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與理財有什麼區別?學會了告別死工資

2020-12-11 金值財富

勤勞創造價值,智慧共享收益,我是E東山,歡迎來到金值成長

我們經常聽到投資理財一詞,其實投資理財是兩個相對獨立的名詞,他們會根據你的目標、能力和智慧產生相應的組合。我們先說說理財,首先我先問一個問題,什麼是理財,怎麼去理財?有很多朋友說購買理財產品。對,我們要記住一個詞,產品。理財就是購買理財產品,而產品一定對應的是生產製造商,而理財這類特殊產品的購買價值就是消費者會認為這類產品未來會保值、增值。從本質上講,這屬於消費行為中的消費升值項目,當然也可能會出現貶值現象的發生。理財產品就是通過專業金融人將市場上部分投資項目按照一定分類原則進行打包組合銷售的資產類產品。其核心價值就是打包組合的內容,這類產品本身就具有多元化的基因。我們知道多元化就是了降低風險,但是也降低了收益率,你的收益往往取決於產品的平均值。既然是消費類項目,就存在買和賣,投資者獲取盈利投資組合的收益平均值,而產品銷售商(基金公司等承銷商)獲取消費提成和盈利投資組合的盈利分紅。說白了就是基金公司等承銷商用你的錢去投資,賠錢了賺基本工資,賺錢了賺收益分紅;但對於你來說賠錢了就是賠錢了,還得支付管理費,賺錢了賺取被基金公司分紅後的收益。很多朋友一聽就是非常的不划算,沒轍,這是你為你的投資智慧而買的單。

我們都知道理財產品是一種特殊的金融產品,但只要是產品就會存在市場競爭,很多投資組合都打出誘人的收益招攬投資者去購買,而想獲得這樣的收益很多基金都往往會選擇比較激進的投資模式,購買周期短、風險高的理財產品,而這本身就犯了投資理財的大忌。所以很多理財產品都不賺錢,而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天生的行業屬性。

而股市投資指的是你通過購買企業的部分所有權去獲取企業經營發展的紅利和資本利得。說白了就是之前專業金融人士的打包和組合工作將按照你的智慧去完成,你的收益的最大值就是投資收益的最大值,相反虧損的最大值也是你投資虧損的最大值。如果你與某基金的管理者恰好所做的投資組合一樣,那麼你們面對的虧損幾乎是一樣,但基金管理者獲取的收益要比你多,因為他賺的是所謂你的投資智慧錢。所以說股市投資是必須具有一定的投資理財智慧。

通過上面簡單的分析,我們知道很多理財產品都是直接基於股市或者間接基於股市的,所以基金的漲跌都與股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股市的漲跌是基於什麼呢?有人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股市的漲跌一定程度上反映當前的經濟形勢,雖然有的時候並不準確,但如果你把股市的周期放大到10年、20年,你會發現股市的整體指數和國家的經濟總量呈現同向的趨勢。股市是一個國家優質企業融資的重要平臺,而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是由多數優質企業的價值所決定。所以說企業是股市的價值所在,而創造價值又是一個企業的核心價值。如果所有的上市公司每年都快速增長,創造價值,那整個國家經濟就會持續增加;如果優質上市公司每年創造的經濟價值比虧損企業創造的經濟價值少,那國家經濟總量自然會相應減少。所以股市的核心價值就是優質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如果你投資股市的觀念和方法不是基於此,那麼你已經從本質上脫離了股市投資價值核心。

企業是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是判斷投資價值的核心指標,但企業的成長充滿變數,有的紅極一時卻極速衰落,有的勤勤懇懇步步為營,有的銷聲匿跡不見蹤影,沒有企業可以永葆青春。因此如何從茫茫眾多的上市公司中挑選出那個擁有創造價值能力的優質企業就需要你無比高超的投資智慧。

