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高產高效循之有道

2020-12-23 中國農業網

  全球約有155個國家和地區種植馬鈴薯,分布區域之廣僅次於玉米,是第二個分布*廣泛的農作物。近年來全球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0.2億公頃左右,總產量3.3億噸左右,僅次於玉米、小麥、水稻,是第四大糧食作物,總產量和產值均佔糧食作物的13%左右。1993年以來,發達國家馬鈴薯種植面積以年均1.2%的速度減少,發展中國家以平均2.4%的速度增加,馬鈴薯產業在發展中國家得到了快速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的馬鈴薯種植和消費國家,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自2015年開始推行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為馬鈴薯產業快速發展帶來契機。專家預測,未來幾年,中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將擴大到1.5億畝,屆時鮮薯產量將增加到2億噸左右。

  農業部全國農技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表示,節水農業與水肥一體化的發展推動了馬鈴薯單產增長,部分地區馬鈴薯在糧食收入中的貢獻已達40%。他認為,馬鈴薯在保障中國糧食安全和種植業結構調整中擔當重任,目前產業呈現上升勢頭。

  不過,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馬鈴薯在單產水平和品質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直接影響到其商品價值和貿易發展。

  6月上旬,2017中國馬鈴薯高效種植與土傳病害防治大會在「中國薯都」內蒙古烏蘭察布隆重召開。馬鈴薯產業領域的13位專家與農業科研院所、新型肥料生產企業、農資流通企業和馬鈴薯種植戶代表400餘人參會,與會代表圍繞馬鈴薯全產業鏈的發展進行研討,為中國馬鈴薯產業健康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馬鈴薯集糧、菜、藥於一身。在四大糧食作物中,馬鈴薯豐產性*、單產*,而且產量提升潛力巨大,其種植範圍之廣、生態適應性之強,是其他三大糧食作物無可比擬的。儘管中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居世界*,但不得不面對單產僅列世界第92位的事實。

  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金黎平研究員認為,種薯質量參差不齊、高效增產技術推廣應用滯後、加工企業生產規模偏小、經營理念不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是主要制約因素。另外,行業標準不健全、市場監管能力低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馬鈴薯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實現馬鈴薯優質高產,優良品種與配套科學的栽培、施肥、病害防治、田間管理技術是關鍵。

  盲目種植產業風險加大

  豐產不豐收,不僅在果蔬上頻發,在馬鈴薯生產上也顯現。據全國農產品價格大數據平臺對2017年5月11日~6月9日期間全國馬鈴薯批發均價的監測,30天內全國馬鈴薯批發均價從2.47元(公斤價,下同)跌到1.96元,下跌26%;同時,內蒙古馬鈴薯批發均價低於同期全國均價30%左右,約為1.55元。

  「以山東為例,進入6月以後,滕州、臨沂、泰安、青島等多地露天馬鈴薯集中上市,價格在1.2元左右。同時,河南、河北、湖北、湖南等地馬鈴薯交易遲緩,市場行情疲軟;甘肅、遼寧等地也有早熟馬鈴薯上市。整體而言,市場貨源充足交易量少,過剩出現。後市馬鈴薯價格將會低迷,建議薯農錯峰上市。」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所所長王道龍說。他表示,國家調整玉米種植結構,部分種植戶改種馬鈴薯,加上2016年馬鈴薯種植比較效益較高,馬鈴薯面積迅速擴大。他認為,盲目種植給馬鈴薯產業健康發展帶來了風險。

  6月上旬,2017中國馬鈴薯高效種植與土傳病害防治大會在烏蘭察布召開,烏蘭察布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黨支部書記、站長王榮貴表示,儘管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馬鈴薯生產*大國,但市場流通效率低,「賣難買貴」和「豐產不豐收」等始終是馬鈴薯健康發展難以突破的瓶頸。

  區域種植產業格局初成

  國內馬鈴薯產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在過去近50年裡,中國馬鈴薯消費量增加了近4倍,食用消費量增長4000萬噸,佔同期糧食消費增量的69%左右。近40年,馬鈴薯種植面積與總產量分別達到7620萬畝和7328萬噸,分別增加了3.9倍和5.7倍。這是中國*的面積與總產量雙增作物,均佔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

