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微科普丨冬至一陽生,這些事做對溫暖又養生

2020-12-23 瀟湘名醫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孫駿 通訊員 楊璞)12月21日,又到了一年的冬至節氣。中醫認為「冬至一陽生」,簡單的說就是冬至是陽氣開始逐漸萌發生長的時機,這時如果能夠得到適當的進補,來年一整年都能生龍活虎,能量充足。一起看看冬至養生之法吧。

冬至吃餃子溫氣又補血

俗話說「冬至餃子帶喝湯,不怕身上起凍瘡」。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醫師夏公旭介紹,餃子最初是一種防治凍瘡的食療方,是有「醫聖」美譽的漢代名醫張仲景為治療百姓耳朵凍傷發明的美食。主要是用驅寒活血的藥材攪拌在肉餡裡,用麵皮包裹成耳朵的形狀,熱湯煮熟後施捨給凍傷的百姓吃。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如今自己動手包餃子的人相對較少,餃子館裡飽餐一頓成為便捷之選。夏公旭副主任中醫師提醒大家,如果冬至以後比較怕冷的市民朋友,不妨吃些韭菜雞蛋、胡蘿蔔羊肉、香菜肉餡的餃子,有助於溫補氣血,增加熱量。陽虛體質怕冷的人群可以嘗試中醫膏方調理。

冬至搓耳朵強腎通氣血

除了吃餃子進補,冬至還可以多搓搓耳朵按穴位。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楊明介紹說,耳朵不僅是長給大家用來聽東西的,懂得按摩耳朵還有不少保健功效呢。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冬至以後氣血運行不暢或者腎陽虛的讀者朋友耳朵比較容易生凍瘡。這個時候經常按摩耳朵,有助於腎臟的保健和氣血的順暢。最常用的三種按摩方式是拉耳垂、提耳尖和摩耳輪。

