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製菜=偽需求?告訴你,拐點來了!

2020-12-17 騰訊網

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有效控制,餐飲人開始關心兩個層面的問題。

第一個是預判準備層面:如何讓堂食漸漸恢復到疫前的水平?另一個則是回顧反思層面:經過這次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考驗,有哪些模式能夠持續發揮作用,又有哪些新的形勢會繼續影響行業?

由於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所以,第二個層面的問題可能在當下探討的更多一些,其中,外賣運營、在線營銷以及餐飲零售化等都是需要餐飲老闆反思的重點內容,我們也在過往文章中分別探討過。

今天,我們要來著重聊聊疫期餐飲零售化探索中「預製菜」這一獨特的風景線。

預製菜在此次餐飲商家的「自救舉措」中地位特殊。它可以消耗門店積壓的食材,還不需要後廚烹製,甚至不需要上線外賣平臺,直接通過門店即可銷售,可以說從很多方面都達到了餐企渴求的「降本增效」的效果。

所以很多仍在經營的餐飲商戶,除了上線特定的疫期外賣,同時也做起了預製菜、半成品菜的生意,然而許多人的疑問是:一旦堂食恢復,預製菜還有沒有市場?

這個問題背後的邏輯是:預製菜、半成品對於消費者來說是特殊時期對於飲食方式的妥協,一旦有機會在餐廳吃飯,預製菜便會失去市場、銷量大幅回落。

我們分析認為,顧客消費習慣往往是在一個特殊情境下的嘗試後,滿足了某種需求後持續強化、自然而然形成的。疫期在家烹飪的習慣也是同樣,機會點客觀存在,就看市場參與方如何把握。

同時,廣大餐飲老闆還要釐清一些問題,看得足夠透徹,最終才能在下一步謀動。

01

預製菜等不等於料理包?

這決定了預製菜零售市場的可能性

所謂「預製菜」是指區別一般菜式製作的現炒現烹模式,運用現代標準化流水作業,對菜品原料進行前期準備,簡化製作步驟,經過衛生處理、科學包裝,再通過加熱或蒸炒等方式就能直接食用的便捷菜品。

最初,預製菜是針對家宴大菜制菜程序繁雜問題而應運而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5年,預製菜逐步從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傳入全國各大城市,菜品種類則從最簡單的涼菜擴展到現在的冷熱葷素、麵點小吃。

在相當長的時期裡,預製菜基本上都是為餐飲商家、後廚廚師準備的產品。菜品早在工廠裡便做好,到了餐飲店只需要簡單加熱或伴炒合成便可上桌。在湖南,預製菜已經是湘菜產業化的一個代表。

據我們了解,湖南全省規模化預製菜加工企業超100家,早在2017年主營業務收入就已超百億元。

外婆下飯菜、江南家宴筍、小炒豬腳皮、五香脆骨、農家卜豆角……這些家常湘菜都有成熟的預製菜產品,在餐廳裡,一桌人點了10多個菜,不出10分鐘,餐館可以全部上齊,這種情形已經不少見。

預製菜的靈魂還是要能夠還原出即時烹製的口感,廚師取一包卜豆角,入鍋幹炒煸香後,再放油稍炒,一盤香噴噴的清炒卜豆角就出鍋了,前後時間只有一分多鐘。

事實上,除了堂食之外,外賣對於出餐速度的要求更高,對於提前準備好的半成品的需求也很大,不過,在外賣和快餐領域,我們都知道使用的更多是「料理包」。

預製菜和料理包似乎是一樣的事物,都是預先製作、簡化流程後經過簡單復熱即可出品的菜品。

但是,二者還是有差異,料理包也叫做菜餚包,屬於預製菜餚加工品中的即熱菜餚,也就是指加工成的冷凍、冷藏或常溫食品,只需熱水浴或微波爐等快速加熱即可食用。而預製菜則需要經過一個翻炒、復蒸的過程。

在我們看來,上述二者的核心區別還在於「菜」和「包」的區別。預製菜最終的呈現還是一道「菜品」,對口味和品相都有要求,材料的組成也會有細節區分;料理包則更簡單,所有材料都一「包」而成,對最終的品相要求不高。

從目前來看,更有零售前景的一定是預製菜,要做餐飲零售化面向消費者在家自製菜餚的餐飲店,重點也一定要放在預製菜上,而非料理包;要把口味和品相以及容易製作的程度同時保持在高水平,預製菜要做的比料理包更多。

首先,預製菜要做到美味可口、品相好,對於食材的要求也更高。舉個例子,湖南的一家預製菜生產企業「彭記坊」就有近五千畝的無公害種植基地,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來保證食材的品質。

要復原美味,在食材的基礎之上,還要有更嚴苛的製作技術。湘菜之所以成為預製菜的主要菜系之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湘菜的一些主要烹製手法(如老壇、青滷等)可以更好地和現代技術結合,相對更容易成為餐桌上的美味。

02

預製菜是真需求還是偽需求?

