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鐵血戰士「首次面世已有31年。
阿諾·施瓦辛格出演的系列第一部《鐵血戰士》(1987)是無可超越的經典。
利用越戰陰影設置叢林作戰的軍事背景,肌肉猛男特種兵對抗攜帶外星科技的驚悚怪獸。
雖然劇情簡單構架很小,但影片以150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收穫了9800萬美元的全球票房。
這些生來好鬥的外星生物平均身高231公分、體重200公斤,壽命長達300歲左右。
他們的主要特徵是:大腦殼、昆蟲臉、渾身網狀著裝、梳著牙買加髒辮等。
擁有野蠻與殺戮的天性,以及高科技的武器裝備,鐵血戰士的種族文明是集原始與先進於一身的。
收集頭骨戰利品和部落紛爭指向了印第安的習俗。
尊重強者,榮譽為先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作風又仿佛取自日本的武士精神。
鐵血戰士的最初的形象誕生於斯坦·溫斯頓之手。
蹲著的那位白髮老者就是溫斯頓
這位捧回了4座奧斯卡小金人的電影特效大師可以說是引領了好萊塢CGI技術的發展。
《侏羅紀公園》裡的恐龍,《終結者》裡的機器人,《異形》電影中的異形女王全都和溫斯頓的名字掛鈎。
鐵血戰士也和上述這些經典的銀幕角色一樣,成為了上世紀80、90年代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逐漸演變成一大IP之後,鐵血戰士衍生了遊戲和漫畫,電影續集和重啟也接踵而至。
緊接著第一部的是《鐵血戰士2》(1990),後來與異形聯動推出了《異形大戰鐵血戰士》(2004),《異形大戰鐵血戰士2》(2007),《新鐵血戰士》(2010)是重啟之作。
先前5部鐵血系列電影均無緣國內院線,至於為什麼大家肯定也都能猜到。
動不動就扯人脊椎,一槍爆頭什麼的,血腥暴力的場面早就是系列標配了。
所以當二次重啟的《鐵血戰士》(2018)在中國大陸定檔,許多影迷都和叔一樣驚訝。
尤其導演有意把本片打造成了R級,還曾放言:「PG-13是給慫貨們看的。」
影片在本周就上映了,叔先來說說卡司陣容和劇情脈絡。
波伊德·霍布魯克飾演的前美國陸軍狙擊手奎因·麥肯納,他在執行軍事任務時遭遇鐵血戰士駕飛船降臨。
戰友紛紛殞命,福大命大的他不僅活了下來,還撿到了鐵血的頭盔臂甲等裝備。
而來到地球的鐵血被麻醉送到某組織的實驗室,奧利維亞·瑪恩飾演的生物科學家受邀來協助研究。
男主女主此前全都出演過X戰警電影系列的反派。
一個是《金剛狼3》中擁有機械手的唐納德。
另一個是《X戰警:天啟》中天啟四騎士之一的靈蝶。
男主麥肯納把鐵血裝備偷偷寄回了家,沒想到自己的兒子當成電子遊戲給打開,觸發了機關。
兒子的飾演者是《房間》和《奇蹟男孩》裡的正太雅各布·特倫布萊。
於是終極鐵血戰士得訊也跑到了這裡,掀起一片血雨腥風。
拯救人類的重任落到男主、女主和一夥問題士兵的肩上。
執導本片的是沙恩·布萊克,他也是《鋼鐵俠3》和《耐撕偵探》的導演。
他本人也出演過第一部《鐵血戰士》,但他是隊伍中最先領了便當的成員。
既然如此,觀眾一定會想當然的以為導演深諳這一系列的精髓,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不幸的是,沙恩·布萊克給搞砸了,果然沒能改變系列口碑持續走低的現象。
叔經親自檢驗後發現,預告片比正片好看不止一星半點。
顯然布萊克踐行了一個眾所周知的續集製作規律,就像iphone6發布會的廣告文案。
Bigger than bigger,正經翻譯是「豈止於大」,民間流傳是「比逼格而有逼格」。
看著隔壁異形的兩部前傳《普羅米修斯》和《異形:契約》做強做大,導過漫威商業爆米花的布萊克也是想用相似的套路成就這部重啟的《鐵血戰士》。
可小格局虐殺B級片才是《鐵血戰士》一貫的定位。
直接照搬塞進好萊塢A級類型片的程式內,屬實讓它變了味。
開頭的星戰畫風讓人誤以為走錯片場,後面從押送大巴、實驗室、男主家、旅館等等頻繁切換場景。
陣地也由街頭巷尾到野外密林,甚至還有手扒飛船的這種空中作戰。
和探討未知恐懼,宗教信仰,可上升至哲學高度的異形系列相比,鐵血戰士主打的是簡單粗暴和視聽上的快感。
既然來看《鐵血戰士》,大家的重點都是放在外星怪獸身上,而不是很在意人類。
這一部完全反了過來,講人的篇幅太多,鐵血戰士的形象塑造太過潦草。
影片的設定是鐵血戰士利用其他物種的優勢基因來進行自我升級,叔嚴重懷疑這是從異形那裡取了經。
最先來到地球的那位融合了人類的基因。
(要是《異形4》裡面的異形寶寶沒被親媽搞死,應該也長這麼大了吧。)
海報上是他和終極鐵血打鬥的畫面,如果你看了電影就會發現這也太騙人了。
更高更大的終極鐵血單手就能給人類基因鐵血扔出窗外。
後來他不費吹灰之力就把人類基因鐵血給秒了,秒了……
爆米花都買好了,就給叔看這個?
