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封建婦女到北大教授,陳衡哲四次「造命」,培養一家子「教授」

2020-08-30 枕上書史

提起陳衡哲,我們可能首先會想到&34;這個詞,因為這個理念最早就是由陳衡哲提出。雖然她本身有過一段婚姻,卻也不影響她對這個理念的理解以及對後世的影響。除此之外,陳衡哲還有許多&34;的稱號,她是第一批&34;,也是第一位北大&34;,還是第一篇&34;。

也就是說,陳衡哲很有才華,是冰心,蕭紅,林徽因等才女的老師,連總理都對她說:&34;。她的成就很高,才氣也很大,有眾多名譽傍身,但這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

一開始,陳衡哲差點就被封建包辦婚姻摧殘,但也是因為她&34;意識的覺醒,才能四次&34;,最終愛情學業事業三豐收。

陳衡哲

&34;:反對封建包辦,赴美留學逆襲

18歲時,陳衡哲被父親定下一門親事,對方是當地有名的達官貴人,父親以學費為要挾,逼迫陳衡哲從成都學校回老家成親,但是卻被她嚴詞拒絕,並表示自己一輩子不會結婚。父親拗不過她,只能答應退婚。

這是陳衡哲第一次反抗舊封建,這次的成功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使得她的人生從此發生改變。

再次回到學校後,陳衡哲更加發奮努力,她進入過幾所學校,英文語言基礎打得很牢靠。後在姑姑的勸說之下,陳衡哲參加了清華大學在上海招收留美學生的考試,而她不負眾望一舉考中,從此開啟逆襲的人生。

&34;:結束&34;生活,不結束&34;思想

陳衡哲在海外最受人矚目的愛情,就是與胡適的那段婚外戀。兩人都是才學傍身,看起來男才女貌,只是因為胡適已與江東秀定有婚約,兩人的愛情才沒有更進一步。

不過當時還有一位痴情男子&34;追求她,在胡適離開後,任鴻雋一直堅持不懈陪伴在陳衡哲左右,使得深信&34;的她開始動搖。1919年,任鴻雋向陳衡哲求婚成功,後來兩個人步入婚姻殿堂。

此時,陳衡哲的&34;雖然結束,但她的&34;思想卻沒有結束。而陳衡哲之所以被打動,也並不僅因為任鴻雋的愛意,更重要的是任鴻雋發自內心能尊重她,了解她。

兩人雖然步入婚姻,但並不意味著將陳衡哲從&34;的思想中拉出來,也就是說,實際上兩人之間形成一種融合,使得陳衡哲能在&34;與&34;之間端平。

&34;:出任北大教授,是&34;,而不是&34;

陳衡哲留學回國後,很快就被蔡元培邀請任命為北大的歷史系教授,還是中國大學歷史上第一位女教授,這也成為當時轟動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但是,陳衡哲能取得這樣的成就絕對是實至名歸,因為在她回國之前,她的白話文小說《一日》已經在中國文壇引起轟動,而歸國之後,陳衡哲更是堅持不斷地創作,以後還有《小雨點》,《波兒》等眾多優秀作品的問世。

當時,中國正處於亂局之中,百姓的思想水平還需要進一步解放。陳衡哲與丈夫一起輾轉於全國各地,宣揚&34;思想,為百姓們的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礎。

但她沒想到卻被世人口誅筆伐,她口中的&34;被愚昧世人認為是在貶低眾人,連四川的一些知識分子都罵她是歸國回來的漢奸。陳衡哲沒有屈服,卻也在四川待不下去,只能回到北平。

但她曾經在西南聯大的演講,卻是精彩到大佬們蜂擁而至,她先進的理念總是能博得眾人的共鳴。許多教授都親切地稱呼其為:&34;,而不是任太太,這是對她最大程度的敬仰。

任鴻雋

&34;:悉心培養後代,子女皆是教授級別

大女兒任以都考入哈佛大學,後出任賓夕法尼亞大學終身教授;兒子哈佛畢業之後,擔任全美地質學會會長;二女兒瓦沙大學畢業,後又擔任上海外國語學院教授。可以說是&34;,優秀父母生下的孩子只會更加優秀。

在戰亂年代,陳衡哲就像孟母一樣,帶著孩子不斷輾轉求學,在別的孩子沒學可上的情況,陳衡哲的孩子卻沒有丟下學業,最終還全部獲得留學機會。用她的思想來解釋就是&34;,而她的要求更是十分嚴格,以一種科學的態度和持之以恆的理念來教育孩子,使得孩子們無論學習還是待人皆處於&34;的水平。

1976年時,86歲的陳衡哲在上海去世,縱觀她這一輩子,從第一次&34;開始,她的人生才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若是從第一次開始就沉落,必然不會有這矚目成就,不過也正是因為陳衡哲能抓住一切機會,才能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開闢時代第一,在以男性為尊的世界中佔據一席之地。