中國的股市帶有很強的政策屬性,由於制度的原因,中國股市的管理部門和相關服務部門都是政策的執行者,同時中國股市中大量的中大型上市公司本身就是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而這些企業的管理層同樣是政策的執行者。我們要清楚,中國股市是用於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他是市場經濟的一部分。所以說中國的股市本身帶有很強的政策屬性。我相信很多朋友也從各種渠道聽過很多投資人的種種抱怨,那是因為他們總是在對標歐美等國家的股市制度,每每聽到此我都覺得很無聊,國家制度不同必然導致經濟等各領域制度不同,既然國家已經制定了遊戲規則,我們思考的是如何在這個規則下充分發揮我們的智慧而不是天天去抱怨規則本身,何況這也不是你的工作職責,簡單的把投資收益的虧損歸咎於制度本身只能說明你的不成熟。

下面我將問徘徊於中國股市的投資朋友三個比較簡單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你覺得中國未來20年的經濟是發展,停滯還是倒退?

第二個問題,既然中國經濟仍將處於高增長,那麼你認為哪幾個產業會成為未來20年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產業?有朋友說汽車產業,有說人工智慧,有說生物製藥等等,如果你能說出這些,說明你已經開始學會投資思考了。

第三個問題,既然你已經通過你的知識和判斷找到了未來可能推動經濟發展的產業,那麼這個產業中那家公司會成為這個產業的引領者呢?想必聽到此處很多朋友已經開始進行有深度的思考。

如果你能很好的回答以上這三個問題,說明你已經初步成為一個價值投資者,或者說你已經把你的財富夢想根植於中國未來最有潛力、最優秀的企業身上,你已經具備了投資智慧。

然而不幸的是,我認識太多的股票投資人,他們每天都做著相反的事情,先研究一支股票明天或者未來一周、一星期能否上漲20%、30%以上,然後通過各種圖形、各種指標去驗證自己的判斷,接著在分析企業所在行業是否出現大盤輪動,再者分析企業所在產業近期是否有國家相關政策,最後在分析下最近利息、匯率、CPI、美指等等國家和全球經濟指標。我把這種分析基本歸納為「自我佐證分析法」,就是認定一支股票,然後通過各種信息、各種辦法去進行在我驗證,以追求所謂自我判斷力的認可。其實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行為,請記住所有投資大師總結的一句話:只有神仙才能預測股票短期的漲跌。上述的種種投資方法我們可以稱之為投機,因為他們以賺取股票短期波動的差價為主要目的,這種方法最誘人的地方就是短期內是可以獲得非常可觀的收益,但最致命的是幾乎人也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把收益帶本金全部還回去,這種方法有著強烈的賭博性質。

在你對金錢有著強烈需求時,當你覺得老天可能會眷顧你時,當你認為你的一套方法能把股市變成提款機時,危險已經來臨,如果危險來的越早反而是件慶幸的事,因為你會最快得到教訓;如果你僥倖運氣好買到幾支好股票時,那麼一旦運氣耗盡你得到的教訓也是最慘烈的。不幸地是目前充斥在網際網路上的各種投資理財產品都是以「股神」的姿態在向你心中的貪婪招手,一旦你與他們握手,就註定你必將成為股市的主流群體——韭菜。韭菜並不是以你投入的資金為衡量標準,也不是以你短期的收益為判斷依據,韭菜指的就是你的投資觀念,一切都是貪婪惹的禍。

