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真情真扶貧,實招實幹見實效

2020-09-14 南國早報

先後協調投入扶貧資金5200多萬元,組織民警8500多人次進村入戶,實施扶貧產業項目40多個,開展扶貧基礎設施建設120多項,幫助1412戶5183人脫貧,幫扶貧困村的貧困發生率由原來的20%到50%多不等下降到了0.32%以下……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自治區公安廳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嚴格按照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聚焦「兩不愁 三保障」,強化舉措,壓實責任,聚力推進定點幫扶工作,不斷鞏固和提升定點扶貧成效,帶領群眾脫貧共築致富小康夢。

擔當實幹,傾心傾力抓落實

地處中越邊境的龍州縣,境內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發展制約因素多。

2015年,接到自治區部署的龍州縣7個貧困村定點幫扶任務後,自治區公安廳黨委成立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形成廳黨委班子成員、廳級領導及廳屬27個後盾單位全覆蓋幫扶貧困村工作機制,多次開展脫貧攻堅調研,為當地扶貧工作指方向、理思路、定對策,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工作中的難點堵點。

公安廳先後召開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會、精準脫貧推進會、視頻調度會、現場會、座談會等30餘次,專題研究解決定點幫扶過程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危房改造、貧困戶增收等問題。

各個廳屬後盾單位通過加派隊員、購買促銷扶貧產品、捐款、拉贊助等方式,積極解決貧困村和貧困群眾脫貧遇到的困難。

作為扶貧攻堅戰最前線的戰鬥員,公安廳派駐各村的第一書記全心投入。

駐村期間,他們不講條件,勇挑重擔,安居深山,在條件十分艱苦、脫貧任務艱巨的貧困村,與群眾結為朋友,潛心謀劃發展良策,發揮了主心骨的作用。

據統計,幾年來,自治區公安廳在龍州縣幫扶的貧困村共脫貧1412戶5183人,佔貧困總數的97.9%和98.6%。對照「八有一超」和「十一有一低於」標準,解決無穩固住房493戶,力促貧困戶增收達標4524人,解決看電視難問題738戶,勸返失學輟學貧困學生102人。廳機關多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被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表彰。公安廳幫扶的貧困村被自治區扶貧辦和區直工委選為區直機關扶貧工作成效觀摩點。

攻堅克難,培育產業「強造血」

產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關鍵舉措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

自治區公安廳對龍州縣定點幫扶的7個貧困村,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種養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突出抓好鄉村旅遊、休閒農業和光伏發電等新產業,實現幫扶貧困村形成1個主導產業,發展兩個以上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增強貧困村的「造血」功能。

——新聯村的聯昇種養專業合作社、碩豐種養專業合作社,先後納入113戶貧困戶和3戶非貧困戶參與養殖,並與廣西一家銷售公司籤訂了6年購銷合同,合作社進入可持續發展軌道;

——羅回村的麻鴨養殖基地,吸納139戶貧困戶入社集中寄養麻鴨,並為貧困戶提供40餘個工作崗位。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就可以實現增收脫貧;

——峽崗村將扶貧資金入股專業合作社,通過股份分紅為村集體經濟增收,「峽崗模式」也成為龍州縣「第一書記產業聯盟」的先進典型;

——思奇村的蔗葉胺化飼養肉牛合作社也初具規模,獨山、貫明、北勝村投資發展光伏發電產業、澳洲堅果和百香果種植等,不斷為貧困群眾帶來增收。

這些都是自治區公安廳各對口支援單位和駐村第一書記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要求探索出的扶貧路子。

截至目前,自治區公安廳定點幫扶龍州縣的7個貧困村,推進了「九個一批」邊貿扶貧工程,實施了甘蔗「高糖高產」基地建設,形成了鴿子、麻鴨、百香果、土雞、牛、羊、蜜蜂種植養殖和農家樂、河谷漂流等一批農業特色種植養殖和鄉村生態旅遊等產業,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取得了良好經濟和社會效益,在貧困戶增收的同時也促進了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

如今,公安廳已協調投入扶貧資金5200多萬元,使40多個扶貧產業項目落地生根,開展扶貧基礎設施建設達120多項。曾經貧困的山村,面貌日新月異。

黨建引領,堅決打好收官戰

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要看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自治區公安廳以黨建引領,「重錘」敲響脫貧攻堅收官戰的「戰鼓」。

針對部分黨員組織觀念弱、模範作用發揮不好、爭當脫貧先鋒意識不強等問題,廳機關各個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增強貧困村黨支部活力。

通過「迎春幫扶心連心」「慶七一」「固定黨日+」等活動,黨員民警廣泛走訪慰問五保戶、留守老人和兒童。開展「鐵拳出擊保平安、精準扶貧奔小康」「喜迎十九大、脫貧奔小康」遊園和主題電影、山歌對唱、警民聯歡等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集中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展示黨建成果,進一步增強群眾脫貧的信心和決心……