她的一生絕對是幸運的,有愛情,有事業,有子女,雖與現代社會的我們無二差別,但她卻是經過反叛和努力才贏得這一切的。她異於常人的勇氣和毅力,既成就了自己,還影響了後世民國女性,以及對現代社會的女性,那不服輸的&34;依然有著深刻的意義。

在閱讀中增長見識,我是,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位女教授陳衡哲:寫文章批評女子冠夫姓
    陳衡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位女作家,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女教授。  陳衡哲幼年深受有留學國外經歷的舅父的影響,對西方的科學技術尤其是醫學充滿了興趣。她在13歲那年跟隨舅父來到廣州,準備攻讀醫學院,但由於年齡未滿18歲而未被錄取。後於1911年到上海,進愛國女校讀書。1914年,她考入清華學校留學生班,第二年即成為清華選送公費留美的第一批女大學生。
  • 才女陳衡哲:信念為舵,智慧為帆,我的命運我做主
    身處新舊世界的激烈動蕩中,她以信念為舵,以智慧為帆,牢牢將命運握在手中,不但擁有琴瑟和鳴的婚姻、金堅玉潔的友誼,還培養出了三位教授子女,自己在文學和學術上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她,就是中國第一位女碩士、女教授,被楊絳贊為「才子佳人兼在一身」的陳衡哲。1.
  • 胡適紅顏知己,民國第一女教授,不婚的她30歲結婚了
    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碩士、女教授,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位女作家,是執教北京大學的第一位女教授,她就是有著「一代才女」之稱的陳衡哲。在她的學生中,湧現出了蘇雪林、凌叔華、吳健雄、呂碧城、廬隱、蕭紅、石評梅、張愛玲、丁玲、謝婉瑩、林徽因、馮沅君、袁昌英等一大批後來也成為著名才女的女性。
  • 陳衡哲:中國第一位西洋史女教授 閔凡祥
    這帶表著到20世紀的20、30年代,儘管仍不可避免地受到「歐洲中心論」的影響,但中國的西洋史研究已日漸走向成熟,開始從對西方史學的簡單模仿走向創造性模仿,中國的學者日漸用自己的眼光、自己語言、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見解來教授和寫作西方人的歷史;開始從致力於破壞「陳腐」的中國舊史學走向「建設」中國自己的新史學。在這一過程中,陳衡哲無疑是做出了巨大貢獻的。
  • 年輕的令人窒息,聊聊民國北大校園為何有那麼多才華橫溢的教授
    以頂級學府北大為例,當時的報紙曾做過統計,90多位教授的平均年齡只有30多歲,35歲以下者高達43人,像胡適、劉半農等文化名人都是在20多歲時就被聘為北大教授的,梁漱溟更是一位北大落榜考生,沒有當上北大學生,直接當了北大教授。
  • 楊絳 | 「一代才女」陳衡哲
    他正在讀《宋詩紀事》,還常到附近的合眾圖書館去查書,我不願打攪他。 恰巧,任鴻雋也比陳衡哲忙。陳衡哲正在讀湯因比(Toynbee)的四卷本西洋史,已讀到第三冊的後半本,但目力衰退,每到四時許,就得休息眼睛。她常邀我們去吃茶。(她稱「吃tea」,其實吃的總是咖啡。)她做的咖啡又香又濃,我很欣賞。我們總順路買一份剛出籠的雞肉包子,裹在毛巾裡帶去。任先生總是特別欣賞。
  • 北大教授馮友蘭:不是封建迷信
    北大教授馮友蘭:不是封建迷信 對於易經,很多人都是陌生的,甚至不少朋友認為這是封建迷信,認為所謂八卦那些的不過是江湖術士們用來詐騙的裝備,我們應該摒棄,而說這些話的人,卻天天談著西方的星座,塔羅牌的含義,他們寧可相信西方的文化,也不願意相信中華文化,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極大的諷刺?
  • 讓胡適5個月寫40多封信的陳衡哲,究竟有何魅力?楊絳:我不如她
    「是陳衡哲的女兒。」「陳衡哲又是誰?這些人聽都沒聽過,就別來湊熱鬧了。」「......」陳衡哲陳衡哲是誰?她是中國官派留美的第一位女學生,她是新文化運動中最早的女詩人、女作家,還是中國現代第一位大學女教授,在北京大學講授西洋史。
  • 北大教授:大學正在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掌權危害更大
    說到北大,有很多優秀的大學教授,說到錢理群,相信沒有哪個北大學生不知道他,錢理群被北大的學生評為最受歡迎十大教授之一,錢理群是北大中文系的資深教授,他深受許多學生們的愛戴,錢理群1939年出生,退休前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也是博士生導師,而且是清華大學中文系的兼職教授,可以說錢理群很有本事。
  • 北大訪問講席教授約翰·霍普克羅夫特、名譽教授文森特·珀爾當選...
    1987、1989、2009年,先後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0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近年來,他致力於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人才培養體系改革;今年5月受聘北京大學訪問講席教授後,主持建設北京大學前沿計算研究中心並開設首屆「圖靈班」,為踐行北大在相關領域培養拔尖人才和吸引高層次人才、實現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戰略作出了重要貢獻。