這決定了其在未來家庭市場的規模

預製菜的的確確是在疫情期間解決了家庭烹飪難題的產品類型,不少觀點認為,一旦解禁堂食、商超恢復,顧客對它的需求就會大幅回落。

原因是一旦有更多選擇,消費者還是會習慣於下館子或者自己買菜回家做飯。預製菜這種折中方案下的市場相當有限。

消費者對預製菜、半成品究竟是不是真的有持續的家庭零售市場需求?值不值得食品生產企業、餐飲企業去大舉涉足?

事實上,預製菜是近年來餐飲產業化發展的成果、方便且高效率,不僅僅在餐廳後廚,其很早就已經走進了中國人的家庭廚房。

和在家烹飪相比,外賣產品相對缺乏儀式感,餐飲店就餐的參與感、互動性也較差一些,如果能夠解決家庭餐飲消費對品質、方便的核心訴求,那麼,很大一部分市場對預製菜仍是開放的。

在食材消費升級大趨勢下,其實在疫情之前就已經有很多年輕家庭消費群體開始轉變,不再一味在外就餐,而是逐步回歸家庭。

上述這類群體具備一些鮮明的特質,比如更認同親手烹製的價值感、對食材鮮度和品質要求高、對價格不敏感、期待烹飪的快速解決方案、愈發追求「家鄉的味道」和「媽媽的味道」以及「某餐飲名店的味道」等等個性化體驗。

另外一部分新市場來自於對外賣食物的替代。很多經常出差或者獨居的年輕人在厭倦了連續多日的外賣後,開始對預製菜產品產生興趣,他們認為「預製菜自己加熱比外賣要衛生,和下館子比起來性價比高」。

針對不同的消費場景,預製菜還可以將品類進一步細分,以此使得產品更加精準,比如專門針對旅途場景的自熱米飯套餐,滿足顧客旅行途中隨時煮飯的需求;又如針對宵夜場景的自熱食物以及為家庭年節聚會場景定製的預製菜套餐。

預製菜的需求在家庭消費領域已經開啟、在疫情期間得到激發,這又促使一批新的消費者加入到預製菜的消費群中。顧客近期在家做菜所獲得的幸福感和價值感能延續下去。

加之這次不少知名餐廳也都在經營壓力之下傾力打造自己的預製菜,產品品質進一步得到提高,新加入的消費者們自然會有更高的留存率。

任何新市場等到完全成熟了再進入,創業者都會失掉很多機遇。

家庭預製菜、方便菜市場未來的走向可能還會持續受到各種因素影響,但保持適度的跟進還是很有必要的。

03

預製菜和餐飲經營可以互補嗎?

這決定了餐飲企業做預製菜的動力

吸引到想要做飯但又忙碌的年輕人並給出他們平衡味道、時間、效率的解決方案,這就是預製菜或者半成品品類在疫情過後的持續機會。

而對於餐飲企業,預製菜則給了它們除了外賣之外在線化經營的新機會。

當下,眾多餐飲企業開始研發半成品菜。海底撈上線了「開飯了」系列方便菜、一坐一忘麗江主題餐廳推出了臘排骨火鍋和餈粑辣子雞等預製菜套餐;大董、陶陶居、大龍燚、小龍坎等餐飲商家也開賣預製菜,藉助預製菜直接連結餐飲品牌與家庭餐桌。

