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校本課程詳細教案

2020-12-27 教育漫侃

弟子規作為我國傳統國學經典,無論是文化價值還是現實教育價值都已經得到了專家學者乃至一線教師的認可和肯定。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篇弟子規校本課程教案,覺得有用的請多多轉發。

《弟子規》教案

《弟子規》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弟子規》是一本教我們做人的一些基礎規範,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廣泛。全書共360句(1080字)。

二、教學目的:

1、教育學生孝敬父母、體諒父母。

2、培養學生的愛心,愛長輩,愛老師,愛同學,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3、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4、教育學生誠實、守信。

5、指導學生的生活習慣,行為規範。

三、教學內容:

《弟子規》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流利背誦。

難點:理解含義,並能在生活實踐中應用。

五、學習時間:

每周安排一節誦讀時間,平均每節課學習16句。利用中午課前預備時間複習鞏固。

六、方法措施:

1、借用生動的故事來打動學生的心。

2、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討論中真正理解含義。

3、舉例子,讓學生深入理解含義。

4、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實踐。

七、學習內容具體安排:

第一周:學習《弟子規》"總敘"

第二至六周學習"入則孝"

第七至九周學習"出則弟"

第十至十四周學習"謹"

第十五至十八周學習"信"

一、介紹入則孝

過去古人非常講究孝道。晚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長輩的房間向長輩"請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二、幫助學生理解入則孝原文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易解: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君子聞過則喜,小人聞過則怒。)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清: 涼的意思 省:察看、檢查(內省)。( 反:同返)

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二十四孝的黃香(香九齡),為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床鋪扇涼,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窩,實在值得我們學習。早晨起床之後,應該先探望父母,並向父母請安問好。下午回家之後,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離家時,須告訴父母要到那裡去,回家後還要當面稟報父母回來了,讓父母安心。平時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規律,做事有常規,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慮。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易解:縱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性而為,容易出錯,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讓父母擔心,是不孝的行為。公物雖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佔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親知道了一定很傷心。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易解:父母親所喜好的東西,應該盡力去準備,父母所厭惡的事物,要小心謹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壞習慣)。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使身體輕易受到傷害,讓父母親憂慮。(曾子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不可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使父母親蒙受恥辱。當父母親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是很容易的事;當父母親不喜歡我們,或者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我們一樣孝順,而且還能夠自己反省檢點,體會父母的心意,努力改過並且做得更好,這種孝順的行為最是難能可貴。父母親有過錯的時候,應小心勸導改過向善,勸導時態度要誠懇,聲音必須柔和,並且和顏悅色,(子夏問孝。子曰:"色難。")如果父母不聽規勸,要耐心等待,一有適當時機,例如父母情緒好轉或是高興的時候,再繼續勸導;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氣,此時我們雖難過得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遭遇到責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於不義,使父母一錯再錯,鑄成大錯。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易解:父母親生病時,子女應當盡心盡力的照顧,一旦病情沉重時,更要晝夜服侍,不可以隨便離開。父母去世之後,守孝期間(古禮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懷父母教養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須調整改變,不能貪圖享受,應該戒絕酒肉(請參考地藏經,孝子應如何給往生者修福)。辦理父母親的喪事要哀戚合乎禮節,不可草率馬虎,也不可以為了面子鋪張浪費,才是真孝順。古人做什麼事情就有什麼事情的禮節。比如:有家人去世了,就要辦喪禮。服喪的人不能穿紅色的衣服,要佩帶黑色的(有的地方帶白色的)孝帶。不能言談嬉笑打鬧,如果你做了,別人會認為你是不孝之子,不懂規矩。拜祭先人要誠心誠意,不能走過場,做樣子給別人看。即使是父母去世了,也要象他們在世時一樣,誠心盡意的去祭拜他們。

(論語: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祭拜時應誠心誠意,對待已經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樣恭敬。(論語: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總 結:在這一章裡,我們學習了關於孝順父母應該做到的一些事情。從小的時候,聽從父母的教誨,儘量不讓父母為自己多操心。要當好父母的幫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長大後,要用心體貼父母的衣食住行,父母喜好什麼?做子女的要記在心裡,儘量滿足他們的心願。不喜歡我們做的事,我們要儘量克服掉。無論做什麼事情時刻想到,父母的感受會怎麼樣?這樣就不會做出讓父母、傷心丟臉的事了!當父母有缺點的時候,我們做兒女的也要耐心的去幫助他們,但要講求方法,不要傷害他們。父母有病痛的時候,更需要我們的關心和照顧,我們要學習古人"晝夜侍、不離床"的精神,盡心盡力的去服侍他們,讓他們感到我們做子女的這一片孝心。當父母不在的時候,我們才不會後悔,他們在世的時候,我們沒有好好的照顧他們。即使自己的父母離開我們了,我們也要時時想念著他們,當他們還在我們身邊一樣。這樣你就做到了孝行。

三、注意事項:當我們學到了喪禮後,看到有人戴孝的時候,不要去問人家這是什麼?以免讓人家傷心,要用心體貼別人的心情,學會分擔別人的憂愁!