  馬鈴薯種植區域化格局基本形成。形成了區域相對集中、各具特色的北方一季作區、中原二季作區、西南一二季混作區和南方冬作區等四大區域。隨著馬鈴薯生產規模逐年擴大,加工業迅速發展,儲運銷能力和生產、加工、銷售的組織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為保障市場供應,提高儲藏質量,內蒙古、黑龍江、河北、甘肅等馬鈴薯主產區建成了一批種薯儲藏庫,總儲藏能力在200萬噸以上。北方鮮食馬鈴薯各類儲藏庫儲藏總量佔鮮食馬鈴薯產量的50%左右。大型加工原料薯儲藏庫主要由企業建立,總儲藏能力在100萬噸左右。

  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李廣存研究員表示,從全球消費結構來看,將近50%的馬鈴薯用於家庭主食或蔬菜,50%用於食品加工、澱粉加工、飼料和種薯等。亞洲是全球馬鈴薯消費增長*快的地區,其中,中國和印度是全球*的馬鈴薯消費國,佔全球消費量的30%以上。不過,從單產水平來說,我們與農業發達國家的差距還較大,尤其是單產水平低。農業部《關於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十三五」馬鈴薯產業開發規劃:2020年馬鈴薯總產量1.3億噸,30%用作主食加工;2025年達2.2億噸,約1億噸用作主食加工。

  制約因素產業健康瓶頸

  金黎平認為,影響中國馬鈴薯產業健康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包括:種薯資源缺乏、研究滯後,新品種選育重大突破少,結構不合理,優質和早熟抗病、市場適銷、豐產穩產品種缺乏;勞動密集型脫毒種薯繁育體系整體效率、質量控制技術差,種薯量少、質次、價高;自然災害和病蟲害頻繁發生,防控能力差;水肥利用技術水平低、生產管理技術粗放,主產區單產水平低,早熟和規模化種植過度利用水資源,化肥、農藥使用不科學,引發土壤、環境和生態等問題。

  國家馬鈴薯營養施肥專家、內蒙古農業大學樊明壽教授表示,馬鈴薯在中國一直被當作蔬菜和原料來利用,對其營養價值的認識存在偏差。隨著馬鈴薯主糧地位的確立和主食化進程的加快,制定中國特色馬鈴薯消費戰略,深化馬鈴薯消費研究;加大馬鈴薯加工食品研發,推動馬鈴薯消費多樣化;推進馬鈴薯主食化消費,改進傳統食物消費結構;加大馬鈴薯及其營養價值的宣傳,科學引導馬鈴薯消費,對拓展馬鈴薯消費市場與推進馬鈴薯產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打通馬鈴薯產業鏈,實現農商對接,增加馬鈴薯在飲食中的比重,進行商品化開發,如開發馬鈴薯全粉或澱粉比例適當的主食產品、方便快餐食品和半成品等,將帶動馬鈴薯產業從數量到質量的全面升級。

  優良品種高產高效基礎

  「當前國內馬鈴薯生產利用的品種類型、薯形、外觀和品質仍不能滿足市場快速發展的需求。」金黎平研究員介紹,截至2014年底,中國育成馬鈴薯新品種430多個,但絕大部分為鮮食品種,加工專用品種少;從1999~2013年,共有77個新品種申請保護,只有17個獲得新品種授權。

  他認為,馬鈴薯品種應用存在的問題:一是缺乏市場適銷、豐產穩產品種,尤其是早熟、加工品種;二是品種特性和適宜區域不明確;三是品種管理不到位,一種多名、多種同名現象多,假品種影響真品種銷售,侵權事件時有發;四是品種類型、結構不合理;五是新品種推廣與種薯生產體系結合不緊密,推廣應用慢。

  品種的優劣直接關係到馬鈴薯優質高產。馬鈴薯易遭受病蟲害侵襲和非生物脅迫,隨著加工業的發展和人們對食物營養的重視,選擇更抗病、更高產、更優質的品種對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是缺水農業大國,培育耐肥水、耐旱、適合保護地和地勢較低地塊種植的品種,對於解決馬鈴薯高產高效難題有重要意義。

  烏蘭察布馬鈴薯產業快速發展首先得益於品種利用的進步。該市農牧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蔚米勝直言,紫花白、克新一號、大西洋、夏波蒂、費烏瑞它、底西芮等優良品種的推廣應用與栽培技術創新,大大提升了馬鈴薯產量與品質。

  「育種創新是馬鈴薯高產高效的基礎,在糧食危機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雙重壓力下,培育高產優質馬鈴薯新品種是育種家與企業家長期奮鬥的目標。」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李廣存研究員說。