為了構建強有力的黨建幫扶陣地,公安廳機關各黨組織結合公安業務,全力打造「平安廣西」「平安鄉村」——

治安總隊黨支部在峽崗開展全區公安機關農村「三留守」人員和殘疾人安全防範宣傳教育活動啟動儀式;禁毒總隊黨總支制定下髮禁毒脫貧工作措施,廣泛宣傳,營造深厚禁毒宣傳氛圍;交警總隊開展「凝心聚力促發展、警民攜手奔小康」聯誼暨清潔鄉村活動,得到村民一致認可。

公安廳機關各黨組織拓展扶貧幫困渠道,發動社會各界參與扶貧工作,先後聯繫解放軍第923醫院黨組織開展醫療衛生幫扶行動,派出醫療專家小分隊到扶貧點義務診療;協調中脈集團、大華公司、豪爵公司共捐資300多萬元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為脫貧攻堅提供有力保障。

如今,自治區公安廳定點幫扶的貧困村,電力、網絡、飲用水工程建設已全部完成,村屯道路已全部擴寬完善,水泥道路屯屯通,垃圾汙水治理、衛生設施、文化設施、村莊綠化等建設穩步推進,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在脫貧攻堅收官戰的緊要關頭,我們將持續發力,不斷提高定點幫扶的質量和成色,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任務,向黨和人民交出滿意答卷。」公安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相關焦點

