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與防護服的變遷

2021-01-08 正義網

在我國疫情高峰期間,社會上出現了無數捐贈口罩、防護服的善舉,國際友人也不斷竭誠捐贈這些物資。當然,也有歹人藉口罩斂財,或坐地起價,或造假售假。另在許多國家,因文化差異,仍有拒絕佩戴的情況……人情百態,在疫情的特殊時期,一一上演,引人思考。

口罩與日常

口罩和防護服,都是抗擊疫情的利器,不僅如此,它們還激發了很多「新鮮出爐」的「藝術事件」,有些微信表情包,被「安裝」上了口罩,比如「蛋黃貓」,使之顯得更為憨態可掬;也有網友,宅在家中,創製出了「口罩煎餅」;身著雪白防護戰衣的天使形象,也成為許多藝術創作的新主題……這些「作品」,均為身處逆境的我們,傳遞著樂觀訊息。

藝術因口罩與防護服而展現出新姿彩,而這兩種「武器」背後的歷史,也同樣曲折跌宕。接著先從口罩開始,略述一二。

口罩可以擋霧霾沙土,避北方寒風,而在當下疫情形勢下,口罩更是必備物。畢竟,這面輕軟的盾牌,關係到的是生命安危。如此重要的口罩,在人類的歷史變遷中,曾譜寫過不尋常的往事,而且,雲集了東西方元素。

元代時,宮廷中,便有傳菜宮人用絹巾來掩口鼻,確保食品不染的習慣,這便是一種「類口罩物」。而若研究一番,此種絹巾的「姻親」,卻是先秦時代就已出現的「面衣」。

《禮記》有載,女子出外時須遮面,既符合禮儀,也有擋風土之用,而女性遮擋之物,就名為「面衣」。它不僅遮面,全身也可包裹,頗實用。

《西京雜記》記載過一種「金華紫羅面衣」,是趙飛燕被立後時,她的妹妹恭送的賀禮之中的一件寶物。從這字詞中,便可想像其品質,是多麼精妙細密。另在魏晉之後,還誕生了男款,著名的「蘇公帕」,內中便有「面衣」的影子。

後世的羃離、帷帽,均為面衣的延伸,它們不僅滿足於遮面,更是深化了防護全身的效用。這所有服飾,在中國風行恆久,卻無一不隱含著西域的氣質。

想必,常出現在古裝片裡的夜行俠士,用以掩避的面巾,估計與面衣也頗有淵源,不過,此物定然是融入了不少小說家的臆想。這種充盈著西域煙雲的面紗進入中土後,依然瀰漫著隱約的異域時尚,也自然承擔著文化使者之要職。

「口罩」在海外的出現,可以追溯至波斯古國。熟悉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的讀者對波斯明教定不陌生,而與明教淵源甚深的拜火教,其教徒就曾在儀式中,佩戴布罩遮面,這同他們的清潔觀念相關。

波斯女性的服飾中,本就有面罩,塵灰被屏蔽的同時,也給自己增添了些許神秘氣質,拜火教可能汲取了此類服飾特點,內中隱含有恆久的敬畏心。

口罩與醫學

公元1世紀至16世紀的海外多國,都曾湧現過類似口罩的發明,有防粉塵的、防有害氣體的,但並沒有面向醫護領域的設計。雖然圖像不可考,卻可從諸多碎片記載裡,感受到過去朦朧的衛生意識。

到了中世紀,黑死病蔓延的歐洲大陸上,一款填著植物香料的鳥嘴形面具橫空出世。醫生用其抵禦瘴毒,儘管它姿容詭誕,背後卻擁有多重含義——對病毒的威懾,對患者的仁心。它演繹著古昔面具文化的象徵意義。同時,它還有一系列延展效應,驅使著後人持續對芳香植物進行研究。