  • 北大教授渠敬東:大學要培養更多心裡留著真善美的人
    北大教授渠敬東:大學要培養更多心裡留著真善美的人 2020-04-24 0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大教授錢理群:我們正在培養絕對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然而在改革開放之後,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方思想文化的傳播,教育培養上的更加逐利化,傳統文化也是更加式微,而一如橫渠四句這般蘊含著古人宏圖大願、濟世報國思想的名句也逐漸被精緻利己主義所代替。 何為精緻利己主義?北大教授錢理群便是這一說法的提出者。
  • 北大教授:中國大學正培養出一批可怕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文/老K很多人對北大錢理群教授這段話並不陌生:「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
  • 大學之所以為大:北大哲學老教授論高等教育
    他把自己的科研方向重新確定為當代中國哲學和教育,從更深層次上探討我國高等教育改革。    《大學之所以為大——高等教育縱橫談》(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是張翼星教授參與北京大學20年教育教學改革試驗的理論成果匯集。
  • 看看北大教授怎麼說
    在古人看來,生養死葬都能妥善安排,是天下國土穩定的重要影響因素,它關係到社會倫理規範和政治秩序。 《荀子·禮論》中也曾說:「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送葬之禮歷代沿襲,它能培養仁愛之心和盡孝之道。喪葬習俗歷經幾千年的代代相傳,早已形成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北大教授與多人發生不正當關係 北大:取消教師資格
    此外,該網發布的微博因遭馮仁傑投訴被刪除,並未引起媒體關注;3日,多家媒體以「北大回應正在調查」為題發表相關報導,因該事件涉及「北大」「教授」「舉報」等詞受到網民廣泛關注,紛紛參與轉發與評論,促使當日輿情聲量達到監測期內次峰值;11日,北大通報對馮仁傑的處理結果,引發網民熱議,相關輿情聲量達到監測期內峰值。
  • 北大老教授,這種人如果掌權,比貪官汙吏危害更大
    北大有許多名師和教授。其中就有一位名叫錢理群的老教授,他在北大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凡是上過北大的學生都知道錢教授,錢教授講課能夠深入人心,並且生動形象,讓人一聽便知他所講的是什麼內容。正因為如此,錢老才受到了許多學生們的喜愛,在北大評選最受歡迎教師的時候,錢老也是成功上榜。錢理群老先生是北大的一名優秀的教授,同時他也十分關注我國的教育發展問題,他指出的問題十分的犀利和精闢。錢理群教授可以說是批判中國當代知識分子的代表。
  • 百歲北大英語系教授張祥保逝世 由胡適介紹入職北大並證婚
    百歲北大英語系教授張祥保逝世 由胡適介紹入職北大並證婚 2020-02-27 22:39:56大學畢業後,張祥保教授曾在上海中西女中任教。1946年8月,她經時任北京大學校長胡適先生介紹,在北京大學西語系任講員,後在西語系英語教研室歷任高級講師、教授,於1986年7月退休。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方面介紹:張祥保教授熱愛祖國,畢生從事高等教育事業,主講專業基礎英語三十多年,悉心培養大批學生與青年教師,為國家輸送了很多優秀的外語工作者,深得師生敬仰與熱愛。
  • 4次高考,接連考入清華、北大、復旦,教授卻直言:我教不了
    今日的主人公是張非,在所有人眼中他是學霸,學神,遠超平常人的學習能力使他變成了那四次髙考職業生涯的佼佼者,四次報名參加髙考一次又一次地考入所有人羨慕的一流名牌大學。2次考上清華,1次考上北大,1次被復旦錄取,但3次皆被勸退,最後第四次又錄取,教授直言:我教不了。這又是什麼原因?
  • 北大光華教授經典語錄
    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又一個教師節此時此刻你想到了自己的哪一位老師又想到了老師說過的哪一句話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100多位全職教師他們一邊深入實踐潛心研究創造著閃光的思想和知識一邊走進課堂將思想和知識傳遞給學生們培養著屬於這個時代的商業領袖他們的學生中既有青春洋溢的大學生又有具備了一定社會閱歷重新來到校園學習的企業管理者而無論是哪個年齡哪種經歷浸潤在真正的思想中都會如春風化雨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