餐飲企業盯上家庭餐桌,這在當前還是主營業務之外的補充,而預製菜大品牌企業則已經開始躍躍欲試,攻佔餐飲商家B端市場的同時拿下家庭C端市場。

在電商平臺上我們可以發現,原本針對B端的料理包產品的銷量也相當可觀,C端消費者的需求已經需要更大的滿足。

不過,從規模化角度考慮,還是大型連鎖餐企、有自己中央廚房或者自有供應鏈的品牌餐企更有管理基礎和資金基礎來做預製菜零售。

因為這些企業更有把控能力和空間,預製菜可以一邊供給門店堂食,同時作為零售產品直接供應給C端,對餐廳日常經營不構成壓力,反而是互補。

對於小型餐飲店,不論是堂食為主、外賣為輔還是外賣為主、堂食為輔,其對預製菜、半成品的經營可能會成為一種潛在的風險。

首先是產品生產鏈條能否保證預製菜配製、加工、包裝環節的順暢,這本身就是一大挑戰;小型門店不具備大店、大連鎖店的覆蓋能力,也比較難保證銷售額和利潤率。

但也並非完全不可以做,特殊節日的有準備的製作、應對顧客定製需求的預製菜就可以規避以上的問題,不會影響門店,而是對日常經營形成補充。

所以總的來看,頭部餐飲品牌做預製菜其實是水到渠成,但要真正開掘出高效的市場環境還需要進行一番成長。因為在餐企面前有兩大競爭對手:預製菜食品生產企業、生鮮新零售。

預製菜食品生產商如蘇州「好得睞」、湖南「聰廚」,其優勢是品種多、品類全;生鮮新零售商以盒馬鮮生為代表,優勢則在於食材的豐富度和距離家庭市場更近。

頭部餐飲品牌要想在市場上站住腳,也需要補齊短板,不斷豐富預製菜的SKU、完善平臺的採購功能,甚至做到一站式採購,以此來滿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費需求。

不過,這無疑是一個巨大挑戰,即使是頭部品牌的餐飲企業也很難一蹴而就,那麼眼下首先還是做到菜品和日常經營保持同步,找準年輕消費群在家做飯時對「輕鬆做出大廚菜餚」的需求並不斷試錯、完善,使堂食、外賣形成互補。

對於家庭預製菜市場,此次疫情是一個轉折點,從之前餐飲企業在節日時期推出的大禮盒形式到之後更加生活化、家常化,預製菜得到了一波進入日常家庭廚房的機會,也讓餐飲業收穫了一種獲利的新渠道。

它能夠平衡味道、時間、效率,讓顧客得以告別做飯繁雜的買、洗、切、調味等步驟,簡單加工就能吃上美味飯菜,這不僅僅在疫期是剛需,在之後的日常生活中也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

滿足了在家下廚的樂趣,所有食材調料都搭配妥當,簡單下鍋炒炒就可以做出一桌好菜,省時省力,秒變大廚……種種可以感受得到的新鮮體驗,都促成預製菜這個細分品類在家庭市場的上升勢頭。

對於供應鏈完備、品類與渠道齊全的餐飲企業如果還沒看到這些趨勢,或者不去積極引領市場,可能真的就會被生鮮新零售平臺等搶佔先機;如果不對消費者擁有很強的洞察力、及時更新產品和經營模式,餐企將更難和已經行動起來的預製菜食品企業分搶這個快速增長的C端市場。