相關焦點

  • 消費至上的時代,要學會精打細算,投資理財
    在這個消費至上的時代,又有多少人過著看似幸福的生活呢?雖然時代一直鼓吹著我們要買買買,但是對於努力生活的我們來說,一定要在買的同時,學會精打細算,投資理財,因為財富,才是支撐我們在這個時代生存下去的重要資本。
  • 投資理財小常識——投資理財的重要性
    但是我們通過查看結果就能發現消費所獲得是一時的享受和滿足,放棄的是這筆錢給我們帶來的未來收益;而投資就是放棄眼前的暫時享受,追求更大的價值回報。但是儘管現在的人們越來越重視投資理財的重要性,也加入到投資理財的行業,但是通過調研數據我們還是能夠發現最終賺錢的還是少部分人,這就造成了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的局面,那麼什麼原因導致這一現象的產生?
  • 投資理財第一步,學會運用資產負債表記帳
    對於工薪一族或者小白想要學習投資理財,首先要學會的就是記帳,把自己的收支明細一目了然的放在面前,這樣就能很好的去規劃,把不必要的費用去掉,最大限度的利用自有資金去投資理財,運用複利思維去讓錢生錢,實現財富的增值。上一篇文章《工薪一族投資理財第一步,記好帳,設置好4個帳戶》中就具體分析為什麼投資理財要先學會要記好帳。
  • 不會理財?學會4321理財法就夠了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投資理財,但又不知從哪裡開始著手,還有許多人擔心理財會虧本。其實,理財入門並不難。對於理財小白來說,暫時沒必要去研究一些高深的方法,學會4321理財法就夠了。什麼是4321理財法呢?
  • 有什麼賺錢的方法?學會理財,草根也可以逆襲!
    現階段有什麼賺錢的方法?相比起其他創業手段,歸根到底,學會理財才是王道!一、為什麼要理財投資?人生的每個階段都需要錢,每個人都想找到有什麼賺錢的方法。理財雖然與錢直接相關,但不代表需要大量的資金才能進行,理財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方式,是對資產進行管理和增值的過程。
  • 為什麼學習投資理財,要先學會控制風險?
    我們在理財的時候,常常會面臨各種誘惑,這些誘惑會讓我們忘記市場的投資風險,甚至忽略了可能導致資金虧損的隱患。在學習投資理財時,控制好風險就成功了一半,這是大多數有經驗的投資者都認同的一句話。為什麼學習投資理財,要先學會控制風險?
  • 新手投資什麼理財產品好
    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很多手裡資金空閒的人都會選擇一些P2P網絡理財,然後對於投資小白來說,市面上那麼多理財產品,對於新手來說投資什麼P2P理財產品好呢?  首先新手適合短期理財產品,短期理財產品雖然收益較低,但是投資風險也比較低,資金比較周轉靈活,錢多多P2P理財平臺,針對新手專門設立新手專享專區,讓新手投資既學習了投資基本方法,同時也有著一定的收益,同時呢錢多多P2P理財平臺也不定時推出各種活動,也非常適合新老投資人,為什麼呢?
  • 小額投資理財項目有哪些 小額理財投資什麼產品好?
    隨著全民投資理財時代的到來,不少朋友上班一兩年後就開始投資理財,有很大一部分人想做理財但又覺得錢少,小額理財項目又不清楚要怎麼做,小額理財投資什麼產品好,那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2016年小額投資理財項目有哪些吧。
  • 老年人有一些存款,想投資理財賺收益,有沒有必要?
    近日,某網友提問:自己是老年人,有一定的積蓄,想著投資理財賺收益,有沒有必要? 那麼,對於老年人來說,現在學習投資理財,算不算晚呢?用存款賺收益,又真的有必要嗎?除了老年人,年輕人是否也應該理財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理財那些事兒。
  • 在美國投資理財有哪些渠道?
    生活在美國這個金融大國中,投資理財的渠道還是非常多的。這也導致了老美們並不是特別待見利潤極低的儲蓄存款。常見的投資渠道就有:退休基金、保險理財、金融理財、房地產等等。 01 金融理財 提到金融理財,大家最先會想到的應該是股票,債券和基金投資。如果從投資風險上來評估的話,股票是其中風險最高的,但是高風險也對應著相對高的回報。其次是風險相對低一點的基金,風險最低的則是債券。
  • 理財最容易犯的錯誤什麼理財方式適合女人?
