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覆膜栽培技術,種植需要注意這幾個細節,才可以實現高產!

2020-12-22 姚姐親子遊

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由於具有顯著的增產作用,經濟效益好,受到廣大農民的青睞。

1、品種選擇

選擇無病、表皮光滑、薯形正、芽眼明顯、結薯早、薯塊集中、具有抗病性的早熟品種作種,如東農303、中薯2號、中薯3號、中薯5號、費鳥瑞它、克新4號等。

2、種薯處理

品種選定後要對種薯進行必要的處理,首先應淘汰表面粗糙、畸形有病蟲害和不規則的塊莖,同時注意選擇壯齡薯做種。種薯選好後要提前20~30天進行催芽處理,放入室內近陽光處或室外背風向陽處,溫度保持10℃~20℃,切塊大小30~50g,每千克馬鈴薯切約30個切塊。切塊時靠芽眼切成立體三角形薯塊,重量25g,貴重品種每個芽眼可切成一個種塊。切塊時,為防止薯塊間相互傳播病菌,切刀要用0.1%的高錳酸鉀或75%的酒精溶液進行消毒。薯塊切口風乾後,傷口處再蘸些加入4%~8%多菌靈的草木灰或少許鈣鎂磷肥,在乾燥通風處晾2~3天,以利於傷口的癒合。每畝用種薯130kg,貴重品種畝用種薯100kg,有條件農戶可採用小整薯播種。

3、適時播種

當土壤10cm溫度達到4℃左右時即可開始播種,播種時間在12月下旬至1月中上旬。

4、選地整地

根據馬鈴薯的生長特性,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前茬為小麥、油籽、豆類(避免重茬),最好冬灌過的地塊,整地前首先要清除前茬作物的殘茬、秸稈、石塊和其他雜物。整好地是馬鈴薯高產的前提。馬鈴薯是以地下塊莖為收穫目的,要為塊莖在地下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深耕可以使土壤疏鬆,提高蓄水、保水能力,協調土壤中水、肥、氣、熱因素,為馬鈴薯根系和匍匐莖、塊莖的生長提供有利的生長環境。馬鈴薯塊莖播種後產生的根係為鬚根系,穿透能力較差。土壤疏鬆有利於根系的生長發育,根系發育良好,可以增強吸收土壤中水分、養分的能力,源源不斷輸入地上部分,使植株生長健壯,光合能力增強,光合產物增多,為高產提供物質基礎。研究表明:耕深15~18cm時,鬆土層可達30cm,較淺耕的增產10%。耕深達到36cm的,比耕深18cm的可增產63.1%,整地後按寬1.2m的畦面開溝,溝寬40cm,深25~30cm,面開穴或開15cm寬的溝。

5、合理施肥

地膜覆蓋後,馬鈴薯生長的環境因素改變,馬鈴薯生長加快,養分消耗快且多,加之以後不能追肥,所以必須一次性施足底肥,一般比大田增加30%~50%。按單產3.75萬kg/hm2鮮薯計算,需施農家肥60kg/hm,尿素225kg/hm2,二銨375kg/hm'。如果後期有脫肥現象,需要通過葉面施肥的方法追肥,噴施1.0%~2.0%的尿素和0.2%~0.3%的磷酸二氫鉀1:1混合12。

6、播種方法

一般採取寬壟雙行種植,壟寬60cm,高15~20cm,壟距25cm。要求壟面平整細緻。為減少水分蒸發,最好一次完成整地、起壟、覆膜等項作業。覆膜時可3人一組,1人在前覆膜,2人兩側培土壓蓋,固定地膜,四周用土壓嚴壓實。覆膜時要力求達到「緊、平、嚴」的標準。這樣才能達到地膜的最佳效果。膜選用厚0.005 ~0.008cm,寬70~80cm的較為經濟,一般需75cm/hm"。一般採用點種,按大行65cm,小行20cm,株距25~30cm點種,保苗7.5萬~9萬株/hm,較大田稍密。

7、田間管理

春季風大,要注意揭膜,平時勤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播種後25天開始出苗,要及時放苗,做到「放大不放小,放綠不放黃」的原則,主要的目的是適當推遲放苗時間,避免凍害;封壟前要對壟溝淺耕2-3次,以提高地溫,消滅雜草,接納雨水;對生長過旺、有徒長促勢的地塊,顯蕾期用多效唑450g/hm'兌水750kg/hm2噴霧,減少養分消耗,抑制地上部分生長,促進地下塊莖膨大;生長後期如果有脫肥現象,要葉面追肥;有條件的地塊要澆好冬灌水、苗水、顯蕾水、開花水,澆水時注意水面不超過壟高的2/3.

