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海洋漁業無水活魚運輸技術商業化應用

2020-12-22 大眾日報

北方的12月天寒地凍,南方的12月溫暖如春。一個技術創新團隊實現了一次超過30℃溫差的活魚無水運輸產業化實驗,實驗取得重大成功。

12月3日—4日,在2019第十三屆中國冷鏈產業年會期間,山東海洋現代漁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海洋漁業」)在國家農產品現代物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工程中心」)水產冷鏈運輸創新團隊的技術指導下,合作開展了從山東到海南長達2700公裡、36小時的活體大菱鮃和半滑舌鰨無水保活運輸技術商業化應用探索。

山東海洋漁業旗下的山東海洋愛通物流有限公司作為山東省水產品冷鏈物流「四冷工程」建設應用技術創新研究與實踐項目的參與單位,高度重視圍繞主業的科技研發與創新實踐。山東海洋漁業對自身主營業務和運營流程進一步優化,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降本增效行動,重點開展了「活魚無水保活技術」等關鍵技術的產業化研究與應用。本次商業化推廣就是該技術的有益嘗試。

12月3日,技術團隊通過冷馴化技術將大菱鮃和半滑舌鰨進行冷馴化,誘導進入休眠狀態,通過冷藏車無水運輸至遙牆機場(山東濟南),通過空運無水運輸至美蘭機場(海南海口),再通過冷藏車無水運輸至海口魯能希爾頓酒店開展喚醒工作,本次通過汽運+空運+汽運的多式聯運方式,水產品成活率達到100%。

通過成本核算,同比當前主流的有水運輸,無水運輸物流運量可提高20%—30%,成活率提高15%以上,經濟效益明顯。工程中心副主任王國利介紹:「這是一個由新技術支持的新商業模式,未來有很大的成果轉化市場前景。本項目的開展對推動冷鏈央廚新業態,支撐冷鏈餐飲新零售,食材標準化具有重要意義。」

未來,山東海洋漁業將在工程中心技術團隊的指導和支持下,以本次商業化應用探索為基礎,進一步開展以斑石鯛為代表的的鯛科「北魚南運」的無水活運實驗和研究,促進公司業務發展的同時,為振興山東海洋產業貢獻積極力量。(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曉芳 通訊員 範志強 黃寶生 報導)