  科學施肥用地養地結合

  隨著馬鈴薯主食化戰略的推進,產地土壤修復與科學施肥迫在眉睫。

  「實現馬鈴薯優質高產,就要在種植過程中做到合理施肥、對症施肥,並實現用地與養地相結合。」沃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頡紅濤深有體會。沃豐農業在2017中國馬鈴薯高效種植與土傳病害防治大會上展示了獨創的馬鈴薯高產高效「四維增效」模式與「黃金比例施肥」理論,提出了新思路。「四維增效」,就是通過菌種、生物刺激素、有機質和肥料增效包為土壤補充「能量」,提供有益營養元素,讓作物「吃飽吃好」,還農產品原生態味道。「黃金比例施肥」理論,不僅突破了「長效」與「速效」平衡的難題,而且為馬鈴薯整個生長期提供全營養養分。

  河北矽谷肥業有限公司農化中心主任曹寶忠表示,過量施肥導致土壤板結、酸化,土壤自我解毒功能喪失,阻礙了有益微生物的存活,有害微生物滋生,影響到馬鈴薯根系發育。馬鈴薯種植*怕的就是澇,這是田間感染晚疫病的主要誘導因素。馬鈴薯高產,首先要保證田地建立排灌通暢、土層深厚、疏鬆透氣、肥沃及pH5.6~6的微酸性土壤環境。矽谷肥業獨創的有機矽水溶緩釋肥不僅能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生產成本降低20%左右,而且畝均增產20%~30%,節水50%。

  病害防控防不住就治不了

  馬鈴薯生產以無性繁殖為主,產品是多汁而營養豐富的新鮮塊莖,較其他穀類作物更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襲,種薯切塊、催芽、播種、田間生長、收穫、運輸和貯藏等環節易被病原侵染,因此,必須掌握馬鈴薯病蟲害、生理病害和缺素症的發生規律進行防治。中國微生物學會農業微生物專業委員會委員劉海明認為,馬鈴薯栽培土傳病害如果防不住就治不了。防指的是微生物防控,治指的是化學農藥治療。必須先防後治,防治結合。

  馬鈴薯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真菌性病、細菌性病、缺素症病和生理性病害。過去往往使用化學農藥,殊不知,濫用藥破壞了作物的生態環境,造成品質下降與土傳病害加重,還會帶來耕地質量退化。採用微生物技術進行防治,不僅可改善土壤團粒結構,還能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增強馬鈴薯抗逆性,提高產量與品質。

  劉海明的觀點得到了挪威·勞道克斯公司中國首席代表、北京十方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馬希林的認同。馬希林表示,實踐和研究證明,微生物技術能解決濫用化肥、農藥等造成的土壤退化和土傳病害瀕發問題。目前,十方技術公司已成功研發出土壤生態修復劑,培育優勢有益菌群,通過「根系-土壤-微生物」根際環境營造馬鈴薯健康生長環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焦點