拉耳垂:用兩手的拇指、食指同時按摩耳垂,先將耳垂揉捏、搓熱,然後向下拉耳垂15~20次,發熱發燙為度。

提耳尖:用雙手捏住雙耳上部耳輪,適量提拉耳尖,提拉的時候大拇指和食指順便對耳尖進行按摩,以微微發熱為度。

摩耳輪:拇指位於耳輪內側,其餘四指位於耳輪外側,揉搓2~5分鐘,再往上提揪,以耳部感到發熱為止。

【來源:中國江蘇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啥意思?三九應該怎麼補?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人們也開始越來越注意養生問題。很多人會說,現在人們生活條件變好以後才開始注重養生,其實並不是,早在很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關注起養生問題,在農村中關於養生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和節氣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冬至溫暖至 養生這樣做身體好
    冬至節氣就要到了,天氣將更冷,你做好準備了嗎?為了身體健康,請做好養生措施。因為寒冷的冬季,很適合各種細菌、病毒等生存。稍微不小心就可能導致導致疾病纏身,所以說為了身體人們務必要提前了解清楚冬至養生的訣竅,從現在開始認真做好冬至節氣養生準備。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時間過得飛快,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從冬至節氣後便開始數九,所以冬至的到來,也意味著寒冷冬季的到來。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冬至| 冬至養生,補對一天,身體健康一整年
    晝短摒棄煩憂事,夜常相伴歡樂聲。 小餃暖盡心頭寒,更勝金銀百十千。 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 冬至養生 暖字當先
    12月22日就是冬至了,作為養生學上的重要節氣,中醫認為此時節飲食起居都要以「暖」為先,千萬不能凍著。 《黃帝內經》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意思是說,陽氣就相當於天上的太陽,大自然若失去太陽的溫暖,萬物便不得存活;人若失去陽氣,體內就失去了新陳代謝的活力,生命也將終止。
  • 今日冬至丨靜沐冬意暖 煮餃話團圓
    冬至又被稱作:東節、亞歲丨今日冬至丨冬至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節,中國就已經測定出了冬至,因此,冬至是古老又傳統的節日。冬至以後,北半球白晝漸長,氣溫持續下降,進入一年中氣溫最低也最寒冷的時刻。丨冬至三候丨一候,蚯蚓結。蚯蚓感知陰氣重在深土中蜷縮。
  • 冬至要抓住養生關鍵期!飲食上要進補,起居上勤曬被褥
    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一般在每年12月22日前後。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我們北半球成為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短的一天。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也是自然界陰陽轉化和交接的節點,此時陰氣到達極點,陽氣開始萌生,故有「冬至一陽生」之說。在我國古代,冬至是一個重要節日,老百姓稱其為「長至節」「亞歲」。冬至節氣是養生保健的大好時機和關鍵時期。
  • 楓葉|今天冬至,暖心提醒
    文|楓葉 編輯|燕子 圖片|網絡2020年12月21日農曆十一月初七星期一冬至,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十二、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冬至前是大雪,冬至後是小寒。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
  • 冬至,來騰衝尋一處溫泉,享一冬溫暖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今天(12月21日)18時02分我們迎來了冬至節氣「至」到也,有到來的含義古人認為從冬至的那一天開始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也就是下一個循環的開始有「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的說法在寒冷的冬日帶著你的家人或者朋友來感受騰衝純自然的溫泉沐浴看溫暖的泉水蒸騰起一池的熱氣
  • 今日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民間俗稱「進九」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冬至節氣,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冬至是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一天,此後,白天慢慢變長。>二候,麋角解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三候,水泉動
  • 冬至後,養生進補靠「雙湯」
    原創 名醫話養生 東方衛視名醫話養生冬至,是二十四個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傳統醫學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自冬至起,自然界陰氣逐漸消退,陽氣開始回升,人體機能也漸趨旺盛。此時進補,可以更好地增強扶元固本的作用,為來年的養生防病打好基礎。
  • 冬至養生首先要做好這件事,這樣吃吃喝喝,補腎、健脾還補身!
    今天,迎來了冬至節氣。冬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中醫認為,冬至一陽生,陰極之至,陽氣始生。簡單地說便是冬至是陽氣開始逐漸萌發生長的時機,此時注意養生,有利於健康過冬,甚至能為來年春天的健康貯備能量。那麼,冬至節氣,該如何養生呢?一起來看看。
  • 今日冬至|數九寒天裡,冬至一陽生
    「陰律隨寒改,陽和應節生」 北京時間12月21日18時02分 我們迎來「冬至」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稱 冬至,十一月中
  • 今日冬至|長夜相思日,歲月正醇時
    ,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冬至三候dong zhi san hou「冬至一陽生,來復之時」冬至三候您知道是什麼嗎?冬至如年,糯米做圓。冬至餃子,夏至面。冬至蘿蔔,夏至姜。北方·餃子在北方,餃子是冬至的「標配」。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叫其弟子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
  • 冬至,來騰衝尋一處溫泉享一冬溫暖
    「至」到也,有到來的含義,古人認為從冬至的那一天開始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也就是下一個循環的開始,有「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的說法。    冬至泡溫泉,健康一整年  冬季天氣乾燥,泡溫泉可去除身體的角質,治療皮膚幹癢,增強人們皮膚的耐寒力及人體免疫力。
  • 冬至之後,吃三素,戒四習,做好五件事,溫暖過寒冬,健康一整年
    今日冬至,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為「大吉之日」! 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 而冬至一過,新年就近在眼前了。 在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個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
  • 冬至養生:注意避寒邪 適當體育鍛鍊 多吃溫性食物
    編者按:「冬至」是全年陰氣最盛的一天。但古人也有「冬至一陽生」之說,這一天陽氣也悄悄地生發出來,而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這個時節應該如何養生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冬至養生的那些兒。
  • 今日冬至,宜和孩子一起做這些事~
    今日冬至,宜和孩子一起做這些事~ 2020-12-21 1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冬至節氣 | 過冬至,幸福至!
    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 我們迎來了一年中最溫暖的節氣——冬至。 冬至冬至,幸福悄然而至。 12月21日下午6點02分, 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
  • 「今日冬至」2018年只剩9天了!這些事你得知道
    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為「冬節」,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講法,也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