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為什麼要遷都阿斯塔納?

2020-11-09 環球情報員


哈國遷都
作者|德克薩斯紅狼
責編|Thomas

2019年3月,哈薩克斯坦為了紀念前總統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將首都阿斯塔納再一次改名為「努爾蘇丹」。這對阿斯塔納而言,已經是哈薩克斯坦獨立後的第三次更名。

▲努爾蘇丹地標巴伊傑列克觀景塔附近

然而,努爾蘇丹(阿斯塔納)儘管貴為首都,但卻並非是哈薩克斯坦的最大城市。哈國東南邊境的歷史名城—阿拉木圖不但經濟實力雄厚,人口也雄踞哈國第一,卻出人意料地失去了首都的寶座。

事實上,如果細究,還能發現努爾蘇丹的建城歷史要比阿拉木圖更為悠久一些。那為什麼先建城的努爾蘇丹卻反而輸給了阿拉木圖,直到20世紀末才成為哈薩克斯坦的首都呢?


一、俄國對哈薩克草原的徵服

現代哈薩克斯坦的主體民族—哈薩克族形成相當晚,其族源也十分複雜,一般認為它是一個中亞地區多個民族的集合體,且一度臣服於金帳汗國。

直到15世紀中葉,黃金家族後裔才帶領著哈薩克族祖先脫離金帳汗國統治,逐漸遷徙到巴爾喀什湖以南定居,就此建立起獨立的哈薩克汗國,並逐漸強盛起來。而這批遊牧民族也被稱為「哈薩克人」。

▲哈薩克汗國分為三大部落:小玉茲、中玉茲和大玉茲

然而哈薩克汗國雄主頭克汗於1718年去世後,由於其繼任者並無治國能力,再加上準噶爾部落的入侵,哈薩克汗國逐漸衰落並陷入分裂之中。

而當時沙俄在對陣瑞典的「大北方戰爭」中大獲全勝,確立了東歐霸主地位,並積極謀求更進一步的霸權。當沙俄統治者看到中亞內部的分裂態勢後,逐步產生了擴張領土的想法。

在沙俄對中亞的徵服過程中,不但在新式武器裝備上佔據了科技優勢,同時還在兩國邊境線上大肆修建軍事要塞,並建成了一條從裏海到阿爾泰山漫長的哥薩克防線。沙俄此舉不但可以阻止哈薩克遊牧民襲擾沙俄腹地,同時,他們也能以此為前哨基地,步步為營向中亞推進。

▲沙俄進軍中亞路線圖,北方紅色長線即為當年沙俄的防線

在採用軍事手段的同時,沙俄也利用外交政策脅迫哈薩克的中玉茲、小玉茲兩大部落先後臣服於己,或是扶植親俄的首領。但進入19世紀後,隨著沙俄國力的進一步提升,它顯然不能滿足於這種形式上的臣服,開始加大了對中亞的徵服進程。

1822年和1824年,沙俄先後廢除了中玉茲和小玉茲的汗號和管轄方法,將其領地改置成俄國的行政單位,並以俄國法律代替哈薩克習慣法。

然而,沙俄所侵佔的僅僅是部分哈薩克草原,在哈薩克草原以南的廣大區域,仍然存在著尚未被沙俄納入統治的布哈拉汗國、浩罕汗國、希瓦汗國。為了徵服希瓦汗國,沙俄曾在1839年派出了一支遠徵隊伍,結果大敗而歸。

▲努爾蘇丹和阿拉木圖在哈薩克斯坦的位置

這次遠徵的失敗,使得沙俄徵服者意識到他們還需要更加深入草原腹地的軍事基地。在此之後的幾十年內,沙俄一直在採用修建軍事要塞和武力徵服的方式,不斷蠶食中亞本土遊牧民的領地。

1830年,沙俄在哈薩克草原北部,建立了一處名為「阿克莫拉」的軍事要塞,這也是努爾蘇丹的建城之始。

▲伊犁河流域

就在沙俄不斷徵服中亞諸國的同時,中國也碰上了「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鴉片戰爭的爆發,使得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沙俄也在此時不斷入侵巴爾喀什湖以南的中國領土。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因此當時並沒有對沙俄在西北的入侵做出十分有效的抵抗。

