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暑假對我來說是一個不平凡的暑假,由於疫情的影響讓我經歷很多以前未曾經歷的事情,也結識了許多朋友。7月初,在團總支書記黨偉老師的帶領下,我在河南城建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參加了「科技支農,鄉村振興」 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我很慶幸自己能成為實踐活動的一份子。
圖為志願者向勞作村民了解農作物長勢情況
由於疫情的原因,我們更多的是通過網上溝通,但也有線下交流。我們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岑溪市、河南省平頂山市李溝村等地進行「三下鄉」實踐調研,並且收穫了很多友誼,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促振興,圓小康」服務團小分隊還有其他地方實踐隊的隊員,大家彼此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在這裡實地調研的時候,我們進入村莊,映入眼帘的是整齊有序的房子和寬敞的道路,路的旁邊也有了路燈,相比以前的農村現狀真的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走進村子裡面,看到村民們正在辛勤的耕耘,我們問了當地的村民這裡的發展怎樣?村民們說:「雖然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但是比起幾年前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生產的農作物不僅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還可以拿出去賣,掙得了不少的生活費用。」我從中懂得了咱們普通老百姓的艱辛與不易,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了我們當代大學生養成艱苦奮鬥精神的重要性。
進入村莊小屋後,我們訪談了村委幹部,他們委婉的說村裡的很多農作物由於大部分村民只有初中畢業,很多的科學生產達不到,缺乏專業性知識,後來村裡找來了幾位專家來指導,使村裡整體的糧食產量翻了好幾倍,極大的促進了農村的發展。
通過此次 「三下鄉」期間的實地考察,我由衷的明白了,阻礙最重要的是教育,我們知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實地考察的時候發現鄉村裡的學校比較老舊,很多有資力年輕的老師不願意回來,使得學校的老師整體教育能力提不上來,所以我們認為農村的教育問題依然存在挑戰,解決這些問題將更加大的促進農村的發展。
雖然困難重重,在村委幹部和村民的艱苦努力下,闖過了一道有一道的困難,當我看到咱們鄉村的老百姓建起了新的高樓,有了新的房子住,而不是還是住著早已過了安全期限的危房,農產品高質量科學生長,看見老百姓們露出了幸福的笑臉,心裡是多麼的甜美,為他們開心。
一個禮拜的工作,我們「促振興,圓小康」服務團小分隊得出的心得 ,這次在疫情的情況下,實踐活動對我來說意義非凡,它對我來說是一次人生的新突破。為期一個禮拜的社會實踐很快就結束了,梧州市這個美麗的城市,那令人懷念的農作物市場,還有村民們可愛,熱情的相處,就這樣帶著許多的不舍和留戀中我離開了。
在這個暑假,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能親自參加到返鄉社會實踐,親身體驗到了基層群眾的社會生活,拉進了我們與基層群眾的距離,我明白了很多,自己還真的太年輕了,不明白老百姓們的艱辛。回到學校,還是要好好學習, 學好專業技能,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質和能力,更好的服務於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