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脫毒馬鈴薯種植技術
摘要,脫毒馬鈴薯跟傳統馬鈴薯相比具有膨塊大,產量高,品質優等特點。脫毒馬鈴薯一般增產30%-50%,每畝的經濟價值非常可觀,是非常受歡迎的農作物。根據脫毒馬鈴薯的特點,介紹了種植方法與田間管理技術,希望可以帶動農民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
一、脫毒馬鈴薯的特點
1、脫毒的馬鈴薯生命力更加旺盛
脫毒馬鈴薯恢復了馬鈴薯的本性,生長的更加壯實。脫毒的過程將本來具有的毒素和後來感染的細菌病毒都除掉,所以植物生長過程中不易發生病害。
2、植物的生長數量明顯提高
因為除去了種薯感染的細菌和真菌,所以馬鈴薯生長更加旺盛,產量上升,增產的效果顯著提高。
3、產品的質量有著很明顯的提高
以前生產的普通馬鈴薯經常會有一些畸形,導致不能賣更不能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而脫毒馬鈴薯的產生減少了我們對這種情況的顧慮。脫毒後生產出來的馬鈴薯,塊莖變大。另外,因為脫去有毒的物質,所以腐爛、畸形、瘡疤這些情況大大減輕。
二、脫毒馬鈴薯應該如何種植
1、土壤與施肥
脫毒馬鈴薯相對於傳統馬鈴薯有很大的優點,所以應該大力的推廣。在種植施肥的過程中,需要深挖,深度大約在30 cm左右。要重點分析當地的土壤情況,並且根據需要施肥的特點來對肥料進行補充,這樣才會讓脫毒馬鈴薯生長的更好。其中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底肥在施肥過程中一定要一次性就給予充足的分量,含量掌握在總肥量的80%最好。
2、選種
想要種出來好的馬鈴薯,就要選擇好的種子。優質馬鈴薯品種是提高產量的關鍵,因此在選擇馬鈴薯品種時要結合地區地域、氣候、土壤特點、種植制度以及市場需求,選擇合適的馬鈴薯品種。現階段在市場上出售的馬鈴薯品種較多,種植戶可以結合自身需求,科學選擇。
3、催芽
脫毒馬鈴薯在種植前種植人員就要仔細的進行數據分析並行整理,算出脫毒馬鈴薯種子最適宜儲存的溫度。在進行催芽處理後,接下來進行的一步是切塊,大多數情況下切塊的質量在25 g左右,切塊以後用脫毒之後的小薯進行種植,最後培育出優秀的脫毒馬鈴薯。
4、適時播種
要結合本地區的氣候環境適時播種,春天播種馬鈴薯應該選擇當地終霜期前30-40天。通常情況下,當地層深10 cm位置溫度能夠持續維持在8℃左右時就可以播種了。
一般情況下,從3月下旬到4月上旬都可以播種。每畝控制在150 kg左右,早熟馬鈴薯品種株行距一般維持在30 cm×55 cm,中晚熟馬鈴薯品種一般株行距維持在30 cm×58 cm,播種深度控制在6 cm,播種後要及時在馬鈴薯上覆蓋一層溼潤土壤。在播種之前還要做好施肥工作,結合整地,每畝施入完全腐熟,農家肥1500 kg,補鈣50 kg,尿素20 kg,硫酸鉀15 kg,上述肥料混合均勻後一次性施入。播種後對於乾旱地塊要及時灌溉。
三、脫毒馬鈴薯的田間管理方式
1、中耕除草
馬鈴薯田間雜草與馬鈴薯爭奪水分、陽光、肥料和空間,會嚴重影響到馬鈴薯。而且很多雜草還是多種病蟲害的主要寄主,容易傳播病蟲害。除草要堅持除早、除小、除淨原則。馬鈴薯田間除草主要以人工為主。苗前鏟地對春秋雜草和宿根性雜草具有很好防除效果,並且能夠顯著提高地溫,促進出苗。
苗後鏟地一般在馬鈴薯苗齊後進行中耕鬆土,促進馬鈴薯根系發育提高地溫。結合田間雜草生長情況和馬鈴薯發育情況,在馬鈴薯發棵期可以鏟地兩遍,促進植株儘快成型。鏟地結束後要及時中耕培土,殺滅田間雜草,促進植株生長。中耕深度一般維持在6 cm,這樣能夠確保土壤疏鬆透氣,便於土壤蓄積水分。
2、適時追肥
一般在中耕除草10天左右,馬鈴薯就會出現含苞待放的花蕾,此時馬鈴薯逐漸進入現蕾期。這時要進行一次追肥,追肥主要在於後進行用1:1尿素和磷酸二胺混合追肥。在距離苗根部5 cm處開挖一個3 cm深的小坑,每個坑中放入混合肥料4-5 g,追肥完畢後,及時覆蓋土壤,這樣有利於提高肥效。
一般每畝追施尿素5 kg,磷酸二銨5 kg。結合田間馬鈴薯生長情況,在馬鈴薯中後期可以適當追肥,促進地下根莖膨大,為馬鈴薯獲得高產穩產奠定堅實基礎。
3、做好馬鈴薯病蟲害防治工作
馬鈴薯進入現蕾期後,主要病害是晚疫病。晚疫病會嚴重危害馬鈴薯葉子、莖幹和薯塊,先是在葉尖或葉緣生長出水漬狀綠褐色斑點,田間溼度較大時,病斑會迅速擴張,呈現褐色。
田間乾燥時,病斑逐漸枯萎變成深褐色,嚴重的還會導致整株植株死亡。如果發現出現病情,就要立刻對其進行醫治,使植物更好的生長。馬鈴薯晚疫病,一般選擇使用80%的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進行防治,每隔7天噴1次,連續使用2到3次,效果顯著。
四、結語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離不開技術的支持。我們應該堅定信心,腳踏實地,對現有的種植技術進行改進,使其更加的完善,對經濟發展起著一定的推動作用。在馬鈴薯脫毒的種植過程中,繼承了傳統種植的優點,同時又在現存的技術下,進行一定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