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就為大家總結一下,我眼中:
「10類最危險的DIY作品集」
希望能為DIY,或是準備DIY的同學們
帶來一些提示與警醒~
我見過的一些DIY作品集,存在著「缺斤短兩」的問題。不同院校作品集要求是存在差異的,這個差異不只是頁數,還有內容。
比如,美國一些院校,會要求申請本科的學生提交Observational Painting/觀察性繪畫。可以是你對靜物的觀察,也可以是生活中學生觀察到的一些場景。但我遇到過院校有明確要求觀察性繪畫,可學生的作品集中,卻根本沒有這一項... ...再比如Parsons Challenge和羅德島的院校自主命題,我也遇到過DIY的同學根本不知道這回事兒的... ...
總的來說,各位同學在確定要DIY之後,一定要去對應的院校官、專業官網,去看申請要求,要把裡邊提到的每一項都摘錄下來,做成Check List,做完一項勾掉一項,千萬別漏掉項目。
Top 院校學生作品集
首先我來說一下,什麼是作品集的「項目邏輯」。很多同學都以為,作品集就是把幾個項目首尾拼接放在一起。但其實並不是這樣,作品集項目的構成可以有很多種邏輯。
可以是多個項目展示同一個主題,但用了不同的技法、設計方式;也可以是幾個項目都用相同的技術、思維去完成,但在主題上依次深化遞進。這是最為常見,也最為推薦的作品集項目邏輯。
當然你也可以用多個主題、多種方式來展現你不同方面的能力。比如EXR去年有一位錄取LCF時尚攝影的學生,作品集就是3個主題,第一組用單反數位相機拍攝,第二組用中畫幅膠片相機拍攝,第三組則用寶麗來相機拍攝。3個項目的主題雖然沒有聯繫,但完整的展示了這位同學駕馭不同類型拍攝器材的能力。
但唯獨不可以的就是:你的項目之間既沒有延續的表達主題與技法,也沒有展現你多方面的技能。簡言之,既沒有縱深度,也沒有延續性。這樣的作品集項目安排邏輯是不合理的,太片面了,很難在有限的篇幅內,最大限度向院校展示自己的潛力。
但很多DIY同學的作品集,恰恰就是這麼「扁平」,項目安排十分隨意,只想著自己要去做什麼內容,但從來沒想過這些內容能展示出自己的哪些特質、才能。
Top 院校學生作品集
「來都來了」這種思維模式,感覺根深蒂固、盤根錯節的紮根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腦海裡。我自己有時也有這樣的想法,和朋友去逛街時選了家餐廳,去了發現餐廳品質非常糟糕,但還會抱著」來都來了、不能白來「的心態硬著頭皮吃下去。
但面對作品集,請千萬不要用這種思維害了自己。
我2017年在國內做巡迴審核時遇到過一個學生,記憶猶新,她的申請目標就是我本科時期的母校:ACCD,目標專業是平面設計。
但她拿給我審核的作品集,我沒有絲毫的誇張,真的非常多,非常長,她當時拿的iPad過來,那份PDF文檔給我一種盤絲洞一般的恐懼,根本翻不到頭兒。我讓她酌情刪減,先刪到40頁,然後再做下一步精篩刪減。但是學生很為難,說了一句我至今難以釋懷的話:
「刪了?那我不做白做了?」
這裡我要誠懇的告訴每一位同學,如果你頁數超標,院校不會覺得你在付出額外的努力,只會覺得你沒能力在有限頁數內完成表達,藝術留學作品集「超額」完成任務,招生官根本不會誇你刻苦用功,只會覺得的你不遵守標準,覺得你能力有問題。
所以,院校的量化要求,請一定要遵守,一定不要抱著「做都做了,不能白做」的心態,耽誤了自己。
Top 院校學生作品集
院校對作品集的考察,作品、項目的完成度是一部分,但同時也需要看到學生所展示出的思維能力,思考邏輯。所以院校不止要看到學生的項目,還要看到學生完成項目的過程。
很多DIY的學員會嚴重忽略這一點,作品集項目完整有序,但是作品集中沒有任何前期調研、靈感展示的部分,只有作品本身。這樣的作品集,是不完整的。
各位同學一定要記住:作品集不是展示高完成度的作品,而是展示你完成這個作品的完整過程,高完成度的作品只是其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並不是全部。
Top 院校學生作品集
與上一條所對應的,就是「細節過多」。作品集中大量的篇幅都在展示過程,作品只是一筆帶過,這樣同樣是不合理的。細節與過程的佔比,要適度,沒有當然不行,但是也不能因噎廢食,全是細節與過程。
這裡,我推薦的比例是,10%靈感來源+10%前期調研+30%過程與嘗試、細節展示+50%作品。當然,這個比例根據專業的不同,是需要具體調整,每個專業的作品集內容比例都是不一樣的,這裡我給出的,只是一個大體來說不容易出錯的「通用」框架。
如果需要具體專業的「作品集配方」,歡迎各位來EXR嘗試作品集留學規劃,我們的規劃導師會根據你的專業選擇、個人情況,給出最個性化的合理建議~
Top 院校學生作品集