近代社會,口罩雛形初具,科學性愈加鮮明。其大致經過了這番演變:為阻擋工業粉塵,人們製造了金屬質地的口罩,感覺類似防毒面具。

後來,德國醫學家米庫裡茲·萊德奇,經過實驗研發,終於「創作」出了輕軟的醫用防飛沫口罩。1897年,德國的胡伯納醫生,改良了口罩結構,使之更加貼膚,且由於雙層紗布間安裝了小鐵絲架的原因,使得形態更為立體規整。1899年,法國醫生保羅·伯蒂,又製作出擁有六層布的口罩,其繫結方式更為方便。

不僅海外醫學家研究出各種口罩,我國近代也有創造口罩的白衣先驅。1910年,青年才俊伍連德醫生,為防控東北地區的鼠疫,設計了雙層紗布構成的「伍氏口罩」。因其價廉質高,便利安全,因而名垂醫史。

此次疫情,雖然帶來可怖的艱險苦痛,但也從另一方面,培養了公眾的公共衛生禮儀。其實,鄰國日本的「口罩習慣」,頗值得參照。

我國疫情嚴重時,該國積極為我國捐贈口罩,而其本身的口罩文化,可謂深入人心,尤其在流感季,街頭常現。這一習慣,含有諸多公德禮數,及對於病災的憂患意識。

不為別人添麻煩,也不令自身受感染,一舉兩得,構建起整體的社會公共衛生秩序。事實上,早在明治時代,口罩應用在日本便十分普遍。原因不僅是可以隔斷細菌病毒,還有裝飾作用,不擅長社交之人,也可藉以獲取心理保護。

疫情中得之不易的口罩,在衛護我們的同時,也提醒我們要敬惜造物。構成生活的任一物品,都集結著人力心血,沒有它們,就無法維繫現代生活節奏。它們的價值,不能僅通過價籤論斷。若能從這樣的實用物中,挖掘出其功用外的深意,那我們也算做到了物盡其用。

成由儉敗由奢,對身邊事物的珍視,即是對自身心性的塑造,這個過程是潛移默化的。對於口罩的這類心思,如延伸到生活中,就會有這些可能:對於食物愈發珍惜,環保節約意識逐步增強,崇尚奢侈的風氣也能減弱……因為,這個世界的資源,並不是可以無限挖掘的。

戴口罩的誘因,或許夾帶著恐慌心理。其實,歲月靜好時,也要常懷適當憂患之心。此外,除卻正確佩戴口罩保健康外,給予自我積極暗示,戴上陽光的隱形「心理口罩」,目前也甚有必要。

口罩的發展簡史中,可以體察到人類衛生意識、社會秩序的變革片段,口罩反映出的是除實用功能外的深層價值。而防護服,作為醫護人員披掛上陣的「鎧甲」,其背後也有過獨特的歷史變遷,那還是一種充滿著設計創意的變遷,在曾經的歐洲大陸上,掀起了層層波瀾。

防護服的誕生

在17世紀,歐洲爆發大型疫情期間,醫生們便穿戴過一種專用於阻隔菌毒的防護服。只是,同現在那種穿脫步驟嚴謹、製造材質精細的醫用防護服相比,它的模樣怪異了許多,還透著陣陣神秘氣韻,很有古早時代的詭秘氣質。

當時歐洲的醫用防護服,別稱鳥嘴服,由路易十三的御醫、來自法國的查爾斯·德·洛姆先生研發,他受到「武裝到牙齒」的兵士盔甲之啟發,設計出了一套從頭防到腳的奇特服裝。此套裝備,包含一件皮子或蠟帆布製成的長衣,此衣看上去宛若修士袍;還有厚實的手套、靴子、皮褲,醫生的手腕及腳腕處,會被牢牢紮緊;另他們還配有一頂寬沿大帽,這樣可以與患者面部保持距離;最後,他們還會持有一根特製木棍,專用以檢查病人病況,以此代替近距離肢體接觸。

