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閱更多數據、報告及資訊,歡迎關注紅桃3大宗商品決策終端。電腦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立即註冊並下載登錄,自動開通免費試用權限!
【導語】「三大合成材料」是化工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高分子化合物,應用於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盤點了合成樹脂、聚酯和橡膠三大合成材料,其體量分別達到1億噸,7000萬噸和1000萬噸。本文站在宏觀的視角上,對三大合成材料2020年市場狀況做一個概覽和比對,探討2021年需要重點關注的幾個重要因素。
一、合成樹脂
2020年,合成樹脂的十四個主要品種國內供應量達1.2億噸,較上年增11%。其中,國產9400萬噸,預計淨進口2650萬噸,整體對外依存度為22%。2020年合成樹脂行業運行具有以下特點:
1.產品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國內合成樹脂體量龐大,但存在著較為突出的供需結構性矛盾。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高、低端產品供需不匹配。即高端產品需求逐年增加,但受技術限制,國內供給能力有限,而同質化趨勢明顯的低端產品的供給增長速度卻大於需求增長,造成行業競爭激烈,利潤被壓薄;二是產品對外依存度差異巨大。2020年,主要產品聚乙烯對外依存度仍高達48%,聚苯乙烯為29%、ABS為32%、EVA為60%、PA66為34%、PC為58%。在國內連續擴產的背景下,國內仍有大量缺口需要靠進口彌補,合成樹脂約2650萬噸的淨進口中,聚乙烯的進口高達1850萬噸,佔到總淨進口量近70%。相比之下,聚丙烯的對外依存度僅為12%,僅是聚乙烯的四分之一。
合成樹脂行業的結構性矛盾早在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三五」規劃中就已經指出,很顯然,這一問題將延續至「十四五」。試想一方面是乙烯當量需求龐大,需要大量進口聚乙烯、乙二醇等產品,另一方面,丙烯資源供應相對充實,而無論石腦油裂解還是MTO都會同步增加兩者(乙烯和丙烯)的產量,即便中國依舊擁有龐大的需求增量,終究會導致丙烯的增量相對於乙烯會偏多,供給方結構化的矛盾會突顯。如何處理好產品結構問題,是化工企業全產業鏈必須考慮冷靜思考的一個嚴肅的課題。
2.看好未來合成樹脂行業增長率
2020年聚乙烯和聚丙烯的表觀消費量增長率分別達12%、14%,合成樹脂整體增長也高達11%。我們對整個合成樹脂行業未來幾年的表觀消費增長保持樂觀。2020年推動增長的主要因素來自於生活水平的提升、快遞行業的快速發展帶來的包裝品需求擴大、防疫物資需求增大以及出口恢復等因素。
3.年度均價表現分化
明星產品如ABS、EVA,2020年年度均價均比上年提升,幅度分別為:7%、1%,價格大幅上升的另一面是供應量的增加相對有限,同比僅增加分別為:0.1%、5%。
同樣供應僅增加4%的PC、POM,價格僅同比下跌分別為:5%、4%。
體量到達到400萬噸的PS、PA6供應增長僅為6%,均價表現卻不盡如人意,分別同比下降的了14%、19%。
主要產品聚乙烯、聚丙烯,供應增量分別為:12%、14%,價格同比下跌分別為:9%、10%。
值得一提的是PVC,供應增長8%,價格下跌不足1%。PVC是中國特色明顯的合成樹脂產品,價格貼近成本端,價格振幅、年度均價均相對較為平穩,這個價格表現預計將更加貼近中國合成樹脂產品的未來價格走向。
二、合成橡膠
2020年,中國主要合成橡膠品種總產量約387萬噸,淨進口預計11萬噸,供應同比2019年增長約9%。合成橡膠行業在2020年的運行特點如下:
1.終端輪胎行業對橡膠行業拉動作用明顯
2020年中國汽車產、銷過2500萬輛,較上年僅降了2%,其中貨車較上年增23%。輪胎價格僅跌了6%(其中:全鋼輪胎跌5.5%、半鋼輪胎跌7.1%),產量下滑僅為7%。得益於汽車產業在4月、輪胎產業在6月分別走出低谷,全面恢復,尤其是輪胎產業在國內需求和出口兩條線上發力,帶動了上遊產業(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走出低谷。
2.合成橡膠供給相對寬鬆,價格難以堅挺
2020年中國天然橡膠供應中,國產產量下降,進口增多,供應10%的增長中,貢獻均來自進口。而典型天然橡膠膠種的價格不降反升2%,對比丁苯橡膠1502的15%的價格跌幅,高下立現。
面對同樣「危機-復甦」的大環境,導致合成橡膠年度平均價格走低的因素主要有兩點,
一是丁二烯受到進口衝擊,2020年6、7、8三個月的丁二烯進口分別達到7.8萬噸、7.5萬噸、5.9萬噸,約佔全年進口的52%,主要為遠洋貨源。丁二烯的大量進口在短時間內改變產品供需格局,將丁二烯價格拉至低水平,下遊橡膠企業逢低進貨加大開工負荷,造成產品積壓,抑制了價格的提升;
二是國內合成橡膠產能過剩仍是頑疾。2020年中國丁苯橡膠產能174萬噸,產量113萬噸,較上年增11%,產能利用率65%;2020年中國順丁橡膠產能148萬噸,產量112萬噸,較上年增12%,產能利用率76%。兩個主要合成橡膠膠種的產能已經多年沒有改變,但2020年產量有所提升,得益於部分之前停產的裝置在丁二烯低價位時的重啟。
三、合成纖維