作品集的每一頁,都是可以去添加一些文字,來輔助說明你的作品,讓招生官更容易理解。但見過一些DIY學員的作品集,在文字方面,略顯「絮叨」。
如果你的作品本身,已經清晰、完整,不藉助文字也能輕鬆get,那麼你大可不必添加文字解釋,因為作品集中的文字,是輔助項目,有必要你就寫一些,沒必要那麼完全可以省略。
但即使文字對你來說「有必要」,也不能寫太多,一些院校官網給出的限制是最好別超過250詞,這裡我建議50詞-100詞最為合適。如果你作品集某幾頁文字解釋超過了250,甚至長的快成一篇小論文了,那麼一定要做刪減,如果刪減會影響對作品集的理解,那麼,你的作品集則一定存在問題。
請大家記住,作品集中的文字解釋是輔助項目,如果你的作品集脫離了文字,就不能自圓其說了,那麼,作品集本身是存在表達問題的。
Top 院校學生作品集
「interdisciplinary」,這個單詞不知道各位是否聽說過?它可以額翻譯成學科融合、或是跨學科。這是歐美院校近幾年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在國外教育體系中非常火,指的是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我們也會提倡我們自己的學員,在作品集中多去嘗試跨專業的表達。
比如今年EA階段拿到SVA獎學金Offer的LIU同學,就是在插畫作品集中加入了裝置藝術,用一個純藝裝置去作為自己插畫作品的展示環境。這樣的方式,能讓院校看到你多方面的才能,和對多個領域、多種材料的專業度、熟練度,能更立體的展示你的能力。但是很多DIY的同學,明白了「interdisciplinary」的重要性,卻沒掌握好學科融合的「度」在哪裡。
也是今年,就在去年10月份我回國後的第一個公開審核Lecture,遇到的一個平面設計DIY學員,就「過度」學科融合了。這位學員本科是國內某高校雕塑系的,想在碩士作品集中用3D雕塑結合平面設計去做展示,但我拿到她的作品集,第一反應是:這是一本Fine Art/純藝作品集,而非平面設計。她的學科融合「過度了」,太多的雕塑展示,已經弱化了平面的視覺語言,這是完全不可取的。
所以各位同學如果想用學科融合來提升自己作品集的「段位」,請一定要掌握好「火候」。你選擇來輔助展示的學科,一定要適度,不能搶了目標學科的風頭。
Top 院校學生作品集
我是真的審核過抄襲作品集。
早在2016年,我在EXR美國校區做限額公開審核,遇到過一本DIY作品集,怎麼看怎麼覺得內容很熟悉,但當時沒多想。直到幾個月後去看展,突然想起來,那個學生作品集裡一個項目,和當年拿了Turner Prize/特納獎的藝術大師作品,在立意、形式上,幾乎如出一轍。
這可以說是「抄襲」,也可以是「融梗」。
在作品集申請階段,抄襲是非常嚴重的事兒。無論是直接照搬,還是「洗稿」「融梗」,被學校發現是會直接不予考慮的,嚴重的還會被學校拉入「黑名單」,從此無緣Dream School。所以,各位一定要保證自己的原創度!
Top 院校學生作品集
這一項經常出現在建築作品集中。我作為哈佛GSD建築碩士畢業,對這一項非常敏感。
很多同學在場地前期調研的過程中,會涉及到大量的數據,有些同學可能是粗心大意,數據存在誤差,但我也見過個別案例,同學直接數據作假。
但其實,審核作品集的老師、招生官,都是有一定專業背景的,他們都有無數的項目經驗,對於數據,他們很輕易就能看出問題,我還只是哈佛GSD的碩士,在審核建築作品集時,都能一眼看出數據問題,更別提我的那些博士背景的導師們。
所以對於數據這塊,各位同學一定不要嫌麻煩,自己「杜撰」,一定要實地考察,根據真實情況去記錄。
Top 院校學生作品集
模版化排版這件事,我是今年才知道。
EXR的學員都是根據老師指導自己排版,我們的學生都是100%從頭到尾原創。但在今年回國後的公開審核,我遇到了兩個DIY學員,作品集排版模式幾乎一樣,可以說,那就是兩份板式一模一樣、內容各異的作品集。經查問,發現他們是在同一家淘寶店鋪購買的作品集排版模版壓縮包,售價68元... ...
說真的,這兩位內容是自己辛辛苦苦做的,只是排版套了模版,但如此高相似度的「外觀」,很容易讓招生官誤認為學員抄襲了。只要68元,未來就斷送了。
這樣的模版,還不如直接頭尾拼接把作品放一起的粗糙排版方式,至少沒有拖後腿。這裡我奉勸各位同學,淘寶模版一定不要信,既然選擇了DIY,那麼就靠自己努力到底!
Top 院校學生作品集
以上,就是10類我認為最「危險」的作品集
但總體來說,大部分DIY同學還是很認真上心的
如果你選擇了DIY
那麼不妨收藏這篇文章
時時提醒自己、做自己的審核導師
但如果你願意相信我們
不如選擇EXR作為你夢想的開始
我們會幫你規避所有的風險
尋找所有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