然而,該裝備中最顯眼的,則是一件鳥形的奇特面具,看起來好像防毒面具的它,學問最深。首先,面具的紅色玻璃眼鏡,相當於現在的護目鏡,可以隔絕病人呼吸的氣體以及唾液飛沫;在彎曲的「鳥喙」內,包含有繃帶,是繃帶與醫生的鼻子在支撐著「鳥喙」,此外,它還有「呼吸器」的作用,其中設有兩個小孔,容入多種草藥,比如幹玫瑰、樟腦、沒藥、蘇合香等,目的就是通過它們滌濾疫病環境中的朽壞空氣,當然,它們也有一定的消疫毒、除異味之用。這款怪異面具,可被視為是醫護領域口罩,抑或是防毒面具的先祖。

現在看來,這一整套服裝設計還是有許多嚴謹細節以及造型創想的。所以,鳥嘴的造型,也曾啟發了許多時尚達人,成為他們設計資源庫中的經典素材。只是,這種時尚風潮背後卻暗藏如此深重的代價,可謂是頗有警世意味的風尚。

如此披掛上陣的醫生們,乍一看,其形象有些驚人,實際上,這套服裝在當時的疫病防治中,並未起到強力效用,但凝聚其中的仁厚博愛之心,精進研發之思,卻令人銘感。雖時代隔絕,但那些「鳥嘴醫生」們,同當下的各國醫護人員一樣,均為悍勇精幹的最美逆行者,也是臨危受命的堅毅強者。

鳥嘴面具還有過一個小插曲。當驚悚的疫病在歐洲結束後,這個獨特形象卻經過了時光的淬鍊,褪去了使用功能,漸漸成為一種歐洲文化符號。在威尼斯狂歡節中,人們就經常會見到此種面具的形影,在歡沸的人群中穿梭,儘管這是一場假面節慶,卻隱含著警鐘效應:想要永沐光明,就不要忘記那黑暗的曾經。歲月靜好的生活,是在苦難中曾經竭力掙扎的人們,用血淚換來的,從某種程度上說,不忘記黑暗的過去,就等同於珍視眼前的一切人事物。

同奇詭的歐洲防護服相比,當下醫護人員的防護服套裝可謂是精密無隙,其阻斷病毒感染的效果更為鮮明。但穿著它,醫護人員顯然要承受身心重壓。一位位白衣天使的奮鬥身影,也敦促著我們反思,如果減少一分對於自然的侵犯,定會減輕一分醫者的壓力。

口罩與防護服,兩種柔軟卻堅韌的利器,在歷史長河間,它們為醫者助力,並護佑著病患。在大家協力同心的努力下,這場時疫能夠儘快過去,全人類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這場苦難帶給我們的精神上的衝擊,恰是一種逆增上緣,希望它能化成堅毅、博愛、謙遜、敬畏自然的無形力量。從而,我們生活的地球,能夠在正向的循環中,不斷釋放出溫厚的光芒。

(作者系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青年作家、翻譯、藝評人)

(來源:檢察日報 文字:宋扶日)

