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重點是幫您整理一下LC-MS/MS定量分析的思路,與網友踩坑之後的的一些經驗。速速收藏吧~
歡迎在文底留言,聊聊你在分析時踩過的坑!
● 查閱文獻
● 做好樣品前處理,萃取濃縮分離純化
● 有條件的可先在HPLC上摸好LC條件,能夠基本分離更好,緩衝體系符合MS要求
● 溶劑包括水的純度,最好色譜純以上
● 新的色譜柱可能要先衝洗很長時間才能幹淨,某些樣品非常容易吸附在進樣閥和管路中,用溶劑清洗
● 質譜儀須校準,預熱時間要足夠長,氣流的穩定也很重要,液N氣閥開度要注意,達到穩定程度
● 首先,確定離子化方式:
ESI or APCI,POS or NEG
● 用10-100ppm的純樣,Q1 SCAN 察看存在哪些離子,要能夠看到待測的母離子,應明顯比周圍的噪聲離子高,通過改變DP,觀察離子的增減,若為POS方式,看M+1,M+18,M+23等等,初步判斷分子離子,如看不到則可能是濃度太低或離子化方式不合適,或選擇的溶劑體系不合適
● 母離子選M+H,或M-H最好,但有時只有M+NH4,M+Na等,這樣CAD能量可能需要高些,選擇[M+H]+,還是+NH4,+Na等,要由化合物決定。加合離子若穩定,則可用,不穩定則可能需換流動相,但+H通常好些,所需碰撞能量低,靈敏度高;如含Cl可選擇2個母離子峰
● SIM與MRM,單級Q只能SIM,MRM可看成2個SIM,選擇性更好
● 再根據上一步確定的母離子進行PRODUCT SCAN,確保所有碎片離子都來自待測化合物,而不是溶液中的雜質,找出較強的碎片離子信息。還可改變CE,從中選定MRM需要測定的一對或更多離子對,為最後LC-MS/MS聯用做準備
● 做PRODUCT SCAN時,注意小數點後的位數,MRM輸入要準,靈敏度才高
● 先多選幾個離子對,待出現基質幹擾時可換,最後根據法規要求確定離子對數目
● MRM方式優化儀器,通過優化儀器參數,使得母、子離子都達到一定強度水平,使MRM靈敏度最高。可先讓儀器自動優化參數,然後再手動細緻優化,只檢測一對離子時根據TIC的強度來確定儀器參數,一次優化多對離子時,要根據每對離子的XIC強度來分別確定儀器參數
● 先用注射泵優化COMPOUND項下面的參數,如DP、CE及CAD等,再接通LC,用FIA優化其他參數如溫度,氣流和IS電壓及離子源位置,或接一個三通,樣品仍由注射泵進入離子源,同時LC保持需要的流量. 然後進行MRM測定。
● CURTAIN GAS在不降低靈敏度情況下儘量大些,霧化輔助加熱氣流不用太大,這樣可以提高信噪比,保持信號穩定。
● 解析度的選擇:當樣品較純,Q3可選LOW,提高靈敏度,若選LOW後本底噪聲太高則意義不大。
● 色譜柱長度可根據分離的要求而定,定性可長些,定量在能有效排除幹擾情況下儘量短,提高效率;內徑最好選細徑柱如2mm的,1mm的,IS可不分流, 4.6mm柱用1ml流量時如不分流靈敏度還不是最佳,不如流量低時更好。流速高,峰形好
● 不同牌號色譜柱,效果很可能不同
● PH的影響-正離子方式PH要低些,負離子方式PH要高些,除對離子化有影響外,還影響LC的峰形,以至定量誤差。流動相加乙酸銨可適合大部分測定要求
● 用流動相配的標樣,初步優化確定LC條件是否合適
● 標準品工作液現配現做,尤其是較低濃度,時間長了可能因吸附分解等降低
● 進樣順序要先稀後濃
● 洗針液要常換,進過濃樣後要進一針空白,檢驗是否有殘留汙染
● 順序:純樣-添加樣-實際樣品
● 流動相液優化後,空白提取液配製標準再優化,看幹擾,空白添加再提取後看回收率
● 用空白提取液配製標準樣做曲線,準確,有效排除幹擾因素
前處理方法的優化
● LC,MS都優化還不行,改提取方法
● 離子抑制-改變前處理方法或LC條件
● 內標用法,藥代動力學時多採用內標,選擇原則:內標物與被測物的化學性質有區別時,要注意幹擾基質對他們的離子化影響的不同,儘量選同系物。還可利用同位素標記
● 衍生化:有時有助於信號強,且穩定,例如硝基呋喃類,衍生化
後容易測量。
● 最低檢出限,信噪比~3:1,定量限~10:1
● 同一物質幾對離子的比例應相對恆定,誤差不超過15%,峰面積比峰高準確
● 當濃度低,信號弱,自動積分不準時可對峰面積手動積分
● 平滑次數與峰寬因子、保留時間等設置都會影響積分值
● 曲線過零點時,可用4個點;不用,則要5個點
● 線性範圍太寬,有時意義不大
氣相色譜定量方法全解讀
【夯實基礎】液相色譜定量分析原理
食物包裝卡紙中遷移汙染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點擊閱讀原文,更多精彩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