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最喜歡看見的就是孩子睡著時的樣子了,不過孩子睡覺似乎也看心情,有時候該睡覺了怎麼也不睡,有時候睡到一半醒了就更讓人緊張了。
因此,寶爸寶媽們在哄孩子睡覺這件事上也是各有神通。但家長們可能不知道,自己的有些行為反而會給寶寶帶來傷害。
寶寶早早出現時睡眠問題,原來還是大人的錯,醫生的話很及時
小孩子,尤其是剛出生後沒多久的孩子沒有什麼心理壓力,即便是做夢也比較簡單,按理來說應該在睡覺的時候應該很安穩才對。
但最近小萬卻發現孩子給婆婆帶了一陣後,睡覺時難睡著,離不開人哄,即便睡著後也很容易醒,一副不安穩的樣子。而知道看見婆婆帶娃睡覺的樣子,小萬認為自己找到了原因。
「媽,寶寶要是能自己入睡,中途自己醒了沒有哭,您就別哄他了。寶寶需不需要是一回事,您自己也累呀。」小萬委婉地說道。
「我不累,和孩子在一塊我挺高興的。」聽見孩子奶奶這樣回答,小萬也沒法了。
一次帶孩子去打針時,小萬抓住機會問醫生,孩子是否需要刻意哄睡時,醫生的回答給了她支持。
「孩子能睡著就不用了,否則大人反而會給孩子入睡帶來幹擾,導致孩子睡眠質量下降。」孩子奶奶聽見了,也開始有意糾正自己的行為,過了一段時間,孩子的睡眠情況果然好了不少。
孩子對睡眠的需求遠超成人,保證孩子足夠的睡眠時間和好的睡眠質量對於孩子的發育是非常有好處的。但家長們的一些行為,原本可能是好心,結果可能卻起了反作用。
家長這樣做好心辦壞事,孩子睡眠受影響,怎麼長得好?
每次入睡前必哄
有的家長很喜歡哄著孩子睡覺,幾乎是到了每次入睡前必哄的地步。這其中可能是因為孩子比較缺乏安全感,喜歡被哄著睡,又或者是家長喜歡哄孩子。其實家長是沒有必要每次都哄著孩子睡覺的,否則孩子習慣了以後就更難自己入睡了。
孩子一醒就哄
睡到一半孩子醒了也不一定都會哭,除了是餓了、拉了或者是受到了驚嚇需要家長處理一下,安撫一下孩子以外,家長最好的做法是等待孩子自己重新入睡。因為當時孩子雖然醒了,但其實整個大腦還是比較昏沉的,家長一哄,孩子可能反而清醒了,更難入睡,或者睡眠質量更差了。
讓孩子一邊喝奶一邊睡覺
孩子愛哭鬧,家長就更期望孩子多睡覺了,有時候乾脆就讓孩子一邊喝奶一邊就睡著了。
確實,孩子在喝奶的時候比較放鬆有安全感,更容易睡著,但是剛喝完就睡覺不僅容易影響孩子消化,還不利於口腔健康。比如剛要長牙,或者剛長出牙的孩子就很容易因此患上齲齒。
家長哄孩子,無非是希望孩子更快更好地睡覺,沒想到也可能好心辦壞事。孩子的好睡眠不僅是家長渴望的,更是孩子身體發育所需要的。那麼家長真正可以為孩子做的有哪些呢?
3件小事改善寶寶睡眠,孩子更快更好地發育,家長更省心
睡前步驟要固定統一
很多孩子都不喜歡洗漱,總愛把洗臉刷牙的事拖到最後。不過在洗漱後,孩子受到了水的刺激,反而會變得更加清醒,也就更沒有睡意了。
因此,家長可以提前半小時帶孩子去洗漱,同時洗漱的步驟和時間都可以相對固定。當孩子再一次洗漱的時候實際上就是收到了該睡覺了的信號。
提前打造易眠環境
孩子很容易受環境影響,因此,在晚上,尤其是快到睡覺時間時,家長就可將室內燈光適當調暗一些,同時別放吵鬧的音樂,而可以放一些輕音樂,給孩子讀讀故事書。沒過多久,孩子自己可能就在家長的臂彎裡睡著了。
睡前親子要和氣
在吃晚飯到孩子入睡前,家長最好就別批評孩子了,家長之間最好也別吵架,否則孩子的腦子想停也停不下來。即便是入睡了,孩子的睡眠質量也非常堪憂,可能睡醒以後反而覺得更疲憊了。因此,整個晚上,家裡就和和氣氣地享受親子時光吧。
成年人可能已經習慣熬夜,但睡眠對於孩子來說就像是另一種營養,睡覺時間不夠,睡眠質量不好,孩子的身體和智力發育都受影響。大家認為關於孩子睡覺的事情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