8、及時收穫

當馬鈴薯大部分莖葉由綠轉黃,繼而達到枯黃,地下塊莖即達到生理成熟狀態,此時應立即收穫。收穫應注意產量與價格的關係,力求使單位產值達到最大化,使馬鈴薯既高產出又高產值。

結語

綜上訴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僅供各位種植戶朋友參考學習,如果大家有更專業的知識願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幫忙轉發,點讚,關注一下筆者,謝謝!

相關焦點

  • 馬鈴薯的種植需要注意這幾個細節,才可以實現高產!
    選用良種是馬鈴薯高產栽培的一個重要環節。選地整地。馬鈴薯是不耐連作的作物。種植馬鈴薯的地塊要選擇三年內沒有種過馬鈴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塊。馬鈴薯對連作反應很敏感,生產上一定要避免連作。如果一塊地上連續種植馬鈴薯,不但引起病害嚴重,如青枯病等,而且引起土壤養分失調,特別是某些微量元素,使馬鈴薯生長不良,植株矮小,產量低,品質差。
  • 紫色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
    因此,紫色馬鈴薯既可以作配菜,又可以作特色菜餚,還是很好的提取花青素的加工原料。目前紫色馬鈴薯在國內栽培面積尚小,市場價格每lkg6~8元,相當於普通馬鈴薯的6~8倍,一般667m2產量約2500kg,經濟效益超過1萬元,經濟效益相當可觀,新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備受廣大農民關注。天津市靜海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於2008年3月首次引進「黑美人」紫色馬鈴薯品種,綜合實施科學栽培並獲得成功。
  • 紫薯種植如何實現高產?紫薯的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因此,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更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實現紫薯的高產種植十分關鍵。那麼,紫薯種植如何實現高產?現將紫薯的高產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選用良種,精選種薯  種薯的選擇要根據具體的用途來定。一般選擇抗逆性強,耐旱耐瘠,病蟲害較少的優良品種。
  • 馬鈴薯種植栽培管理技術,種植的朋友別錯過,建議收藏!
    在馬鈴薯種植栽培過程中,需要有效地對其進行實踐管理,從而才能提高種植技術水平。本文結合工作實際,深入探索了馬鈴薯種植技術途徑,在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從選種、整地等多方面入手,從而保證種植技術水平,希望通過本文分析,能夠為相關工作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 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你們了解它嗎?快來了解一下
    在中原二季作區,馬鈴薯一年兩種兩收,但主要還是春季栽培,佔到當年栽培面積的90%以上。春季主要是生產商品薯,產品主要銷往廣州、香港、新加坡等地區。1、種薯的準備二季作區,一般根據氣候特點,選用早熟優質品種。另外,也要根據市場需求和用途,選擇種植品種,才能獲得高產和較高的經濟效益。
  • 糧油種植:綠豆種植如何高產?種植綠豆高產的栽培方法
    重慶的綠豆種植模式主要與玉米、甘薯、幼齡果樹林地等間套作或利用田坎土壁、坡瘠地淨作。綠豆高產栽培技術重點應抓好以下幾點。選用品種綠豆品種在形態上可分為莖匍匐型、半匍匐型和直立型。傳統綠豆大多為莖匍匐型或半匍匐型,成熟時豆莢爆裂不利於大規模栽培。直立綠豆品種有兩個特點:一是植株短,適合密植,有利於提高產量和田間管理。
  • 木瓜的高產種植技術,以及栽培管理的要點
    本期主題:木瓜的高產種植技術,以及栽培管理的要點三農導語:木瓜在我國南方地區屬於比較常見的水果品種,相信大多數人都比較熟悉,木瓜不僅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而且還可以製作成中藥使用,屬於藥食兩用的瓜果。因此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歡,其市場需求量較大,有著非常好的經濟效益,並且木瓜適應性較強,種植簡單,也受到了很多種植戶的歡迎,種植木瓜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木瓜要怎麼栽培才能達到高產卻是個難題,下面就讓小編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木瓜的高產栽培的技術吧。
  • 西蘭花高產種植技術
    西蘭花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富含維生素C,尤其在防治胃癌、乳腺癌方面效果突出,目前南北方都可以種植,下面主要為大家介紹一下北方西蘭花種植高產的技術,以下言論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也是個人多年來種植西蘭花的一些經驗,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 甘肅推進馬鈴薯標準化綠色種植技術
    2020年,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1030萬畝,馬鈴薯總產量預計達到1500萬噸以上,建成定西安定區、會寧縣2個百萬畝產業大縣,打造了一批萬畝以上綠色標準化示範基地。我省已建成安定、會寧2個百萬畝馬鈴薯產業大縣。
