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醫衛丨冬至到,開啟養生模式

2020-12-23 瀟湘名醫

原標題:冬至到, 開啟養生模式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冬至時逢每年公曆的12月21日-23日, 從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長。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冬至後如何養生,起居飲食該注意哪些要點?記者採訪了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馬鴻斌和魏清琳兩位甘肅省名中醫,談談冬至後的養生攻略。

起居養生:搓手曬背暖雙足

冬季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宜多吃「收藏」之物,從而增強人體的防病抗病能力。因此,冬至後起居護養要適度,儘量做到「行不疾步,目不極視,耳不極聽,坐不至久,臥不極疲」。勤搓手對健康大有裨益,因為人的手上有很多重要穴位。通過揉搓手掌、揉按手指可充分刺激位於手心的勞宮穴,讓心臟逐漸興奮起來;經常刺激位於雙手拇指根部隆起處的魚際穴,可疏通經絡,增強呼吸系統功能,預防感冒。

常曬背可以養陽。背部是人體的陽中之陽,風寒之邪極易通過背部侵入人體而引發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冬至時節氣候寒冷,在陽光充足的時候,經常曬曬後背有助於補益身體陽氣,預防骨質疏鬆。

暖雙足防體寒。足是人體經脈匯集之處,12條正經中有足三陽經終止於足,足三陰經起始於足,分布於足部的穴位有60多個。足部受寒,將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等病症,故寒冷的冬至時節應重視腳部保暖,可常進行跑步、競走、散步等運動,並應養成泡腳的習慣,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冬病冬治 「三九貼」正當時

魏清琳,主任醫師,碩士、博士生導師,甘肅省名中醫,從事中醫針灸臨床、科研、教學31年。現任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皇甫謐針灸醫院常務副院長,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針灸中心主任兼真氣運行研究室主任,國家重點專科負責人。世界針灸聯合會中醫適宜技術評價與推廣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針灸學會基層適宜技術推廣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甘肅省針灸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甘肅省針灸學會疼痛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馬鴻斌,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科主任。甘肅省名中醫,全國中醫優秀臨床人才,著名中醫專家李可教授學術繼承人。現任甘肅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委員。擅長治療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症候群、尿路感染、泌尿繫結石、繼發性腎小球疾病、痛風、糖尿病腎病及內科雜病等。

飲食運動要重視

「氣始於冬至」,說的是冬至過後是養生的大好時節。從運動到飲食都要重視起來。

飲食方面宜多樣、清淡,注意谷、肉、蔬、果合理搭配。不宜過食辛辣燥熱、肥膩食物和過鹹食品。少食溫補類,多吃蓮子、大棗、芡實等,適當選用高鈣食品。冬天陽氣日衰,脾喜溫惡冷,因此宜食溫熱之品保護脾腎。吃飯宜少量多餐。應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多,糖類、脂肪、鹽少。

推薦可適量吃一些堅果,雖然堅果高熱量、高脂肪的特點讓很多人擔心吃了發胖,但是它們營養價值非常高。而且,雖然堅果的油脂成分多,都是以不飽和脂肪為主,具有降低膽固醇、治療糖尿病及預防冠心病等作用。同時,堅果中含有大量蛋白質、礦物質、纖維素等營養,並含大量具有抗皺功效的維生素E,對抗衰老也有明顯幫助。另外,單純從季節上看,冬至後也是最適宜吃堅果的季節,因為堅果性味偏溫熱,其他季節吃容易上火,而且吃堅果還有禦寒作用,可以增強體質,預防疾病。

冬至過後,運動則以微微出汗為度,在動中求靜,切勿汗多洩氣。冬至時可做八段錦、太極拳等平和的運動以養生。

冬至艾灸是節氣灸的一種,此時艾灸神闕穴可將這種初生陽堅固在體內,生發生長,為體所用。中醫注重養生,注重「治未病」。因此,養生必須與自然界的節律保持一致,順之則身體健康長壽。

「三九貼」適宜哪些疾病?

