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中音鼎石",關注中央音樂學院鼎石實驗學校
一個選擇成就一個理想,一種教育締造一種人生
貝多芬說過:音樂是比一切智慧、
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
回想下,是怎樣的悸動讓你拿起你心愛的樂器?
在每個貌似枯燥反覆的練習中你收穫了什麼?
除了埋頭苦練的堅持,音樂之路你還需要什麼?
跟隨一名音樂家學習除了技藝上的傳承,
最重要的就是言傳身教。
一起來看看楊桐老師的專訪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呢?
「從小提琴到薩克斯,緣起一張CD,相守於摯愛與堅持」
楊桐老師四歲起學習小提琴一直堅持到小學六年級。上了初中後一次偶然的機會,聽到同學的父親從美國帶來的薩克斯CD唱片,就被它的音色和旋律深深地吸引了。
從那以後,他幾乎隔三差五騎著單車去王府井的一家樂器店觀賞薩克斯。後來他鼓足勇氣向家人說了對薩克斯的摯愛並發誓學好它,家裡人就「半信半疑」的讓他學起了薩克斯。他的第一支樂器還是支SECOND HAND 。
「如果你愛一件樂器,這件樂器也會愛你。」
Try it! 堅持來自於愛好。
楊桐分享說:「正是這個原因,即便小時候練小提琴經常會被母親打手,也會被老師訓斥一番,但從來沒感覺枯燥。」
「古典薩克斯和現代薩克斯,這兩種音樂語言我都喜歡」
楊桐老師講解道:「古典薩克斯曲目主要來源於19世紀的印象派曲目直到二戰時期及以後新古典新浪漫作品,基本採用有調性的旋律和傳統的和聲。
現代派薩克斯曲目大多數採用無調性音樂,在旋律、和聲、節奏型及音響效果上創造出一系列新的音樂語言。為了滿足新的音響效果,也促使薩克斯產生了大量的新技巧。這兩種音樂語言我都喜歡。當然,從薩克斯學科 的學術上看,這兩種音樂風格也是大多數歐美音樂院校及薩克斯國際比賽所要求的。」
「重奏演奏家們需要相互照應、相互妥協,需要擁有更高的演奏要求和音樂處理。」
楊桐老師說,剛到國外留學的時候,覺得合奏方面確實比較難。重奏就是通過每位獨奏家的演奏方式、個人音色、節奏感、聽覺敏感度及視奏能力,把這些個性化的因素相互中和的過程,演奏家們需要相互照應、相互妥協,需要擁有更高的演奏要求和音樂處理。
他認為重奏和獨奏的形式就好比體育運動的集體項目和個人項目之間的關係。重奏更注重每個人的平均性和融合性。他們不但在完成個人技巧的同時更要注重彼此「耳朵」和「心靈」的交流來作出積極的或者「妥協」的音樂處理!
「特別是深入了解了這些文化後,你會覺得再去演奏這些音樂,不再是可以去挖掘音樂所需要的情感,而是你的內心會與音樂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
楊桐老師在談到他去俄羅斯、法國和瑞士學習音樂分享道,楊桐遠赴莫斯科的俄羅斯格涅辛國立音樂學院之後又考到法國波爾多國立音樂學院和瑞士洛桑音樂學院直到2008年回國。從東歐到西歐的學習期間,不僅掌握了語言(從斯拉夫語繫到拉丁語系),結識了在歐洲、北美地區音樂學院主流薩克斯演奏家及作曲家,更重要的是在音樂風格及薩克斯學派上有了更深的了解。
「語言需要環境;國內的學生利用假期出國旅遊,出國演出,這樣可以形成更加多樣化的思維方式和語言選擇。」
談到語言,楊桐老師說:「語言需要環境,更多的學生只靠從書本上學習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比如說:一位老外生活在北京一段時間,很快就會說一口流利的北京話,why? 因為濃厚的中文環境「迫使」他需要學習中文才可以有效率的交流與生存。
再舉個例子:我經常在北京和香港兩地跑來跑去,對於兩地學生的語言基礎我深有體會。香港的孩子在學校必須學習兩文三語(兩文:中文和英文;三語:粵語、英語和國語)走到大街,進入餐廳,打開電視等等都是兩國文字的交替而身邊聽到的就是三語。我非常鼓勵國內的學生利用出國旅遊,出國演出,這樣可以形成更加多樣化的思維方式和語言選擇。」
楊桐老師除了在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擔任薩克斯講師教授大學生,同時也在我校「中音鼎石」擔任薩克斯教師,針對初三升入我校的學生,他也分享了考核要點:
「首先,要制定一套嚴格的薩克斯入學考試內容及流程:考試內容可大致分為音階、練習曲和樂曲三個環節。其次一個環節就是文化修養環節,可以考察孩子的特長,比如:外語展示、才藝展示等。最後一個環節就是視唱練耳,通過簡單的聽音、音準掌握和節奏練習來考察他的音樂基礎素養和樂感。」
他為學習薩克斯的學生從高一起的音樂職業規劃作出了以下建議:
在高中三年,除了基礎文化課的掌握,就是要在高中一年級的時候制定一套第一外語及第二外語計劃。我理解的第一外語就是英文,第二外語就是歐洲國家或亞洲國家 的一門語言。這樣以便學生在最後一年申請當地國家的學校。如果有第三外語的話,那就是本專業的譜面及交流層面的音樂術語。綜上所述,都是針對願意考取海外音樂院校的學生而言。當然,在高中三年學生在薩克斯專業學習、視唱練耳專業訓練及樂理的掌握很突出又希望自己留在國內,我也會推薦他們去備考中央音樂學院的薩克斯班。
▲ 楊桐老師在中央音樂學院75周年華誕系列音樂會的精彩表演
四歲起學習小提琴。
十三歲,在中央音樂學院單簧管教授蘇堅培老師指導下學習薩克斯風和單簧管。
十八歲起師從俄羅斯功勳藝術家Shaposhnikova教授和Valonsov教授。
2005年, 師從於國際古典及現代薩克斯演奏家Marie-Bernadette Charrier教授並以第一名的成績取得法國波爾多國立音樂學院薩克斯大師班文憑。隨後,師從巴黎薩克斯演奏家Pierre- Stéphane Meugé教授
2008年,獲取瑞士洛桑音樂學院碩士演奏家文憑。
2011年, 起受聘於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
楊桐老師跟他的學生們
楊桐的個人音樂會及講學活動遍及中山公園音樂堂﹑天津大劇院﹑深圳音樂廳﹑香港大會堂﹑香港演藝學院﹑臺北藝術大學﹑臺灣國立交通大學﹑泰國Silapakorn大學﹑泰國Mahidol大學;泰國歌德文化中心﹑曼谷基督大教堂﹑馬來西亞大學﹑馬尼拉大學音樂學院等。
2012-2014年,楊桐先後榮幸被香港特區政府音樂事務處邀請擔任香港管樂團首席評委及澳門特區政府文化處邀請擔任澳門青年音樂家獨奏比賽管樂評委。2011年,受聘於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至今已成功舉辦寧夏大學師生音樂會﹑深圳師生音樂會及馬來西亞師生音樂會。
近兩年,楊桐的學生們也先後獲得「國家拔尖創新人才獎」、「第八屆俄羅斯符拉迪沃斯託克國際青年演奏家大賽銀獎」、「第十四屆歐盟馬其頓「奧赫裡德珍珠」青年音樂家國際比賽薩克斯高等組頭獎」等國內及國際獎項。
在俄羅斯留學期間,楊桐曾在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新年音樂會及俄羅斯作曲家協會音樂廳上演Alexander Glazunov 所寫的《 Concerto en Mibfor Alto Saxophone And Piano Version》,得到了莫斯科古典音樂界的稱讚。
在法國期間,法國著名現代派作曲家Francois Rossé為楊桐作曲《Sure un ilot de la Riviere …》pour Solo Saxophone Soprano《在河之洲》(法國Fuzeau Classique出版社 ref.8640)(此作品於2006年7月在斯洛維尼亞第十四界世界薩克斯風大會發表並得到世界眾多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好評 )。同年獲得法國蘭普得薩克斯高等組比賽第三名及波爾多市政府頒發的第一名演奏獎(D.E.M)。
在瑞士期間,被選為「瑞士七名獨奏家」在首都 Berne, Lausanne 和Bienne等城市,上演義大利著名現代派作曲家Luciano Berio博裡奧《Sequenza7bpour Saxophone Soprano, 獲得了當地音樂學術界的極大好評。
在東南亞期間曾得到泰國第一大英文報《Bangkok Post》及馬來西亞第一大英文報《Star》專訪。2009年,參加第十五屆世界薩克斯大會(曼谷)的歐洲與亞洲現代派演奏家音樂活動 -Arc en Ombre。同年,在中國北京,楊桐有幸被邀請在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廳舉行的「第一界華夏薩克斯之聲「(2007)(「傑出的海內外華人薩克斯演奏家聚會」)演出。在中國文化部對外交流中心舉辦的「第一界北京國際薩克斯夏令營」與美﹑法﹑韓的教授一同講學及在中山公園音樂堂演奏。同年,被授予南昌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一職。
預了解如何申請「中音鼎石薩克斯專業」,請點擊下方招生簡章
或者直接撥打:4000-581-587
也可以在此處留言
了解更多中音鼎石師資,請點擊「閱讀原文」
▲ 點擊查看「2016年招生簡章」
▲ 點擊查看「預約免費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