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胃口不好突然消瘦,要當心這些病
丁向萍給學生們講解相關醫學知識。
俗話說,「安谷則昌,絕谷則亡」,也就是說,吃得下飯、胃口好,才能健康,健康則能長壽。
中醫也認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亡」,一旦腸胃受損、胃口不好,會引發身體多器官紊亂。
「如果突然食慾不好,身體出現消瘦症狀,就要警惕可能是其他疾病找上門了。」
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丁向萍稱,引起胃口不好的原因有多種,這也只是提醒身體變化的一個明顯信號,日常要注意身體的變化,發現疾病早診斷早治療。
專家簡介:丁向萍,主任醫師、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學碩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營養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系統專業委員會消化心身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甘肅省醫學會消化內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甘肅省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會常務委員;甘肅省醫師協會肝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甘肅省營養學會臨床學會副主任委員;甘肅省醫師協會消化分會委員;甘肅省整合醫師分會胃腸疾病分會委員。2020年獲「國家註冊營養師」資格。
問:突然出現胃口不好,會有哪些原因?
答:突然出現胃口不好,食慾下降,原因比較多。如胃腸道疾病,飲食過飽、飲酒及情緒應激後出現胃炎、消化性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導致食慾下降;肝功能受損,如病毒感染、服用藥物、飲酒等造成噁心、食慾下降;最常見最容易識別的上呼吸道感染,不僅表現為咽痛、發熱,更容易影響食慾,使食慾下降;膽囊炎急性發作、慢性胰腺炎造成食慾下降、不思飲食;內分泌系統疾病,患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患者代謝率降低,可出現食慾突然下降、不思飲食等症狀;情緒應激,如焦慮或抑鬱狀態,患者處於焦慮或抑鬱狀態也可出現食慾突然下降。
問:突然消瘦又是怎麼回事?
答:消瘦指人體因疾病或某些因素而致體重下降,低於標準體重的10%以上。其中腫瘤患者會出現消瘦,腫瘤的特點是長期、慢性、不可逆的炎症,可使機體的靜息能量消耗增加,食慾下降,進食不足,消耗增加,導致消瘦。各種原因造成的梗阻,如腸結核、結核性腹膜炎等使得進食量減少,不能滿足機體的營養消耗要求,導致消瘦。還有內分泌系統疾病中,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會出現畏熱多汗、性情急躁、心悸、突眼和甲狀腺腫大、腹瀉及消瘦症狀。糖尿病患者,可以出現多飲、多食、多尿及消瘦等症狀。此外,內分泌系統疾病中,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可出現皮膚黏膜色素沉著、乏力、低血壓及厭食、腹瀉、消瘦等症狀,因為消瘦是該病的特徵之一,慢性脫水、胃腸功能紊亂、食欲不振等是導致體重下降的因素,消瘦程度與病情輕重、病程長短以及原來營養狀況有一定的關係。
問:還有哪些疾病會讓身體突然消瘦?
答:在生育期婦女,可因產後大出血致腺垂體缺血壞死而引起腺垂體功能減退。可有消瘦、性功能減退、閉經、厭食、噁心嘔吐和毛髮脫落等表現。
在精神疾病中,抑鬱症患者會出現情緒低落、自卑、無自信心、思維緩慢、睡眠障礙、食慾缺乏等症狀。
神經性厭食患者多為女性,發病年齡早於25歲,多由於嚴重的情緒紊亂所致。對進食、營養或體重具有頑固性偏見。可有閉經、心動過緩、發作性厭食等。
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患者出現慢性肝臟疾病時,由於肝功能減退,肝臟合成與貯存糖原的功能減退,蛋白質合成也減少,病人胃腸道充血也影響食慾及食物的消化與吸收,往往出現消瘦。
需要警惕的一種疾病是慢性胰腺炎,可引起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與嚴重胰源性腹瀉,導致食物消化吸收障礙而引起體重顯著下降,嚴重者呈胰腺惡性腫瘤。
問:胃口不好、突然消瘦該做哪些檢查?
答:突然出現胃口不好並消瘦要引起重視,建議最好去醫院檢查,明確診斷。首先化驗血糖、甲狀腺激素、肝功能、皮質激素等,排除糖尿病、甲狀腺激素功能亢進症、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其次行胃鏡檢查或病理活檢明確胃、食管及十二指腸疾病是否存在腫瘤,腸鏡檢查明確是否有結腸腫瘤、淋巴瘤、腸結核及克羅恩病等。再次要行腹部B超、胸腹部CT等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根據診斷結果進行治療,同時可進行腸內或腸外營養,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果未能發現器質性病變,根據認知、軀體症狀及肢體動作判定是否存在焦慮或抑鬱狀態,可對症處理。
文/圖 首席記者 歐陽海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