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到一些世俗文章和資料中對於天主教聖職的稱謂不統一的情況。
1、正確常用的稱呼:神父(Father)
「神」指靈魂或精神,「父」與「師父」中的「父」同意,意即如同家長,代表基督在教會內享有管理、教化和督導的地位,這是對於司鐸的日常敬稱。神父,簡單說就是屬靈的家長。在天主教傳入中國之始,就已經應用次稱謂。
從歷史材料記載明末皇室接受信仰的文字中可以看到這個稱呼來源已久:「大明寧聖慈肅皇太后烈納敕諭耶穌會大尊總師神父。予處宮中, 遠聞天主之教,傾心既久。幸遇尊會之士瞿紗微,領聖洗。……今祈尊師神父並尊會友,在天主前祈保我國中興太平,……。永曆四年十月十一日。」
2、不常用的稱謂(不準確的稱謂):神甫
「甫」中國古代對男子的美稱:甫,男子美稱也。——《說文》;通「父」(fù)。對男性長輩的通稱。
有材料把天主教的神職人員稱為「神父」,而把東正教的神職人員稱謂「神甫」,其實天主教與東正教的神職人員身份的性質是一致的。用「甫」字非常生澀而且不能直觀地表達司鐸的身份與使命。
神父,並不是輩分的長幼,而是如同家長一樣關懷,牧羊信友的靈性生命,基督為人捨生,神父也必須為信友獻上真誠的服務,不斷自我犧牲。其實在天父面前,包括神父在內,所有人都是兄弟姐妹。
3、牧師
意為「牧羊人」,因耶穌自稱「牧人」,用「羊群」比喻信徒,故新教大多數教派稱具有聖職的教牧人員為「牧師」。牧字,也是中國古人官銜中常用字,如劉備曾擔任荊州牧,含有管理,服務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