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大的男嬰真真,吃了幾口小麥麵後嚴重過敏,導致休克,被120緊急送入杭師大附院搶救,再晚半小時,恐怕回天乏術。
前不久,該院還收治了一位吃了獼猴桃後,出現過敏性休克的寶寶,僅11個月大。
在門診中,兒科醫生普遍感覺過敏患兒在增多,除了遺傳因素,與剖宮產、家庭餵養方式等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第一次吃小麥麵
竟過敏性休克了
「醫生,快救救我家寶寶,他吃了麵條後,好像抽筋了!怎麼辦啊?」跟著120到達杭師大附院急診室,真真媽抱著寶寶一臉焦急。
兒科醫生楊琳正好當班,真真從急診轉入兒科病房後,她馬上投入搶救,一問,男嬰在半小時前吃了幾口小麥麵。
「是第一次吃嗎,以前容易過敏嗎?」楊琳一邊評估寶寶的生命體徵,一邊詢問。真真媽點點頭補充說:「以前吃蘋果、雞蛋會過敏,身上發過疹子。」
「不好,是過敏性休克!腎上腺素馬上肌注。」楊琳立馬反應過來,這是一例嚴重的過敏性休克患者。
果不其然,真真的血壓持續下降,呼吸聲也開始減弱,喉頭明顯水腫,嘴唇異常腫脹,發不出一點聲音,嚴重的過敏反應已經影響到了循環和呼吸系統,導致真真休克,全身皮膚變得蒼白。
情況危急,兒科醫護團隊立馬展開搶救。「立即面罩吸氧,開通靜脈通路!」「輸入生理鹽水,半小時內一定掛完。」「準備霧化,備好氣管切開包。」經歷打仗一般的半小時後,真真開始有了哭聲,皮膚逐漸紅潤,眼睛也慢慢睜開了。一旁,捂著嘴痛哭的媽媽,懸著的心終於落下。
兒科門診中
有三成患兒是過敏體質
參加工作五、六年,楊琳還是第一次遇到這麼嚴重的過敏患兒。
「孩子以前就很容易過敏,添加輔食後吃蘋果、牛奶、雞蛋等,都出過皮疹,每次吃點抗過敏藥就好了。」真真媽說,她平時已經非常小心,蘋果煮熟了才給孩子吃,牛奶粉換成了羊奶粉。
「這是第一次給孩子吃麵條,只餵了幾口,只過了幾分鐘,孩子身上就發出了皮疹。」真真媽像往常一樣,立即給孩子吃了抗過敏滴劑。不久後,真真全身的皮疹倒是褪去了一些,但面色瞬間蒼白,手腳也開始變了顏色,還出現了抽搐樣的表現,怎麼叫也沒有反應。
「我馬上打了120,把孩子送到醫院,前後不過半小時。」真真媽不知道,孩子會對小麥嚴重過敏,喉頭水腫窒息,再晚半個小時恐怕就沒命了。
無獨有偶,前幾天,杭師大附院兒科主任朱亞非,也參與搶救了一位過敏性休克的患兒,過敏的起因是吃了獼猴桃,所幸就醫及時,被搶救了回來。
「生活中,牛奶、雞蛋引起嚴重過敏的不多,引起過敏性休克的食物,中國人主要是小麥,老外則是花生等堅果。另外,帶毛的水果也會引起過敏,比如桃子、獼猴桃等,過敏程度因人而異。」在楊琳和朱亞非看來,過敏寶寶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
「在我們兒科門診中,10個孩子中,大約有3個是過敏體質,城市越發達,過敏的患者也越多。」
出現氣急、面色變化
要立即就近送醫
「除了遺傳因素,過敏還與媽媽們的生產方式、家庭育兒方式有關。」楊琳說,選擇剖宮產,孩子沒能接觸媽媽產道中的細菌,今後容易過敏;孩子從小養得太乾淨,消毒劑應用過度,孩子與正常細菌接觸的機會大大降低,也容易過敏。
門診中有許多哮喘患兒,醫生一問,小時候大多長過溼疹,這都是過敏體質的表現。最近又是高溫天,空調使用頻率也高,久未清洗的空調有許多粉塵和黴菌,來看過敏的孩子更多,有的渾身都是乾性溼疹,因為瘙癢哭鬧不止。
「如果吃東西後出現咳嗽、出皮疹,一開空調或抖抖被子就打噴嚏、鼻塞,就可能是過敏了,建議儘早到醫院來驗個血,查一查過敏源。粉塵蟎過敏的孩子,可以選擇脫敏治療,平時多曬曬太陽,家裡不要養寵物,也不要買毛絨玩具。」楊琳說,過敏體質的孩子首選母乳餵養,如果母乳也不能接受,就要換成胺基酸水解奶粉。
添加輔食時,最好先添加高鐵純大米米粉,如果食用後沒問題,再慢慢換成單一的穀物,不建議一開始就吃五穀雜糧。水果也要從最常見的吃起,比如香蕉、最普通的蘋果等,菠蘿、芒果、獼猴桃等要儘可能晚添加。
「80%左右的過敏性休克是可以找到明確誘因的,如果對一樣東西嚴重過敏,最好這輩子都不要再接觸,否則下一次過敏恐怕更厲害。」朱亞非說。
過敏體質的寶寶,一旦出現氣急、面色改變、四肢溫度變化時,需立即撥打120就近送醫,時間就是生命!就診過程中,務必向醫生提供過敏史,以及是否有首次食用或已食用明確的致敏食物,這對於醫生的判斷有著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