2020年國內滌綸長絲產量3300萬噸,較上年增5%,價格同比下降30%;滌綸短纖產量700萬噸,較上年增15%,價格同比降26%;錦綸產量300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價格跌16%;氨綸產量70萬噸,產量增3%,價格跌2%;腈綸產量50萬噸,供應減少23%,價格同比下跌19%;丙綸產量36萬噸,供應增加6%,價格同比漲13%。2020年合成纖維行業運行特點如下:
1.滌綸產業鏈都有30%左右的價格跌幅
2020年,合成樹脂因有需求的有效拉動,年度PE、PP主體價格跌幅分別為:9%、10%;2020年,合成橡膠產業鏈中,丁二烯年度跌幅35%換來了丁苯橡膠1502的15%的下跌,同時合成橡膠的年末庫存上升了27%;滌綸產業鏈則基本上全線都在30%的跌幅,其中,PX年度下跌32%、PTA年度下跌37%、聚酯切片31%、滌綸長絲30%、滌綸短纖26%。
2.除腈綸外,預計淨進口均為負值
2020年預計滌綸長絲淨進口為-262萬噸、滌綸短纖為-38萬噸、錦綸-15萬噸、氨綸-4萬噸;腈綸淨進口32萬噸。
3.產業聚集趨勢明顯
至2020年末,PX22家生產企業、2600萬噸產能中浙石化、恆力、海南煉化、福海創、福佳五家的產能佔到總產能的56%;PTA26家生產企業、接近6000萬噸產能中逸盛、恆力、福海創、新鳳鳴、桐昆五家的產能就佔到了62%;滌綸長絲68家生產企業、接近3800萬噸產能中桐昆、新鳳鳴、恆逸、盛虹、天聖五家的產能就佔到了47%。且恆力、浙石化、恆逸已經將產業鏈向上延伸至煉化一體化項目,各自的煉化項目均已完成一期投資,並進入達產階段,二期項目也在跟進中,盛虹的煉化一體化項目亦在項目建設中。
4.依然存在結構化矛盾的問題
滌綸產業鏈上遊重要原料PX、乙二醇2020年的進口預計分別高達1378萬噸、1079萬噸,2020年中國進口超過千萬噸的化工產品不過三個(另一個是甲醇),滌綸產業鏈獨佔兩個。而下遊產業(滌綸)多要靠出口平衡國內資源。
四、2021年展望
2021年作為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三大合成材料將會面臨諸多的機遇與挑戰:
1.碳達峰指標控制將成為新增產能投放的重要指標依據
1月15日,17家石油和化工企業、化工園區以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京聯合籤署並共同發布《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碳達峰與碳中和宣言》。《宣言》提出的六項倡議和承諾中包括大力提高能效,加強全過程節能管理,淘汰落後產能;提升高端石化產品供給水平,積極開發優質耐用可循環的綠色石化產品;增加科技創新投入,著力突破一批核心和關鍵技術,提高綠色低碳標準等。未來石化相關行業產能的增加將更加重視環保投入和能效,因此項目審批與產能投放時,國家與所在地區的「碳達峰」指標控制將成為重要的考量因素;在碳交易系統建立後,碳成本也將成為化工企業在進行成本-收益考核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2.化工園區規範化治理與搬遷、重組
按照《化工園區「十四五」規劃指南及2035中長期發展展望》(徵求意見稿),「十四五」期間,我國化工園區將由規範化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躍升,圍繞化工園區開展產業提升、綠色化建設、智慧化建設、標準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組織實施「五項重點工程」,重點培育一批具有一流競爭力的產業基地和特色園區,打造「65家重點石化基地和專業化工園區」。到2035年,全國石油和化工園區的布局要進一步規範、科學、合理,實現危化品生產企業全部進入規範的化工園區或實現園區化管理。因此,化工園區發展將成為貫穿整個「十四五」期間的重要主題,化工園區由規範化發展步入高質量發展將使得產業投資變得有序、規範,產業升級將與淘汰落後產能、沿江沿海環境治理相結合,進一步拉動投資,盤活產業。
3.合成材料的高端化、差異化發展
合成材料高端化、差異化發展是我國合成材料行業發展的另一重要主題。據估計,未來電子化學品、高性能纖維、高性能合成樹脂和高性能橡膠的總量需求都將保持8%以上的年化增長率。另一方面,由於技術限制,高端產品合成材料的進口依存度高達60%以上,除了總量增長的空間以外,高端合成材料還具有相對可觀的進口替代空間。為適應在汽車、電子、機械等行業的使用,高碳、高VA含量、高抗衝擊能力的合成材料需求量較大,另外,部分優勢產品的關鍵上遊材料亟待通過國產化消除供應瓶頸,如共聚聚酯PETG的關鍵原料CHDM,尼龍66的上遊關鍵材料己二腈,高端偏光片關鍵膜樹脂、PVA樹脂、TAC樹脂等,都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4.環保、再生型材料發展空間巨大
可降解環保材料一直是行業熱門,依靠行政管理目前已經有了落地的應用;固廢進口禁令的實施對國產再生料市場形成利好。這些都將對傳統的合成材料形成一定的替代效應,但預計大面積的替代仍需要假以時日。
2021年預計國內三大合成材料國內供應增長仍將是主旋律,過程中,結構化矛盾依然存在;汽車、輪胎對橡膠的拉動依然起著重要作用;紡織、服裝行業的恢復和出口的恢復將成為較大的懸念,在疫苗接種以及國際政、經環境趨穩的預期下,預計三大合成材料都具有優於2020年的發展環境和空間。(卓創資訊研究院 曹陽、劉姿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