▲阿拉木圖的位置曾經屬於清朝

1854年,一支沙俄遠徵隊在伊犁河谷、阿拉套山山腳下的古爾班阿里瑪圖附近,建立了一座名為「韋爾內」的城鎮,即今阿拉木圖市的前身。

1864年,沙俄逼迫清政府與其籤訂了條約,約44萬平方公裡領土就此淪為異域,伊犁河谷也被一分為二。阿拉木圖也在被割讓領土之中。

▲俄國侵略中國領土示意圖,阿拉木圖等廣大領土被迫割讓

阿拉木圖三面環山,來自大西洋的溼潤水汽無法繼續前進,只能在此聚集下沉,因而在當地形成了一片水草豐茂、土地肥沃的肥沃谷地。此外,沙俄為了進一步侵略中國內地,也試圖把當地作為前哨站從加大了開發力度,並以之作為草原總督區下轄的七河州首府(1882-1897)。

▲伊犁河谷被譽為「中亞溼島」,喇叭的形狀使得大西洋西風在此聚集


二、阿拉木圖的崛起

早期的阿拉木圖城中只有少數俄羅斯人居住,哈薩克人則聚居在其周邊。但19世紀中期開始,阿拉木圖也出現了民族混居的模式,而且當地而已憑藉著比北部更為溫暖的氣候和適宜的水文條件吸引了更多外來移民。

▲阿拉木圖周邊衛星圖

短短幾十年內,阿拉木圖便逐漸從一個普通軍事據點成長為哈薩克草原南方的重要經濟中心。到1906年時,阿拉木圖的人口已增長至2.7萬餘人。

▲1900年的中亞

十月革命爆發後,俄共(布)也在哈薩克斯坦建立了蘇維埃政權。1926年,蘇聯政府為了溝通中亞和內地交通,決定興建一條從塔什幹通往新西伯利亞與西伯利亞大鐵路匯合的中亞鐵路動脈。

不久後,阿拉木圖也開設了直達莫斯科的航班。隨著交通條件的日益便利,阿拉木圖在物流、商貿、工業等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縱貫中亞的「突厥斯坦—西伯利亞鐵路」

蘇德戰爭爆發後,阿拉木圖迎來了它的高速發展期。戰前的蘇聯歐洲部分是全蘇聯的工業中心,囿於德國閃電戰的凌厲攻勢,蘇聯政府不得不把大批工廠、醫院、研究所、大學從東歐撤離到其統治腹地。

阿拉木圖在此期間接納了不少機構,使自己成為了哈薩克草原上重要的輕工業中心,從而大大促進了本地社會經濟發展。據統計,到1968年時,阿拉木圖人口已從1919年的10萬餘人增加到36.5萬餘人。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阿拉木圖也逐漸暴露出了它的不少缺點。

▲升天主教座堂,一座建於20世紀初的東正教堂,是1911年阿拉木圖大地震中唯一倖免倒塌的建築

阿拉木圖三面環山,其北部則是大片荒蠻沙漠。雖然有著高山河流的灌溉,但城市發展空間卻極為有限。此外,阿拉木圖主城區也位於地震帶上,地殼活動頻繁。

尤其是1911年的一場地震,阿拉木圖幾乎被地震夷平,震後僅剩一座木製的東正教堂仍然聳立。

▲阿拉木圖的空氣汙染

同時,由於阿拉木圖空氣汙染極其嚴重,長時間內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雖然有來自西伯利亞方向的凜冽北風,但鑑於其位於谷地,周邊群山環抱,因此霧霾多年聚集於此,難以消散。

另一方面,自19世紀開始到20世紀後期,大量俄羅斯移民湧入當地,改變了當地的民族結構,尤其是北方各州由於受到俄國開發較早,因此俄羅斯人佔比更高一些。

隨著蘇聯的解體,哈薩克斯坦境內存在著眾多的俄羅斯族人也成為哈國的重要隱患,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嚴重的分離主義運動。

據統計,1989年時,俄羅斯人是哈薩克斯坦境內的第二大民族,佔當地總人口的37.4%約600餘萬人,哈薩克族也只佔40.1%左右約650餘萬人。

▲中亞民族分布,紫色是哈薩克族,綠色是俄羅斯族,可見哈薩克斯坦北部有廣大的俄羅斯族群體,阿斯塔納周邊屬於兩族的混居住地區

對哈薩克斯坦統治階層而言,靠近吉爾吉斯斯坦國境線的阿拉木圖也太過偏僻,其政治影響力難以輻射到俄羅斯族人佔多數的北方地區。

早在獨立之初,就有俄羅斯人試圖脫離哈薩克斯坦或要求自治,不過在哈薩克斯坦政府看來,這些俄羅斯人並非當地本土居民而是屬於外來者,因此也談不上自治。

此外,也有北方地區的俄羅斯人大量移民至俄羅斯,而這些人恰恰具備較高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使得獨立之初的哈薩克斯坦經濟發展受到了一定影響。


