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矽谷,租不起房的世界500強員工們

2020-12-25 澎湃新聞

租房問題,正在讓全世界年輕人變成一個共同體。

美國房價最高的十個城市都在加州,而矽谷獨佔其中十分之七。這裡密集分布著科技巨頭,2004年穀歌上市,2012年Facebook上市……每一次科技公司上市,矽谷就多出幾千名新富豪,房價必然上漲一波,加上灣區原本就地少人多,買房成為普通人不可企及的目標。

就連科技公司的年輕員工也可能買不起新房、租不起離公司比較近的公寓了,畢竟僅僅一個谷歌,在矽谷就有4.5萬員工,要想住得近,租房就得花掉一半工資。2005年,谷歌的一名員工為了擺脫每天90分鐘的漫長通勤,在谷歌停車場的房車裡住了整整一年……

五年後,另一名谷歌程式設計師打破了他的紀錄,在谷歌總部住了五十六周,「只有傻瓜才會在灣區租房吧」,他買了一輛1800美元的麵包車(比一個月的平均租金還少),配備全手工製作的綠色窗簾、實木板和藍色絲絨,隨時可以享用谷歌園區任何一家餐廳的有機食物,蹭公司免費提供的電、wifi、健身房和浴室。

谷歌總部在矽谷的山景城(Mountain View),環境清幽,設備齊全

除去高收入的科技從業者,矽谷的本地居民、藍領階層面臨的困境更難擺脫,他們無法享受科技公司的紅利,卻被迫搭上了房價、房租與科技一同上漲的班車。

貧富差距之大,在矽谷催生了一個新的經濟階層:Working Homeless,直譯過來就是有工作的流浪者,他們有工可做,卻無家可歸,總人數在2016年就超過了1萬人,他們可能是零售店店員、廚師、水管工甚至教師……

矽谷房租中位數:4390美元/月

不是每個家庭都有運氣等孩子長大後空巢,特別是當你住在矽谷。

Brendan 25歲,和很多無力承擔矽谷高昂生活費的千禧一代一樣,最近他搬回了父母家,加上家裡還有7歲的妹妹和4歲的弟弟,對他母親而言,這是個打擊:「大家說我是很有耐心的母親,處事冷靜,但是我現在真是筋疲力盡。」

租金那麼高,父母也能理解他,「我們這代人也窮過、為生活掙扎過,年輕時在零售店裡打打工就租得起房子。現在是不可能了。」

根據 Zillow 對美國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全美有1400萬年輕人住在父母家。在灣區和矽谷一帶,超過五分之一的23-37歲的年輕人與父母住在一起,即使在經濟景氣、失業率很低的時候,年輕人仍然選擇居住在家中。「千禧一代面臨雙重打擊,他們背負著有史以來最沉重的學生貸款,又生活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住房危機之下,他們的收入則在最低的階梯」,除了搬回父母家,別無可選。

讓一個已經成年的子女回家,每個家人都要付出巨大轉變,具體到如何分配家務、要交多少房租、誰負責購買生活用品、誰來打掃衛生、是否可以留朋友過夜……

Brendan 住在家裡沒有交房租,他需要省出錢來支付學生貸款,所以他下了班負責照看弟弟妹妹和貓咪,出門扔垃圾,他的手機話費都是媽媽幫忙充值的,因而面對家長抱怨他浪費錢買動漫和手辦時,他也只能聽著。

矽谷南部聖克拉拉郡的山景城(Mountain View)是個人口約7萬人的幽靜小鎮,因坐落著谷歌、微軟、NASA 研究所等而聞名。走在山景城的林蔭大道,房車佔據了行人的視線,住在這裡的都是負擔不起房租的矽谷人:

Ellen 有一份全職工作,在聖何塞州立大學做英語講師,她白天授課,晚上睡在車裡,就著車裡的燈光備課、評改作業,在學校食堂或者教堂裡吃飯,有一次上課時,學生吐槽說:「老是看到那麼多無家可歸的人的新聞,有完沒完啊。」