    理財最容易犯的錯誤女人理財一般都會選擇一些風險小但收入也不高,但是凡事一步步來學會理財相信你也會有成功的一天!錢夠花就不需要理財這基本上是剛畢業的年輕人容易犯的錯誤,因為單身沒有什麼負擔,不控制自己的支出,基本上都是月光一族。
  • 國發創投:誰說工資低就不需要理財了?送你4種簡單方便的理財方法
    國發創投:誰說工資低就不需要理財了?送你4種簡單方便的理財方法    很多工資較低的家庭在理財方面可能都會有一個誤區,那就是自己的存款很少,工資也很低,如果進行理財並不會有多少的收益,相反還會耗費很多時間和精力。
  • P2P平臺上,工資理財產品化方案是怎樣的?
    簡理財:夢想計劃向上金服:工資理財+夢想計劃+定期還款場景理財的形式主要存在形式就是包裝成工資理財和夢想計劃以及還貸場景,其中工資理財、夢想計劃底層的產品邏輯就是零存整取;而主要是金融服務平臺提供了這些產品,純P2P平臺較少有此種產品形態。
  • 長線和短線有哪些區別?我該如何選擇來投資理財?
    在投資理財中,長線和短線區別是非常大的。不同的產品,不同的理財人群,選擇的策略也會截然不同。長線和短線有哪些區別?我該如何選擇來投資理財?但這其中有很多方面值得投資者注意,比如說一些理財產品是存在時間限制的。例如各式各樣的存款產品,對應的有很多的期限選擇。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三年等等。如果大家選擇的期限比較長,那麼這筆錢封閉的時間就會比較久。一般來說要到期滿之後才能將本息拿回來,當然有些急用錢也可以隨時取出,但利息有可能按活期來計算,就會很不划算。
  • 實不相瞞,我的「睡後收入」是工資的5倍
    2013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開始學習理財投資,並馬上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基金和股票投資。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在理財第5年,掙到人生第一個100萬,這已經超過他父親一生的積蓄。不用一大早擠地鐵趕去上班,也不用在旺季去景點人擠人。學理財之前,他完全不會想到,自己可以在五年後過上這樣的生活!
  • 蜂融網:滴水尚能穿石,況投資理財乎?
    以投資理財為例,有些人寧願把手裡的閒錢放在一邊置之不理,也不願意拿這些錢去理財賺取收益。因為他們覺得目前理財產品的收益太低,從而放棄讓自己的錢生錢的機會。這是大多數人都普遍存在一種消極的心態,覺得一年下來也賺不了多少收益,投資理財有什麼用呢?  但是大家都忘了,滴水尚能穿石,況理財乎?理財積累的財富看來同樣不可估量,不理財你就只能依靠死工資來維持日常開銷。
  • 《從零開始學理財》:邁向財富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理財
    現在普通的上班族平均工資也就5000元左右,除生活開銷,省吃儉用在大城市也難以實現買車買房的願望,但是學會理財就可以幫助我們實現財務自由這個願望。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從零開始學理財》,作者是朱五紅。
  • 晟寶通投資:投資理財什麼才是關鍵
    伴隨著我們財富的積累與增長,大多數投資者傾向於選擇理財投資,追求財富的保值、增值。然而,在獲取理財投資收益的同時,一部分投資者忽視了投資風險,從而使收益受損。 其實只要我們認識投資風險,併合理防範、降低投資風險,就能夠更好地實現預期的理財目標。
  • 中海達投資:個人投資理財
    個人理財是一個讓人再也熟悉不過的詞語了,然而真正懂理財的人卻不是多數,大多數人都是知道一些皮毛,都需要認真的學習投資理財知識。理財入門,個人投資理財知識如何學習?想要成為理財高手,除了好運氣以外,更需要依靠自己的知識提高對投資的把握能力。
  • 什麼是最適合自己的理財?先看完這三大建議,再做理財也不遲
    當然,理財也是如此。那麼,如何才能在理財的道路上走得更順利呢?一、投資理財的小建議1、端正理財心態,合理規劃很多人不接觸理財的主要原因是總覺得投資理財是有錢人的專利,沒有太多錢投資理財。到35歲,你就有2萬元了。投資時間越長,複利就會越明顯。3、控制信用卡,杜絕盲目透支信用卡實際消費總額不得超過工資收入的四分之一。為了避免盲目透支,建議只用一張信用卡最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