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文物覽】西安碑林——顏真卿名碑之多寶塔感應碑

2020-12-25 西部網

顏真卿(708—784),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他出身於書藝世家,其五世祖顏之推是南北朝著名學者,曾祖父、祖父、父均工於篆書。顏真卿三歲喪父。母親殷氏出身名門望族、書法世家,親自傳授其書法,開導啟蒙。家學的傳承、長輩的言傳身教和自身的刻苦勤勉,都為顏真卿在書法藝術的道路上展露鋒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顏真卿於開元二十三年(735)考中進士,歷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從郎官升遷為節度使,再至尚書、太子太師,晉爵魯郡開國公,故後世多稱其「顏魯公」。顏真卿歷盡仕途坎坷,不畏權臣,敢於直諫,忠君愛國,同安祿山、李希烈等叛亂勢力進行了頑強的鬥爭。在安史之亂時出任平原太守,英勇不屈,終以身殉國。由此可見其剛直忠義的政治風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顏真卿繼初唐四大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之後推陳出新,他博採眾長,融合秦漢的丰韻、兩晉的質樸、北朝的雄渾、初唐的秀雅和中唐的博厚,創造了遒勁磅礴的「顏體」,把唐代楷書書法藝術推向了新的高峰。蘇軾對其革故鼎新之功給予了高度評價,「顏魯公書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如杜子美詩,格力天縱,奄有漢、魏、晉、宋以來風流,後之作者,殆難復措手」「君子之於學,百工之於技,自三代歷漢至唐而備矣。故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書至於顏魯公,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作為書法之卓絕者、承前啟後的集大成者,顏真卿堪為典範。西安碑林收藏的顏真卿書碑有七通之多。

多寶塔感應碑

此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唐天寶十一載(752)立石,由岑勳撰文、徐浩題額、史華刊石、顏真卿楷書書丹。碑高285釐米,寬106釐米。碑額陰刻「大唐多寶塔感應碑」。碑陽刻文34行,滿行66字。碑陰為吳通微正書的《唐楚金禪師碑》。碑側刻有金蓮峰真逸題名及金明昌五年(1194)劉仲遊詩。此碑原立於唐長安城安定坊千福寺(位於今西安西郊一帶)內,宋時入藏西安碑林。

碑文記述了唐代僧人楚金禪師發願興建多寶塔的過程。西京龍興寺楚金禪師夜深人靜時誦讀《法華經》,眼前出現了幻象多寶塔,使他情不自禁地下定決心要修建一座多寶佛塔。於是在天寶元年(742),他以千福寺為基地,歷時三年多,完成了多寶塔的興建。此後每年春秋二季祭寫《法華經》和《菩薩戒經》,以書寫上千部《法華經》為願,奉獻給皇帝和百姓。唐玄宗曾捐錢五十萬、絹上千匹,以顯皇恩浩蕩。楚金禪師將立塔經過及有關佛事記述下來,於天寶十一載(752)請岑勳撰文、顏真卿書丹,鐫刻石碑,立於塔下。

《多寶塔感應碑》是顏真卿四十四歲時所書,是他傳世最早的碑版。這時的顏體書風尚在初步定型階段,不難看出受到「二王」、歐陽詢、褚遂良、張旭及殷仲容諸家的影響,具有初唐的書法氣息。這方碑石的書法結體平穩嚴謹、稜角分明、精密腴勁,字口方稜,筆畫轉鋒極為清晰,起筆落筆明朗,無一懈筆。從用筆看,點畫圓整、雄秀並厚,這與顏真卿晚年代表書作的大樸、雄渾乃一脈相承。清王澍評此碑道:「魯公書多以骨力健古為工,獨此碑腴不剩肉,健不剩骨,以渾勁吐風神,以姿媚含變化,正其年少鮮華時意到書也。」《書畫跋跋》云:「此是魯公最勻穩書,亦盡秀媚多姿,第微帶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此帖歷來為書家所推崇,是學習楷書的入門之帖。

(原載於《風雨滄桑九百年:圖說西安碑林》 西北大學出版社)

多寶塔感應碑拓片(局部)

多寶塔感應碑

多寶塔感應碑拓片(局部)