「我對她說,說話注意點吧,你現在看著的這個人就是無家可歸者。一下子教室安靜得能聽到針掉下來的聲音。你看吧,一個有房子的人來吐槽其他人實在太容易了。」

一位24歲的姑娘也住在房車裡,她在接受採訪時要求隱去姓名,不希望被她的僱主發現她的真實生活,這種真實包括:她原本在灣區長大,曾在美國海軍服役三年,學過心理學,在其他城市工作時每月1050美元就能租到上好的公寓。她通過網絡申請成為了谷歌的保安,當第三方人力公司給她發offer後,她搬到了公司附近的山景城。最初也考慮過租個小公寓,但是這樣下來掙的錢所剩無幾,根本存不下來,「公寓每個月最少要花2500美元。」所以她選擇了每個月800美元租住在房車裡。

「空間很小,活動受限制。」不過,她的一天從進入谷歌園區正式開始,早餐和晚餐都可以在園區享用,只有結束工作後,她才回到房車,啟用爐灶為自己做一頓晚飯,房車裡是沒有烤箱的。

在室外做飯的一家人,不遠處就停著他們的房車

33歲的園藝師 Benito Hernandez 住在山景城的房車裡,每個月付1000美元,兩年前,當他的房東把月租漲到3000美元以後,他再也租不起房子了。

於是他和懷了孕的妻子住到了房車上,「從那之後,我感覺自己失去了一切。」兩年後,他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藍領們經常自我安慰,節省出的租金存起來總有一天可以買房,但是在豪宅林立的矽谷幾乎是不可能了。

2015年,有個矽谷居民把自家後院的帳篷作為一個「空間」放到共享平臺出租,定價900美元一個月,原本他只是想開個玩笑,結果真的有不少訂單,「租客」們大多是來矽谷找工作的年輕人,負擔不起租房和酒店。這樣的「共享」對他們而言已經是物美價廉了。

HBO 的經典美劇《矽谷》裡顯示的租房困境是這樣的:主角之一的Richard,作為創業公司CEO,為了能有一個免費的地方居住、創業,他需要給房東10%的股份,這樣的條件置換到了什麼呢?一個上下鋪的床位。

《矽谷》劇照

加州新一代的創業精英大概要在房車或合租床位中誕生,為了加州的年輕人能夠有地方落腳,一些公司為他們設計了新型生活空間:共享住宅。其實就是合租床位,模式等同於學校公寓的延伸,一堆人租住在一起,上下鋪,每個人一個床位,價格低廉:只要1200美元一個月,還不用付押金。

為了從兩小時的通勤時間解放出來,Rayyan Zahid 現在就住在床位房裡,他是個23歲的程式設計師,在這裡能和一群相似的人住在一起,說不能能碰撞出什麼呢,他也就不在乎沒有隱私了,況且他是巴基斯坦移民過來的,缺乏社會信用記錄更是難以租到傳統的公寓。

隱私是需要犧牲的部分,辦公區、洗漱區、廚房區紛紛公用,硬性規定有兩條:第一,晚上十點後需要關燈,第二,「你不能帶朋友留宿,到新朋友。」

這類共享床位的租房已經在矽谷興起,創始人免不了要講一個「當年我也是如何如何被租房所困擾」的故事,貧困被重新包裝,房東換做了企業家,但是實際算起來,床位房掙的錢比普通公寓更多,無形中推動了房租繼續上漲,進入資本主義租房2.0時代。

平均而言,矽谷非常富裕。矽谷的平均年收入在2018年達到140,000美元,顯著高於加州(81,000美元)和全國(68,000美元)平均水平。但這只是平均,實際上呢,矽谷收入最高的2%控制著該地區27%的財富。

但是矽谷居民沒有被科技公司興起惠及,反而只擁有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而藍領工人們,還在努力爭取時薪能夠上漲幾美元,否則完全生活不下去。他們開始憎恨,和科技公司頻繁發生衝突:襲擊蘋果的班車,圍堵谷歌員工上班的巴士,在 Twitter 上市當天舉起抗議標語「你們上市,我們什麼也沒有」……

