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過年的時候,長輩們總是會給小孩一些壓歲錢,壓歲錢的意義主要是保佑小孩平安,小孩們拿著這些壓歲錢,可以買很多自己喜歡的玩具和小吃,所以在童年的時候,大家都是非常期待過年,甚至在過年前就已經想好了要買什麼玩具。
不過有的小孩的壓歲錢就被爸爸媽媽保管了,害怕小孩子拿去亂用,這也是小孩無可奈何的事情,壓歲錢是古代就有的傳統,那麼在古代過年的時候,小孩子們可以得到多少壓歲錢呢?從古代的一些記載裡面,可以看到一些描述,答案讓人非常吃驚。
在古代有些地方的壓歲錢其實並不是真正的貨幣,而是一種類似于吉祥物的東西,是給小孩隨身攜帶的,用來保佑這個小孩,壓歲錢上大多刻有一些比較吉利的話,比如「天下太平」、「千秋萬歲」之類,而另一面會有一些比較吉祥的圖案,比如龍鳳、星鬥等等,這些壓歲錢居然不是能拿來買東西的貨幣,挺讓人吃驚的。
也有一些地方會給用來買東西的貨幣作為壓歲錢,而且給壓歲錢的規矩還比較講究,一般會按照小孩的年齡來給,比如這個小孩7歲,那麼長輩一般就給他7文銅錢,10歲的話一般就給10文銅錢,不過一年可以領2次,一次是過年的時候,一次是過冬至的時候。
不過這些銅錢能買的東西卻不多,在宋朝的時候,一文銅錢大概相當於現在的5毛錢,一個10歲的小孩一般能得到10文銅錢的壓歲錢,也就相當於現在的5塊錢,相比之下,現在的小孩收的壓歲錢至少也是100元,比古代的小孩幸福多了,古時候小孩的壓歲錢這麼少,也挺讓人吃驚的。
不過壓歲錢主要是圖個吉利,錢多錢少倒是其次,我們現在給小孩壓歲錢,也不能給太多了,小孩由於年齡太小,對事物的認識還不成熟,手裡有太多錢的話,可能對他們也並不好,而且,壓歲錢給太多了,對長輩來說,在金錢上也是一種負擔。