  • 陳彥廷:真心換真情 實幹贏信任
    作為一名領導幹部,一名共產黨員,自脫貧攻堅與貧困群眾「交友幫扶」活動開展以來,身為「一把手」的他帶頭到村開展幫扶工作中,牢記職責使命,一心一意抓扶貧,緊貼地方實際,充分發揮自身作用,為脫貧攻堅工作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以身作則在全局樹立榜樣。
  • 許昌市建安區駐村第一書記王高雷:用真心真情做扶貧
    映象網訊(記者 康世保 通訊員 朱凌磊 武書鋒)王高雷是許昌市建安區區委組織部派駐小召鄉河沿張村第一書記,2020年3月12日駐村以來,他團結村兩委幹部,帶領駐村工作員隊,堅持白天走訪入戶傾聽群眾心聲,晚上思考總結謀劃脫貧致富良策,努力做到「用真心扶貧,用真情扶貧
  • 臺安縣駐村幫扶出實招 精準扶貧見實效
    臺安縣駐村幫扶出實招 精準扶貧見實效 信息來源:臺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時間:2020-12-22瀏覽次數:次 為了壯大村集體經濟,駐村工作隊多方籌措扶貧資金,幫助村委會成立村級經濟合作社,建成了標準化春棚3棟、生豬養殖場1處。此外還積極與企業聯繫,先後發展了光伏發電項目、富硒葡萄等村級集體經濟產業,年收益達20萬元左右。與此同時,駐村工作隊還為荒地村鋪設了砂石路,改造了文化廣場,建立了黨員活動室,增設了圖書閱覽室……五年來,鞍山市菸草專賣局共投入專項扶貧資金36萬元。
  • 風雨時,才能見真情;平淡中,才能見真心
    風雨時,才能見真情;平淡中,才能見真心 。有所珍惜,才有有所真心;有所懂得,才有有所值得。不相對,已然在心;不訴情,已然懂得。真心見真情,真情見真人。有些人,只可遠觀不可近瞧;有些話,只可慢言不可說盡。
  •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刊發銅陵市「掃黃打非」工作「事事出實招 招招見實效」
    近日,《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刊發了《銅陵市「掃黃打非」工作「事事出實招 招招見實效」》的報導,內容如下:
  • 【講講法院人的扶貧故事】扶貧地秤顯真情,真心幫扶暖人心 ——記...
    【講講法院人的扶貧故事】扶貧地秤顯真情,真心幫扶暖人心 ——記洮南市那金鎮裡仁村駐村幹部王立軍 2020-12-20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商都縣喇嘛板村第一書記張玉濤的扶貧實招
    本網訊(青城融媒體記者李旭洋)地處烏蘭察布市商都縣七臺鎮西北部,距離縣城10公裡的喇嘛板村,2018年迎來了一位精明、幹練的第一書記,他真心聆聽百姓心聲,耐心服務百姓難處,把基層黨建和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帶領農民發展集體經濟,用實際行動播種致富經,他就是張玉濤。
  • 出實招見行動求實效 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會議要求,要堅持出實招、見行動、求實效,研究制定褒獎節約、懲戒浪費的政策法規,強化全流程全方位監管,加快建立長效機制,多措並舉堅決制止「舌尖上的浪費」。要加強宣傳教育引導,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積極倡導合理健康的飲食文化,完善餐館、食堂等公共場所提示標識,推動「光碟行動」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家庭,加快形成文明健康的社會風尚。
  • 冷水灘區春江小學:開展「用真心 真扶貧 冒酷暑 送真情」結對幫扶活動
    紅網時刻8月1日訊(通訊員 陽枚豔 秦輝林)7月31日,冷水灘區春江小學黨支部組織黨員及部分行政人員等幫扶責任人來到上嶺橋鎮樓子房村、團結村、陽山觀村及伊塘鎮麻塘村的幫扶對象家中開展「用真心 真扶貧 冒酷暑 送真情」結對幫扶活動。
  • 紮根大名獻智出力 用真情書寫使命擔當
    他們牢記使命,真情付出,得到當地幹部群眾的廣泛好評。抓黨建 促扶貧 百姓脫貧有動力2017年7月,楊玉洋帶著組織的信任與囑託,來到了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的雙臺村。「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他默默下定決心,擦亮初心,準備擼起袖子加油幹。「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
  • 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10):實幹才能夢想成真
    考察結束時,習近平警示各級領導幹部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道理。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靠實幹,基本實現現代化要靠實幹,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靠實幹。 黨的十八大以後,習近平在1個多月時間裡兩次提到「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彰顯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銳意進取、真抓實幹,奮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決心和勇氣。隨後的3年時間,中國在實幹的風氣中不斷前行。
  • 規格嚴格 功夫到家 真抓實幹
    「規格嚴格,功夫到家」本質上就是「實」和「真」,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要求真務實。  求真務實,是馬克思主義一以貫之的科學精神,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也是黨的優良傳統和共產黨人應該具備的政治品格;是我們黨的活力所在,也是黨和人民事業興旺發達的關鍵所在。求真務實,關鍵在於一個「真」字和一個「實」字。它要求我們求真理、講真話、用真心,要求我們務實效、辦實事、重實績。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袁玉波:用真心換來真情
    四年多來的扶貧工作,有心酸、有辛苦、也有欣慰。剛到火陽村,看到的就是那一棟挨一棟的破房子,一戶接一戶的貧困戶。說實話,我的心情很沉重,要實現2018年全面脫貧出列,壓力非常大。黨員的責任告訴我,不能退縮,一定要為火陽村做點什麼,要為鄉親們幹點什麼。
  • 嘎魯圖鎮布寨嘎查駐村工作隊:真情架起「連心橋」 實幹鋪築「小康...
    2018年,駐村工作開展以來,布寨嘎查駐村工作隊嚴格落實駐村「十項制度、十項任務」,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駐村工作,與嘎查「兩委」一起理清工作思路,加強班子建設,改善基礎條件,發展牧區經濟,全身心投入駐村幫扶工作,用真情架起幹部與基層群眾「連心橋」,以實幹鋪築群眾走向美好生活「小康路」,努力寫好精準扶貧大文章,用心打通扶貧「最後一公裡」。
  • 新聞座右銘 | 兩位扶貧記者的真情告白
    津雲新媒體集團閆徵: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那一次採訪讓我深深體會到與老鄉坐在同一條板凳上才能縮短心與心的距離,住在農家的炕頭上收穫的才不止是建議。作為一名記者,不但要創作優秀的作品,更要讓它成為扶貧的助力器;不但要用心弘揚主旋律,更要用情讓扶貧收到實效對得起老鄉做的那碗臊子麵2018年7月,我走進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的大寨村,報導第一書記宋鵬靠一碗臊子麵致富一個村的故事。宋鵬那句「我要對得起老鄉給我做的那碗臊子麵」,至今讓我印象深刻。
  • 用真心換真情!「駐」進人民心窩的第一書記
    等候急救車的救援、陪同辦理入院、安頓好一切,直到深夜情況見好,漆書童才趕回家。「我一直都在,隨叫隨到。」這是漆書童的「口頭禪」,而貧困戶這樣來電絕非第一次,用蘭臺村村民的話說,「電話那頭的人心是熱的,情是暖的,有事找他準沒錯。」正是這樣的隨叫隨到,讓漆書童不是熱線電話的號碼儼然變成了熱線電話。
  • 「就業見真情 魯鄂一家親」招聘活動在黃岡舉行
    黃岡新聞網訊(記者張金霞 通訊員王曉光)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六穩」「六保」決策部署,落實人社部、國務院扶貧辦「6+1」勞務扶貧協作工作安排,共同推進湖北籍大學生、貧困人員、長江禁捕退捕漁民就業工作。9月11日上午,「就業見真情 魯鄂一家親」大學生暨「6+1」勞務協作線下招聘活動在黃岡市遺愛湖公園東坡廣場舉行。
  • 「我的扶貧故事」用真情對待群眾才能換得群眾真心丨普安縣盤水...
    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很榮幸能參與到脫貧攻堅這項工作中,成為眾多扶貧幹部中的一員,用真情和責任踐行我的扶貧之路。2020年11月23日下午,當聽到貴州省政府副秘書長袁家榆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貴州省剩下的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全省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時,我眼眶溼潤了,非常激動,幾年來扶貧路上的一幕幕像放電影一樣划過我的腦海。我們單位結對幫扶的對象是普安縣盤水街道官田村。
  • 瀋陽化工大學駐村幹部:訂單式種植 股份制養殖 脫貧致富見實效
    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24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侯智)瀋陽化工大學駐阜新彰武縣興隆堡鎮牤牛海村任第一書記聶鑫,深入貧困戶走訪和村兩委談心談話,摸準駐村經濟薄弱點,找到壯大集體經濟脫貧路,出實招見實效幫助犛牛海村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