三、新興的阿斯塔納

因此哈薩克斯坦獨立後不久,政治強人納扎爾巴耶夫就不得不考慮遷都事宜。在他看來,新首都應該滿足社會經濟狀況、氣候、地貌、地震風險、交通基礎設施等32個條件。

根據這些指標衡量,當時哈薩克斯坦共選出了四個備選城市卡拉幹達州的烏勒套市和首府卡拉幹達市、阿克糾賓斯克州的首府阿克託別市和阿克莫拉州的首輔阿克莫拉市。

▲相關城市位置

烏勒套雖然處於哈薩克斯坦的地理中心,在歷史上也曾在此聚集眾多哈薩克部族,定都於此具備凝聚人心的力量,然而當地卻缺乏水源和基礎工業,發展後勁不足。

卡拉幹達是哈薩克斯坦重要的工業基地,然而當地地質、水源和生態條件也不佳。阿克託別則位於哈薩克斯坦西北部邊境,定都於此難以統籌全國。

阿克莫拉,即現在的哈薩克斯坦首都努爾蘇丹。歷史上的努爾蘇丹幾度更名,最早可以追溯到1830年沙俄在當地修建的軍事要塞「阿克莫林斯克」。

1954年,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發起了著名的「墾荒運動」。當時,阿克莫拉及其周邊地區也被蘇聯政府列為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大量俄羅斯年輕人來到此地墾荒,而該城也因此更名為「切利諾格勒」(意為「墾荒城」)。直到蘇聯解體後,哈薩克斯坦才恢復了該城舊稱—阿克莫拉(意為「白色墳墓」)。

▲努爾蘇丹衛星圖

阿克莫拉地處半沙漠草原地帶,伊希姆河穿城而過,不但視野開闊,而且土地資源、水資源都極為豐富,同時當地歷史上也沒有嚴重地質災害的記錄,並且也有著基礎工業設施和交通條件。

因此,阿克莫拉對哈薩克斯坦而言,幾乎有著無垠的擴張面積和無盡的人口增長潛力。過於寒冷的氣候可能是這座城市唯一的缺點。

經過仔細甄選和詳細研判,最終哈薩克斯坦最高蘇維埃在1994年決定把首都從阿拉木圖遷往中北部的阿克莫拉。但直到1997年,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才正式頒布「遷都令」,並次年將其改名為「阿斯塔納」(在哈薩克語中即為「首都」之意)。

2019年,哈薩克斯坦為了紀念前總統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又再度將阿斯塔納更名為「努爾蘇丹」。

然而遷都的成本是巨大的,當納扎爾巴耶夫宣布遷都到阿斯塔納之時,新首都的建設尚在進行之中。公務員們只能借用原來的州政府大樓辦公,而且早期樓裡只有一部直撥電話。

由於不少建築尚未完工,很多公務員甚至只能暫時居住在旅社裡,以至於有部分公務員因難以忍受惡劣的辦公、生活環境而選擇了辭職。

▲1997-2010年間哈薩克斯坦中北部地區哈、俄兩族人口比重對比變化

哈薩克斯坦遷都阿克莫拉之初,也遭遇了重大的質疑和反對的聲音,當時哈國內部便有反對派以「勞民傷財」為由批評遷都的行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反對聲音也逐漸消失了。

尤其是在改變哈薩克斯坦北方民族結構這一方面,遷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據統計,2010年人口統計資料和1999年相比,哈薩克斯坦北方三州的哈族居民比例已有明顯上升。

▲阿斯塔納伊希姆河南岸核心區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努爾蘇丹已經成為一個擁有110萬人口的現代化大都市,儘管和180萬人口的阿拉木圖還有所差距。然而隨著政府、議會、央行以及其他科技機構的相繼遷入,阿斯塔納取代阿拉木圖成為哈薩克斯坦新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中心,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哈薩克斯坦境內的眾多外企總部,迄今為止仍然選擇駐留在阿拉木圖,鮮有搬遷計劃。可以預見,哈薩克斯坦的經濟中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不會隨之改變,並會在此後形成南北兩大城市共同帶領哈國未來發展的局面。

對哈薩克斯坦而言,遷都算是豪賭成功了。

長期作者|德克薩斯紅狼
文史作家|近現代世界政治與歷史研究方向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本文系 「網易新聞 · 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