四、作 業:請小朋友想想自己生病的時候,父母是怎樣照顧自己的?用心體會父母的恩德,那我們怎樣來報答父母的恩德?

相關焦點

  • 校本課程的含義、特點和開發
    校本課程這部分內容是2018年廣西教師招聘考試大綱裡邊明確提出的內容,需要理解校本課程的含義、特點和開發。所以對於這部分內容,可以以單選題、多選題和材料分析題進行備考。校本課程,又稱為學校課程,是學校在確保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有效實施的前提下,針對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結合學校的傳統優勢及辦學理念,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的課程資源,自主開發或選用的課程。
  • 博雅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課程建設與實踐
    三、豐富博雅課程評價為了使校本課程駛入良性發展、創新發展的軌道,我校根據不同課程特點,採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使校本課程充滿了活力。評估方式有達標、表演、作品展、活動節等。(3)國學經典誦讀課程:我校自編《國學經典誦讀》教材,小學每學期一冊共12冊,收錄了中國經典的國學內容,有唐詩、宋詞、元曲、三字經、弟子規、論語、道德經等。通過早讀和每節語文課前2分鐘進行誦讀,使學生受到國學經典的薰陶。評價方式採取集體展示和期末達標考核相結合。
  • 合肥皖智中學校本培訓——創新校本培訓模式 助推教師專業成長
    我校通過開展校本培訓來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幫助教師在改革的過程中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發現和解決問題,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在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實現真正的成長。8月9日上午,合肥皖智中學語文學科主任夏傑祥為大家帶來了一場教學模式培訓。
  • 弟子規該不該讀,怎麼讀?
    經過一個學期的猶豫,他給學校寫了一封信——「我們的孩子應該有不背誦《弟子規》的權利。」事情源於牛牛的作業——開學後不久,老師在「作業簡訊」中通知家長,學校要普及中國傳統文化,一年級學生的作業是背《弟子規》,要求家長在家裡也督促孩子背誦。此前,牛牛父母對《弟子規》完全不了解。牛牛幼兒園時,就有背誦《弟子規》的自選項目一項。牛牛所在的班級沒有選,而是選了背古詩詞。
  • 山東省昌樂二中舉行新學期校本課程選課活動
    9月9日下午,山東省昌樂二中舉行新學期校本課程選課活動。本次選課活動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同時進行,全校同學參與選課。>選課前,學校統一安排,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校本課程選課前培訓培訓結束後,同學們在班級或到選課指定地點,結合自己的特長愛好,詳細了解課程內容後,選擇本學期自己喜歡的課程。
  • 莆田:首本《媽祖文化》英文校本課程教材編成
    原標題:莆田:首本《媽祖文化》英文校本課程教材編成 該校七年級的學生一上課,老師就分發下這本新編寫的純英文《媽祖文化》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該教材的英語老師黃婷婷介紹說,這本書經三易其稿,趕在學生上課前編寫完成。從書名到前言,從正文到後序,全部用英文書寫。課程分為6個單元,主題分別為「媽祖生平」、「媽祖文化內涵」、「媽祖慶典」、「媽祖祭典」、「媽祖民俗」、「媽祖影響與傳揚」。通過編寫該書,讓她更加了解了媽祖文化。
  • 如何開發特色校本課程?系統、傳承與創新
    ,構建快樂校本課程」的辦學策略。1.傳承中國經典,從誦讀做起我校經典誦讀課程與教學融合,開發了校本課程《弟子規》德育實踐課程,路隊誦讀課程和分年級誦讀課程。2.深入傳統節日,找尋中國精神為了更好地進行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傳承,結合紀念日和傳統節日進行節日文化學習和實踐活動。創新形式,以體驗和實踐為主了解節日內涵,理解傳統文化。
  • 校本課程開發開設流程
    由學校統一規劃校本課程開發內容、開發方向及課程標準要求。在開發主體上,可以部門開發,也可以團隊開發、教師合作開發,也可以是教師個人自主開發。另外,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由家長、社會其他行業從業者進校園開設校本課程。2.申報。由開發者按照要求進行申報。學校下發申報通知,設計統一的申報書。申報者對課程目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課時等幾個方面作簡單表述。
  • 校本課程設計以何為本
    原標題:校本課程設計以何為本  ■丁念金   目前,校本課程建設已經成為教改的核心領域之一。然而,許多學校的校本課程缺乏理性的思考與設計,顯得有些盲目又混亂。為了提升校本課程建設的有效性,我們基於研究和實踐,梳理了校本課程建設的新思路。