相關焦點

  • 山東研發活魚無水運輸技術 最長可運輸72小時
    【解說】在山東濟南,國家農產品現代物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功研發「無水活魚運輸」技術,該技術可使水產品存活時間長達72小時,存活率達98%以上,並延長運輸後水產品壽命。魚兒離開水為什麼還能存活?它們是被什麼樣的「魔力」催眠後又喚醒?記者24日前往該研究中心,一探究竟。
  • 魚離開了水還能活嗎?揭秘無水活魚運輸技術 最長保活72小時
    國家農產品現代物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水產團隊的「水產品無水保活綜合物流技術」就可以讓魚兒在無水狀態下保活72小時,通過冷馴化等方式促使各種水產品進入休眠狀態,利用溫控、氣調處理進行無水保活運輸,到達目的地再進行「喚醒」解除休眠,從而實現水產品無水運輸。該技術是對傳統運輸技術的革新,可減少用水或者不用水,非常適合空運,將來在電商這種銷售模式場景下將會發揮更大的價值。
  • 山東威海市海洋漁業「十二五」創新報告和「十三五」展望
    乘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強國等國家戰略之風,威海市以創新性的舉措推動工作開展,努力搶佔海洋經濟發展先機。2015年,威海市實現水產品產量248.4萬噸,實現漁業經濟總產值1200億元,現代漁業經濟主要指標連續多年居全國地級市首位,中國海洋食品名城、中國遠洋水產品加工與物流基地、中國休閒漁業之都和中國海參交易中心等名片愈發閃亮。
  • 山東日照市以科技為支撐 促進海洋漁業發展轉型升級
    山東日照市以科技為支撐 促進海洋漁業發展轉型升級2015-02-16 08:1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近年來以休閒漁業為主線,搶抓機遇,不斷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nbsp&nbsp&nbsp&nbsp以科技為支撐,不斷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與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東省海洋生物研究院等合作共建教學實驗基地,常年進行底棲生物、遊泳生物等項目研發合作,產學研合作取得明顯成效。
  • 活魚運輸,運輸注意事項,以及如何運輸活魚,親魚,魚苗
    觀眾朋友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講活魚的運輸:活魚到帶水運輸。活魚帶水運輸,通常使用常規的機械運輸,一般選用車或船作為工具,而這個工具要管理得當,連續運輸的過程中,最高可達一千五百千米,時間在35小時以上。如何讓存活率高於96%。
  • 黃島區海洋漁業揚帆遠航
    連日來,青島瑞茲海珍品發展有限公司養殖育苗基地客戶不斷,來自東營的一家水產養殖企業一下就訂走18000斤的海參苗,這家企業依託高科技育苗方式,推廣規範化養殖,打出「瑞茲」種苗品牌,是西海岸漁業企業向藍色經濟大潮挺進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西海岸積極轉變漁業發展方式,推進漁業產業轉型升級,引領海洋漁業產業揚帆藍色海洋。
  •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專業介紹
    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  本專業以生物學、環境學、工程設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為平臺,以研究海洋生物(特別是增養殖對象生物)與各種漁業設施和海洋生態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繫與規律為核心內容,以研究海洋生物的增殖、養殖、農牧化平臺的構建技術為特色。
  • 集美大學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理工類學制四年)介紹
    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理工類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漁業生產、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漁業資源開發、海洋環境保護、海洋與漁業管理等工作,且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 何氏水產破解活魚長途運輸保鮮難題冷鏈物流讓魚進入半休眠狀態...
    何氏水產破解活魚長途運輸保鮮難題冷鏈物流讓魚進入半休眠狀態,回溫後魚會慢慢甦醒,活蹦亂跳 中國漁業報2018-09-04 09:48:34 閱讀(13770)
  • 大眾網海洋漁業頻道上線 水產購APP打造電商新模式
    同日,「水產購」遠洋產品電商周拉開帷幕,山東大眾海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中國水產商務網是由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主辦,山東海洋與漁業信息協會協辦,中國水產商務網和水產購客戶端由山東大眾海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運營。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宋繼寶在開通儀式上致辭。
  • 水世界來啦!2020年前山東將新增25處休閒海釣釣場
    海洋牧場水產品年產量達到450萬噸,海洋牧場綜合收入增加到3000億元。據了解,山東將繼續推進投礁型、遊釣型、底播型、田園型、裝備型特色牧場提檔升級。從追求數量向提升質量轉變,重點提升現有的55處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水平,在此基礎上,鼓勵支持工商資本加入海洋牧場建設隊伍,繼續扶持創建省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5處左右,使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總數達到70處左右。
  • 活魚海鮮運輸為什麼要用到冷藏車?活魚海鮮類冷藏車怎麼選擇?
    相信一定有不少人覺得很奇怪,活魚運輸還需要用到冷藏車嗎?常溫運輸不就可以了嗎?其實不然,因為活魚或魚苗是變溫動物,體溫會隨著所處水溫的變化而變化,各類魚類都有自己適應的溫度範圍,所以在運輸的途中需要我們控制好水溫。
  • "齊"心"魯"力|大海深處有「良田」 海洋牧場正在改變傳統漁業生產...
    「海洋牧場是基於海洋生態學原理和現代海洋工程技術,充分利用自然生產力,在特定海域科學培育和管理漁業資源而形成的人工漁場。」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楊紅生說,其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明顯優於傳統養殖,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補充力量。為人類提供來自海洋的優質蛋白之餘,海洋牧場還使附加值較高的魚類規模化養殖成為現實。
  • 活魚運輸講究真大 這些裝備你見過嗎?
    【卡車之家 原創】近日,筆者在走訪市場的時候,路過一個水產園區,園區大門口進進出出的各種運輸活魚的車輛引起筆者的好奇,於是就上前看個究竟。● 活魚運輸需要「穩」中長途雙導最靠譜由於流體的特殊性,導致運輸車輛在行駛時,重心時刻在發生偏移,車身很容易傾斜,這不光考驗駕駛員的技術,更是對車輛穩定性提出了高要求。在這個水產市場,用於中長途運輸的車輛大都為前四後四。
  • 山東港口獲交通運輸部自動化碼頭技術交通運輸行業研發中心授牌
    12月9日,在甘肅蘭州召開的2020年度交通運輸行業重點科研平臺主任聯席會上,山東省港口集團被交通運輸部授予自動化碼頭技術交通運輸行業研發中心,成為山東省港口集團的首個國家級行業研發載體,為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口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會上,自動化碼頭作業關鍵技術等8個方向被確定為2021年交通運輸行業重點科研平臺主攻方向。
  • 春節運輸活魚掉鱗、鰭條刷狀,缺氧暴斃...
    硫酸鋅是無色或白色結晶或是粉末,無氣味、味澀,在乾燥空氣中風化,有一水、六水和七水等多種水合形式,水產上用就是七水硫酸鋅。 活魚運輸如何提高成活率 在常規淡水魚的運輸過程中,提高運輸的成活率是水產經紀人和魚中比較關心的問題,近期中國水產養殖網深入一線,讓擁有多年活魚運輸經驗的水產批發商說說活魚運輸需要注意的事項和有關環節。
  • 不一樣的活魚運輸新技術
    但是,養殖戶們心裡清楚,這是一條經過長途運輸之後,瀕臨死亡的魚了。作為一條北運魚,華南加州鱸養殖量佔全國的70%,全國多地的加州鱸大部分是從廣東長途運輸過去的,傳統運輸模式下,往往容易造成魚的損傷。然而,今天要介紹的這種活魚運輸新技術,將可以實現讓魚」一覺睡到千裡之外「。
  • 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與中國海洋大學籤署人才培養實習基地合作...
    近日,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與中國海洋大學秉承共同促進科研院所與高校進一步合作發展、校內外合作辦學、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願景,成功籤署了人才培養實習基地合作建設協議。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依託行業優勢,多年以來一直開展服務學校研學的公益性教育,先後成為山東大學、山東農業大學、河南大學、日照市職業技術學院校外實踐基地。此次與中國海洋大學合作開展人才培養計劃,既是高校教學的需要,也是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作為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積極參與學校教學,共同拓寬成長空間的又一次踐行。
  • 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與中國海洋大學籤署人才培養實習基地合作建設協議
    9月14日下午,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與中國海洋大學秉承共同促進科研院所與高校進一步合作發展、校內外合作辦學、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願景,成功籤署了人才培養實習基地合作建設協議。 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依託行業優勢,多年以來一直開展服務學校研學的公益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