  • 城固縣早熟高產馬鈴薯 畝產達4噸
    當經市農科所馬鈴薯研究中心、縣農技部門現場測產給出結論之後,種植戶魏桂珍滿臉堆笑。繼5月份雙模大棚種植創造了8000斤高產紀錄後,6月3日,早熟馬鈴薯新品種「荷蘭15號」在城固縣崔家山鎮進行刨挖測產,又創造出單地膜露地栽植畝產6000餘斤、優果率達70%以上的高產、高效記錄,產量、效益分別是傳統馬鈴薯品種的2倍和4倍。城固縣地處我國氣候南北過渡地帶。
  • 紫色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
    因此,紫色馬鈴薯既可以作配菜,又可以作特色菜餚,還是很好的提取花青素的加工原料。目前紫色馬鈴薯在國內栽培面積尚小,市場價格每lkg6~8元,相當於普通馬鈴薯的6~8倍,一般667m2產量約2500kg,經濟效益超過1萬元,經濟效益相當可觀,新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備受廣大農民關注。天津市靜海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於2008年3月首次引進「黑美人」紫色馬鈴薯品種,綜合實施科學栽培並獲得成功。
  • 抓好馬鈴薯田間管護促快長保高產
    冬季種馬鈴薯苗情簡報2020年第9期欽州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編2020年12月8日抓好馬鈴薯田間管護促快長保高產目前我市馬鈴薯已基本完成種植,種植早的已進入結薯膨大期,種植遲的也基本齊苗現根據我市天氣預報和馬鈴薯苗情監測點調查情況,提出近期馬鈴薯田間管理意見。一、欽州市近期氣象情況欽州市氣象預報:12月上中旬,以晴到多雲天氣為主,局部有小雨,平均氣溫13℃左右,最低氣溫7-8℃,最高氣溫22-23℃。
  • 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你們了解它嗎?快來了解一下
    在中原二季作區,馬鈴薯一年兩種兩收,但主要還是春季栽培,佔到當年栽培面積的90%以上。春季主要是生產商品薯,產品主要銷往廣州、香港、新加坡等地區。1、種薯的準備二季作區,一般根據氣候特點,選用早熟優質品種。另外,也要根據市場需求和用途,選擇種植品種,才能獲得高產和較高的經濟效益。
  • 種植馬鈴薯,想獲高產需注意什麼
    馬鈴薯,俗稱山藥蛋,也就是我們經常食用的土豆。這種農作物是蔬菜、糧食或飼料的兼用作物。由於馬鈴薯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種植。那麼在種植馬鈴薯的時候,想獲得高產,需要注意什麼呢?馬鈴薯是一種學名,我們更加接觸多的應該是土豆這個詞語。它是茄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更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
  • 馬鈴薯怎麼種?農村大叔教你7步驟,簡單實用易學,輕鬆實現高產
    農村大叔教你7步驟,簡單實用易學,輕鬆實現高產馬鈴薯綠色栽培的整地施肥技術馬鈴薯的塊莖是在土內形成和膨大的,土壤需要耕層深厚、疏鬆而溼潤,通常要求深耕25釐米左右並耙細作畦。每畝施入經徹底腐化後的適量有機肥,及適量的氮、磷、鉀複合肥,結合作畦或穴施在10釐米以下的土層中。
  • 古交市舉辦馬鈴薯新品種觀摩鑑評會
    …日前,一場別開生面的馬鈴薯新品種鑑評會在古交市岔口鄉新房村吉聚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的馬鈴薯新品種篩選展示示範基地舉行,由太原市種子管理站和古交市農業農村局共同舉辦,不少周邊的馬鈴薯科技示範戶也受邀參加。
  • 市科技情報所派員赴羅源縣科技下鄉舉辦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培訓課
    近日,福州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邀請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薯類專家羅文彬副研究員,赴羅源縣中房鎮林家村舉辦《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培訓課。   培訓中,羅文彬副研究員就馬鈴薯的高產栽培、消毒留種、選地、起壟、行距、株距,各種病蟲害防治,種植時間,水肥管理等等要點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學員們聽得仔細,老師講解的透徹,時不時老師耐心細緻回答學員們提出的問題。最後,羅文彬老師給大家做了種植前種薯切塊現場示範。
  • 烏蘭察布重點打造馬鈴薯產業
    全市馬鈴薯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400萬畝左右,鮮薯總產450萬噸,在全國地區級位居第一,馬鈴薯種植面積和產量佔內蒙古自治區的近1/2,約佔全國馬鈴薯年均種植面積和產量的6%。全市除集寧區以外,其它10個旗縣市馬鈴薯播種面積均在25萬畝以上,其中四子王旗近100萬畝,優質品種夏波蒂、費烏瑞它、冀張薯系列、中薯系列、青薯系列等種植比重正逐年增加。
  • 我們該如何讓馬鈴薯高產?這些要點得注意,個個都很重要!