相關焦點

  • 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和防護服的檢測
    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是最常見、使用頻率最高的口罩,這種口罩如何檢測?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需要檢測11項指標,包括外觀、結構與尺寸、鼻夾、口罩帶、細菌過濾效率、通氣阻力、微生物指標、環氧乙烷殘留量、細胞毒性等。
  • 給武漢做口罩防護服,他們拼了!
    ,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25日採訪了分別有能力生產醫用口罩和醫用防護服的浙江康力迪醫療用品有限公司和浙江隆泰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他們均表示近半數生產人員已經到位,企業正在全力以赴恢復生產。生產醫用防護服的浙江隆泰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康平說,公司農曆臘月二十五才放假,短短一星期不到,就有近一半員工回來上班,這些員工同樣來自全國各地,家鄉路途遙遠,「不過,沒有疫區回來的員工。」吳康平補充道。
  • 衛健委:重點做好口罩、防護服、護目鏡合理使用
    中新網2月4日電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3日發布《關於加強疫情期間醫用防護用品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醫療機構要重點做好醫用防護口罩(常被稱為「N95口罩」,實際二者有一定差別)、防護服、護目鏡的合理使用,確保將這些供應緊張的物資用在適用的區域範圍,或在執行較高風險操作時使用。
  • 德國扣押美國3M公司口罩和防護服
    直播吧3月20日訊 環球網消息,綜合德新社、德國《萊茵郵報》19日消息,德國海關近日對美國3M公司位於德國於興市的歐洲配送中心進行檢查,並沒收了一批包括醫用防護口罩和防護服等防護用品。報導稱,德國海關懷疑這批貨物系用來非法出口的。
  • 晉江:七匹狼「請戰」 同時生產口罩防護服
    2月14日,由七匹狼生產的第一批口罩大貨正式發出。這是七匹狼近百位員工夜以繼日的階段性成果。「面對疫情防控物資緊缺的情況,市政府相關部門希望我們可以幫忙。急政府所需、急人民所需,是我們身為服裝領軍企業的擔當。
  • Cabbeen卡賓力量,20天從無到有生產醫用防護服與口罩
    Cabbeen卡賓投產醫護用品時間線:2月6日,試產第一件防護服;2月11日,取得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臨時)和醫療器械註冊證(臨時);2月14日,突破日產5000件防護服大關;2月21日,1500平方米的10萬級潔淨車間投入使用;截至2月23日,不到20天的時間,卡賓服飾
  • 紙尿褲企業、內衣工廠轉產口罩、防護服,三槍三天建成流水線
    疫情當前,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物資的產能成為公眾持續關注的熱點。南都記者採訪獲悉,自2月份以來天貓上的一批家紡、紙尿褲、內衣、服飾等生產商家已陸續將其原有產線改造為口罩、防護服的生產線,另一邊,富士康旗下工業富聯和上汽通用五菱也於近日加入口罩生產的「戰線」。
  • 友城日本千歲市支援我市的防護服和醫用口罩到了!
    11日,日本千歲市捐贈的防護服和口罩抵達我市,這是我市外事部門第二次接收來自國外的捐贈防疫物資。 千歲市位於日本北海道,是北海道重要的交通樞紐,農牧業、工業和旅遊業發達。2004年,我市與千歲市締結友好關係以來,在教育、文化、體育和農業等多領域交流合作廣泛。
  • 捐口罩捐防護服,這些日本城市大概你都沒聽說過
    1月27日,大分市向結對友好城市武漢捐贈了3萬個口罩,在中國網絡引發了不小反響,網友紛紛對此表示感謝。《西日本新聞》等日本媒體對中國網友的反應也做了跟進報導。觀察者網綜合日本媒體及日本地方政府網站進行了不完全統計:自1月27日以來,已有11個日本縣/市地方政府決定向中方捐贈口罩、防護服等物資。
  • 聯防聯控機制:全力保障一線防控所需防護服和N95口罩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各地的醫療物資需求激增,從目前看,最緊缺的還是醫用防護服。」2月1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因疫情前期在春節期間,緊急復工復產難度較大,進口防護服和庫存防護服在供應保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後續對防護服的供應主要以國內生產為主。除了醫用防護服以外,包括N95口罩在內的口罩供需矛盾也依然突出。
  • 湖北日供防護服17萬件N95口罩30萬隻