「冬病冬治」是中醫學的一種特殊外治方法。在冬季三九時節,取溫經通陽之品,行穴位貼敷等治療,達到溫經通絡、散寒除溼的作用,「三九貼」近年來比較受寵。

「三九貼」適用於小兒、婦女、成年人、老年人等不同年齡體質冬季好發相關疾病者。適宜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群,包括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兒反覆感冒咳嗽、小兒支氣管哮喘、變異性咳嗽、慢性咳嗽、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扁桃體炎等;患有骨關節疾病的人群,包括腰腿痛、骨關節炎、風溼及類風溼性關節炎、頸椎病、腰椎病等;患有消化系統疾病的人群,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腸炎、小兒及成人脾腎陽虛導致的消化不良、大便溏薄等;患有婦科病、泌尿系統疾病的人群,如女性痛經、附件炎,男性前列腺增生、小便淋漓不盡等症屬陽虛者;對於怕冷、怕風、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覆發作,不易痊癒,各種遇寒冷

則加重的疼痛病症,虛寒體質、免疫力低下的亞健康人群,進行「冬病冬治」調理,對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席記者 歐陽海傑

【來源:中國甘肅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24節氣養生家常菜丨冬至養生第一米——玉米
    介紹二十四節氣美食養生「法寶」,從「吃出健康來」的角度,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傳達健康養生理念。並在每個節氣當天,推薦一道節氣養生菜品及其製作方法。今天,就從冬至講起!2020年12月21日,是冬至。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 冬至養生吃什麼食物養生比較好 今日冬至養生小常識
    冬至養生吃什麼食物養生比較好 今日冬至養生小常識1.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羊肉味甘性溫,有補腎壯陽的作用,歷來作為補陽佳品,是冬至進補的重要食物之一。
  • 營養|冬至養生保健康
    冬至,冬藏之氣至此而極,一陽初生,春意萌發。藏之終,生之始,故在古代冬至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 從冬至起,就進入了數九寒天,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此時開始也是陽氣初生之時,護好陽氣,人體陽氣充足,才能祛病延年。
  • 冬至安康丨數九寒天宜來堯山泡溫泉
    冬至宜泡溫泉冬至者,冬之極也歲至此時,數九寒天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第22個節氣它是北半球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因此,冬至也是儀式感滿滿的一個節日
  • 冬至傳統飲食及養生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古人喜賀冬至,今人雖多不以為節,但冬節是「年時八節」之一,衢州地方還有「有的吃吃一夜,沒的吃凍一夜」的俗語。
  • 冬至養生注意事項,你需要知道的冬至養生食譜
    2019年冬至如期而至,今天來說說冬至養生需要注意的事項及冬至養生食譜。 冬季是滋養進補的季節。那麼,大家在進補的時候都有哪些需要留意的事項呢?
  • 廈門動物冬至吃水果「湯圓」 已開啟「暖冬」模式
    12月21日是中國傳統節日冬至,吃湯圓是很多南方地區的習俗,而這一天,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的動物們也吃上了由動物保育員準備的水果「湯圓」。據熊貓保育員介紹,大熊貓「思念」又名「湯圓」,這也是它們在廈門過的第三個冬至了。大熊貓食用的冬至「湯圓」由蘋果、胡蘿蔔、南瓜、火龍果、窩窩頭等食物製作而成。當天,園區內的節尾狐猴、小熊貓、巨嘴鳥等動物也紛紛吃上了水果「湯圓」。
  • 「冬至」暖陽開啟「數九」 老字號捧出熱騰騰的餃子
    冬至節氣,石景山區八角街道50餘名社區居民進行包餃子、寫「福」字等活動。21日18時02分,將迎來「冬至」節氣。從今天起,也正式進入「一九」,開啟「數九寒天」模式。周日氣溫將破冰點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時間最長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冬至日的白晝雖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並不是最低,這是因為地表尚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後,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
  • 冬至養生就得這麼吃 推薦5種養生食譜
    2015年12月22日是冬至節氣,冬至養生吃什麼好呢?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此,此時節更應當科學地運用養生之道,調理得當。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冬至養生推薦5種養生食譜  1.湯圓  湯圓有著「團圓」的意思,冬至吃湯圓如今在全國都十分盛行。做湯圓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紅豆等亦是溫熱性味,有較好的健脾作用。
