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現存的早期建築主要分布在現校園西區,其中1935年及以前建設的部分於2001年被正式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工字廳、古月堂;清華學堂大樓(包括1916年擴建部分)、同方部;1919年-1925年建造的「四大建築」,即大禮堂、科學館、圖書館(一期工程)、體育館(現西體育館)等。
清華大學校園最初位於皇家園林清華園內,清朝康熙年間稱熙春園。雍正、乾隆、鹹豐先後居住於此,鹹豐年間熙春園改名為清華園。
工字廳,原名工字殿, 始建於1762年,清華大學最負盛名的古建名勝,與古月堂一巷相隔。位於清華大學第二教學樓西側。建築面積2638平方米,磚木結構。庭院內部採用中國北方典型的古典園林型庭院的設計:曲廊回合,雕欄玉砌的小走廊,紅綠色相間,廊壁雕琢著各種圖案,花木山石,甬路兩側修葺小樹叢。
古月堂,建於清道光二年(1882年)前後,與工字廳一巷相隔。古月堂最有特色的部分是垂花門,至今完好無損。建築面積697平方米,磚木結構。古月堂最初用作清華園園主的書房,清華大學建校後轉用作教師宿舍。1928年清華開始招收女生後,古月堂改為清華第一座女生宿舍,因此而聞名。女生專用宿舍靜齋於1932年落成後,全校女生和部分女教師遷入靜齋。
清華大禮堂與老圖書館、西體育館和科學館,並稱"四大建築",是清華建校以來第一批大規模建築。大禮堂建成時是國內高校中最大的禮堂,建築面積1840平方米,高44米。大禮堂的建築最具有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古羅馬和古希臘藝術風格,羅馬風格的穹隆主體,開敞的大跨結構,漢白玉的愛奧尼克柱式門廊。
水木清華位於清華大學工字廳的北側。清華園的名字即來源於此,被稱作清華園「園中之園」。水木清華的荷花池是清華園水系兩湖一河之一(水木清華荷花池、近春園荷塘和萬泉河)。1978年清華大學紀念朱自清逝世30周年,把近春園荷花池邊的古亭改名為「自清亭」,並於水木清華荷塘北側樹立朱自清教授的漢白玉塑像。但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所稱的荷塘並非水木清華的荷塘,而是清華園中另一景近春園的荷花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