  • 校本課程有哪些開發類型
    許多校長或教師經常問我這樣的問題:校本課程開發是不是讓教師編「校本教材」?我們的教師已經具備了校本課程開發的能力了嗎?校本課程不就是興趣小組或活動課嗎,還需要什麼開發?這些問題不僅涉及到什麼是校本課程,還涉及到校本課程到底有哪些開發類型。
  • 校本課程開發的概念_特點_意義
    校本課程開發的概念校本課程開發是指學校為了達到教育目的或解決學校的教育問題,依據學校自身的性質、特點、條件以及可以利用和開發的資源,由學校教育人員與校外團體或個人合作開展的課程開發活動。校本課程開發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又一條重要途徑,因為校本課程開發不僅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還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 暨華中學校本課程《脫口說英語-情景口語交際...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17日15時34分訊(凃小義)日前,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公布了2015年立項建設的重慶市普通高中精品選修課程驗收結果。重慶市暨華中學校本課程《脫口說英語-情景口語交際》順利通過驗收,並被評為優秀等級。
  • 功利思維是校本課程建設的絆腳石
    筆者以為,校本課程之所以成為特色化學校建設的噱頭,主要是功利化思想作祟。正如文中所說:「一些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流於形式,被當作特色化學校建設的噱頭,成為眾多博眼球的手段之一。」由此,筆者想起某地迎接均衡教育檢查,要求學校做校本課程,因為可以加分。於是,各校立即召集人馬,組織力量:網上查找,下載編輯,排版印刷。
  • 校本課程普通生物學的研發
    (一)理論意義、應用價值結合選科情況,選擇適用於生物聯賽的教材,開發出符合選拔特徵的校本課程。普通生物學本為大學生命科學相關專業基礎課程,也是生物聯賽的教輔。本課程相當於在高中階段開設大學課程,作為高中生物學與大學生物專業的銜接,為未來選擇生物和醫學相關專業的同學提供幫助和準備。本課題是大學生物專業基礎課程在高中階段的整合研究,將校本課程體現為教案集或教學設計。
  • 「校本課程」:玩著鬧著學英語
    日前,記者從由基礎教育課程雜誌社中小學英語教學研究辦公室主辦,廣州市番禺執信中學、廣東樹童教育顧問有限公司協辦的「2019年小學英語特色校本課程建設研討會」上獲悉,探索基於核心素養的英語特色校本課程建設,正在為中國孩子找尋英語學習的解決方案,事實上校本課程建設進度不同,已經為學校學習方式拉開距離。
  • 鄒城挖掘「鄉土文化資源」打造校本課程「活化教材」
    很難相信,這些滲透著民俗魅力的作品作者竟出自學生之手,全部來自該校鄉土文化校本課程《剪愛》。  擁有3000餘年悠久歷史的鄒城市,鄉土文化資源豐富厚重,不僅有陰陽板、平派鼓吹樂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獨具地方特色的泥塑、剪紙等民間藝術。這些璀璨的鄉土文化,為鄒城市中小學校校本課程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資源。
  • 免費微課|改變英語課堂的秘笈——小學英語校本課程分享
    在3月25日結束的自然拼讀與閱讀教學大會上,由北京市石油附小英語主任劉瑩老師帶隊分享的「校本課程圓桌論壇」受到現場老師們的熱切關注,課後,老師們紛紛提出希望有更多機會學習石油附小校本課程的開展秘笈。李娜   北京石油附小英語教師,區級骨幹教師,首師大本科畢業,小學高級教師,是國家級課題「SPR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及國家級課題「深度學習」教學改進項目的核心成員。 願意更新理念,改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專業能力的中小學英語老師。
  • 大埔湖山中學舉行「弟子規」誦讀比賽
    本報訊 《弟子規》被譽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規」,是一本引領學生做人,教育孩子成長的最佳讀物。12月17日下午,大埔湖山中學舉行了初一級「經典傳誦,愛我中華」弟子規誦讀活動。
  • 提高校本課程內涵,川大附中初中部校本教研促發展
    中國網9月24日訊(劉楊)進一步推動校本課程建設,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課程開發能力。9月22日,四川大學附屬中學初中部舉行了2020—2021學年(上)校本教研專題講座。邀請川大附中高中部副校長熊文俊作《四川大學附屬中學課程實施方案研究》主題講座。初中部全體教職工參加講座。
  • 教案怎麼寫好,詳細教程
    如何撰寫一份出色的教案教案是備課內容簡要而有序的記錄 ,是支持教師上課的範本 ,簡單說,教案是教師備課的備忘錄。新的課程改革環境中,如何撰寫教案,才能帶動教師的積極性,發揮教案在常規教學中的應有的作用首先,要打破傳統教案的固定、僵化模式,允許教案因人、因課程、因教學內容而異,倡導書寫個性化、創新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