  • 節氣微科普丨冬至一陽生,這些事做對溫暖又養生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孫駿 通訊員 楊璞)12月21日,又到了一年的冬至節氣。中醫認為「冬至一陽生」,簡單的說就是冬至是陽氣開始逐漸萌發生長的時機,這時如果能夠得到適當的進補,來年一整年都能生龍活虎,能量充足。一起看看冬至養生之法吧。
  • 冬至宜養生,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精力,並且防早衰
    冬至宜養生,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精力,並且防早衰今年的12月21日是冬至節氣,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24節氣之一,又是漢族的一個較大的傳統節日。我國民間有「冬至過大年」和「冬至大於年」的說法,意思是這一天與過年同樣重要。
  • 冬至到,幸福到!養生這樣吃,健脾養胃補腎壯陽健康一整年!
    今日冬至,冬至過後,全國各地將迎來持續低溫、暴雪等最寒冷的日子。「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如何度過這些寒冷的日子?請先在冬至把養生做好。冬至時節氣候寒冷乾燥,人體新陳代謝水平相對較低。飲食注意不要吃寒涼食物,多吃溫補食物。
  • 冬至| 冬至養生,補對一天,身體健康一整年
    ——喬金龍《冬至到》 今日冬至了。這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它就像一個轉折點,從這一天起,黑夜漸短,白晝漸長。 冬至過後,氣溫往往大幅下降,冬天最冷的時候也就到了。不過冬至後,陽氣緩緩回升,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時機。
  • 冬至如何科學養生?禦寒補陽是關鍵
    中國天氣網訊 冬至節氣期間是一年中養生的好時節,是健康「儲蓄」的最佳時段。此時應注意禦寒、補陽,那麼,我們該如何科學養生呢?數九寒天要禦寒補陽冬至養生首先要注意禦寒保暖,在氣溫較低的清晨和夜晚,建議大家儘量不要出門,白天外出也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頭和腳不能受涼。飲食上應以溫熱食物為主,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
  • 冬至到了,全家跟營養師學4個養生技巧,學會了平安過一冬
    孩子們開始唱「數九」歌謠了,我國大部分地區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每九天為一個小節,共分為九九八十一天,「冬至」就要到了,古代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對冬至很重視,「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從冬至開始冬季養生吧!
  • 冬至到「數九寒天」正式開啟 宜早睡晚起合理進補
    中國天氣網訊 12月21日進入冬至節氣,這一天是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也意味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來臨,「數九寒天」正式開啟。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大不同,北方地區多流傳這樣的數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久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在這種寒冷天氣下,我們該遵循以下3個養生的基本原則。
  • 冬至丨冬藏之氣,至此而極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冬至丨冬藏之氣,至此而極 2020-12-21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冬至來臨開啟保護模式 養生篇之藥膳進補
    常用「補冬」藥繕處方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從立冬開始至冬至前後是對身體「進補」的大好時節,大家稱為「補冬」。正確的「補冬」,能使身體強壯而又保持窈窕。1、八珍:當歸、地黃、枸杞、芍藥、白朮、茯苓、大棗、甘草。
  • 冬至吃什麼傳統食物 冬至進補養生吃哪些食物水果蔬菜
    冬至養生吃什麼食物好?冬至吃什麼傳統食物  1、餃子  冬至吃餃子,面、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餃子成為了一種營養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冬至吃餃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蔥、韭菜、蘿蔔等做餡,這些菜均偏溫熱性,對人體能起到一定的溫陽作用。
  • 冬至將至 養生先溫陽
    冬至將至,正是養生的大好時機。南方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治未病專家彭康教授提醒,冬至養生,以調護陽氣為重中之重,特別是對慢性疾病患者及年老體弱者來說,大多脾腎虧虛,每於冬季氣候寒冷之時,更易受外界病原侵襲。冬至後,白天慢慢變長,是溫補的最好時機,所以古時冬至也喻意為新生命的開始,對慢性疾病的康復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