籤約帳號「環球情報員」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你可能錯過

相關焦點

  • 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 把冬日搬進室內
    冬季的阿斯塔納【環球時報赴哈薩克斯坦特派記者 劉暢】相信歐亞大陸中心國家哈薩克斯坦16年前將首都從南部綠洲阿拉木圖遷至北部荒原阿斯塔納的時候,就已經做足安排,要讓首都市民在零下40度也能享受到城市生活的全部。方法就是,把城市搬到室內。今年12月,在極寒籠罩的阿斯塔納,《環球時報》記者每推開一扇門,呈現眼前的總是一處溫暖樂園。難怪有人將阿斯塔納譽作極寒版杜拜。
  • 為什麼要遷都?為什麼經濟中心和政治中心要分離?
    其原因大致為:a、將首都從易受攻擊的前線地區遷移到具有戰略縱深的內陸地區。比如巴基斯坦、坦尚尼亞、緬甸等國;b、緩解原首都交通擁堵、人口膨脹、房價高昂等大城市病,另覓新都。如哈薩克斯坦、象牙海岸、奈及利亞等;c、出於平衡區域發展的需要,比如巴西把首都從南部濱海繁華城市裡約熱內盧遷往內地高原,在那裡另建新首都巴西利亞;d、特殊的國際政治格局變化,引發遷都。如兩德統一後首都由波恩遷往柏林。
  • 印尼七任總統都想遷都,雅加達到底怎麼了?
    印尼總統佐科已下定決心:遷都!據路透社,印尼國家發展規劃部長班邦29日表示,印尼總統佐科已決定遷都。「總統選擇將首都遷出爪哇島,這是一個重要的決定。」放棄雅加達之後,首都要遷向哪裡?班邦表示,政府還沒想好。而且將首都從雅加達遷出可能需要長達10年的時間,預計耗資330億美元。
  • 哈薩克斯坦2017年全國武術錦標賽在阿斯塔納舉行
    哈薩克斯坦2017年全國武術錦標賽在阿斯塔納舉行 2017-0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富宇   中新社阿斯塔納
  • 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主席:與亞投行的合作前景廣闊
    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主席克裡姆別託夫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許多國家仍處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迫切需要國際社會支援。在此背景下,亞投行大力支持各國抗疫工作,取得顯著效果。未來,在幫助各國走出危機影響、加快經濟社會恢復發展的過程中,亞投行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 四個成語,帶你感受習主席的阿斯塔納時間
    習近平在機場受到哈薩克斯坦第一副總理馬明等熱情迎接。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仲夏時節的阿斯塔納,雲捲雲舒,涼風習習,天氣格外宜人。6月7日至10日,習近平主席對「偉大草原之國」哈薩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和阿斯塔納專項世博會開幕式。
  • 四個成語 帶你感受習主席的阿斯塔納時間
    6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首都阿斯塔納,開始對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七次會議和阿斯塔納專項世博會開幕式。習近平在機場受到哈薩克斯坦第一副總理馬明等熱情迎接。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仲夏時節的阿斯塔納,雲捲雲舒,涼風習習,天氣格外宜人。
  • 12345,五個數字帶你回顧習近平的阿斯塔納時間
    6月7日至10日,習近平主席對哈薩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和阿斯塔納專項世博會開幕式。從7日晚間抵達到10日一早離開,約60個小時,出席近30場活動,習近平主席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訪問取得豐碩成果。
  • 烏魯木齊--阿斯塔納開通國際直達旅客列車
    烏魯木齊--阿斯塔納開通國際直達旅客列車  5月27日,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至新疆烏魯木齊的國際直達旅客列車正式開通運行,結束了兩個城市之間長期以來沒有國際直達列車的歷史。該國際旅客列車由1節軟臥車廂和7節硬臥車廂組成,每周二從阿斯塔納出發,周四到達烏魯木齊,行程37個小時,周四由烏魯木齊啟程,周六返回阿斯塔納。    1992年,中哈開通了烏魯木齊--阿拉木圖的國際旅客列車。2004年起,阿斯塔納的乘客到烏魯木齊須乘坐火車先到達阿拉木圖(每周只有一班,兩節拖掛車廂),再將車廂併入阿拉木圖的國際列車開行至烏魯木齊。
  • 2017阿斯塔納世博會中國美食與文化館在滬推介
    中新網上海3月30日電 (記者 許婧)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上海中華老字號企業協會和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等機構30日在上海與哈薩克斯坦2017年阿斯塔納世博會中國美食與文化館執委會籤訂世博會戰略夥伴協議,中國美食與文化館將藉助世博會舞臺,將優秀的中國品牌和悠久的中國文化