預告裡的燃感和快節奏,到正片都變成了無腦和無高潮。
血腥與硬核程度照施瓦辛格的那部《鐵血戰士》根本是小兒科,相比之下阿德裡安·布洛迪主演的《新鐵血戰士》都給人了一記真香警告。
然而,國內公映版其實僅刪減了51秒,剪得最多且愣的竟然是葷段子。
這位由《黑人兄弟》主演科甘-麥可·凱飾演的嘴炮士兵,對應了導演在第一部飾演的那個愛開黃腔的眼鏡男。
結果他講的笑話被不止一次剪掉,嚴重影響幽默感。
以至於戲中人反應強烈,戲外的我們一臉懵逼,不知道他們是笑點低還是智商低。
無政府的混亂加上中和緊張的趣味調侃,這是導演布萊克的創作設想。
實際上角色抖起包袱來略尷尬,一個梗還要反覆地嚼。
而且故事邏輯和鏡頭剪輯,簡直是亂的一批。
比如男主的主角光環亮瞎人眼,現組的隊友肯為他上天入地,鐵血戰士也頻頻偏心地饒他性命。
女主明明是一個開麻醉槍都打中自己的戰五渣,關鍵時刻居然能搞定終極鐵血,為了女權真是什麼都不管了。
叔要點名批評這裡的鐵血狗,按理說它應該殘暴迅猛可能比鐵血戰士更具有獸性。
但剛出現還面目兇狠的鐵血狗,莫名其妙地就投奔了人類甘願撿球賣萌,還反咬自己主子(終極鐵血),恐怕它是把腦子給撞傻了。
以及男主的自閉兒子戴著鐵血戰士的裝備在萬聖節那天去要糖。
被大孩子欺負了之後,鐵血裝備自動被觸發,連人帶房一炮全給炸了。
讓叔詫異的是兒子見狀非但不慌,還一副覺得很酷很厲害的樣子去嚇跑其他人。
請問小朋友這算心理素質太強,還是有反社會型人格啊?!
一個小孩,存在價值未免逆天過了頭。
終極鐵血想要他的基因進化自己的族群,人類依賴他的語言天賦破解鐵血戰士的信息,被某組織僱傭為童工,他爸還表示相當自豪。
行吧,最後發現人類基因鐵血戰士是叛變的逃兵,此行的目的是不想讓人類遭到滅族,並留下了一套能對抗鐵血戰士的戰甲。
結尾怎麼又跳戲到鋼鐵俠?說好的與異形聯動呢?
一開始就見誰殺誰,直到自己被殺也沒說明情況,最後的解釋卻又說他是好意。
劇情如此擰巴,叔深表心累。
不知道情節的脫節是否與映前的劇本洩露和性侵醜聞有關。
說起來也挺令人反感,導演布萊克安排自己朋友史蒂文·懷爾德·斯特瑞格爾出演一個配角,進組沒有經過試鏡。
這個人在片中有不停搭訕女主的戲份。
但這名男演員在2010年就因通過郵件誘騙一名14歲女孩,試圖與其發生性關係而被登記在案,還坐了6個月的牢。
後來還是女主奧利維亞·瑪恩後來發現此事告訴了福克斯高層,使他的鏡頭均被刪除,導演迫於壓力才公開道歉。
這部投資最高的《鐵血戰士》耗費了8800萬美元,在美國國內只取得了5086萬美元的票房。
口碑也是全面撲街,豆瓣5.5,IMDb5.9,爛番茄新鮮度33%。
繼《古墓麗影》之後,《鐵血戰士》成為了今年又一部涼涼的重啟大片。
重啟之風就好比是三版鐵血戰士英文片名的改動。
Predator、Predators和The Predator。
可以說是毫無意義,新瓶裝舊酒還餿了。
所謂的情懷,實在禁不起這番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