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 News & World Report 的2020美國最佳大學排名致力於讓人們了解全美頂尖學府的學術近況以及學術研究與業界聲譽做出準確而又權威的綜合評價。
啟德教育作為U.S. NEWS官方認證機構,第一時間帶大家來了解本榜單並進行深度解讀。
排名標準
該排名通過對美國大學基於各項指標加權平均計算所得,這些指標主要包括:學術聲譽、畢業率留校升學率、師資力量、新生水平、經濟實力、畢業成果、校友捐贈等。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U.S. News排名在方法論上有如下一些更新。
首先,按2018年12月更新的卡內基分類,上百所美國大學的所屬類別將有所變化。最大的變化是美國綜合大學排名的規模,從312所增加到399所;135所新學校加入「最佳大學」排名名單(由於許多高校採取開放式招生,因此並未納入正式排名)。
其次,取消了高中諮詢顧問排名(權重為5%),提升同行評審調查的權重(從15%上調至20%)。這意味著學校的聲譽評估不會因這兩個類別的權重變動而發生變化。
此外,今年對其他排名因素做出了更多優化。
第一,基於去年新增的社會流動性指標,我們在本次發布中納入新數據排名。新社會流動性數據排名適用於U.S. News的分類排名(如:全美人文科學學院排名),呈現在下拉菜單「其他排名」下的子排名。
該排名基於高校畢業生獲得聯邦佩爾助學金(Federal Pell Grants)和其他學生進行畢業率的排名比較。
第二,將發布學校的整體學術成就(畢業率、畢業業績),其中包括畢業後在社會中的生產能力和表現,作為新成績數據排名。
這兩項排名本身不是新增的排名,與往年一樣,仍然作為評估學校整體情況的指標。我們也特別對網站的頁面顯示進行了優化,更加方便用戶查閱。
具體來看,排名標準如下:
Outcomes (35%)
教學成果包括學生的準時畢業率和延期畢業率等,今年新增了獲得聯邦佩爾助學金(Federal Pell Grants)的學生畢業率以及同其他學生畢業率對比因素。
Faculty Resources (20%)
師資力量包括課堂規模、教職員工工資、師生比例、全職教師比例。
Expert Opinion (20%)
專家意見,由U.S. News評選出來有資格的專業人員(頂尖的學者、校長、招生主任等),對於他們所熟悉的大學的學術質量進行評價。
Financial Resources (10%)
經濟實力,即學校的財政資源,主要表現在對於每個學生的教育投入,這能夠影響學校的整體教育質量。
Student Excellence (10%)
學生表現,主要為學生的考試成績(ACT/SAT),以及高中排名前10%的比重。
Alumni Giving (5%)
校友捐贈,能夠直接或間接表現出校友對於母校的認可程度,也影響到資金來源等
小米邀請到了啟德美國項目管理中心的大咖Premier Only總監/美高本總監孫靜老師,來跟大家深度解讀本次排名。
排名及深度解讀
和2019年的排名相比,今年在TOP10裡面的這些學校依舊還是那些TOP10的學校,正所謂無論地球怎麼轉,我們這些大牛校是不會掉出前十的。唯一可圈可點的是芝加哥大學,做了幾年的第三名的寶座,今年讓位了,與前三無緣,但是我相信,愛芝大的同學和家長不是愛它的排名,所以雖然今年第六了依舊還是會成為早申請EAED的熱點學校。
在11到20這一檔,與去年的情況也基本差不多,無論US NEWS怎麼去改變它的評判指標和遊戲規則,優秀的學校依舊穩坐TOP20。這也就正好說明了一個事實,美國本科院校,前二十的再怎麼改朝換代,也換不下去它們。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從去年的第19名掉到今年的第20名,大家可能會說只是一名之差沒必要被點名吧,其實是這樣的:美國大學裡尤其是綜合類大學,他們也非常看重TOP1-20這個範圍(畢竟學校的名譽和來年的招生還是要靠它的),所以和我們申請一樣,這個範圍裡的排名競爭也是很激烈的,UCLA從2017年的第24名在2018年成功擠到21然後再在2019年終於進入前20(第19名),從此把之前一直糾纏在一起的UCB徹底甩掉,還是花了幾年的時間的,今年排名稍微有所滑落,但是從入讀情況來看,依舊是形勢大好的一個狀態。
最想點評的就是這個區域TOP21~TOP30,這也是今年備受爭議卻又很無可奈何所以值得深思和多多關注的一個區域。每年我都會聽到來自好多好多家長的聲音:「我希望我的孩子能進前三十」,「我覺得前三十才是好學校」,「怎麼也得進個前三十吧不然我們幹嘛花那麼多錢送孩子去美國讀書」。。。。沒錯,家長們的認知是沒錯的,但是我真的想對中國的家庭說一下:美國前三十的大學被我們慣壞了!