多寶塔感應碑拓片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西安碑林,書法名碑聖地,書法愛好者一定要到這裡朝拜
    碑林裡面珍藏的石刻其實大部分都是書法石刻,雕像和繪畫石刻佔比很少,而且西安碑林保存著中國歷代著名書法家的墨寶刻碑,這些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是書法名碑聖地,更是書法愛好者的朝聖之地。顏(真卿)、褚(遂良)、歐陽(詢)、徐(浩)、柳(公權)等等這些大書法家所書碑石及《篆書目錄偏旁字源》諸碑都保存在西安碑林,學過書法的人對他們肯定都很熟悉。
  • 《多寶塔碑》分析
    《多寶塔碑》全稱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是顏真卿44歲時力作,唐天寶十一年752年由當時的文人岑勳撰文、書法家徐浩題額、書法家顏真卿書丹、碑刻家史華刻石而成,是楷書書法作品。現今保存於西安碑林第二室。建議大家有空前去參觀。
  • 集字書法:四字禪語,人生哲理名言,取法顏真卿楷書《多寶塔碑》
    《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文》,唐天寶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長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高285釐米,寬102釐米,文34行,每行66字。該碑筆法變化豐富多彩,大小筆畫精到細膩,圓潤飽滿。
  • 陝西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西安碑林博物館》「學習碑林歷史」
    西安碑林博物館西安碑林研學旅行《西安碑林博物館》介紹西安碑林博物館(Forest of Stone Steles Museum)是陝西創建最早的博物館,它以收藏、現有館藏文物11000餘件,其中國寶級文物19個號134件,一級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駿」就有四駿藏於本館。陳列由碑林、石刻藝術和其它文物展覽三部分組成,共12個展室。現有7座碑室、8座碑廊、8座碑亭,加上石刻藝術室和4座文物陳列,陳列面積達到4900平米。
  • 西安碑林博物館名碑拓片展亮相廈門
    西安碑林博物館作為特邀嘉賓參加展會。此次展會,西安碑林博物館除攜帶30餘種圖書、文創產品參展外,還舉辦了「西安碑林博物館石墨鐫華名碑拓片展」,69種100餘件珍貴名碑拓片悉數參展,如著名的《多寶塔碑》《玄秘塔碑》《顏氏家廟碑》《集王聖教序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穆亮墓誌》《皇興造像》等,給廈門遊客帶來一場書法墨香的饕餮盛宴。
  • 西安碑林為什麼牛?國寶134件,包括昭陵四駿,多件文物禁止出國
    圖中這個是第二展廳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這個石碑,是唐建中二年,也就是公元781年,景淨撰寫,呂洞賓書寫並且題額。它是首批64件一級禁止出國展覽文物中的一件。這個是孔子像,是清代雍正12年,也就是公元1734年刻畫。這個像是清朝果毅親王,也就是甄嬛傳裡的果郡王允禮於雍正十二年送達賴喇嘛回西藏,路經西安時在碑林所立,碑額篆書至聖先師像。
  • 多寶塔在唐玄宗的夢裡出現過?揭秘碑帖的前世今生
    《多寶塔碑》,或稱《多寶塔感應碑》,全稱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唐天寶十一載立。原在唐長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至西安碑林。高285釐米,寬102釐米,文34行,行66字,全碑約二千字,由岑勳撰文,顏真卿正書,徐浩隸書題額,史華刊石。
  • 全國最大的碑石博物館和書法藝術聖地——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佔地面積3.19萬平方米,陳列面積4900平方米,主要有孔廟、碑林和石刻藝術室三部分組成,現有館藏文物1.1萬多件,展出文物1000餘件,國家級文物19種(組)
  • 【陝西文物覽】西安碑林——石臺孝經
    《石臺孝經》刻於唐天寶四載(745),又名《唐玄宗注孝經碑》《唐明皇八分書孝經》《唐明皇注孝經》。此碑由四塊高各590釐米、寬各120釐米的長方形細石合成而刻。額題「大唐開元天寶聖文神武皇帝注孝經臺」,共16字,4行,篆書。
  • 西安碑林博物館曹全碑拜遊札記附視頻