相關焦點

  • 「味道、時間、效率」平衡大師,引領廚房新革命——預製菜行業發展淺析
    今天,筷玩思維要來著重聊聊疫期餐飲零售化探索中「預製菜」這一獨特的風景線。預製菜在此次餐飲商家的「自救舉措」中地位特殊。它可以消耗門店積壓的食材,還不需要後廚烹製,甚至不需要上線外賣平臺,直接通過門店即可銷售,可以說從很多方面都達到了餐企渴求的「降本增效」的效果。
  • 給餐飲廚房帶來變革的預製菜,能否借勢此次疫情走進家庭餐桌?
    今天,筷玩思維要來著重聊聊疫期餐飲零售化探索中「預製菜」這一獨特的風景線。 預製菜在此次餐飲商家的「自救舉措」中地位特殊。它可以消耗門店積壓的食材,還不需要後廚烹製,甚至不需要上線外賣平臺,直接通過門店即可銷售,可以說從很多方面都達到了餐企渴求的「降本增效」的效果。
  • 搶佔家庭預製菜市場先機 惠康食品打造中國最大預製菜生產基地
    所謂「預製菜」是指運用現代標準化流水作業,對菜品原料進行前期準備工作,簡化製作步驟,經過衛生、科學的包裝,買回來只需要用加熱或者烹炒、煎制等方式,就能直接食用的方便菜餚。很長一段時間,預製菜在我國基本上都是為餐飲商家、後廚廚師準備的產品。
  • 谷言預製菜亮相《冀有好物》線上線下收割大批忠實粉絲
    隨著方瓊姐姐的一聲口令,谷言預製菜在《冀有好物》的淘寶直播間裡迅速開啟瘋搶模式。近日,谷言做客河北廣播電臺《冀有好物》欄目,谷言牛套皮、谷言火鍋雞、谷言整切牛排等谷言預製菜產品在節目中全情呈現,簡單快捷的製作方式、地道的口感使產品一經亮相,便受到廣大觀眾的熱切關注與搶購。現代年輕人對於做飯的首要需求,就是簡單快捷。
  • 後疫情時代的預製菜,從幕後走到臺前
    青島優農出品的一種新型菜品——預製菜,一時間風靡許多80、90後的上班族。預製菜也叫半成品菜,因快捷、實惠的特點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用餐模式。半成品菜不同於成品外賣,所有的食材均切好、配料配好,顧客帶回家後直接下鍋,省時省力,頗受生活節奏較快的年輕人歡迎。
  • 惠康食品亮相2020正博會 向世界展示中國預製菜領導品牌實力
    開放式產品展示區,將谷言預製菜、料理包,嗨飯師自熱系列等谷言冷凍、常溫類產品全景呈現,谷言預製菜產品的現場試吃,為到場觀眾帶來一場視覺與味覺雙重享受的饕餮盛宴。大氣的展廳形象、誘人的美食和超低的折扣,吸引著眾多參會嘉賓品嘗,洽談,購買,谷言食品的品質及口味得到眾多客商的肯定和讚許。
  • 把餐廳美味搬進家裡的冰箱,「珍味小梅園」認為預製菜行業仍處於...
    「在家吃飯」這個場景中,預製菜相比外賣更加健康,同時省去「洗、切、配」環節,步驟少易上手,極大降低了烹飪技術的難度,滿足了年輕人群的便捷需求。  今天要介紹的「珍味小梅園」就瞄準了這個趨勢,並在2020年實現超過10倍的業務增長。
  • 俞敏洪:高考對英語的需求其實是偽需求,但取消英語的建議很魯莽
    對此,俞敏洪說:"未來全世界的旅遊你都不需要學外語。科大訊飛已經研究出了語言翻譯器,就是我現在拿著翻譯器對著我的嘴巴說中文,在放給你聽的時候就是英文,你說英文放給我聽的時候就是中文,所以滿足簡單的語言交流需求的話,那麼我覺得不學英語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 你沒看懂的共享單車:真的是個偽命題、偽需求嗎?
    共享單車真的是個偽命題、偽需求嗎?本文作者將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一下這些現象之間的聯繫,揭開the moment of the truth。共享單車真的是個偽命題偽需求嗎?我來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一下這些現象之間的聯繫,揭開the moment of the truth。第一個問題:共享單車一定要有盈利模式才是好生意嗎?
  • 回答網友問題:怎麼去定位用戶的真正的需求,避免偽需求?
    很榮幸能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本人是企業的研發技術總監,對用戶需求接觸得很多,這邊說說個人的看法。需求的實體可能是來源於產品、項目、解決方案,甚至是偉大的夢想、戰略的規劃等等。這邊我暫時把他當做是一個項目的需求。
  • 惠康食品:新工廠落成揭牌 打造中國預製菜領導品牌
    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新工廠的落成標誌著惠康食品向中國預製菜領導品牌邁出實質性一步,是其圍繞百億戰略目標,積極拓展國內市場的一次重要戰略部署。新工廠總佔地120000平方米,其中行政辦公樓與檢測中心15000平方米,綜合加工區域27300平方米。