矽谷精英們也承認,「我們生活在泡沫中,這並不是說科技行業的泡沫,而是我們(科技精英)所生活的小圈子。」矽谷成為了只有少數精英能夠負擔得起的地方。

矽谷居民打出標語「谷歌滾出去」

當美國夢的標配之一「房子」成為不可能擁有的奢侈品,令人窒息的生活成本不斷掏空著普通人的錢包,逃離矽谷已成趨勢所向。美國房地產網站 Redfin 在報告中提到2017年第四季度中,搬離舊金山的人數居全美各大城市之首,網絡數據顯示共有15489位。而近年的灣區委員會的調查也顯示這種趨勢在上升,約有46%的居民計劃逃離矽谷,僅僅四年前,也就是2015年想離開的居民才25%。

Micah Baldwin 是在矽谷長大的一代。賈伯斯是他父輩接觸過的同齡人,以親歷者的身份見證過一家小公司如何逐步聞名世界,於他而言,「矽谷的創新是一種生活方式」,但是在2017年,這位前亞馬遜員工寫了一篇博客,標題叫做「矽谷已死」,他認為越來越多的資金湧入矽谷,卻逼得真正的創新者陸續離開了。

逃離的契機往往在一個人需要「定下來」的時候。在線房地產公司 Trulia 的首席經濟學家伊西·羅梅姆發現,進入灣區的人往往比搬出的人要年輕,當人們想安定下來,就會觸及到不可負擔的房價高牆,於是只有逃離。就像初來到矽谷的加拿大的IT專家麥可,一開始會被矽谷公司開出的年薪嚇到,因為高得「離譜」,而等他在矽谷工作到快四十了,因為租金和養育小孩的費用高得離譜,他不得不計劃離開。

矽谷的媒體 Palo Alto Weekly 問了約250名當地居民,「你認為自己屬於什麼階層?」

這個問題的背後有一串數字:美國的中產家庭一般年收入在4萬美元到12萬美元左右,而 Palo Alto 位於矽谷中心地帶,家庭收入的中位數超過137,000美元。

但受訪的250人裡有89人拒絕回答,只有4個人認為自己在上層階級。矽谷人,年入六位數,也只敢說自己是中產,他們說:「在美國其他地方我們肯定是有錢人,但在矽谷,過一個月是一個月吧。」

參考資料:

Karen D'Souza, Bay Area housing crisispushes millennials back home with mom and dad, The Mercury News

Adam Brinklow, Silicon Valley has thehighest housing costs in the U.S., CURBED San Francisco

With House Prices Out of Reach, Where Willthe Van Dwellers Go?, Bloomberg

Life Inside the RVs of Silicon Valley,www.topic.com

Micah Baldwin, Silicon Valley is Dead

Melia Robinson, SiliconValley is so expensive that people who make $400,000 a year think they aremiddle-class, Business Insider