    它是在具有 900多年歷史的「西安碑林」基礎上,利用西安孔廟古建築群擴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陳列歷代碑石、墓誌及石刻造像為主的藝術博物館。館區由孔廟、碑林、石刻藝術室三部分組成,佔地面積 31900平方米,現有館藏文物 11000餘件,11個展室,陳列面積4900平方米。按照中國歷來的建築制式,門都是朝南開的。而碑林的門卻是東西向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 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網友驚呼:真是絕了
    現今國內所存的顏真卿書跡基本都是碑刻,十餘件實體碑石中又以其晚年作品居多,到西安碑林博物館裡就可以大飽眼福:《多寶塔感應碑》陳列於西安碑林博物館第二展室 《多寶塔感應碑》拓片圖源西安碑林博物館官網《郭公廟碑》陳列於西安碑林博物館第三展室《郭公廟碑》明末拓本 故宮博物院藏刻立於唐廣德二年(764年),顏真卿56歲書。此碑為唐代名臣郭子儀為其父郭敬之所立的家廟碑,由唐代宗李豫題額,顏真卿撰並書。碑文詳細地記述了郭氏家族世系。
  • 顏真卿楷書第一碑
  • 隋唐五代的楷書名家之顏真卿
    此時的楷書,已經間糅了江左的自然秀逸之氣,但是豪邁雄渾之骨力尤顯不足。顏真卿顏真卿(709~-785年), 字清臣,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開元進土。任殿中侍御史。唐代政治昌明文化繁榮,藝術領域突出者當屬杜甫詩、韓愈文、魯谷(顏真卿)字、道子畫,並稱四絕。
  • 西安碑林博物館|你最值得看的那些寶貝
    西安碑林博物館,是陝西創建最早的博物館,它以收藏、陳列和研究歷代碑刻、墓誌及石刻為主,成為在中國獨樹一幟的藝術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11000餘件,其中國寶級文物19個號134件,一級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駿」就有四駿藏於本館。
  • 200冊的西安碑林全集到底講什麼?千碑巡禮書卷,帶你一起看碑林!
    因為他擁有了西安碑林的神秘「實時場景直播」--整整200冊的《西安碑林全集》(如果實體書的話大概一麻袋吧……)圖片來自網絡,就是大概20份這麼高吧如果你還沒有關注過西安碑林,趁著這個機會,趕緊好好查查!西安碑林到底擁有多少寶貝!咳咳,換句話說,談書法不可無西安碑林!
  • 「一號講解員」走進西安碑林博物館 碑林的「碑」字為啥少一撇?
    「你現在所看到的鐘是世界名鍾景雲鍾,鑄於唐睿宗景雲二年,原為唐長安城內的景龍觀(西大街)鐘樓所用,1953年移藏至西安碑林博物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曾對景雲鍾鐘聲錄音,每年除夕之夜春晚把它作為辭舊迎新的『新年鐘聲』進行播放。」
  • 趙季平:加快西安碑林博物館的擴建改造
    西安碑林博物館坐落於西安市三學街,是在西安孔廟舊址上擴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陳列歷代碑石、墓誌及石刻造像為主的藝術博物館,1962年被公布為中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收藏中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名碑最多的文化藝術寶庫始建於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原為保存唐代鐫刻的《開成石經》、《石臺孝經》而建,後經歷代收集,規模逐漸擴大。現佔地50畝,館區由孔廟、碑林、石刻藝術室、書法四部分組成,設七個陳列室、六條遊廊和一個碑亭。  趙季平介紹說,西安碑林許多碑石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 西安碑林名碑書法展走進山西曲沃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趙爭耀)在2020年黃河金三角國際果蔬博覽會舉辦期間,由晉國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和西安碑林博物館三館聯合主辦的「字裡行間五千年」主題展覽在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展出。
  • 西安值得一去的景點,館藏134件國寶級文物,曾為西安孔廟所在地
    到了西安旅行,大部分人都會去古城牆、大唐不夜城、陝西歷史博物館等網紅的景點打卡,不過作為一個古蹟眾多的古城西安來說,想要找到一個重量級且小眾的景點其實一點也不難。
  • 這可能書法培訓最喜歡的顏體字帖《顏勤禮碑》
    顏體中《勤禮碑》是最為成熟的字帖。學此碑,無論以後學哪種書體,對其雄強、壯美的表現都會有幫助。  《顏勤禮碑》為顏真卿七十一歲所書,是顏真卿為其曾祖顏勤禮所書的神道碑,四面刻字,現存兩面及一側。碑陽19行,碑陰20行,每行各38字。碑側5行,每行37字,左側銘文在北宋時已被磨去,現藏西安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