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陳衡哲,我們可能首先會想到&34;這個詞,因為這個理念最早就是由陳衡哲提出。雖然她本身有過一段婚姻,卻也不影響她對這個理念的理解以及對後世的影響。除此之外,陳衡哲還有許多&34;的稱號,她是第一批&34;,也是第一位北大&34;,還是第一篇&34;。
也就是說,陳衡哲很有才華,是冰心,蕭紅,林徽因等才女的老師,連總理都對她說:&34;。她的成就很高,才氣也很大,有眾多名譽傍身,但這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
一開始,陳衡哲差點就被封建包辦婚姻摧殘,但也是因為她&34;意識的覺醒,才能四次&34;,最終愛情學業事業三豐收。
陳衡哲
18歲時,陳衡哲被父親定下一門親事,對方是當地有名的達官貴人,父親以學費為要挾,逼迫陳衡哲從成都學校回老家成親,但是卻被她嚴詞拒絕,並表示自己一輩子不會結婚。父親拗不過她,只能答應退婚。
這是陳衡哲第一次反抗舊封建,這次的成功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使得她的人生從此發生改變。
再次回到學校後,陳衡哲更加發奮努力,她進入過幾所學校,英文語言基礎打得很牢靠。後在姑姑的勸說之下,陳衡哲參加了清華大學在上海招收留美學生的考試,而她不負眾望一舉考中,從此開啟逆襲的人生。
陳衡哲在海外最受人矚目的愛情,就是與胡適的那段婚外戀。兩人都是才學傍身,看起來男才女貌,只是因為胡適已與江東秀定有婚約,兩人的愛情才沒有更進一步。
不過當時還有一位痴情男子&34;追求她,在胡適離開後,任鴻雋一直堅持不懈陪伴在陳衡哲左右,使得深信&34;的她開始動搖。1919年,任鴻雋向陳衡哲求婚成功,後來兩個人步入婚姻殿堂。
此時,陳衡哲的&34;雖然結束,但她的&34;思想卻沒有結束。而陳衡哲之所以被打動,也並不僅因為任鴻雋的愛意,更重要的是任鴻雋發自內心能尊重她,了解她。
兩人雖然步入婚姻,但並不意味著將陳衡哲從&34;的思想中拉出來,也就是說,實際上兩人之間形成一種融合,使得陳衡哲能在&34;與&34;之間端平。
陳衡哲留學回國後,很快就被蔡元培邀請任命為北大的歷史系教授,還是中國大學歷史上第一位女教授,這也成為當時轟動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但是,陳衡哲能取得這樣的成就絕對是實至名歸,因為在她回國之前,她的白話文小說《一日》已經在中國文壇引起轟動,而歸國之後,陳衡哲更是堅持不斷地創作,以後還有《小雨點》,《波兒》等眾多優秀作品的問世。
當時,中國正處於亂局之中,百姓的思想水平還需要進一步解放。陳衡哲與丈夫一起輾轉於全國各地,宣揚&34;思想,為百姓們的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礎。
但她沒想到卻被世人口誅筆伐,她口中的&34;被愚昧世人認為是在貶低眾人,連四川的一些知識分子都罵她是歸國回來的漢奸。陳衡哲沒有屈服,卻也在四川待不下去,只能回到北平。
但她曾經在西南聯大的演講,卻是精彩到大佬們蜂擁而至,她先進的理念總是能博得眾人的共鳴。許多教授都親切地稱呼其為:&34;,而不是任太太,這是對她最大程度的敬仰。
任鴻雋
大女兒任以都考入哈佛大學,後出任賓夕法尼亞大學終身教授;兒子哈佛畢業之後,擔任全美地質學會會長;二女兒瓦沙大學畢業,後又擔任上海外國語學院教授。可以說是&34;,優秀父母生下的孩子只會更加優秀。
在戰亂年代,陳衡哲就像孟母一樣,帶著孩子不斷輾轉求學,在別的孩子沒學可上的情況,陳衡哲的孩子卻沒有丟下學業,最終還全部獲得留學機會。用她的思想來解釋就是&34;,而她的要求更是十分嚴格,以一種科學的態度和持之以恆的理念來教育孩子,使得孩子們無論學習還是待人皆處於&34;的水平。
1976年時,86歲的陳衡哲在上海去世,縱觀她這一輩子,從第一次&34;開始,她的人生才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若是從第一次開始就沉落,必然不會有這矚目成就,不過也正是因為陳衡哲能抓住一切機會,才能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開闢時代第一,在以男性為尊的世界中佔據一席之地。
她的一生絕對是幸運的,有愛情,有事業,有子女,雖與現代社會的我們無二差別,但她卻是經過反叛和努力才贏得這一切的。她異於常人的勇氣和毅力,既成就了自己,還影響了後世民國女性,以及對現代社會的女性,那不服輸的&34;依然有著深刻的意義。
在閱讀中增長見識,我是,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