    我省日供防護服17萬件N95口罩30萬隻醫療物資供應大幅增長 供需矛盾仍將持續2月22日,記者從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新聞發布會獲悉,目前我省每日可供應醫用防護服17萬件、N95口罩30萬隻,供應正在大幅增長,但需求也大幅增長,供需矛盾較突出局面還將持續。
  • 耐克口罩、UA防護服、迪卡儂面罩……運動品牌全線跨界生產抗疫物資
    在這樣的疫情期下,不少體育用品公司開始轉變自己的角色,開發生產線來製造口罩、防護服和防護面罩等醫療物資。最近,在一次財報會議上,耐克集團執行長約翰·多納霍(John Donahoe)公開表示,耐克服裝鞋履部門正在與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合作研發醫療防護物資,其中以醫用防護口罩為主,即將開啟生產。
  • 口罩、防護服CE認證的4個關鍵問
    戰備物資救 命TOP1口罩​口罩有認證,只是標準不同3月28日荷蘭一些媒體報導稱,該國政府宣布召回從中國進口的已經分發到醫院的數十萬隻口罩,指出它們質量不合格口罩的CE指令有哪些?防護類口罩(非醫療)適用的指令是:EN149:2001+A1:2009。醫療級別的口罩指令是EN14683,如果證書上看不到這個,那就說明是不符合要求的。
  • 武漢協和醫院官方闢謠:「協和醫院西院自製口罩及塑膠袋充作防護服...
    闢謠:「協和醫院西院自製口罩及塑膠袋充作防護服」為虛假信息關於網傳「協和醫院西院自製口罩和塑膠袋充作防護服」的圖文均不屬實,純屬謠言,已報警,特此聲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2020年1月31日 【此前報導:疑問:武漢醫生用垃圾袋做防護服,手工製作口罩,是不是謠言?】
  • 福建省疫情防控期間申請醫用口罩和防護服等第二類醫療器械產品...
    福建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發布《疫情防控期間申請醫用口罩和防護服等第二類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與生產指南》的通告(2020年第4號) 自2020年2月26日起,我省新冠肺炎疫情中風險區由執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調整為執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省級二級響應,低風險區由執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調整為執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省級三級響應
  • 天眼查:今年以來超3000家企業經營範圍新增口罩、防護服等業務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天眼查最新資訊 > 正文 天眼查:今年以來超3000家企業經營範圍新增口罩、防護服等業務
  • 在這場疫情攻堅戰中,除口罩、防護服外,紡織材料還發揮了哪些作用?
    在這場疫情攻堅戰中,除口罩、防護服外,紡織材料還發揮了哪些作用?
  • 宜昌市長:非醫護人員一律不得使用N95口罩和醫用防護服
    宜昌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家勝在發布會上介紹,重點醫療物資如N95口罩、醫用防護服緊平衡運行,是宜昌需要著力破解的難題。宜昌奧美醫療公司積極擔當作為,外科醫用口罩日產量由原來13萬隻已經擴大到50萬隻,N95口罩2月16號達到16萬隻,2月18號將達到20萬隻,全部用於省指揮部統一調配使用,這將進一步緩解N95口罩供應緊張的局面。同時,宜昌明確規定非崗位需要,非醫護人員一律不得使用N95口罩和醫用防護服,實行每天調度,把有限的資源儘可能精準配置,用到醫護一線,用到刀刃上。
  • 日媒:日本富山大學的中國畢業生集資向母校捐贈口罩和防護服
    本文轉自【人民網-日本頻道】;據日本富山電視臺報導,為了支持日本富山大學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早前從該校畢業的一些中國留學生日前向母校捐贈了一批口罩和防護服。據悉,這批口罩的總數為2.4萬個,防護服為100套,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畢業於富山大學的59名中國留學生集資購買的。 接收這批防疫物資的是富山大學校長齋藤滋和該校附屬醫院院長林篤志。他們在表達感謝之情時說:「現在正是醫療防護物資不足之時,非常感謝你們的善舉。」
  • 多國民眾自發參與製作消毒車、口罩、防護服等物資助力抗疫
    多國民眾自發參與製作消毒車、口罩、防護服等物資助力抗疫 原標題: 在多個國家,面對抗疫物資缺乏的狀況,人們開動腦筋、就地取材,為抗疫鬥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