大家知道,從2018年開始,US NEWS排名規則取消了錄取率這個元素,也就是說大學不再能通過降低錄取率來獲得排名上的加分了,作為一個經歷了9個申請季的人,我明顯的感覺到從那一年開始,前三十的競爭開始了白熱化的激烈。因為學校不再那麼去「卡」錄取了,換句話說他們是敞開了大門歡迎我們入讀,而且從數字上也不難看出,在這個檔位的學校在這幾年(2018-2020申請季),入讀學生的數量分別呈現5%的增長,這是一個比較可怕的數字。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將去美國讀大學定位成為「非前三十不去」這樣一個概念。那麼現在好了,在「政策」放開後,在擁護者瘋狂增加後,美國本科前三十的錄取競爭程度,也上來了,我們看到在這個區間裡的某些學校,其錄取難度絕對不亞於TOP20甚至TOP10。那麼接下來我會逐個解析:
UCB - 在經歷了數據不準確風波之後,按時補上了實際數字,但是近幾年UCB的排名一直是下滑的,從18年第20名到19年21名到20年22名
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 - 前兩年一直徘徊在27、28名,今年縱身一躍擠進前25,入讀人數也增漲了5%,不過這個學校的申請特點就是defer(將大量的EA申請人延期到RD輪次審理),有個沒被證實過的輿論,全體被延期是因為申請人太多招生官看不過來,不管真的假的,反正這麼多年下來我們也見怪不怪了
GIT - 終於前三十啦!舉國歡慶!(此處有熱烈掌聲),這個學校是一個常年被「欺負」的學校,因為學校本身教學質量和學術能力以及學術貢獻都非常優異,但是迫於是公立學校的這個出身,一直被「排擠」在TOP30之外,今年看到它進入了TOP30真心為它高興
NYU - 從36到30再到29,NYU也是一直以來的熱點中的熱點。無論排名如何,申請人數年年遞增,所以這幾年會一直是NYU的「大年」(行業術語:形勢大好的意思)
羅切斯特大學 - 另一所一直徘徊在30名門口等待被召喚的學校,今年終於擠進前30了,也需要鮮花和掌聲。我個人的感受,羅切斯特大學近幾年的錄取要求是越來越高了,早期我錄過託福九十幾分的學生,現如今託福一百分以上還不算還得面試,可想而知今年羅切斯特大學的申請肯定更加難
接下來就是前50這一檔了,這一檔的學校可以說是超過半數的中國家庭會選擇的一個學校群體,這裡到處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首先是一大波加州的第二梯隊,加州歐文,加州聖地牙哥,加州聖塔芭芭拉,加州戴維斯,無緣去到伯克利洛杉磯的同學們,這些都是自己曲線救國的路徑(指:先入讀再轉學),除此之外還有東部幾所熱門大校像BU,東北大學,布蘭迪斯大學,另外就是理工大牛UIUC,還有南方哈佛UTA,全部都在這個範圍裡,所以同學們家長們,可想而知前五十是多麼的熱門。
值得提的是UWM(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去年從46掉到49的時候,我們很多老師都報不平,生怕今年跌出前50,如果像UWM這樣老牌並且學術底蘊雄厚的公立大學都不給人家在TOP50的一席之地的話,那真是沒天理了
杜蘭大學 - 一所被藝術和大龍蝦所籠罩的美麗學校,這幾年也是形勢看好,一路殺上來,也確實是值得的。因為地理位置特別靠南,很多學生和家長都忽略了它,但是實際上根據我們從杜蘭大學畢業的老師們的反饋,這所學校的學術能力和當地的生活氛圍都是非常適合國際生的(當地人非常熱情友好會給初出國門的同學們一些溫暖和安全感)
最後一擋就是50名以後的學校,這裡因為篇幅的關係我們只截取到前80名,但是不能說80名以後的學校就不是好學校,所以最想通過這個機會跟廣大的中國家庭傳遞的是【不要一味的看重排名】,雖然US NEWS是從美國1400多所院校中篩選出兩百多所進行排名的,同時還有另外一千多所的文理學院也參與了選拔,但是因為排名的規則是多元化的,對於我們國際留學生來說,我們出國留學所追求的無非是學術能力上的提升以及跨文化的經歷,但是這兩點在排名的規則當中是佔了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今天因為時間關係也沒辦法全部顧及到去給大家解析。總之US NEWS只是若干種排名中的一個,希望同學們尤其是家長們能夠客觀理性的看待這個排名,把它當做一個工具來輔助我們更好的了解美國的大學,尤其是美國大學的本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