  • 拐點,精進與執念.
    這種企圖或許是一種,你不想用一種倒推的,且顯得很隆重的邏輯,將最近的感悟,用工業化的方式串在一起。而只是想單純記錄一下這些事情帶來的一些思考。最後我就隨手但用心得寫下了這麼一個標題《精進,拐點,與執念》嚴格得推敲的話,拐點好像不屬於這一組詞裡。但我把它放在裡面,是有原因的。
  • 網紅餐廳倒閉真相:「偽需求」毀了多少人的餐飲夢!
    這麼多「慘劇」的根源是:他們所謂的「新大陸」,更多的是偽需求!百萬資金打水漂,都是「偽需求」惹的禍!這些餐飲業態,曾經都光環加身,被資本青睞,最後「被洗牌」,是因為一開始就沒走對路,這些品牌一開始就有「先天缺陷」。
  • 乾衣機到底是不是偽需求?
    儘管乾衣機市場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但仍有一部分人認為,洗衣後晾曬便可以滿足乾衣的需求,乾衣機根本不是一個強需求的產品,甚至部分人認為乾衣機的存在就是一個偽需求。南方市場由於梅雨季的存在,很難在戶外進行晾曬衣物,因此乾衣機在南方有著較強的實用性,而在北方市場,晾曬仍是大部分家庭的主流選擇,大部分家庭對於乾衣機看起來沒有太高的需求,更像是一款滿足部分家庭追求品質生活與健康生活理念的升級性需求產品。不過,釘科技認為,儘管現階段來看,乾衣機在國內市場有著較較強地域屬性,但是它也有機會成為一款大眾化需求的品類。
  • 紙價飛漲下,晨鳴紙業(000488.SZ)的拐點來了?
    原標題:紙價飛漲下,晨鳴紙業(000488.SZ)的拐點來了?每年9-11月,是文化紙的傳統旺季,在疫情影響下,紙價今年一直處於低位,隨著需求提升,文化紙價格自然一漲再漲。 晨鳴紙業自然也是漲價廠商之一,業績也將受益於此輪行情。但橫向對比同行業公司,晨鳴紙業11倍的市盈率在所有紙企中排行倒數,低估值是受什麼原因壓制?隨著文化紙周期開啟,禁廢令等利好來臨,晨鳴紙業是否迎來拐點?
  • 了解「她」的曼妙身姿——函數的凹凸性與拐點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如何判斷函數的一個特性——函數的凹凸性以及函數的拐點。首先我們還是來看看函數凹凸性的定義:(1)凹:曲線上的任意一點的切線都在y=f(x)的下方,(比如說曲線像「U」字型的函數)。(2)凸:曲線上任意一點的切線都在y=f(x)的上方,(比如說曲線像個「拱門」一樣的函數)。
  • 「偽需求」變「剛需」 共享充電寶的坑你遇到過嗎?
    近日,《工人日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曾被稱為「偽需求」的共享充電寶,不僅成為不少消費者的「剛需」,而且也告別了低價時代,收費上漲至每小時4元~10元不等。價格偏高只是一個方面,一些消費者反映,共享充電寶存在歸還後仍扣費、「好借不好還」最終被逼買下產品、存在個人隱私洩露風險等問題。
  • 海底撈也推單人套餐,「一人食」究竟是餐飲新金礦還是偽需求?
    有人說「一人食餐廳」是下一風口,也有人說它屬於「偽需求」,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一下,一人食餐廳到底是不是下一個餐飲「寶藏」! 火了2年卻始終「帶不動」, 「一人食餐廳」是個偽需求! 2018年,羅振宇在跨年演講時提到了「一人食」這個概念,馬上就在百業之首的餐飲行業引發討論,不少人花上百萬去專門打造一人食餐廳,但是一直到現在也沒激起太大水花。
  • 內行熱鬧、外行冷,智能家居是「偽需求」嗎?
    「偽需求」還是「真痛點」?「拿個PPT就能融資幾百萬」,中國智能家居產業聯盟秘書長周軍對鳳凰網科技談到,他見證了2014年~2018年間資本對智能家居硬體類項目的瘋狂追捧,而如今幾乎都倒閉了,留下的都是踏踏實實做技術的公司。
  • 《「拐點石」前》
    毋庸諱言,第一反應就是這個「拐點」與自己此生無緣,我的求學夢早已被那場該死的浩劫扼殺於搖籃之中,使我因此一直恥於在履歷表上填寫那丟人的「文化程度」。繼之而來的是無辜、無奈和怨憤!(就不告訴你樹下有沒有地雷)……殊不知一代「天之驕子」正在殘酷揪鬥迫害中共西北局、省市委領導和以彭康校長為代表的科技文教精英(那時稱「反動學術權威」「臭老九」)的同時也正在毀葬自己的青春與前程(況且不少如花似玉的青年當年就在派別武鬥中慘死於無辜),豈不痛哉!……片刻,我的思緒又回到「拐點石」前。萬幸!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