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第十九勤修我皆接引願,這一願意謂:若我成佛的時候,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發起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心,修行菩薩六度萬行功德,真誠發願,願意生到我的剎土,那麼在這念佛人臨命終時,我就會帶著觀音、勢至等菩薩大眾環繞此念佛人的周邊,接引其往生;如果這一願不能兌現,我便不成佛。
此願的重點是「發菩提心」。入大乘菩提道,首在發菩提心。菩提心猶如種子,能出生一切佛法;菩提心猶如淨水,能洗一切煩惱塵垢;菩提心猶如正道,能令諸行人入涅槃城,故《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名魔業。」發菩提心者,了知阿彌陀佛不離自心,佛土不離自心,自心具足一切莊嚴淨土;了知眾生發願求生淨土,決生淨土,一切土為願力所現故;了知念佛本期作佛,不發菩提心,則雖然念佛而目標不明;發菩提心原為修行,而不往生極樂世界,則雖發菩提心,但在濁世容易退轉。是則下菩提種,耕以念佛之犁,乘彌陀大願船,入於極樂淨土之海,此乃屬於上根利智之人,有慈悲心,廣作功德,代佛弘化,於菩提心中念佛,對往生一事無有疑慮,是故臨命終時,感得阿彌陀佛真身與諸菩薩聖眾前來接引,上品往生。
有人問,勤修我皆接引願表明所有念佛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都會來接引,那阿彌陀佛忙得過來嗎?這是以凡夫的知見來猜測不可思議的淨土法門,殊不知,念佛法門感應道交難思議。無量眾生念佛就有無量的阿彌陀佛及聖眾前來接引,這是因緣和合產生的現象。眾生能念佛的心是能感之因,阿彌陀佛的臨終接引願是增上緣,因緣正好耦合上了,就法爾自然地出現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前來接引的情境。比如水清月現,月亮永恆地懸處虛空,地面的水只要清澈,月影自然顯現,水不上去,月不下來,然水中之月曆歷在目。是故臨終接引之佛,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水中月、夢中事,都是因緣合和的產物。同樣,吾人能念佛的心就像這個水,阿彌陀佛的大願就像月亮,兩者缺一不可。如果有水但是天空沒有月亮,水再清澈也顯不出月影來,即如果沒有阿彌陀佛的大願,我們的念頭再清淨,也都不會有阿彌陀佛臨終接引的淨境出現。同理,如果有阿彌陀佛臨終接引願,但我們不去念佛,就如同地面無水或水很渾濁、月亮顯不出一樣,阿彌陀佛的臨終接引之妙境也就無由產生。能念佛的心和阿彌陀佛的大願感應道交,就會出現西方三聖現前,乃至天樂盈空、異香滿室等瑞相。所以念佛人臨命終時,見佛、見光、見蓮華的瑞相自古以來不絕如縷,諸多的往生個案可資佐證。如東林蓮社僧濟法師臨命終時,懇期淨土,觀想彌陀。慧遠大師給他一支蠟燭,曰:「汝可運心安養。」僧濟法師執燭憑几,停想無亂,後暫臥,夢見自己秉持一燭,乘虛空而行,見阿彌陀佛,被接置於佛手掌,遍至十方。欻然而覺,嘆喜曰:「吾以一晝夜觀念功夫,便蒙彌陀接引。」次日黃昏,忽然起立,目注虛空,如有所見,謂弟子曰:「佛來了,吾其去矣。」於是轉身西嚮往生。
勤修我皆接引願是阿彌陀佛看到吾輩下凡臨命終時種種厄難而所預設的護佑,就像慈母呵護小孩,當小孩要滑倒摔跌之時,慈母的手馬上伸出來給予保護。當眾生受業力牽引要墮到三惡道去的時候,阿彌陀佛以光明願力、觀世音菩薩以甘露淨水、大勢至菩薩以金色蓮華趕緊前來救助,不令輪轉三界六道,而緊緊攝受其神識往生淨剎。須知人生最大的事情就是生死之事,了達死才能了解生,生與死即是死與生,又謂文成印壞——這個娑婆世界的業報身消失的當下,即是西方極樂淨土的清淨之身誕生之時。所以念佛行人是活著往生的,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死亡,因為念佛人無須經過中陰身,直入安養淨土,他是活著坐在蓮華臺上的,這蓮華就是轉凡成聖的玄妙宮殿。如果滑入中陰身就危險了,業風吹蕩,不能作主。所以阿彌陀佛以蓮華接引行人的神識,神識一進入蓮臺,就等於進了保險箱,決定會在西方極樂淨土七寶池中蓮華化生。這臨終接引願,既是在生命終結時的接引,同時也是每時每刻的接引。因為念頭的生與滅即是生與死,是故吾人的每個念頭中都有著阿彌陀佛的臨終接引。故云: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可見這一願對我們是何等地親切,又是多麼地重要。而東林祖庭建造阿彌陀佛接引銅像,住世千年,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亦屬南閻浮提之一大事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