 數學試題主要的考查點分布在「函數、數列、概率、微積分、矩陣」這五個方面。考查比
例高的知識點集中在函數的相關問題方面,在函數的考查中,則多集中在函數的綜合問題方面,並且通過分析發現,函數內容的考查涉及信息量大,難度相對較高。通過表1還可以得出,除了幾何外,各知識點的考查都相對穩定,並且考查點的分布很規律。在難度上,簡單題和複雜題交錯排列。
韓國高考數學試題注重現實生活、實際問題與高考試題的融合,這種題型不但體現在函數問題,當中,在矩陣、微積分、概率、數列等內容中均有體現。分析整個試題背景可以發現,有近1/3的試題和
實際問題相結合。
這種試題不僅僅強調數學學科知識,同時還要求學生能在實際中發現數學問題,將其和數學具體原理相結合,建立數學模型,並將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在數學的領域內得以解決,進而再反哺實踐,以這樣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如例1所示:
在例1中,將蠶蛾分泌信息素的問題和函數、方程問題結合起來,就數學問題本身而言,不是特別復
雜,但是當置於這一背景資料後,就提升了問題考查的信息量。學生通過解決這一問題,既能體會在現
實背景中抽象出數學成分的過程,並能達到將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模型,進而通過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的目的。
同時,這樣安排考題的意義不僅在於問題本身具有價值,通過高考的考查,還可以引導教師和學生把學習的視線轉移到實際問題上,進而從根本上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今年大家吐槽比較厲害的維納斯這道題目,其實是非常值得稱讚的一道題目:最簡單的數學建模。
有難度,努力的人才有機會
大家都說中國高考的考生辛苦,但是韓國的考生也一樣辛苦,衡水中學也不過如此。韓國有一部紀錄片《學習的背叛》中,展示了韓國高考的殘酷性。
紀錄片開始的第一句話是,學習不會背叛努力的人
家境一般的孩子,只能靠努力去縮小和競爭對手的差距
他們起早貪黑,一天喝六罐咖啡,右手握筆處磨出繭子,原來的數學成績在地方初中年級第一,升入首爾私立高中後,卻只能排313/395。
入學競爭是全方位的競爭
有一定的深度和難度,才會給那些有一定天份又有努力的人一個機會。
如果大家都是快樂教育,普通人如何拼得過那些裝有核動力發動機的家庭啊。這套體系篩選出來的人才基本上都有個特點,特別努力,特別拼。
這個跟我的生活和工作常識接近。比如我參與一個項目,中國,美國,韓國和日本的研發團隊同時合作。韓國的團隊,雖然未必是最聰明的最優秀的,但是絕對是最努力的。日本的團隊是四個國家裡最弱的,深深體會到啥叫昭和男兒與平成廢物。老鬼子非常認真,非常厲害,作為個人絕對表示敬意。但是由於年齡的問題,知識結構以及技術方面已經跟不上時代了。
最近幾年,年年有人抱怨高考數學難,難,難。然而是不是真的太難了呢?是不是都是葛軍這個大魔王在作怪呢?為什麼不想想,現在這麼多的學生是不是真的付出了足夠多的努力呢?
結語
高考是高中教育的風向標,一定程度反映了大的教育改革方向。目前中國高考數學試題還停留在僅考查數學知識的層面上。試題的邏輯推理、概念以及概念之間的緊密聯繫、空間關係的推導、抽象關係的深入理解,依然佔據高考數學的主體地位。雖然維納斯身高這種個別題目對生活實際問題有所嘗試,但依然沒有實現大的突破。所以今後「加大試題與現實情景的整合,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可能成為數學教育的一個大方向。
從知識的層次來講,中國的高中數學在某種程度上與發達國家之間有差距的。比如我國高中數學課程主要集中於「集合、函數、立體幾何、平面幾何、向量幾何」這些知識體系,其他內容雖有所涉及,但比例很低。而微積分,矩陣論之類的知識體系完全沒有涉及。從內容來講,離韓國,英國,法國的高考,與美國的AP課程也差距巨大。
這方面上海還是相對走在前面的,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上海的高中階段曾經試點了好幾年微積分的內容,但是沒有成為高考的內容。
那些有點難度的題目就是為了刷掉那些天天刷微博,發抖音的學生。所以啊,騷年啊,先不要抱怨高考數學難,想想自己是不是已經足夠努力了?
少刷微博,多看書!
少發牢騷,多努力!
學習不會背叛努力的人。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西雅圖雷尼爾。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