  • 種植柚子樹要想達到高產的效果,需要掌握哪些栽培技術
    本期主題:種植柚子樹要想達到高產的效果,需要掌握哪些栽培技術三農導語:柚子相信很多人都吃過,它口感非常甜,而且果肉鮮嫩,在市場需求量上是非常可觀的,市場價格也一直呈現一個走高的趨勢,這不僅得助於它豐富的營養價值
  • 紫色馬鈴薯種植技術
    點擊標題下方藍色字體:凱瑞百穀馬鈴薯 即可關注 。紫色馬鈴薯富含花青素,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延緩衰老、抗癌、美容和防止高血壓等多種保健作用。因此,紫色馬鈴薯既可以作配菜,又可作特色菜餚,還是很好的提取花青素的加工原料。經過多年的研究種植,已經衍生出很多品種,如黑美人、黑金剛等。
  • 馬鈴薯怎麼種?農村大叔教你7步驟,簡單實用易學,輕鬆實現高產
    農村大叔教你7步驟,簡單實用易學,輕鬆實現高產馬鈴薯綠色栽培的整地施肥技術馬鈴薯的塊莖是在土內形成和膨大的,土壤需要耕層深厚、疏鬆而溼潤,通常要求深耕25釐米左右並耙細作畦。每畝施入經徹底腐化後的適量有機肥,及適量的氮、磷、鉀複合肥,結合作畦或穴施在10釐米以下的土層中。
  • 市科技情報所派員赴羅源縣科技下鄉舉辦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培訓課
    近日,福州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邀請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薯類專家羅文彬副研究員,赴羅源縣中房鎮林家村舉辦《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培訓課。   培訓中,羅文彬副研究員就馬鈴薯的高產栽培、消毒留種、選地、起壟、行距、株距,各種病蟲害防治,種植時間,水肥管理等等要點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學員們聽得仔細,老師講解的透徹,時不時老師耐心細緻回答學員們提出的問題。最後,羅文彬老師給大家做了種植前種薯切塊現場示範。
  • 綠色無公害馬鈴薯栽培技術,了解馬鈴薯生長習性,更好的管理增產
    綠色無公害馬鈴薯栽培技術摘要,近些年來一直提倡綠色生產,這在農業種植方面也有一定的體現,比如馬鈴薯的栽培。我們將綠色無公害的栽培技術應用到馬鈴薯的栽培當中,如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馬鈴薯達到增產的效果,從而獲取更大的經濟利潤。下面我們就馬鈴薯的綠色無公害栽培技術進行了簡要分析。一、種子的選擇和處理馬鈴薯準備栽植之前,首先需要進行選種,在挑選的時候,要儘可能的選擇表面光滑且皮薄、芽眼小而淺的來作為種子。
  • 馬鈴薯高產高效循之有道
    全球約有155個國家和地區種植馬鈴薯,分布區域之廣僅次於玉米,是第二個分布*廣泛的農作物。近年來全球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0.2億公頃左右,總產量3.3億噸左右,僅次於玉米、小麥、水稻,是第四大糧食作物,總產量和產值均佔糧食作物的13%左右。
  • 如何種植馬鈴薯才可以高產?學會這5點,讓你種植的時候事半功倍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如何種植馬鈴薯,讓大家了解下如何輕鬆的種出馬鈴薯,一起來看看吧。1、種植時間在小編的老家,種植馬鈴薯一般是選擇趁早種植,這樣以來有利於促進幼苗的發芽和最後的高產。一般是在農曆的2月底左右,只要地能化開,土能犁動。
  • 種植綠豆芽需要掌握什麼技術,才可以達到高產的效果呢
    本期主題:種植綠豆芽需要掌握什麼技術,才可以達到高產的效果呢三農導語:綠豆芽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芽菜之一,在家庭中通常當作配菜,也可以直接炒著吃,味道都是非常不錯的,而且營養價值極高,自然在市場的需求量上比較可觀
  • 種植馬鈴薯,想獲高產需注意什麼
    馬鈴薯,俗稱山藥蛋,也就是我們經常食用的土豆。這種農作物是蔬菜、糧食或飼料的兼用作物。由於馬鈴薯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種植。那麼在種植馬鈴薯的時候,想獲得高產,需要注意什麼呢?馬鈴薯是一種學名,我們更加接觸多的應該是土豆這個詞語。它是茄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更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
  • 芋頭的科學種植,用這種方法,能夠實現高產高質!
    芋頭在我國的種植歷史已經非常久遠了,早在戰國時期就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一直持續到了現在。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芋頭的種植面積正在不斷的擴大,並且隨著科技的進步產量也在不斷提升,漸漸的芋頭成為了很多農民脫貧致富的一條新路。芋頭的食用部分還有豐富的澱粉和蛋白質,有非常多的吃法,當然也可以當做糧食食用。
  • 種植西紅柿,覆膜種和栽種哪個好?跟著老柿農種就知道哪個才高產
    西紅柿的種植時間一年四季都可以,除了露天種植,大棚種植也是很多農民朋友們發財致富的好辦法,種植的方法主要有育苗種植和直接覆膜種植,很多人方法採用的方法不同,那麼,哪種方法能高產哪?應該怎麼做?今天就給朋友們分享覆膜種和栽種,看看富有經驗的老柿農是怎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