    所以馬鈴薯的種植面積是非常廣泛的,有非常多的農民朋友們都靠種植馬鈴薯沒生,但是想要讓馬鈴薯高產高質量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小編就種植了很大一片地的馬鈴薯,所以對於馬鈴薯的了解還是比較徹底的,每年都有種植戶朋友們給小編發來信息,想要了解一下該如何種植馬鈴薯,才能夠讓馬鈴薯長得越來越強壯,而且產量更高。
  • 馬鈴薯原種的繁種技術,以及貯藏的關鍵因素
    為提升江蘇鹽城當地馬鈴薯產業的檔次和水平,開展了脫毒馬鈴薯繁種及高效栽培技術,初步掌握了馬鈴薯原原種到原種的繁種技術。本文主要包括種薯大小的選擇、適期播種、種薯催芽處理、保留頂芽、整薯播種、適宜密度、壟內播種、田問水分充足、為促進馬鈴薯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在東臺市新街鎮方塘村開展了馬鈴薯原原種到原種的繁種技術研究與示範。
  • 如何確定馬鈴薯的結薯期?馬鈴薯高產的條件是什麼?
    馬鈴薯的結薯期主莖的生長完成,開始側生莖葉生長,葉面積逐漸的達到最大值,莖葉和塊莖的乾物質量達到平衡時,便進入以塊莖生長為主的結薯期。這個時期的新生塊莖是光合產物分配中心向地下部轉移,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塊莖的體積和重量保持著迅速增長趨勢,直至收穫。
  • 馬鈴薯覆膜栽培技術,種植需要注意這幾個細節,才可以實現高產!
    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由於具有顯著的增產作用,經濟效益好,受到廣大農民的青睞。4、選地整地根據馬鈴薯的生長特性,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前茬為小麥、油籽、豆類(避免重茬),最好冬灌過的地塊,整地前首先要清除前茬作物的殘茬、秸稈、石塊和其他雜物。整好地是馬鈴薯高產的前提。馬鈴薯是以地下塊莖為收穫目的,要為塊莖在地下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
  • 科學網—馬鈴薯產業期盼黃金髮展期
    2月25日,馬鈴薯產業開發高層研討暨成果發布會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舉行,農業部副部長餘欣榮作出了上述判斷。 一年前,馬鈴薯主食化開發戰略就在這裡啟動。時隔一年,《中國科學報》記者在發布會現場看到,布丁蛋糕、豆沙麵包、水晶奶黃酥、杏仁千層酥塔、橙皮冰凍曲奇……這些日常點心都與馬鈴薯全粉搭配製成,共有近40種馬鈴薯主食系列產品在這裡展示。
  • 廣西馬鈴薯「桂農薯1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桂農薯1號」高產收穫央廣網資源8月14日消息(記者劉發丁)方智遠院士、鄒學校院士和國家馬鈴薯首席科學家金黎平研究員等專家,為廣西本土馬鈴薯品種「桂農薯1號」點讚,稱之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突破性品種,為廣西及我國冬種馬鈴薯生產提供了新品種和技術支撐
  • 羅平引進優質脫毒馬鈴薯種600餘噸……
    當前,正值小春馬鈴薯種植階段,羅平縣為保障2021年小春馬鈴薯產業發展提質增效,提前謀劃、精心組織,針對羅平小春馬鈴薯種植品種老化單一、種植技術落後、商品率低、外銷量少等問題,引導種植大戶引進優質脫毒種薯麗薯6號、雲薯902號、青薯9號、脫毒米拉、威芋5號、荷蘭系列等600餘噸,購買馬鈴薯配方肥
  • 岑溪冬種馬鈴薯豐收
    本報岑溪訊 「一家三口都在家門口的馬鈴薯基地搶收,一家人每日工資150多元。春收馬鈴薯這段時間,全家有近4000元的收入。」3月15日,岑溪市三堡鎮車河村68歲的貧困戶黃光華一邊採收馬鈴薯,一邊算帳。當天,在車河村馬鈴薯高產栽培示範樣板基地,黃光華等130多名農民正有序進行除根、分揀、歸堆、裝袋、扎口等馬鈴薯採收工作,每天每人收入50多元。同時,基地提供的就業崗位,讓全村40多戶貧困家庭實現就近就業。
  • 山西脫毒馬鈴薯種植技術,這幾個方面學習好了,輕鬆高產增收
    山西脫毒馬鈴薯種植技術摘要,脫毒馬鈴薯跟傳統馬鈴薯相比具有膨塊大,產量高,品質優等特點。脫毒馬鈴薯一般增產30%-50%,每畝的經濟價值非常可觀,是非常受歡迎的農作物。根據脫毒馬鈴薯的特點,介紹了種植方法與田間管理技術,希望可以帶動農民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
  • 如何種植馬鈴薯才可以高產?學會這5點,讓你種植的時候事半功倍
    馬鈴薯,俗稱:洋芋、土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食物。小編最喜歡吃兩道用土豆做成的菜一個是土豆燒肉,一個是酸辣土豆絲,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一樣呢。其實馬鈴薯除了能用來做菜以外還有著很大的藥用價值和其他用途。
  • 馬鈴薯的種植需要注意這幾個細節,才可以實現高產!
    選用良種是馬鈴薯高產栽培的一個重要環節。選地整地。馬鈴薯是不耐連作的作物。種植馬鈴薯的地塊要選擇三年內沒有種過馬鈴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塊。馬鈴薯對連作反應很敏感,生產上一定要避免連作。如果一塊地上連續種植馬鈴薯,不但引起病害嚴重,如青枯病等,而且引起土壤養分失調,特別是某些微量元素,使馬鈴薯生長不良,植株矮小,產量低,品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