  • 阿斯塔納輕軌項目101車站頂板混凝土澆築完成
    千龍網北京11月9日訊(通訊員 蘇建鋒 陳金夢)近日,記者了解到,由北京城建亞泰集團承建的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輕軌一期101車站站廳層梁板(1至5軸)順利完成混凝土澆築。101車站是整個阿斯塔納輕軌的起點,位於阿斯塔納國際機場T2航站樓附近,機場二層來往遊客可俯視整個車站內部及建設過程,對現場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 阿斯塔納世博會北京周活動安排
    阿斯塔納世博會北京周活動安排-新華網    2017年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世博會將於2017年6月10日至9月10日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辦。
  • 聚貿受邀訪問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深化合作
    聚貿受邀訪問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深化合作目前,歷時三個月的哈薩克斯坦世博會正在如火如荼舉行。中國作為此次參展面積最大的國家館之一,以「未來能源,綠色絲路」為主題,以「過去、現在、未來」為主線,全面展示中國在傳統能源轉型、新能源開發、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新理念和新成果,展現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全球各國在能源及經貿領域的務實合作。
  • 韓國遷都!韓國政府為何要拋棄首爾,選擇小城世宗作為新辦公地?
    而且其位於韓國中部,既不是港口要道,也不是資源中心,地理位置偏僻,要啥沒啥,完全就是荒野之上的一座小城。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卻是韓國的行政首都之所在,這也是其為何能成為總理辦公室等重要國家機關部門的辦公所在地。所以問題來了,韓國政府為何要拋棄核心城市首爾,選擇世宗這樣一個小城呢?
  • 哈薩克斯坦的自尊心
    為了去除蘇聯印記,哈薩克斯坦展開了一系列遷都、更換街道城市名稱的工作,像是蘇維埃大街、十月大街、列寧格勒大街,這些帶有明顯蘇聯色彩的名稱,統統重新命名,要求「恢復作為民族歷史和精神文化重要見證的民族專有名詞。」哈薩克斯坦人會永遠記得這些變革。
  • 第12屆阿斯塔納經濟論壇:專家們對全球挑戰進行評估
    哈薩克斯坦努爾蘇丹2019年5月31日 /美通社/ -- 全球經濟未來如何?什麼是國家的決定性競爭優勢?如何在全球化世界中確保競爭力和實現進步?這些問題在第12屆阿斯塔納經濟論壇(AEF)上由領先的政界人士、經濟學家、科學家和投資者進行了討論。
  • 阿斯塔納航空一客機發動機故障 緊急備降莫斯科
    阿斯塔納航空公司一架客機緊急備降莫斯科 (圖源:俄新社)海外網6月10日電 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航空公司一架由聖彼得堡飛往阿拉木圖的客機,當地時間9日因發動機故障緊急備降莫斯科塔斯社援引阿斯塔納航空公司消息稱,莫斯科時間9日13時23分,由聖彼得堡飛往阿拉木圖的KS154客機緊急降落在莫斯科。客機飛行過程中,報警顯示屏顯示,1號發動機出現低油壓故障。根據安全程序,機組決定備降在最近的機場。消息同時稱,飛機安全降落後,所有乘客目前都在機場航站樓。技術人員正在檢查航班故障情況。(海外網 趙文浩)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 為致敬辭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 哈薩克斯坦將首都更名為努爾蘇丹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任潔】據俄新社3月20日報導,哈薩克斯坦議會於3月20日通過憲法修正案,將首都阿斯塔納更名為努爾蘇丹,以向剛剛卸任總統職務的哈薩克斯坦第一任總統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致敬。此前報導:哈薩克斯坦新總統提議:以納扎爾巴耶夫之名命名首都
  • 2017阿斯塔納世界博覽會中國館主體結構竣工
    2017年4月25日上午,2017阿斯塔納世界博覽會中國館主體結構竣工儀式在中國館舉行。阿斯塔納世博會公司技術部副總經理穆拉特•沙巴納耶夫先生、哈薩克斯坦中國貿易促進協會會長哈納特•拜塞克先生、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集團公司副總裁姚瑞、中展工程公司總經理毛琳、中國貿促會促進部世博處副處長劉曉紅以及中國國際商會、施工合作單位及工程監理單位代表出席了竣工儀式。
  • 主體結構領先完工 阿斯塔納世博會中國館精彩可期
    28日上午,2017年阿斯塔納世博會中國館合作夥伴授牌儀式在京舉行。阿斯塔納世博會中國館政府代表、中國貿促會副會長王錦珍,中國貿促會貿易投資促進部副部長舒寰,中國國際商會會展部副部長王瑞,以及來自企業和媒體的合作夥伴代表出席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