撰文:Kylin

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原標題:《窮到租不起房的世界500強員工們.......》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世界500強高管:微企老闆要像大哥 多給員工自主權
    5月29日,世界500強的重慶故事系列嘉賓訪談,金奉男對微企如何做大做強侃侃而談。實習生 肖子琦攝華龍網5月29日18時訊(實習生 肖子琦)微型企業如何做大做強?企業老闆如何對待員工?企業知名度如何提升?今日下午14點半,在化龍橋瑞安企業天地展示中心舉行的「世界500強的重慶故事系列嘉賓訪談」上,浦項(重慶)汽車配件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金奉男作為嘉賓,對這些問題逐一進行了解答。????微型企業發展:多給員工自主權 目前,重慶的微型企業創業已經漸入佳境,但是無論在管理還是資金上都面臨著一些現實的問題。
  • 500強入駐科技園區 紫竹板塊或成中國「矽谷」
    500強入駐科技園區 紫竹板塊或成中國「矽谷」   嘉怡水岸坐落於閔行紫竹板塊的紫竹科技園旁,以Intel、Microsoft、Coca-Cola等跨國500強為代表的企業入駐科技園,加之嘉怡水岸全新的國際化人文社區的打造,紫竹板塊或將成為上海的「矽谷」。
  • 世界500強企業,最愛哪些名校畢業生?
    畢竟大家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在畢業以後能有更好的發展前景,而且好學校的師資、教育水平和學習氛圍都會對一個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是通往世界500強這類企業的捷徑。所以各種大學排名,尤其是THE、U.S.News、軟科、QS往往是大家選校的重要參考依據。但是選校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各種排名本身也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和主觀性,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
  • 2019《財富》世界500強員工人數50強企業排行榜
    中商情報網訊:7月22日,2019《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發布。據榜單顯示:沃爾瑪連續第六年成為全球最大公司;中國石化位列第二,殼牌上升至第三位。據統計,今年上榜的500家公司的總營業收入近32.7萬億美元,同比增加8.9%;總利潤再創紀錄達到2.15萬億美元,同比增加14.5%;淨利潤率則達到6.6%,淨資產收益率達到12.1%,都超過了去年,這體現了500家最大公司的復甦。從行業看,共有54家銀行業公司上榜,是上榜公司最多的行業。
  • 一份世界500強地區分布圖,揭露全球城市新秩序
    世界500強企業總部數量,是一個簡單粗暴但是足夠有說服力的參考指標。美國《財富》雜誌日前公布了2019年的世界500強名單,全球主要城市的排名如下:01.北京、東京穩居全球第一梯隊論世界500強總部,北京與東京高居全球第一梯隊。
  • 這六家公司的員工人數最多 它們竟都是世界500強企業
    沃爾瑪,創立於美國的一家百貨公司,世界連鎖企業,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都有分店,據統計有8500家店。公司的員工達到230萬人,在全球500強企業中排第一。它是1962年,由山姆·沃爾頓創始的民營企業,發展至今,沃爾瑪已經在全球十五個國家不斷擴大經營範圍,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就。
  • 世界500 強的科技從業者,依舊逃不出買房難的宿命
    再高的工資都比不上逆天的房價,就算是年薪百萬的矽谷碼農也要在安家買房面前折腰。不僅是矽谷、就連北上廣深杭的房價都仍高不可攀,市場行情再弱也沒有對房價造成過多影響。而為了留下技術人才,網際網路巨頭只能自掏腰包、補貼員工。畢竟,再好的創業環境也抵不住人才流失,沒有人、沒有家,談何夢想?
  • 世界500強告訴你學歷不重要,但他們不會去普通大學招員工
    世界500強企業都告訴你學歷不重要,但他們不會去齊齊哈爾大學招員工。他們都是騙你的。2018年12月初,有關烏鎮網際網路飯局的照片刷爆了社交網絡。這場飯局匯聚了中國最頂尖網際網路公司的負責人,更引人矚目的是,這場飯局的大佬們都是名校畢業。
  • 2019世界500強全面分析:全球第一,大而不強,三大建議!
    [車友頭條-車友號-第一電動網]  2019 年 7 月 22 日,《財富》發布 2019 年世界500 強排行榜,中國入圍 129 家全球第一,首次超過美國,驗證了我去年的預測:2018 年世界 500 強全面分析。
