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小編的朋友圈被這條仰泳的鱸魚刷爆了!有網友笑稱:這條魚真是多才多藝!但是,養殖戶們心裡清楚,這是一條經過長途運輸之後,瀕臨死亡的魚了。
作為一條北運魚,華南加州鱸養殖量佔全國的70%,全國多地的加州鱸大部分是從廣東長途運輸過去的,傳統運輸模式下,往往容易造成魚的損傷。然而,今天要介紹的這種活魚運輸新技術,將可以實現讓魚」一覺睡到千裡之外「。
整體思路是通過調控溫度來降低魚的新陳代謝,讓它們「一覺睡到千裡外」,這樣,在裝車運輸過程中,魚不會因為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損傷。
▼▼▼ 執行過程 ▼▼▼
第一步,要把魚從塘頭運到負責打包分發的車間去。
捕魚時,記錄的塘頭溫度是28.4℃。那麼,在這段運輸過程中,塘頭溫度與運輸車上的溫度,相差不能超過3℃——超出這個範圍,魚身就會發紅,不利於接下來的打包。
為此,運輸車上準備了大量的冰塊,給活魚進行第一次降溫保鮮。
為了能讓活魚適應長途旅行,到了車間,還要進行第二次降溫。
從塘頭運來的鮮魚,要根據種類、大小分類,投放到暫養池。
暫養池的水溫保持在17℃左右,池內有感知器,讓人們能實時了解和控制水溫。
經過五六個小時、分兩次完成的逐級降溫後,魚就進入了一種半休眠狀態,就像睡著了一樣。
接下來就可以裝車了。
當然,為了讓魚睡得更香,一路上還要給魚供氧。魚群在高氧環境下,存活時間更長。
等到鮮魚經貨車運到目的地後,經過簡單的升溫,魚群就可以從半休眠狀態甦醒,活蹦亂跳了。
這種半休眠狀態的活魚,運輸過程中損耗極低,基本在50個小時的運輸裡,存活率能達到99%。
由於所有的損耗都將計入成本,低損耗率的物流運輸,自然會帶給企業更好的回報。
△內容源自加州鱸通,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