  • 世界500強CEO,是如何讀書的?
    其實,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沒時間」這件事,只不過哪些事情在你心裡更重要而已。今天和你說一說世界500強一把手,如何讀書?故事:2018年7月20日,最新世界500強出爐,中國家電企業海爾首次入榜,名列第499位。在張瑞敏的領導下,海爾這個當年虧損的街道小廠,發展成了如今的世界第四大白色家電製造商。
  • 世界500強排第一,員工220萬超87個國家,在中國有多少門店和員工
    2014年,美國沃爾瑪公司擊敗了殼牌石油公司,成為《財富》世界500強榜首,自此之後,到2020年最新一期,沃爾瑪公司已經連續7年穩坐世界500強第一的寶座,任其他名次來回更迭,它自巍然不動。對於沃爾瑪公司的成功,有非常多的文章進行了分析。
  • 世界500強中國大陸首超美國,在國內500強工作怎麼樣?你知道嗎?
    你可能不知道,自1995年,中國第一次在《財富》世界500強統計中,僅有3家企業入圍,而當時美國已有151家企業。懸殊之大,可想而知!如今,我們首次超越了美國(121家),以124家躍升500強企業數量榜第一。而且第二至第四位均是中國企業!世界500強意味著什麼呢?
  • 提問「雷人+專業」 小記者探秘世界500強
    500強公司的電腦一定要全用英文?今(23)日,由成都全搜索3主辦的「世界500強觀禮之旅」開進最後一站——馬士基集團旗下的馬士基信息處理(成都)有限公司及丹馬士成都客戶服務中心、高新區雲計算中心、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四十餘名6—14歲的小記者帶著一籮筐有點「雷人」又挺「專業」的問題走進企業進行採訪。
  • 學歷不重要?所以你不是「世界500強」!
    前段時間在某節目上,考研名師「張雪峰」的一番激情演講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特別是懟馬丁時的那句「所以你不是世界企業五百強」,讓小編深刻感受到何謂「於無聲處聽驚雷」。當時現場是這樣的:馬丁:我自己的員工,沒有一個是重點院校畢業的。緊接著,張雪峰的一句怒懟震驚了小編:所以說你不是世界企業500強。
  • 多樣性和包容性 矽谷的巨頭們避不開的話題
    對於矽谷的工程師和員工來說,多樣性和包容性的問題使他們成為眾人注目的中心,也迫使大家重新思考對標榜精英管理的矽谷的看法。  前段時間曾有報導稱,矽谷一些科技巨頭們聯合起來壓低員工的工資,讓我們看出這些科技公司的高管是如何看待他們那些有天賦的工程師。
  • 仁寶電腦》世界500強、240元一天、工時三個月、世界500強、交通便利!
    仁寶電腦(成都)有限公司企業簡介:從1984年起,仁寶電腦便以專業的經營團隊和堅強的研發實力,由電腦周邊製造廠,發展成目前的規模,全球科技100強。-2018年7月,仁寶電腦在"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中排行第404位。2019年7月,發布2019《財富》世界500強:位列390位。240元/天。
  • 世界500強平均壽命只有40年,已經35歲的萬科如何繼續「活下去」
    萬科的「肉體」已經越來越重,年銷售收入6000億,員工數量達到12萬人,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排名第332名,很顯然,越重的「肉體」想要保持平衡就更加困難。萬科曾在2018年時提出「活下去」,危機感驅使萬科不僅要「活下去」,還得「活得久」。然而房地產行業逐漸觸及天花板,萬科需要下一個增長點,並且這個問題現在來看已經十分緊迫。
  • 上海建工何以進入世界500強?即將上榜的還有它們!
    在2020 年《財富》世界 500 強上榜的企業中,上海建工作為唯一一家建築業地方國企,以 2054.97 億元營業收入首次登上榜單,排名第 423 位。何以能進入世界 500 強呢?進入世界 500 強,站在新起點,我們祝願上海建工越來越好!同時希望即將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有信心!
  • 劍橋女博士辭去高管,當「農婦」年收入破億,世界500強找她合作
    世界500強企業也找她合作。一、從企業高管、IT公司老闆到「農婦」江宇虹出生在上海一個高知家庭,母親是上海有名的醫生,父親則是一位飛機師,她本人則是昔日上海市的文科女狀元。九十年代初,江宇虹到英國留學取得劍橋博士學位。
  • 霸榜「最快世界500強」的,為何是這些中國公司?
    2019財富世界500強排名提升最快企業top20,點擊可看大圖。存量競爭階段,造就的中國地產公司強弱急劇分化現象,最終亦側面呈現在了2019年世界500強榜單之中。 從世界500強中國地產「火箭軍團」視角出發,解讀這一現象,啟示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